书城文学玩·山海:69个你所不知道的《山海经》之谜
2407800000035

第35章 神话之谜(5)

《山海经》的神山与古埃及金字塔有相通之处吗?

上文介绍了《山海经》中的山岳有通天的神奇功能,所以被视为现世之神的帝、巫、首领们,死后就透过「陟」以此登天。这些山有的甚至与日月有关,是日月出没的圣所。如《大荒东经》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有大阿之山者。大荒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生。」

在大汶口文化的山崇拜符号中,太阳与山必然紧密接合在一起。有一件陶器刻符为,意即在圣山上点燃大火祭祀太阳,因为山是离太阳神最近的地方。这些出土数据是对《山海经》的最佳注释。

台、坛、墠,这些人工的宗教建筑,从原型上讲都是对神山的模仿。这些高台建筑在宗教意义上来说就是登天的「神丘」。所以难怪古代其它民族也都将山视为神物,如马雅人的太阳山祭拜、古以色列的登山祭祀、希腊的奥林匹斯山众神等等,甚至修建仿山的模拟高坛。《大荒东经》:「帝下两坛,采鸟是司。」采鸟即凤凰,也是太阳神「三足乌」的象征,这揭示了「坛」与太阳祭司的关系。《海内经》说:「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泉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则表现了四位上古神王的神圣祭台,及其分布方位。

其实这种仿神山的建筑还具有神王坟墓的作用。这种「众帝之台」,是供墓主之魂上达于天的变幻之所。如《海内西经》说:「中有山,在后稷葬西。」《海外西经》说:「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从神山与上古神王墓的关联,使我们懂得为什么自古以来的帝王,都要把自己的陵寝修得像小山一样,如秦始皇陵的封土就高达一百三十余公尺,被称为「东方金字塔」。

为什么会和金字塔联想在一起呢?因为埃及金字塔也是为死去帝王而造的巨大陵寝,而且都是像山一样高大巍峨。

古埃及神学,最初出现于赫利奥坡里斯,即太阳神创世神学。其核心是太阳神阿图姆拉借着吐口水和排泄创造了世界,并且创造了自己。祂的现世形象是太阳。祂创造了这个世界的第一片土地,即大海上一处神光闪烁的原初山丘,名为「奔奔特」,并且降落到这个神山上。因此以后的法老们,都要在死后登上「奔奔特」,以便更接近太阳神并回归神世界,得到永生。这神山用埃及象形文字的写法即是,也就是像有台阶的山。

古埃及人相信,死后登上「奔奔特」神山可以得到永生。所以他们在文明最初阶段,便修建一种模仿神山的「台」,这种类似《山海经》中的「台」的土砖建筑,实际上是坟墓,名叫「马斯塔巴」。死者入葬在这里,灵魂便登山而永生不朽。

到了第三王朝法老左塞的时代,他认为「奔奔特」应该是有阶梯的神山,不然怎么登天呢?于是就在巨大的马斯塔巴上,又修了一层比下一层小的五级马斯塔巴,共六级阶梯。这就是古埃及人第一座金字塔。此后金字塔的分层越来越多,阶梯越来越小,远看就像是直线,实际上是更接近于理想的登天神台了。金字塔周围又多修建有祭祀神庙,把法老与神灵等同于一体。这一点与《山海经》里的神山意义和作用完全一致。

虽然说金字塔的建筑材料、内部结构、外形外貌,与中国的坛、台、墠等宗教建筑差异颇大,与像小山一样的王陵封土也不尽一致,但是我们发现二者之间从本质上讲是相同的。它们的原型都是上古神话中的神山,可以藉由登上神山而进入天国,并且神山与太阳崇拜有深刻的联系。而国王作为现世的神,死后也必须被葬在这种模拟圣山的建筑中,所以不惜成本与劳力去修建这些建筑。因此才有了「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与中国上古以来便有的「东方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