鲧与三足龟是什么关系?
《山海经》曾记载「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可是他治水没有成功,所以被尧帝所杀。在神话里,鲧虽然被殛于羽山,但是并没有死,而是幻化成黄熊、龙、三足鳖、鱼等动物。《楚辞·天问》说:「伯禹腹,夫何以变化?……化为黄熊,巫何活焉?」《国语·晋语》和《左传·昭公七年》也都记载尧在羽山杀死鲧后,鲧的神灵化为黄熊进入了羽渊。
显然,「鲧」的名字,已经暗示了他与水生动物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楚辞》中把他的名字写成「」,意为「黑色的大鱼」。黑色在上古中国的神话中象征北方、地下水与幽冥世界。丁山在《古代神话与民族》中,考证鲧是「虹」,我们知道虹在古人看来是双头蛇,也是住在水中的。也就是说,鲧是神话中存在于地下黄泉界里的神灵。
既然鲧是水中的神,那他怎么会变成陆地上的「黄熊」呢?
我们知道他死后灵魂进入了「羽渊」。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这是西方的大海,上面有一棵巨大的「若木」,太阳鸟入夜后就栖息在这里。可能古人认为鸟羽落入树下的深渊之中,所以叫「羽渊」。如果说鲧幻化成「」,进入这幽深的西方海中,这还可以理解;但古人为什么非要把他编成是陆生的哺乳动物潜入水中呢?
其实《史记正义·夏本纪》已经有暗示:「鲧之羽山,化为黄熊,入于羽渊。熊音乃来反,下三点为三足也。」《发蒙纪》中说,三只脚的乌龟在古文中就读作熊。原来「三只脚」的熊,不是现代生物学中的那种哺乳动物,而是指生活在水中的「三足龟」。于是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鲧死后化成熊也能在水中当河伯。
另一个问题是,《山海经·中山经》说伊水中「多三足龟」。龟都是四只脚,怎么会被描述成三足呢?原来在共工怒触不周山之后,天就塌了一半,东南高而西北低。《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鳖足以立四极。」以前在水中撑托大地的龟本来是四足,结果被女娲斩断一足用来撑西北的天,所以就成了「三足龟」。
然而三足龟虽然和「」一样生活在水中,但毕竟不是鱼。鲧是鱼,怎么又能变乌龟呢?
在战国的帛画中,龙和蛇是同一种东西,而且都是长翅膀的,牠们能变化成鸟(或者是凤)。《庄子·逍遥游》中则提到北海有种叫「鲲」的鱼,能化成巨大的鹏鸟。五代谭峭《化书》中说「蛇化为龟」。前面我们在谈三星堆神树和太阳鸟神话时,就说到太阳实际是一只「三足鸟」。鸟为什么会多一只脚,龟为什么会少一只脚?当我们把这些零散的材料组合在一起,终于明白了:原来,鲧的灵魂变来变去,甚至还飞到天上变成了「三足鸟」。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鲧也被称为「黄龙」。因为在上古时代,蛇和龙本来就是同一个东西。鲧虽然被尧给杀了,但是他的灵魂却在黄泉之水中成为河伯,并且能幻化成龙蛇、鱼龟等各种形象。有时他想上天,作为龙、蛇的身体还会长出翅膀以飞升,而作为鱼时则直接变成「大鹏」。只可惜在化为龟时,被女娲斩断一只腿去撑天,所以变成凤鸟之时也是「三足鸟」,模样十分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