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的原貌
《山海经》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大神叫「帝俊」。创造了十个太阳与十二个月亮的两位女神∣∣羲和与常羲,都是他的妃子。换言之,帝俊也是日月之父。《大荒南经》:「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大荒西经》:「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这真是一个重要的神灵,《山海经》提到俊创造的国家与民族一共多达十四次,既有周人的先祖后稷,也有浑沌之神「帝鸿」。他还有一位妻子叫「娥皇」,《大荒南经》中说她创造了「使四鸟」的「三身之国」。
我们知道上古神话中有奔月的「常娥」,她也是月神。《山海经》中不是说常羲是月的母亲吗?我们把「常」字加上「娥皇」的「娥」,不就是「常娥」了吗?因此帝俊并不是有三个妃子,而是只有两位,她们分别是日月之神。
在殷墟卜辞中,有一位名叫「」的人物,受到商人隆重的祭祀。王国维先生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中说:「者,帝喾之名。」他引用了《史记》、《初学记》、《太平御览》等古书中,关于「俊」的名字有「逡」、「」等多种写法。在甲骨文中称他为「高祖」。看来就是喾。
《史记·殷本记》中提到帝喾(俊)领着两位妃子去洗澡时,有玄鸟飞来产卵,简狄吞卵而生子。这两位妃子的确对应着羲和、常羲的神话。此外我们知道舜也有两位妃子,她们是尧的女儿。《说文》中说「尧者,高也。」即尧是高大的山岳,甲骨文中称为「高祖岳」。尧是陶唐氏,商汤在卜辞中也称为「唐」,而高祖岳的配偶又称「东母」与「西母」,即日神与月神。所以看来俊、喾,以及舜,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神话文本的不同称呼而已。
我们刚才说俊与喾是同一人。帝喾在文献中又称「高辛氏」,就是「高祖辛」的简称。我们知道在十个天干日中,「辛」日在商代是最高尚的。每次祭祀用牲最多的就是在「辛」这一天。《诗经》说:「帝命玄鸟,降而生商。」上帝(帝俊)派三足乌生下商人之祖,即产下卵,简狄(也是常羲)吃了就生下商人之祖契。这里面俊的身分很乱,一会儿是上帝,一会儿又是太阳,一会儿又是丈夫,一会儿又是神鸟。看来上古时一定有很多关于这个故事的神话版本,所以导致后来越传越乱。
甲骨卜辞中,字写作,王国维又把它译为「夔」,《说文》中说夔字是母猴子。这似乎说明了商人的高祖还是一只猴形动物。然而果真如此吗?
「夔」字的古文之义,是抱着人头跳舞的人,与「夏」字相近似。春秋时代的人们,就已经不了解「夔」是个什么怪物了。鲁哀公不是曾经问孔夫子说:「夔一足,信乎?」似乎还曾被传说成是一只脚的神怪。但是《说文》中又提到一种叫「狻」的动物。这个狻就是「俊」。如果俊就是,那许慎为何要把它们分开来说呢?而且看不出甲骨卜辞与上古宗教、神话中有崇拜母猴子的信息。因此得重新慎思。
原来甲骨卜辞中有一个字「」,与「」字很相似,容易混同,那个字的确近似于猿猴一类的动物。但是字「」就不同了,它的身体才是一个「允」字。头分明就是尖尖的鸟喙与眼睛,而「」就是一只很大的脚,表示坐与蹲。高诱注《淮南子》中说,日中踆鸟就是蹲着的。古老的文字背后,已经向我们揭示了俊的身分,这位《山海经》中的大神,原来是金光四射,头戴羽冠,尾翎长舞,三足而立,高居日中的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