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公务员心理健康与科学调适
2457500000030

第30章 人格障碍的调适治疗(4)

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献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感受。

5.高度的自我中心

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才,能满足其虚荣心。这类人经常表现出欣喜若狂,或者不遗余力地攻击他人。

二、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调适

1.认知领悟疗法

由于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心理防御机制发育不成熟,削弱了疏导焦虑、控制冲动或发展。在认知领悟疗法操作过程中,引人成长经历所致影响,帮助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对矛盾冲突情景进行剖析,使其重新认识和探索自我,随着对己、对人和对环境产生理性的认识和领悟,个性趋于成熟和发展,逐渐以成熟和建设性的态度取代幼稚原始的反应方式。

2.合理情绪疗法

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在人际交往中,总是持强烈的要求和备受关注的态度,因而不能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致使他们生活中的应激情景较多,常有不合理的情绪爆发及混乱的行为表现。表演型人格障碍者有可能向为他们的治疗者提出许多不合理要求,如在不恰当的时间向寻求治疗者帮助,或不合理地要求延长会谈时间。如不能即刻得到满足,即认为自己遭遇不公,随即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和行为反应。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焦点应放在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对具体应激情景更适宜的反应方式上。应就相应的反应方式与其进行讨论,在解释哪些行为不能被接受的同时,提供恰如其分的帮助。

3.危机干预

表演型人格障碍者常有威胁自伤或自杀,以及自杀行为的表现,较多发生于自杀未遂。这与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以及人际关系的依赖等脆弱和易变的特质有关。威胁自伤、自杀或自杀行为本为受到挫折后的作弄举动,但其中也不乏因分寸掌握不当终致死亡者。重要的是治疗者应尽早识别这种状况,以便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七节强迫型人格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儿童或成人不由自主地去数钟声、台阶,甚至天上的星星;全神贯注地思考某个名词、韵律或故事;一遍遍认真推敲写就的文稿,废寝忘食地探索某个公式、假说或定理;一丝不苟地按顺序起床、进食、上班和入睡。这种现象就叫强迫现象。这些人难以容忍一点的过错和失误,不允许丝毫的杂乱和污秽。他们讲究整洁和秩序,一切都要仔细检查,反复核实。这实际上成了他们的优点:做事认真可靠,遵守信誉,井井有条,只不过灵活性有些逊色而已。

这些固定刻板的行为,对他们而言已经习以为常,不会给他本人带来任何痛苦,并且可以通过注意力的转移或外界的影响而中断,也不会伴有焦虑。

一、什么是强迫型人格障碍

在我们每个正常人身上,都会多多少少地出现一定程度的强迫现象,这些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当强迫思考或行为总是纠缠着你,身不由己地操纵着你,使你欲罢不能,无从回避时,就有可能演变成为强迫型人格障碍,甚至强迫性神经症。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性格障碍,多见于尚属成功的男性。男女比例为2:1。

一般认为,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在内容上并没有很大差别,主要是在强度上有所不同。强迫症,全称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障碍。据统计,它的发病率约为2%左右。

一般来说,强迫型人格障碍受强烈刺激或持续的精神压力,容易导致强迫性神经症。强迫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要求严格和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这类人在平时有不安全感,对自我过分克制,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适当。因此表现得特别死板、缺乏灵活性。责任感特别强,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在处事方面,过于谨小慎微,常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细节、忽视全局。常犯错误,遇事优柔寡断,难以做出决定。他们的情感以焦虑、紧张、悔恨时多,轻松愉快满意时少。不能平易近人,难于热情待人,缺乏幽默感。

强迫型人格具体行为表现有三个方面:

1.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如门锁上后还要反复检查,担心门是否锁好,出家门中水管是否关好,写完信后反复检查邮票是否已贴好,地址是否写对等等。

2.思虑过多,对自己做的事情总没把握,总以为没达到要求。别人稍许怀疑,自己就撞到烦躁不安。

3.行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己爱好不多,清规戒律倒不少。处理事情有秩序、爱整沽,严守时刻,但对节奏明快、突然来的事情显得不知所措,才阳住适应,对新事物接受较慢。总之,强迫型人格总是给人以刻板、僵死、缺乏生命活力的印象。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一般在幼年时期,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直接有关。父母管教过分严厉、苛刻,要求子女遵守家规,决不准自行其是,造成孩子做事过分拘谨和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而遭到父母的惩罚,做任何事思虑甚多,优柔寡断,并慢慢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一些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如医生家庭,由于过分重视清洁,对孩子的卫生特别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沽癖”,产生强迫性洗手等行为。另外,幼年时期受到较强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产生强迫型人格。有研究表明,强迫型人格与遗传也有关系,家庭成员中患有强迫型人格障碍的,其亲属患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概率,比普通家庭要高。

二、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调适

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应采用自我心理疗法。下面介绍两种具体的方法:

1.听其自然法

由于强迫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纠正,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任何事听其自然,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做了以后就不再去想它,也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比如担心门没有关好,就让它没关好;课桌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就让它不干净;字写得别扭,也由它去,与自己无任何关系。

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的情绪反应。但由于患者的强迫行为还远没有达到强迫症的无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的努力,症状是会消除的。

2.当头棒喝法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把府动的自主权交给了“规矩与习惯”,把自己活泼的心智锁进了牢笼。因此要砸开锁链,打开牢笼,让曾被囚禁的自由思想主宰自己的行为。当头棒喝便是打开牢笼的妙法。所谓“棒喝”,是借用禅宗中的“德山棒临济喝”的说法。德山常以大棒惊吓学生,使执迷不悟的学生顿然开悟,而临济则以模棱两可的问题问学生,学生犹豫不能作答时,临济则大喝一声以示警醒。那些弟子为何会执迷不悟呢?原因是他们过分依赖自己头脑中呆板的教条。当一个人过分执著于经典与规矩时,他对活生生的多变的现实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强迫型人格的人已经习惯于按教条办事,总是按“应该如何,必须如何”的准则去做,在某种程度上像个机器人。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独特事件,让这些独特事件带来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以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改变以往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习惯。

另外,自己也可以制造一些“棒喝”。当感到将要不能控制某些行为时,对自己大喝一声“停”或“不”,都是有效的。这时,人的思维、行为的习惯被打乱,自我意识就能起作用了。如自己对他人办事不放心,迟疑着不肯把事情交给手下人去办时,就可以对自己大喝一声“当断则断”。在那一瞬间抛弃所有的考虑,把任务很快传达给下级。

有时发现自己叫停的力量不足,还可以请自己的好朋友、同事甚至上司在必要时“棒喝”一下。例如,当一件工作即将收尾时,由于自己追求完美,迟迟不能完工。这时,同级或上司不妨用严厉的口吻大喝一声“当断则断”,一定会有效果的。

八节攻击型人格障碍

一、什么是攻击型的人格障碍

攻击型人格是青少年期和中青年期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患者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的冲动,办事处世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心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患者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调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

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行为和情绪具有明显冲动性为主要特征的人格障碍,又称为爆发型或冲动型人格障碍。攻击型人格障碍与前面提到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相类似,但又有区别。一般说来,攻击型人格呈现较为持久的攻击言行,缺乏自控能力,常以对他人冲动攻击为主要表现;反社会型人格主要表现对他人和社会的反抗言行,具有屡教难改、明知故犯、常以损人不利己的失败结局告终,不能汲取经验教训。

简言之,攻击型人格的行为以自控能力低下为特点,而反社会型人格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为特征。攻击型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原因

大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表明,攻击行为有其生理基础。一些生理学家提出,小脑成熟延迟,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发育受阻,因而难于感受和体验愉快与安全,可能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另外,攻击行为还与人体内分泌腺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有关。

2.心理原因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认为自己长大成人,强调男子汉的刚毅和果敢、义气和攻击性,因此在同龄人面前和异性面前变得争强好胜,以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个男子汉。

3.家庭原因

一般来说,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个人意识次强,受到限制容易产生攻击行为;专制型家庭教育出来的小孩,由于受到打骂,压在心中的怨气难以发泄。一旦爆发,往往以极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也会模仿家长的行为。

4.社会原因

电影、电视、网络中的打斗、凶手镜头和情节,对孩子影响很大,容易产生模仿和认同,特别是社会“老实人吃亏”的观念,也常常使青年人产生攻击行为。

二、攻击型人格障碍的调适

对攻击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年纪轻者开展有关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使其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外部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告诉他们一个人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自己身体的某些外部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的认识上,还要鼓励他们经常反躬自间和独立反省,完善自我,把精力用到学习、工作上去。

第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业余文艺、体育活动,让年轻人体内的内在能量寻找一个正常的释放渠道。另外,培养各种爱好和兴趣,使其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健康成长。

第三,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使其正确对待挫折。人生在世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要正视挫折,总结经验,找到受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采取攻击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培养他们的承受能力,并能对挫折采取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措施。

第四,培养必要的涵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心比心,互相尊重;适度容忍,宽以待人,避免产生攻击行为。即使受挫,也要尽量转移到较高的需要与目的上去,把攻击的能量转移到学习、工作上来。

第五,补偿作用。对攻击型者受挫后,尽量用另一种可能成功的目标来补偿代替,以获得集体、他人对自己的承认,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获得心理上的快慰感。

第六,积极的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尽量让他们学习好的行为榜样,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