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2504400000013

第13章 於老四与张二女

△剧目提要

徐玉莲

於老四与张二女的故事发生地在黄梅,二百多年来,全国各种剧种有关於、张的爱情剧多达50余折。为了全面展现黄梅文化,1983年黄梅县黄梅戏剧院创作了大戏《於老四与张二女》。该剧由陆登霞、吴洪激编剧,邹文耀、赵伟寿导演,程学勤、翟乔松作曲,黄东风扮演张二女,郭华阳扮演於老四,于1983年正式搬上舞台,深受观众的好评。2008年,黄梅县剧院复排了此剧,在保留原剧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对舞美、服装、灯光等方面作出了大胆的尝试,由青年演员卢正杰、王慧君主演,卢正杰扮演於老四,王慧君扮演张二女,周洪年扮演张大维,张莉扮演张母,邢凌云扮演刘五。

【作者介绍】

吴洪激,男,湖北黄梅人。1955年毕业于湖北鄂城师范。历任黄梅县第一中学教师,县文化馆文艺部总编辑,中共黄梅县委办公室干事,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总编辑,中共黄冈地委党史办公室编研科长、副县级调研员、副编审,东坡赤壁诗社常务理事,《中国名人轶事》、《中国掌故》、《中国戏曲故事》三大系列丛书主编,台湾汉欣文化出版公司大陆总代理。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作品有大戏《於老四与张二女》等、小戏《防空哨》等。

陆登霞,男,1929年3月生,湖北黄梅人,流响诗社理事,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主要作品有大戏《於老四与张二女》、《吕成龙私访》,小戏《送粮路上》、《借伞》、《一只解放鞋》、《补靴》、《炉火正红》、《拉车》等。

【剧情梗概】

《於老四与张二女》演绎的是清朝末年在黄梅县农村广为流传的一对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反抗包办买卖婚姻的故事。农家姑娘张二女,聪明秀美,与寡母相依为命。憨厚老实的青年农民於老四,父母早丧,长年在张家帮工。在共同的生活、劳动中,於老四与张二女产生了爱情,张母也有心成全这对恋人。但这种婚姻自主的行为却遭到了满脑子封建礼教思想的大伯张大维的极力反对。身为族长的张大维十分恼怒,为正门风,令花花公子陈三波三日内迎娶自幼与之许婚的张二女,强逼张母将於老四赶出张家湾。这对执着追求婚姻自主的恋人后在好友刘五、小丫的帮助下,锯窗出逃,张二女假装投河,老四哭灵,双奔竹山。几经周折,两人最后巧妙地逃出了虎口,有情人终成眷属。全剧抒情、流畅,但又不乏诙谐幽默,散发着浓郁芳香的泥土气息。

【获奖情况】

1958年,毛泽东在湖北武昌看了黄梅县剧团为他演出的“原始的黄梅戏”——於老四与张二女的折子戏《过界岭》之后,说:“文化要交流,国际之间要交流。黄梅采茶戏发展到现代黄梅戏,是一个进步、交流的结果。”他还说:“我这个湖南人,对你们黄梅的这个戏,也有亲切感。艺术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艺术要有民族特色、乡土气味……”自毛泽东看了《於老四与张二女》的折子戏作了肯定的评价之后,湖北的黄梅戏工作者对该剧题材十分重视。新编故事剧《於老四与张二女》于1983年正式搬上舞台,黄东风、郭华阳主演,深受观众的好评。

1985年,新编黄梅戏《於老四与张二女》参加由湖北省文化厅主办的湖北省首届戏剧节展演,荣获一枚金牌,四枚银牌。

1986年11月,《於老四与张二女》参加由湖北省文化厅主办的湖北省黄梅戏调演,黄东风获主演银奖,郭华阳获配演奖。

1988年,《於老四与张二女》进京在中南海汇报演出受到国家文化部奖励,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首都人民的充分肯定。

1989年7月,《於老四与张二女》在全国首届黄梅戏青年演员大赛中,两人获二等奖,一人获三等奖。

1989年7月,《於老四与张二女》参加由国家文化部、安徽省文化厅主办的全国黄梅戏电视大奖赛,郭华阳、黄东风获优秀演出奖,周洪年获演出奖。

1990年到1994年,《於老四与张二女》连续四年获省、市200超场演出奖。

2008年,黄梅县剧院复排了《於老四与张二女》,在保留原剧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对舞美、服装、灯光等方面作出重大修改尝试,并起用剧院一批青年演员担纲主演,卢正杰扮演於老四,王慧君扮演张二女,以崭新而又清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观众眼前。

2009年1月,面貌一新的黄梅戏《於老四与张二女》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2009年3月27日,《海南特区报》报道,为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海南、湖北两地文化交流,“海湖流音之夜”黄梅戏精品剧目《於老四与张二女》在海口市人民大会堂倾情上演。

2010年1月20日至24日,应武汉嘉禾装饰集团、湖北独山建筑集团等单位邀请,《於老四与张二女》分别在武汉洪山礼堂、田汉剧场、琴台剧场上演,参加“黄梅戏曲迎新春”演出活动。

【出版情况】

《於老四与张二女》发表于《长江戏剧》1987年第3期。

△白纱汗巾三尺长,相思树下诉衷肠——谈新编黄梅戏《於老四与张二女》中精巧的道具设计徐玉莲

《於老四与张二女》演绎的是清朝末年,在黄梅县农村广为流传的一对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反抗包办买卖婚姻的故事。农家姑娘张二女,聪明秀美,与寡母相依为命。憨厚老实的青年农民於老四,父母早丧,长年在张家帮工。在共同的生活、劳动中,於老四与张二女产生了爱情,张母也有心成全这对恋人。但这种婚姻自主的行为却遭到了满脑子封建礼教思想的大伯张大维的极力反对。身为族长的张大维十分恼怒,为“正”门风,令花花公子陈三波三日内迎娶自幼与之有婚约的张二女,强逼张母将於老四赶出张家湾。这对执着追求婚姻自主的恋人在好友刘五、小丫的帮助下,锯窗出逃,张二女假装投河,老四哭灵,双奔竹山。几经周折,两人最后巧妙地逃出了虎口,有情人终成眷属。全剧富有抒情意味,但又不乏诙谐幽默,散发着浓郁芳香的泥土气息。

观罢全剧,剧中的简单道具“白纱汗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尺长的白纱汗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必需品,然而这一简单的生活用品经过编剧的精巧设计,变成了推进剧情的道具,并且在第一场、第二场、第四场、第五场反复出现,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在第一场中,张二女汗巾绣花,赠巾传情,汗巾成为於老四与张二女这对恋人爱情的信物。一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小姑娘与自己心仪的恋人“四哥”相约三月三四祖庙相会,二女可谓一往情深,一片痴情,“白纱汗巾绣上花一朵,送给四哥把情传”,“路上的人为何朝我看?莫非他们把我的心事来看穿?”在那个时代,男女相约,私自相会,私赠信物,心情分明是既兴奋又害羞,既甜蜜又要不失一个少女的矜持。剧中二女先是绣汗巾,后是送汗巾,一绣一送,怀春少女内心的痴情、念想、兴奋、羞涩、忐忑不言而喻。

在第二场中,汗巾断裂,暗示二人的爱情将会受到封建礼教的阻挠。四祖庙会上,张大维偶然觉察了二女与於老四私情,怒火中烧,感觉有辱门庭,但二女索性鱼死网破,坦然相告:“我说我和四哥有那种事!”并奋起自卫,“四哥这样的好小伙,二女爱他有何错?”张大维为了维护封建礼教,不坏门风,下令赶走老四,把二女锁进柴房,“张大维猛击汗巾,汗巾断裂,二女和四哥各执一截,老四赶下,二女被抓。”断裂的汗巾,象征着二女的爱情遭到了封建礼教的围追堵截,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张二女要么选择屈服,乖乖嫁给陈三波;要么选择奋起抗争,坚决抗婚,整个剧情也发展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在第四场中,相思树下祭汗巾,“树下祭巾诉衷情”,汗巾成为於老四怀念昔日恋情的寄托。二女锯窗出逃,假装投河,走出芦柴林,深信四哥“定在相思树下把妹等”,“咬紧牙,强支撑,相思坡上会亲人”,无奈体力不支,汗巾掉树下。老四惊闻二女逃婚投河而去的消息和“水里寻来浪里穿,满河不见妹踪影,四哥信妹没遇难。……定是在相思坡等哥还”。四哥在相思树下发现半截汗巾,汗巾是四哥的念想,汗巾是四哥的希望,汗巾是四哥活着的信心,如今物在人非,睹物思人,四哥万念俱灰,四哥想“倒不如黄泉路上送亲人”,“临死再拜相思树,树下祭巾诉衷情”。

和二女相比,四哥的爱情含蓄内敛、不够大胆。例如,在第一场中,四哥给二女叫魂,“看看四周,没人”才叫,叫了之后,“哎哟,可把我的心都吓掉了”。四哥对二人爱情的前景不无担忧,“白纱汗巾三尺长,二妹情深似海洋,就怕你大伯来阻挡,哥妹相好难久长”。第二场,二女和四哥私会相思坡,被张大维看见了,二妹决定“干脆把事都挑开”,嘱咐四哥“见面首先把娘喊”,四哥感到“这口叫我好难开”,“(费了好大劲,突然地)丈……大妈”,把丈母娘就是喊成了大妈。四哥的帮工地位,四哥的憨厚老实,决定了他的行为,用二妹的话说是“四哥有些痴”,“四哥有些呆”。

二女未死,於老四与张二女“撕破的汗巾又重合”,“相思树下又团圆”。两截汗巾重合,寓意於老四虚惊一场,二女失而复得。软弱的、胆小的四哥,终于不再迟疑,不再犹豫,他勇敢承担起了一个男人的责任,他自愿作出了人生中最大的决定,“再不让妹妹离身边”,“我带妹妹上竹山”。

在第五场中,四哥“哭灵计”穿帮,当机立断带着二女勇敢出逃。剧中“二女、老四手握汗巾对张大维挥舞,张大维东抓西扑,总也抓不着他们”。汗巾舞进一步烘托了故事情节,充分表现了张二女、於老四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各自鲜明的性格特征。二女挥舞汗巾,是其性格的延续,她本来就有反抗精神,逆来顺受不是她的性格,她不愿受张大维摆布,敢与命运、封建礼教、封建家法殊死抗争,“我是张家野姑娘,我不愿当烈女,我不愿进祠堂”,“我不愿做你的小羔羊”。“就是不嫁陈三波,偏要和哥配成双”。四哥挥舞汗巾,显示的是变化,是成熟,是勇气,为了爱情,他不再懦弱,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奋起抗争,胆小怕事的四哥终于横下心来,勇敢担当,“鸟儿要飞就飞高,冲破大雾上云霄”。

“白纱汗巾”这一简单道具,充当了全剧的故事线索,编导独具匠心,成功设计了绣花赠巾、汗巾断裂、相思树下祭巾、汗巾重合、汗巾舞等跌宕起伏的情节,丰富和活跃了舞台场面,展示了旧时农村青年男女淳朴、充满乡土气息的爱情和独特的爱情表达方式。“白纱汗巾”很好地烘托了张二女、於老四、张大维等人物形象,营造了戏剧效果,是人物悲欢离合的见证,贯穿全剧始终,连缀剧情,起到了统摄全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