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飞翔的高度
2511800000114

第114章 晒书乐

我读的书不多,存的书当不算少。说存书多,也是相对的;相对一般不留心存书的人而言,相对我自己过去与现在存的书而言。小的时候,没有书读,哪怕是一本没头没脑的大部头,也会如饥似渴地啃起来;于是就像被饥饿熬煎怕了的人,对食物总有一种唯恐储存不足的意识,只要是书,便舍不得遗弃,所以这些年林林总总保存下来了不少的书。大致分类:文学类,含古今中外一些人的著作,以名著、诗词、散文为主;艺术类,书法绘画各种碑帖和范本;经济类,各类经济论著和教科书;政治社会法律类,包括伟人们的著作、伦理科学、社会发展学之类;游历类,每到一处人文胜地,我总喜欢搜集当地出版的介绍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在一般书市上买不到的,有的连书号也没有充其量也只能算作资料的书籍;友人馈赠类,是这些年与文坛上的友人们相交,由他们赠阅的著作;期刊类;还有收入有自己作品的书以及孩子们的书。总计多少本,没有数过,它们装了我先后修好的不同规格的六七个柜子中。还有一些散落在外的,有的已没法收回来。在有的人认为,借一本书拿一本书不还,不算回事,于是无意识中借了拿了也便忘了归还,殊不知有的书已经不会再版,有的是成套的书,一本丢失,一套就不全了,即使买得来,也得钱呀,一本书值不几何钱,可好书多了,买起来也是伤财力的。更何况,因为天天穷忙,哪有时间经常去逛书市?所以,那些印象深刻记得名字的书,放出去收不回来,想起来便一阵懊丧。

我说我读的书不多,又是相对我存的书说的。有的书看到好就买,可买回去了又没时间去看,常自己安慰自己说,老了就有时间了,有时间了再看吧,殊不知有精力时没时间,而有时间又会没精力,就像有首游桂林的歌词所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惜有钱没时间,有时间了又没钱。月有阴晴圆缺,天下事总有缺憾,那也没办法。但有一点,我看到这些书时,总有一种安慰感:它们存在我这里,我想看时就可以翻一翻,书多一些总比少好,所以搬了几次家,一次搬家一次筛选,许多看似没有保存价值的书,还是舍不得扔掉多少。帮忙搬家的人风趣地说,这东家除了一摞一摞的书,还是一摞一摞的书,似乎是笑我。是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只是一种安慰,可嗅一嗅那书香,便可以使人觉得就是一种享受。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和追求,那也没办法。还有一个没办法的事,那就是书也会坏,书坏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虫蚀,二是受潮。虫蚀只有以毒攻毒,用有毒的如樟脑丸来预防。而受潮,最简单的方法便是让书不时地晒晒太阳,放放风。

让书们放风晒太阳,我每年大约只能做一次。晒一次书不容易,不是说怕出力气,也不是说书放在外边担心有人借拿(当然这种担心不是没有),主要是因为晒书得在露天的场地上,如果是周围读书的人气不足,会惹人家说闲话,“装个读书人”啦,“也没见他读书读个什么名堂”啦,“唏,秀才之家啦”,等等。闲话虽然没有啥,可总让人不舒服。还有就是费时。书被搬晒一次,尽管你如何细心,可总有弄错类的情况出现。这类书混合那类本,得有时间去分拣,否则以后找书就麻烦。晒罢了乘日光尚未收敛便要及时入柜,有的书晒后张乍起来,还要捆好镇压。有的书落了灰尘受了斑缁,还要用擦皮整理整理,能忙得你一天没有空闲,晚上还要挑灯夜战,让它们一码一码地复原。那些发了黄、掉了皮的,又是过去脆纸刻排的书,弄不好就要掉页,掉一页就少一页,得小心不能损了它们,于是这一天一家人都要赔尽小心来侍奉这些书们。晒书多在夏天,一日的日光才充足够用。确定了哪一天里去做,还得先看一下天气预报,夏天行风走雨,即使预报没雨,保不定局部区域会无缘无故忽然飘来一阵,弄得晒书人措手不及,前呼后喊央人帮忙,不管三七二十一弄到屋里,整理可费劲了。

尽管如此,每年的晒书,对我来说,都觉得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晒书是一次盘点:一摞一摞一本一本摸去,便能重温一下自己的宝贝,对模糊淡忘的书,唏,它在这里呢,保不定哪一会儿要用它们时,便不会翻箱倒柜地去翻找。有的看过的书再摸出来,看看那书封和书名以及自己的眉批,它的内容便联翩地浮现到脑海里来,过电影一般刷刷刷显影一次,实际是一番温习,温故而知新呀。看到需要看而当时来不及看的书,又是一次提醒,“这本书自己还没看呢”,如果随后有时间,便可以安排时间来看它。晒书也是一次阅兵:那些书便是自己的“兵”,它们排成纵队,或者是方阵,气势也似乎磅礴,晒书人便有一种自己俨然是将军的感受。书们是知识的兵,掌握的知识越多,就像一个将军拥有庞大且雄壮的军队,指挥作战也就越有力越有利。晒书还是一种休闲:休闲的方式有多种,可晒书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当书们都安详地在太阳光下沐浴,晒书人也就像牧羊人那样,也伴着他的羊们享受着日光浴。如果拉上一把躺靠椅,跟前再有随身听放出一些轻音乐,手里有意无意地翻着想要翻的书,那悠然的雅情,也并不比垂钓逊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