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县历史悠久,军事地位重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兵事战事频繁。特别是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志丹是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在境内的斗争长达20余年,战斗接连发生。
第一节 清及清前战事
一、北宋与西夏保安之战
宋宝元元年(1038)十月,原来称臣于北宋的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次年以大夏国名义派大使向宋王朝递交国书,要求宋朝给予正式外交上的承认,并表示愿意和宋缔结睦邻友好关系,发展两国贸易往来。宋廷严厉拒绝,并下令免去原来加给李元昊的一切封号和官职,断绝两国贸易关系,并封锁边境,悬赏捕杀李元昊。西夏亦准备大举攻宋。
是年(1038),夏军首攻鄜延,从保安军德靖寨(在今旦八镇城台村)、塞门(在今安塞县地)、赤城(在今甘肃省崇信县西)三道并入。
是年,元昊攻保安军,自土门路入,鄜延路副总管刘平趋土门,元昊又趋金明(今安塞县东南),围延州。后,夏军复攻保安,出艾蒿寨,夜闻不解,延州兵马都监周美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四面大噪,夏人惧走,遂筑统万城而还。东路都巡检使败夏军于金汤城。
宝元二年(1039)十一月,西夏军队再袭保安军,延州指挥使狄青率部奋力抵抗,西夏军大败,损帐两千余。
康定元年(1040),元昊再攻保安军,破金明寨,遂围延州。同年,王信知保安军,兼鄜延路兵马都监。到任当晚,数万西夏军夜袭保安,王信领劲兵两千,夜出南门与战,失其前锋,因按兵不动。至明,潜上东山,乘势大败夏军。王信也因功晋升钤辖,兼经略安抚招讨都监。
治平三年(1066),夏主谅祚寇边,寇大顺城(今属华池),徙寇柔远、环庆,经略使蔡廷败之,谅祚退屯金汤(今金丁镇金汤村)。熙宁三年(1070),夏主秉常(谅祚子)攻打环庆(今庆阳),知庆州李复圭出兵战至金汤,夏人败。
元丰四年(1081)十月,夏将梁永能乘宋鄜延路空虚,偷袭德靖寨。早有准备的沈括待夏军入界,即率兵阻击,粉碎了夏军阴谋。同月,夏兵数万合围顺宁寨(今顺宁),宋军见夏军势重,想入寨坚守,以图自保。沈括坚决反对,命前锋李达率千余兵出延州城,备十万人的粮食。并令军队广为张扬,声言沈括自率重兵随后即到。西夏军将信将疑,难以定夺。沈括声东击西,另派骁将景思谊率兵三千,向西夏军翼侧发起攻击。夏军只防正面,未顾翼侧,与宋军刚一接触,即惊惧溃散。沈括旋即挥军推进,攻克西夏磨崖寨,俘获上万男女,并掳获牛、羊三万多。
元丰五年(1082)三月,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侦知西夏宥州(今靖边地)观察使格众率三万军士屯驻金汤堡(今金汤村),企图沿洛河南下,奔袭鄜州(今富县)。为先发制人,沈括遂命副总管曲珍率步骑两万,扬言出击东北方向葭芦寨(今佳县)。夏军闻讯,遂调集重兵赶赴东路守卫葭芦寨,金汤堡守兵几至空虚。曲珍东行不到百里,即挥师西进,三日而至金汤堡,留守金汤堡的格众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大败。格众被俘,夏军两千余人被杀。
是年,鄜延路副总管胡田再败夏人于金汤。元祐三年(1088),夏人进攻保安军德靖寨。政和六年(1116),宋将种师道攻克夏城臧底河城。建炎三年(1129),夏人夺取保安军德靖寨。
二、西夏与金保安州之战
南宋建炎四年(1130),保安军地入于金,即为西夏与金边地,战事频繁。金明昌二年(1191)、崇庆元年(1212)和崇庆二年(1213),夏人三次进攻保安州。兴定三年(1219)十月,夏人攻保安,被金延安都统完颜国家奴打败。同年,金兵攻打夏龙州。
三、蒙古与金石楼台山之战
宋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十二月,原臣服于金国的蒙古族首领铁木真被部众推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决心与金朝对抗。蒙古军屡次打败金兵,征服了蒙古草原和东北各地,并深入金国和西夏腹地,围攻金京城中都(今北京)、西夏都城兴庆府(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被迫迁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金元光二年(1223),蒙古军攻克凤翔,还军北上,袭击保安。金将杨沃衍命完颜查剌掩杀蒙古军于石楼台山(今永宁山),俘获战马二百多匹,符印数十枚。
四、鞑靼与明保安之战
明朝中期,退守于长城以北的鞑靼(明对北部蒙古族的称谓)时常骚扰明地边境。明世宗嘉靖二十四年(1545)七月,鞑靼数万人马由宁塞堡(在今吴起县长城乡境内)攻保安,总督侍郎张珩调兵御之。嘉靖二十五年(1546),鞑靼数十万自宁塞川进犯保安、延安、庆阳诸处,明参将李珍夜击之,劫其后帐。
五、明末农民起义军保安之战
明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统治阶级极端腐朽,土地的兼并和集中达到空前程度,封建剥削压迫更加残酷,政治黑暗,军队腐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使整个社会陷入危机四伏之中。时陕北饥荒更为严重,地方官吏不顾人民死活,横征暴敛。崇祯元年(1628),高迎祥起义于安塞,定边人张献忠称“闯王”。崇祯二年(1629)冬,驻今甘肃西部的明军奉命勤王,兵至金县(今甘肃榆中县)缺饷哗变,米脂人李自成率众杀死参将玉国,举起义旗,后投到闯王高迎祥部下。崇祯三年(1630),保安农民神一元等人率众起义。张献忠首据十八寨,李自成出山后气势直出献忠上,保安先后被攻破七次。同年十二月,神一元据宁塞(今吴起县长城乡境内),杀参将陈三槐,围靖边,遂陷柳树涧、保安县。
崇祯四年(1631)初,神一元占保安,副总兵张应昌击败之,神一元被杀,弟神一魁继领其众。总兵杜文焕、贺虎臣合围保安,神一魁突围败走。又以万余兵围攻庆阳,攻克合水,明三边总督杨鹤率军与之交战,神一魁败,遂降明军。同年十月,神一魁复起反明,年底被杀于宁塞川(今吴起县地)。
崇祯十三年(1640),农民起义军“一条龙”活动于西川,后被保安知县黎昌期招降于金鼎山。
六、清初汉军反叛
清军入关后,民族矛盾激化,汉族地主阶级为自身利益掀起抗清暴政行动。清顺治六年(1649),延安参将王永强叛,攻陷保安县,知县于重徽以失守罪被处斩。康熙年间(1662~1722),定边将领朱龙、李师膺起义,先后攻陷保安,不久被清军镇压。
七、清末农民起义军保安之战
清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清政府为筹集巨额军费,加紧对人民的搜刮。贪官污吏乘机敲诈勒索,草菅人命,百姓无以为生,反清情绪日烈。清廷地方政府为转移人民的斗争目标,不断挑起民族纠纷,并实行“以汉制回”的民族政策,迫使回民走上武装反抗道路。同治六年(1867),回民起义军自董志原由安化(今华池县地)进入保安。保安县县令刘某先事赴省,驻守县城某营官带领护粮防勇及乡民,在西阳沟口与回民起义军交战,打败回民起义军,缴获马匹军械。其时,回民起义军大队人马尚未到来,营官自知不敌回民起义军,让居民避去,自己退到延安。过两天,回民起义军大队人马果然来到,城空无人,粮饷、财货皆被抢走。同时,甘匪头目某偕其党徘徊于汉回之间,已闯入山,驱回民起义军出境,盘踞其中,劫掠流民,搜掘窖藏。凡洞寨无不破灭,所存者唯县南永宁山一寨。
同治七年(1868),袁大魁(号称袁长毛)率部分西捻军撤到县西洛滨老崖窑险寨,凭恃天险坚持斗争,清军屡攻不下。直至次年五月,募死士掷火弹焚之,才攻破寨堡,西捻军全部遇害。
同治八年(1869)四月五日,清军行到离老崖窑三十里之马蹄沟,被头道川守卡义军哨兵发现,当即出击。清军副将王正和、萧玉元率部猛烈进攻,义军指挥官李夺魁被杀。同时,清军副将石茂林、谭吉士兵分两路,左右夹击,数百名起义军全部遇难。驻头道川义军得知马蹄沟守卡义军失利,大惊。清军乘胜合军追杀义军四百余人,其将领徐荣、韩清荣和指挥官张洪太、余天贵及两个分队被俘。四月六日,清军甘大有、俞金魁率兵千余人经陈家纸坊,义军五百余人奋起抵抗。清军猛烈攻击,义军战败,伤亡数百,指挥官张复盛、何文彪等被俘。
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千余人参加“硬肚”(农民组织)起义,攻入县衙,并建立农民政权18天。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
一、保安农民抗税斗争
志丹土地贫瘠,人民困苦。民国初年,地方官吏横征暴敛,人民被迫起来反抗。民国元年(1912),保安县农民3000多人包围县府,进行抗税斗争。民国十三年(1924)三月三日(农历),保安县“硬肚”首领曹士荣与安塞县西河口哥老会大爷范茂堂合力,带领两县300多人到永宁山要求县府减免羊税,县长王存寿带领民团镇压了农民抗羊税运动。民国十八年(1929)六月,中共永宁山党支部组织千余农民包围了保安县政府,要求减粮、减税,县长郭乐山被迫答应民众的要求。
二、安条战斗
1931年8月,由阎红彦率领的陕北游击支队(前身为晋西游击队)在县境安条一带活动。国民党保安县政府令县民团从永宁山北上,驻守县城的国民党军高玉亭营从县城南下,企图南北夹击,消灭游击队。游击队得知情况后,立即兵分两路,一路由队长阎红彦率领奋力向民团正面冲杀,另一路由副队长吴岱峰带领阻击高玉亭营南下。双方激战半日,游击队以少胜多,打败民团和高玉亭营,缴枪四支。11月下旬,陕北游击支队与南梁游击队胜利会师,并在石峁村整训。
三、进攻县城之战
1932年2月,谢子长、刘志丹率领的西北反帝同盟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为了扩大苏区,反击国民党军“围剿”,9~10月,谢子长、刘志丹率领陕甘游击队两次攻打保安县城,由于力量悬殊,加之国民党守军坚守不出,县城未克。后游击队退至瓦子川、合水一带,队委会决定分散活动,筹集物资,寻求战机。
四、保安反“围剿”战斗
1934年2月,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调集第17路军驻陇东之警备第2旅第5、第6团,庆阳、合水等县民团,驻靖边、安边、定边之陕西警备骑兵旅第2、第3团,驻鄜县(今富县,下同)的第42师一个团,驻延安的第86师一部及民团共万余人,分路合击南梁地区,企图摧毁陕甘边区。针对国民党的军事“围剿”,陕甘边区军事委员会决定,以部分游击队袭扰和牵制国民党军,以红26军第42师和部分游击队转移外线,寻机歼灭国民党军。
同年春,保安游击队在队长刘约三、指导员王英带领下,连续缴获南梁寨子、刘寨子、阎家寨子民团及赵福奎民团百余支枪。3月下旬,在义正川缴获高台寨子高再元民团枪15支,在樊川王家河寨子缴获李尚景民团枪10余支,活捉团总高再元、李尚景及团丁60余人。
6月20日,刘志丹率领红42师第3团和第2路游击队一部,在保安马子川击退国民党军第86师第512团一个营的袭击,歼其100余人。同月,刘志丹、王世泰率领红26军第42师第3团在马子川休整,驻保安县城的国民党军高玉亭带两连士兵来到金鼎山寨子,得知红军休整消息后,便带着士兵和民团300余人围攻红军。刘志丹带一连兵抢占有利地形,阻击国民党军,掩护队伍撤退;王世泰带十几名射手集中打击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将其诱至任家山,左右夹击,将其击溃,击毙三人,伤三人,缴枪数支。
9月下旬,刘景范带领保安游击支队和赤卫军200余人在金鼎山附近的冯洼设伏,晚上派张明科去金鼎山赶回被国民党抢去的几百只牛羊。天明时分,国民党军尾追而来,快进入埋伏圈时,一战士喊了一声,国民党军发觉有埋伏,调头就跑,游击支队全力追击,击毙一人,活捉一人,缴枪三支,其余逃回金鼎山寨子。在红军和游击队的持续打击下,1935年6月30日,国民党保安县政府县长李德安和驻军张志英团被迫弃城逃往三边,保安县城解放。
五、旦八寨子战斗
1935年4月底,刘约三带领合水县游击队从南梁出发,护送谢子长过了旦八后,返回南梁途中攻打旦八寨子。游击队于半夜从西寨墙发起攻击,激战四个多小时攻克寨子,缴枪10余支,团总曹俊章带30多人逃跑。后因实力悬殊,游击队主动撤离寨子,返回合水。曹俊章集结残兵,重新盘踞旦八寨子。
7月20日,刘景范率领赤安县游击支队600余人再攻旦八寨子。战斗打响后,各路队伍直冲山寨,猛烈攻击,国民党反动民团头目曹俊章一面提出与游击队和谈,一面派人去甘肃西峰救援。29日,驻西峰的国民党军马培清骑兵团来援,经金鼎山袭击了赤安县游击队第1支队的三个中队。待围攻旦八寨子的游击队得知情况时,国民党援兵已到,与游击队接火。面对强敌,刘景范立即命令部队迅速撤退。但马培清骑兵速度太快,游击队撤退不及,赤安县游击队第3支队被冲散,第2支队指导员黄克强被俘(后脱险),第1支队被打垮,游击队失利,牺牲和被俘20余人。
10月22日,中央红军开始由吴起镇前往甘泉下寺湾陕甘边政府驻地,途经旦八,决定攻下寨子。担任消灭地主武装的红1团,为贯彻中共统战政策,先派代表与驻旦八寨子国民党反动民团头目曹俊章和谈,谈判未成,即以武力解决。红1团在保安游击队和赤卫军的配合下与驻旦八寨子曹俊章民团激战数小时,虽未克,但守寨民团开始分化,班长李文章带领10人跳下寨子投靠红军。
六、永宁山民团起义
1935年5月,在中共永宁山支部策动下,国民党保安县永宁山民团武装起义,配合赤卫军解放了永宁山寨子,迫使国民党保安县县长由永宁山逃往保安县城。
七、金鼎山寨子战斗
1935年8月10日,龚逢春率领赤安游击支队包围了金鼎山寨子,后围困7日后,团总孙向奎于17日被迫缴械投降,金鼎山寨子解放。
八、胡皮嘴剿匪
1937年春,一股政治土匪窜入志丹县永宁一带进行破坏,志丹县独立营受命前往围歼,在侦知这股土匪共有百余人,其中团长五人,每人带长短枪各一支的情况后,独立营将其包围在胡皮嘴,独立营政委王四海等假装与其谈判,乘吃饭之机将五个团长抓起,一名妄图反抗被击毙,其余缴械投降。
九、志丹阻击战
1947年4月,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志丹县侯市、杏河一带。为阻击胡军侵犯,4月中旬,中共志丹县委、县政府立即北移,并及时组织500名青壮年,由县委书记李景亭和县长赵玉文统一指挥抵抗胡军。6月20日,志丹县独立支队在县委书记李景亭、县长赵玉文率领下,在顺宁丁岔阻击国民党军,侯成再等战士在战斗中牺牲。8月初,胡部刘戡整编第29军北援榆林,途经志丹时,志丹县独立支队和机关干部采取一面阻击。一面北移,经六天作战、行军至横山,后县游击队西绕靖边县马家洼子返回志丹。
十、麻子沟战斗
1947年8月中旬,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一个团和国民党保安县保安队再次侵犯志丹县永宁、双河一带,志丹县游击队、独立支队深夜潜入国民党军驻地双河麻子沟,拂晓出击,经两小时激战,击毙团长和士兵11人,缴枪10余支,胡军败逃。
第三节 赤安事变
1934年春,刘志丹率领红26军第42师并在保安、靖边、定边、华池一带打土豪、分田地,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同年秋,在陕甘交界地区成立了赤安县苏维埃政府。1935年11月,正当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反“围剿”的危急时刻,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王明“左”倾路线影响下,进行错误肃反。以朱理治、聂洪钧、郭洪涛、戴季英为代表的“左”倾路线执行者,主观武断地认为红26军及陕甘边苏区党政军领导干部是“右派”“托派”“AB团”,是反革命,是“梢林主义、逃跑主义、投降主义”,用各种非法手段大搞逼供,以“莫须有”的罪名在甘泉、瓦窑堡等地枪毙、活埋了200多名陕北红军干部和地方党政干部群众;关押了刘志丹、习仲勋、高岗等红26军营以上和地方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100多名。在陕甘根据地形成了人人自危、互相猜疑的严重局面,将地主、富农统统扫地出门,“赶上山吃草”,大搞“肃反”扩大化,在革命队伍内部,凡是出身于地主、富农家庭的干部,统统列为“肃反”对象。混淆阶级阵线,挫伤了一部分人的革命积极性和坚定性,个别投机分子和真正的反革命分子乘机捣乱,吴旗、保安、靖边一些地方反动民团乘机颠覆苏区政权。
1935年12月初,陕甘边区肃反委员会给靖边县第7支队队长黄万银去信,要黄万银把靖边县警卫第1连连长宗文耀、第2连连长金林二人逮捕。时恰好黄万银外出开会,肃反委员会把信送到宗文耀的文书宋文华手中。宗文耀从宋文华处得知情况后,立即找来金林商量。由于宗文耀、金林均出身地主,既害怕国民党部队的“围剿”,又害怕共产党的“肃反”,遂在反动团总田继林、张风林的唆使下,在靖边县曹园峁村武装叛变,枪杀游击队队长黄万银、指导员杨占鳌和班长万启珍,其他武装人员被胁迫叛变,从此,宗文耀、金林等公开投敌。
1935年12月7日,宗文耀、金林带叛匪袭击靖边县政府,抢夺保卫队枪支,杀害县主席殷云山等五人。叛匪赵玉空、张汉卿派人绑架县政府副主席王国清、白登贵等七位领导干部,将其送到宁条梁,被匪首段宝山杀害。叛匪又窜到赤安县(今志丹县)苏区,勾结当地反动民团,先后颠覆顺宁、永宁区政府,杀害独立营连指导员李义、区主席赵忠福,诱降十区(高老庄)主席张克俭和秘书徐文华。张克俭假借支援第3支队围攻旦八寨子,把支队召集起来,袭击赤安县委,绑架县委书记任文明、经济委员孙玉南和陕甘边政府巡视员冯世祥,将其等交给旦八寨子,被反动民团头子曹俊章杀害。同时,叛匪在赤安县叛匪还杀害了中央红军伤病员16人。1936年1月,叛匪杀害赤安县主席袁万祥。同时,宗文耀、金林与当地反动武装张廷栋、王子元、蔡丰纠合在一起,袭击在吴旗境内的中共定边县县委。定边县游击队、警卫队、保安队组织抵抗,战斗失利,警卫连连长梁五胁迫全连40多人持枪叛变。叛匪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气焰嚣张。这次事变波及赤安县大部分地区和定边、靖边的一部分地区,参与事变的叛匪约800余人,先后颠覆特区政府1个,县政府3个,区政府20多个,乡政府30多个,杀害干部、群众、红军伤病员70多人,扶持地主民团20多个,放走被关押的地主、恶霸32人,使赤安县及靖边、定边的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损失。
“赤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立即发出平息叛乱的指示,决定派刚从“左字号”监狱释放出的刘景范和红42师骑兵团政委龚逢春带领赤安县独立营及全县的游击队、赤卫军剿匪平叛。
时正值年关,刘景范、龚逢春迅速在永宁杨城整顿部队,将部队编组成一个独立营和一个骑兵大队。在甘洛游击队、子长游击队的积极配合下,刘景范、龚逢春指挥部队采取“诱敌深入、南北夹攻”的战术,把靖边团匪田继林、保安团匪郭占魁以及宗文耀、金林等匪徒引进哨前湾子,一举歼灭200多人,俘虏10多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叛匪宗文耀、金林逃往宁条梁一带。1936年2月,保安独立营、骑兵大队又在吴旗打败蔡丰、蔺士升、齐振英等反动民团,其余叛匪逃往“三边”地带,叛乱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