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习惯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2677900000010

第10章 虎头蛇尾(1)

“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

此典出自清代李伯元(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谁知闹来闹去仍旧闹到自己亲戚头上,做声不得,只落得个虎头蛇尾。”

清代,官场污浊混乱不堪,特别是捐例大开之后,官吏及候补官员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做上司的人,专挑那些有背景、有交往的人充任官职。而一些有真才实学而无门路的人则一辈子也弄不到差事。鉴于这种情况,京城一位都老爷便上了一个奏折,要求整顿吏治,甄别贤愚,重用有真才实学之人,没有能力的遣回原籍或责令学习。奏折上去,皇上批示同意。

不久,湖南巡抚接到皇上的指令,非常重视,立即要对各级官员进行考试。众官吏听说要普遍考试,不禁惊慌失措了,因为其中有十分之六七的人连字都不会写。

为了保住乌纱帽,他们想方设法请人代考。到了考试那天,巡抚大人亲临考场,严肃慎重,因而考场气氛异常紧张。

试题发下之后,一时人头簇簇,议论纷纷。正在紧张时刻,忽然听得一片喧闹之声,说抓住了一个冒名顶替考试的人。巡抚大人得知,忙说:“冒名顶替,照考试定章办起来是应斩头立决的。……兄弟今天定要杀一儆百,让众人当面看看,好叫他们有个惧怕。”说着,即叫传令,说抚台大人今天要杀人。众官吏一听说要杀人,都跑来观看;哪知等了半天,没有一点动静。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那个顶替者正是巡抚二少爷的妻舅请来的。因为巡抚大人二少爷的妻舅用钱买了个知府的官职,而他本人却是一窍不通,碰到巡抚考官,都请人代替。湖南抚台本想借这事大作一番文章,“谁知闹来闹去却闹到自己亲戚头上,做声不得,只落得个虎头蛇尾。”后来抚台又担心招来闲言闲语,便装腔作势地叫手下人去斟酌办理。

悔过自新

“悔过自新”用以表示改正错误,重新做人。“悔过自新”亦可写作“改过自新”。

此典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西汉初年,有个名叫淳于意的医生,医术高明,一些不治之症到他手中都是手到病除。

后来有人告发他有罪。于是淳于意被押往长安,将受割鼻断足的极刑。

淳于意有个女儿,名叫缇萦,为了营救她的父亲,也跟着到了长安。她给皇帝上书说:“我父亲做官的时候,我们老家的人都夸他廉洁,现在犯了法该受刑。我深深地感到,人死了不会再生,受肉刑的人手脚被砍了也不会再长,虽欲悔过自新,也是不可能的了。我宁愿把自己献给官府做奴婢以替我父亲顶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皇帝看了缇萦的上书,很感动,就免去了淳于意的肉刑。

回天之力

“回天之力”原意是说力大到能将运转过去的天拉转回来,比喻力量能够扭转极难挽回的形势,或比喻说话正确而产生极大的力量。

此典出自《新唐书·张玄素列传》:“魏征名梗挺,闻玄素言,叹曰:‘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唐朝唐太宗当政时,朝廷有一位侍御史名叫张玄素。他为官忠正、清廉,深受百姓的爱戴。张玄素原是隋朝景城县户曹,唐太宗的兵马破城后要杀他,但全城一千多百姓悲痛地喊道:“张玄素是清吏,杀他是违背天意,大王即定天下不应该杀害忠良!”唐太宗为此颇受感动,让他在唐朝做官。

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重修洛阳宫乾阳殿,还亲自去洛阳督察。张玄素觉得这样做会使百姓怨恨,劳民伤财,于国不利。于是他大胆地上书劝谏,对唐太宗说:“臣以为秦始皇的历史教训总该汲取,因为他逆天行道,只传到二世便灭亡了。天下不可以力胜,只有当务俭约,薄赋敛,以身先之,才能使天下安宁。陛下曾经见过洛阳的宫殿,那时你下命令拆毁它,天下百姓都异口同声地称赞你的做法。可是现在你又打算重修宫殿,这不是违背你先前说的话吗?目前国库空虚,百姓经过战争离乱,十家九穷,怎么受得了再去耗费钱财?况且造殿所用的木材,要耗费许多民力。从伐木开始运到洛阳要动用几十万工。过去秦朝修阿房宫,阿房宫还未修成,秦朝就灭亡了。如果陛下决意重修宫殿,那就比隋炀帝的过错还要大!”

唐太宗心情沮丧地说:“你说我还不如隋炀帝,那我比桀、纣又如何呢?”

张玄素丝毫也不畏惧,态度强硬地说:“假如宫殿修完,同归于乱。臣记得洛阳刚刚平定的时候,太上皇曾经下诏说:‘宫室过分奢侈者焚之!’陛下当时却说:‘砖瓦木料还可以用,拿去赐给穷人!’那时百姓都异口同声地颂扬您的大恩大德。如今陛下又要重修宫殿,这不是重蹈隋炀帝的老路吗?不过五六年的时间,陛下就已改变了态度,让天下的百姓怎么去评价你!”

唐太宗被张玄素说得心服口服,只得下诏停止重修洛阳宫乾阳殿,并且赐给张玄素两匹绸子,表彰他敢于直言劝谏。满朝大臣全都佩服张玄素的胆识。

连大名鼎鼎的魏征都赞叹他“张玄素论事真是有回天之力,可以说是仁人之言呀!”

及锋而试

后人将韩信的“及其锋而用之”引申为“及锋而试”,又作“及锋”,比喻趁着锐气正盛而有所作为。

此典出自《汉书·高帝纪上》:“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秦朝末年,秦军被项羽消灭,项羽率兵进入秦都咸阳,杀了秦王子婴(秦始皇孙),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让他管理汉中那一带地方,其他诸侯将军也都封了王。那一年四月,被封的诸侯各自率领自己的军队去了封地。

汉王刘邦也领着军队去汉中(今陕西省南部及湖北省西北部一带)。项羽派了三万人给他,楚军及诸侯中倾向于刘邦的几万人也跟随而去。但到达南郑(今陕西南郑,当时汉王刘邦都于南郑)时,随身的将领和兵士有不少都逃走了,因为兵士都想东归。

这时韩信便向刘邦说:“项羽诸将有功的都封王,你却被派居南郑,其实是被贬谪了。

兵士们都是山东人,他们日夜想回东方的故乡,应该趁着这股锐气,利用他们,成就大业。等到局面安定后,人人都想安宁,就不能再利用了。我建议你立即东下去和项王争夺政权。”刘邦听从了韩信的劝告,便违约偷袭项羽,并获得成功。

见兔顾犬

“见兔顾犬”比喻事虽紧急,如能及时想出办法,还来得及应付。

此典出自《战国策·楚策四》:“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楚国有个大臣名叫庄辛,他见国内官员只顾荒淫享乐,不过问政务,就对楚襄王说:“你心爱的臣子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等人,一味荒淫享乐,奢侈浪费,不理政事,如不妥善处理,最后一定会招来祸患!”襄王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先生是老糊涂了吧,要不然就是故意造谣惑众。”庄辛仍认真地说:“我说的全是实话,不敢造谣。你如果依然宠信这几个人,那么楚国灭亡的日子就不远了!”

由于襄王不听庄辛的劝告,庄辛便离开楚国投奔赵国去了。结果没到五个月,楚国果然遭到了秦国的进攻。由于楚国内部空虚,抵抗无力,很快就失去了一大片国土。楚王被迫逃到城阳,这时他才明白了庄辛话的道理,于是便派人去把庄辛请回来。

庄辛回到楚国之后,襄王非常内疚地对他说:“我后悔没有听你的劝告,但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你看该怎么办呢?”

庄辛诚恳地回答说:“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我听俗话说,看到兔子才想到放出猎犬,还不算晚;羊跑了才去修补羊圈,也不算迟。)他说到这里停了一下,又接着说:“我听说从前商汤王、周武王只有百里宽的国土,但却建成了富强的国家;可是,夏桀王、商纣王占有整个天下,最终却亡了国。现在楚国虽小,合起来依然有几千里的国土,将来还是可以强大起来的。

大王啊,你要紧记这个教训:重用坏人,享乐腐化,不过问国家大事,一定会造成灾难!”

襄王听了庄辛的这番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拿出玉珪来授给庄辛,封他为阳陵君。

后来襄王采纳庄辛的计谋,果然得到了淮水以北的土地。

蒋干过江

“蒋干过江”比喻行动疏忽或方法错误,所做的事情都是错误的。只有放下心中包袱,才能轻装前进。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

东吴大将周瑜的部下黄盖因遭到毒打,向曹操献书投降。曹操担心黄盖用“苦肉计”,就派幕下谋士蒋干过江探听虚实。

周瑜听到蒋干又来到东吴,心中暗暗窃喜。他立即同鲁肃和在江东的庞统,一起设下破曹的计策,然后请蒋干进来。周瑜一见到蒋干,便板着面孔说:“子翼(蒋干的字),上回你来盗书,误我大事,今天又来,必无好意!”蒋干想作解释,周瑜没等他张品,就吩咐左右:“把蒋先生送到西山庵中休息几天。等我打败了曹操,再送他过江去。”

蒋干被送到西山后的小庵后,见不到周瑜,又逃不掉,心里既着急又忧闷。

晚上,满天繁星,山里寂静。蒋干出庵散步,无意中碰到庞统,他知道庞统是襄阳名士“凤雏先生”,久仰大名,就问他为何独自住在这里?

庞统说:“周瑜气量太小,不能容人,我只得隐居在这里。”蒋干劝说:“庞先生足智多谋,富有才学声誉,如果你肯归附曹操,我可给你引见。”庞统欣然答应。于是,两人连夜设法过江。蒋干把庞统引荐给曹操。曹操很是欢喜,亲自迎进帐中,置酒共饮,谈论兵机。

原来曹兵大半是北方人,初到南方,水土不服,水上练兵晕船呕吐,很多人都生了病,还死了不少人。曹操正为这事日夜担忧,就向庞统讨教。庞统献策说:“大江之中,潮涨潮落,风浪不息。北方人不习惯坐船,一受颠簸,就会生病。如果把大小战船配搭起来,有的三十为一排,有的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锁在一起,上铺宽板,就像平地一般,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浪,都不怕了。”曹操听了大喜,传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铁环大钉,锁住船只。其实,这是周瑜和庞统设下的“连环计”,为下一步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蒋干第一次过江当说客,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使曹操误杀蔡瑁、张允两名水军都督。蒋干第二次过江当说客,又中了庞统的“连环计”,使得周瑜火烧赤壁成功,曹军大败而逃。

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出现新问题。现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

此典出自《答吕子约(九月十三日)》:“随语生解,节上生枝,更读万卷书,亦无用处也。又见元代杨显之的杂剧《临江驿潇湘秋雨夜》:“兀的是闲言语,甚意思?他怎肯道节外生枝!……”

张翠莺从自己的家乡来找当县令的丈夫崔甸士,但是,崔甸士离家以后,已另娶他人为妻。

张翠莺来到县衙门口,说明自己是崔知县的夫人,可衙役就是不愿放她进去。衙役对她说:你是不是找错了地方,我们老爷这里有夫人哩!张翠莺一听,悲愤交加,唱道:你说的可是实话?他怎么能节外生枝娶新妇。

举棋不定

“举棋不定”意思是说举起棋子不知放在哪里才好,比喻做事优柔寡断,顾虑重重,没有主见,拿不定主意,犹疑不决。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献公非常骄横粗暴,人们对他极端不满。公元前559年,卫国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趁机叛乱,推翻了卫献公的统治。卫献公落荒而逃到齐国。赶跑了卫献公以后,孙文子和宁惠子把持卫国朝政,掌握国家大权。但是,当宁惠子病得奄奄一息时,他又非常后悔,感到驱逐国君这事是一件耻辱,于是嘱咐他的儿子宁悼子把献公接回来,以此洗掉耻辱。宁悼子答应按他的要求去办。

逃亡在外的卫献公并不甘心失败,他积极开展复国活动,派人与宁悼子联系,答应回国后不掌管朝政,国政全交给宁悼子处理。于是宁悼子欣然同意。然而,许多大夫极力反对献公复位。大夫右宰縠会见献公后,回来劝告宁悼子说:“献公虽然在外逃亡了十二年,可是他那骄横粗暴的禀性却一点没有改变,如果让他恢复君位,我们大家可就要死到临头了。”大夫叔仪也劝告说:“现在你们宁家对待国君,还不如下棋那样认真。下棋的人拿着棋子犹豫不决,就不能战胜对手。对待国君这样的大事,如果摇摆不定,一会儿将他驱逐了,一会儿又把他接回来,一定会招致杀身之祸。”

宁悼子一心想独揽大权,以宁惠子遗嘱为借口,不顾大夫们的劝告,最终还是把献公接了回来。卫献公复位后,并没有忘记被驱逐的事,他非常仇恨宁悼子,决心报复。后来卫献公终于借用公孙免的力量,把宁悼子满门抄斩了。

卷土重来

用以说明失败之后,又恢复往日的规模。一方面,它鼓励人的志气,鼓励人创造事业的雄心,坚持不懈,不怕失败,这是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专事损害、侵犯别人的作为,虽也可用“卷土重来”来形容,但却是一种为世人所憎恨、不齿的行为。

此典出自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楚汉相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很动人的故事。楚王项羽起初率领的士兵,是他和叔叔项梁在吴中一带组织起来的八千人。

这八千人中很多是项梁和项羽的好朋友,他们都骁勇善战。项羽就用这八千精兵作为基础,逐渐壮大成为一支强大的队伍。

后来项羽从胜利转入失败,在困境中突破刘邦垓下兵围,往南逃到乌江,后面跟着几千名追兵,而他手下只剩二十八人。这时,乌江亭长撑着一只船靠近岸边,对项羽说:“长江以东的地方虽然比较小,但土地有一千里,人口几十万,还可以在那里称王。现在只有我一人有一只船,请您赶快上来渡过江去,即使汉军追来,也是没法过江的。”但项羽没有接受他的好意,笑着说:“天欲亡我,我还过江做什么?而且当初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至西,如今没一个人活着回来,即使江东父老可怜我,再尊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他们即使嘴里不说什么,我心里难道就不觉得愧疚惭愧吗?”说完,他拔剑自刎而死。

唐朝诗人杜牧,有一次走到项羽自杀的地方,想起项羽和那八千精兵的英勇和失败,感慨万分,就在乌江亭上题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雷厉风行

“雷厉风行”形容声势猛烈得像打雷一样,行动迅速得像刮风一样。现多用以比喻推行政策法令的严格和迅速。

此典出自唐代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躬亲听政,旋乾转坤,机关阖开,雷厉风飞。”

诗人韩愈任国子博士时,由于反对唐宪宗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他到任之后,有感于朝政的兴盛和皇上对他的宽恕,于是上表感谢唐宪宗。在表中,他极力歌颂唐宪宗的功绩,说唐宪宗即位以来,因为能够“躬亲听政,旋乾转坤,机关阖开,雷厉风飞。”(意思是:亲自听政,使乾坤扭转,各种事业也开始兴办起来,进展很快,如雷的烈,如风的行。)因而使唐帝国“赫然兴起”,南北顺服。他说,这样大的功劳是高祖、太宗所不能相比的。为此,他劝唐宪宗应该“东巡泰山,奏功皇天,当此之际所谓千载一时不可逢之嘉会(意思是:在这个时候“封禅”,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而我负罪在身,自拘海岛,戚戚嗟嗟,日与死近,穷思毕精,以赎前过。伏望陛下,垂怜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