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人意决定生意
2727200000018

第18章 涨跌先知,通晓规律

《陶氏商经》有云:“涨跌先知,称为惯手。壅通预知,可谓智人。作牙作客,能料货之行与不行,逆知价之长跌,而预有定见,是为真老成也。”

意思是说:能预料货价的升涨、跌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内行。能预知市场流通变化的人,可以称为智慧之人。不论是作为中间商,还是作为客商,能够预料到货物是畅销还是滞销,能够预见货价将要升涨还是下跌,从而提前有了确定的看法和相应的策略,这样的人就是真正成熟的行家。

行家为什么能够涨跌先知呢?因为任何复杂的现象背后都有其内在本质规律。寒来暑往、潮涨潮落、月盈月亏,都体现了自然界运行的强大规律性。据《史记》记载,商圣范蠡的老师计然有一个著名论断:“故岁在金,穰;水,毁;木,饥;火,旱。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计然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按照五行的说法,岁星处于金位,是丰年;处于水位,是荒年;处于木位,有饥荒;处于火位,是旱年。旱年则预造船只,水年则预造车辆,这是适应市场变化的一个经营法则。每六年一个丰年,每六年一个旱年,每十二年一次大荒年。粮食的价格,每担低于二十钱就会损害农民,高于九十钱又会损害商人。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商品就会减少;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土地就会荒芜。最高不超过八十钱,最低不少于三十钱,就能使农民和商人都得利。买卖公平、价格合理,使税收和商品都不匮乏,这是治理国家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

在这里,计然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去阐述市场运行的规律,而且又从商业运作的角度谈论了应当如何去具体操作。比如他说金年丰收,水年歉收,木年饥馑,火年大旱,丰歉水旱不断循环轮转,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他的观点无疑是十分有见地的、具有实战意义的。

月有盈亏,潮有涨落,市场发展瞬息万变,经商之人须审时度势,灵活善变,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对所面临的市场动态有一种预见性。市场动态的核心就是市场上需求的异动情况,归结起来,即是需求预测。

所谓需求预测,是指预见需求在未来的一定环境和条件下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其状况。需求预测对于商人来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为市场环境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导致了市场需求的不稳定。如何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已成为当今商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重视市场应变能力,准确把握市场态势,及时调整企业战略,是一个商人成功的关键。

因而注重预测是中国商人的一个优良传统,“三天不预测,买卖不归行”,“按人做饭量体裁衣,望标行船预测经商”。而要做好市场预测,讲究“商贵三通”:

一是通季节。

市场是需求的总和,季节不同,需求有别。“冬至年画到,小暑买镰刀”,“歉年车马铺,丰年纸成行”。做生意就要知天文地理,晓风土人情,要根据季节变化提前组织营销,“水则资车,旱则资舟”,“冬则资衣,夏则资裘”。

二是通生产。

对整个生产形势变化了如指掌,掌握供给,以利销售。“柴贵荒年到,米贵熟年来”,“凶年之后,必有熟穰”,依据“待乏”原则,低价购进,高价售出,赚取中间利润。

三是通行情。

逆料行情变化,“行情在市上,人声在世上”,“市价行情,朝更夕改”,“早卖鲜,午卖焉,阴晴热冷变价天”。熟悉行情涨落,价格变动,就会依据价格反弹,取得营销主动。只有掌握了“贵极则反贱,贱极则复贵”,“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的法则,方能在商业经营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实现“宝肆宏开,财源不涸;陶朱猗顿,指日可待”的期盼。

但商人适应市场、重视提高市场应变能力不等于简单跟着市场走,应该在“应变”中争取主动,去造就市场、引导市场、培育市场。灵活地驾驭市场,才不至于受困于市场。

“造就市场”是“应变市场”的升华,是应变能力的提高和商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唯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明白市场变化之趋势,懂需求涨落之信息,方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稳坐钓鱼台”。

有人说,这岂不是很难?我们说,虽然经济活动更为纷繁复杂,然而仍然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从大的方面看,整个国际经济形势有好有坏;从小的方面看,股票市场也是一段熊市一段牛市,有涨有落,不断循环,反复轮回。

所以,我们说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可寻,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就能找到并把握它。比如,上文提到的“早卖鲜,午卖焉”,早上菜市场的蔬菜价格攀升,到了下午临近打烊时回落,不出意外,几乎每天都是如此。蔬菜为什么在早上价格高,晚上价格低,与什么有关?稍一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早上的菜,一般刚从地里收获,新鲜味美,自然需求者众!脱离土壤滋润,货架上的蔬菜新鲜度自然不会保持很久,到了下午新鲜蔬菜逐渐脱水,其价值大跌,自然光顾者寥寥,价格也就下滑。

但为什么我们感叹找不到规律,甚至面对种种现象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或者经常抱怨集中不了精神,想不出好点子来应对各种问题。其实,被现实的纷繁复杂打乱思维的我们,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留心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培养思考的习惯,从小事入手,训练自己摸索规律的能力,久而久之,就能练就一副能洞穿现象,找到本质的火眼金睛。当你能够看透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能够把握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掌握相应的规律时,面对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就拿做饭来说吧,通过观察可知:在地势低的地方,米饭煮熟所需要的时间长;在地势高的地方,所需时间短。如果我们转念反向一想:想要在更短的时间煮好一锅饭,可以到地势高的地方去。如果再抽象一点会得出:米饭煮熟时间与地势海拔之间成反比。再假设你高兴继续研究的话,会发现原来米饭煮熟的快慢与气压有关,地势低的地方气压低,所以需要时间长,高的地方气压高所以时间短。因此,如果要想饭熟得快,只要把饭煲的气压增高就行,没必要爬那么高。现在你至少掌握了两种途径以加快煮饭速度。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你得到的规律越接近本质,方法也就越多,通向目的的途径也就越多。毫无疑问,经常能做到如此勤于思考,你的收获将会很大。

很多时候,需要商家在机遇到来之前做充分的准备,耐心等待,坚持静候,利用事物循环轮回的规律性来等候机遇,往往能收到非同一般的效果。然而这样的气魄和定力不是每个商人都具有的,拿出勇气来,机遇或许就在三尺之内。

生意经:商局中变幻迭出,各种情势接踵而至,把握此间的情势自是必须的,而能“大风临于前而不动”,镇定如常地翻覆风云,则是需要有一些气魄的。此间,商战者必须对全局了然于胸,对未来之势亦把握到位,方能立足于定,从长远、全局的角度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