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声音中不能承受之轻
2746400000007

第7章 “荷兰之宝”贝努姆的遗产

贝努姆对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纠正了门格尔伯格在演奏浪漫派作品时发生的重大偏离,他让这个著名乐团的声音真正稳定下来,收敛起来,并在他的任期内达到整齐、严谨、敏感、精确、平衡的境界。

对于排名经常跃居“世界第一”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来说,本土指挥家爱德华·范·贝努姆绝对是地位极其重要的承前启后级人物。他的前任是威廉·门格尔伯格(1895—1945年在任),乐团风格与声音的奠基者,也是使乐团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先驱人物。他的后任是伯纳德·海丁克(1961—1988年在任),乐团风格的集大成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乐团的象征。贝努姆的任期从1945年到1959年,如果算上他从1931年即作为门格尔伯格的助手及副指挥的年头,那么他也在这个乐团工作了二十八年。从这一点来看,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真是一个超稳定系统,仅仅三任指挥就领导它走过将近百年的历程。

如果说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在海丁克时代成为“标准”诠释马勒、布鲁克纳、理查·施特劳斯的乐团,那么它的两个来源正好就是门格尔伯格的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贝努姆的布鲁克纳。然而,在DECCA/PHILIPS出品的一套六张贝努姆纪念专辑(PHILIPS 475 6353 PC6)里,恰恰没有布鲁克纳,正是因为贝努姆的布鲁克纳几乎张张名版,已经以多种面貌发行数次,一般藏家都无法错过。

1954—1958年应该是贝努姆指挥生涯的全盛时期,可惜他1959年便英年早逝,那么这套纪念专辑同时也成了他生命晚期的写照。从所收内容看,大多为其前辈恩师门格尔伯格所擅长的曲目,与某个历史录音唱片公司最近发行的十张专辑内容十分近似,如果有条件,将这两套录音时间相隔十到二十年的专辑做一番比较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尽管贝努姆与门格尔伯格在一起共事长达十四年,两人个性与艺术风格却是大相径庭,甚至趋于两个极端。门格尔伯格受浪漫主义特别是后浪漫主义乐派影响极深,对技巧表现、和声厚度和音响色彩有近乎病态的迷恋。他用极度浪漫主义手法演奏巴赫和莫扎特,对贝多芬的作品也加大热情的浓度,为此,他甚至去删改原谱,以求得到他需要的声音。指挥台上的门格尔伯格更是强悍专制,充满夸张和虚饰,其激情澎湃如火山喷发,热力能够灼伤附近的每一个人。长期耳濡目染的贝努姆不仅没有受其影响,相反倒是有了免疫力,这种结局也算是造化弄人了。

贝努姆的诠释理念恰恰是“让作品自己说话”,他严格终于原谱,坚决维护作品构架的前后均衡,从不做细节上的夸大变化,这种风格特征使他一度蒙受“平庸”的评价。确实,门格尔伯格长期培养的一大批听众突然转而听贝努姆,怎能从习惯性的迷狂陶醉一下子沉静下来。不过也有评论家比较客观地指出,贝努姆在演奏贝多芬、勃拉姆斯或者瓦格纳的时候,确实非常呆板,少有激情,这也是他为何很少指挥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的原因,因为那样情绪饱满的作品并不适合他。

贝努姆对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最大的贡献在于他纠正了门格尔伯格在演奏浪漫派作品时发生的重大偏离,他让这个著名乐团的声音真正稳定下来,收敛起来,并在他的任期内达到整齐、严谨、敏感、精确、平衡的境界。贝努姆为人沉默谦和,他始终把自己当做乐团中普通一员,与每个乐手都有平等而开诚布公的沟通,使得乐手们在情感上与其十分贴近,对他的指挥意图总能心领神会。在贝努姆时代,巴赫、莫扎特、舒伯特和法国音乐的演奏次数比门格尔伯格时代大大增加,通过演奏这些作品,贝努姆逐渐确立了音乐厅乐团的基本声音特色,那就是音域更加宽广丰富,弦乐柔和平滑、优美明亮,铜管精确圆润,打击乐热烈而洪亮等。贝努姆把这些宝贵的遗产留给了继任者海丁克,显然后者的音乐风格得自贝努姆比门格尔伯格的要更多一些。

贝努姆指挥的巴赫《四首乐队组曲》虽然也有浪漫主义的解读痕迹,总的来说优雅多于热情,轻盈多于厚重,结构疏朗松弛,自始至终被一股持久的张力和内在的敏锐脉动所控制。阿姆斯特丹是“古乐运动”的滥觞之地,音乐厅乐团的乐手经常参加古乐团的演出,当然这都是贝努姆去世以后的事情。我的意思是说,荷兰在演奏巴赫乃至巴洛克音乐方面独树一帜,其传统应当是在贝努姆时代培育而成的。贝努姆时代的音乐厅乐团演奏的巴赫确实不同于德奥乐团,它更具有人情味和世俗性,也更柔和精致,特别是有一种天然的协调感。因为有了这个基础,后来有许多古乐大师来指挥这个乐团,尽管乐器不变,但出来的声音都有古乐团的味道。

纪念专辑还有一个重点是舒伯特的三首交响曲,正好回避了贝努姆所不擅长的“宏大叙事”作品—第九(伟大)交响曲。在这三首交响曲中,“未完成”虽然演奏得也非常精致唯美,在情感宣泄方面却有力不从心之处,也就是说不感人,而这部作品的全部功能应该就是“感人”。第三和第六就完全不同了,这是真正的交响小品,好像专门为贝努姆和他的乐团特性而写的一样,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勃拉姆斯的作品其实并不需要外在的激情,特别是第一交响曲,各种情感因素都被写在乐谱上,只要能够把握结构,控制住旋律的发展,就会是一个很不错的演绎。贝努姆第一交响曲的迷人之处恰好就在于它的温文尔雅、协调稳定,音色既柔美又纯粹,是一个不可取代的独特版本。

法国音乐是贝努姆带给这个乐团的新的闪光点,德彪西的三部代表作品—《夜曲》、《大海》和《意象集》虽然被改变了色彩结构,但朦胧感的缺失换来的是音乐肌理的凸显。几十年之后,许多中生代或新生代指挥家纷纷以解剖手法诠释印象派音乐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早在1950年代,贝努姆大师已经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