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食元宵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先将锅中多放些水,水烧开后将火调小,见水面有轻微的滚动时,便可将元宵下到锅里,文火煮10分钟后,元宵松软了即可起锅食用。
炸食也是元宵的一种较常见吃法。先将元宵煮熟,晾凉,然后再炸,就不会炸崩了皮,并且也油。如果炸生元宵,最好先放在鸡蛋清里滚一下,再放到油锅里炸,这样既安全又能使炸出的元宵带有鸡蛋的香味。炸元宵时,需要不停地翻动,以免炸得不均匀。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元宵改制成汤圆食用。将买来的元宵掰开,取出馅,再将掰碎的元宵皮掺点水和成面,把取出来的馅一个个地用面包上,揉圆。这样改制的元宵容易煮,吃起来黏软可口,很像南方的汤圆。
如今,每逢元宵佳节,很多人家早已备上元宵,一顿吃不完,甚至连续几天都是餐桌上的“常客”,早餐、加餐甚至夜宵都少不了。热滚滚、香喷喷的元宵固然美味,但吃元宵也要讲究科学吃法。俗话说过犹不及,其实说起吃元宵来也是一样。从营养学来看,糯米皮加上豆沙、芝麻、枣泥、花生等甜馅或鲜肉、菜肉等咸馅,都是高糖分、高热量的非健康食品,因此,元宵不宜作为早餐食用。此外,馅儿大皮儿薄的元宵固然美味,但每次吃个一二两也就足够了。随着元宵种类日趋丰富,元宵的吃法更是多种多样,一些食材更为丰富、造型更加精美的创意元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四)其他习俗
除了赏明月、闹花灯、吃元宵,民间每逢元宵节还有许多的节俗以及庆祝活动。除了在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欢庆团圆、共度佳节之外,元宵节的习俗里也包含着人们驱邪禳灾、求子祈福等美好愿望。
1.各地元宵节习俗
北京市
老北京城里最热闹的节日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每逢元宵佳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北京的老百姓要整整热闹五天五夜。在众多的节日庆祝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便是赏灯。明清时期,元宵节的灯市已遍布整个北京城。元宵夜,街道两旁彩灯高悬,家家户户挂上绢纱、烧珠、明角、麦秸、通草制成的各式花灯,供人观赏。而元宵夜的夜市也是热闹非凡,上至珠宝玉器,下至日用百货,品种繁多,一应俱全。因此元宵佳节逛夜市、赏花灯成了北京沿袭至今的习俗。现如今,每逢正月十五,王府井等夜市依旧热闹非凡,节日气氛浓郁。
河北省
在河北省的一些地区流行着元宵节占卜祈求去病消灾的传统习俗。在永平府,正月十五这一天有病的妇女会群聚窑下,共同祈求新的一年疾病消除,这种习俗被称作“陶灸”。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传统的民间占卜方式,如有人将稍大些的一张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占卜吉凶,俗称“结羊肠”;另有一些地方将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的多少来预测该月的晴雨。
河南省
元宵节“走百病”的习俗在河南比较盛行,每到正月十五元宵夜,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若本地有河桥的,则众人相伴过桥。若无桥,则要用木板搭出数丈高的“天桥”并从上面走过。当地人相信这一传统习俗能够去病消灾,因此元宵节“走百病”在河南一些地区至今仍比较流行。此外,当地还有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山东省
山东省的滨州地区盛产大枣,因此该地元宵节就有照灯的习俗。元宵夜里,男孩子要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并同时在口中念叨“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家中的枣树来年便能获得大丰收。而日照地区特有的传统习俗是男女老少都要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到野外踏青,当地人称之为“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永葆青春年少。
一些临水地区的人家在正月十五元宵夜里这天多放河灯,以求来年的幸福平安。
山西省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每逢农历元宵节来临之时,当地的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的彩灯,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彩灯每晚都亮着,花灯形形色色、异彩纷呈,将大街小巷装扮得火树银花、富丽辉煌。
除此之外,放焰火、逛灯展、踩街等元宵节俗也深受山西人民喜爱。元宵夜全家走上街头,逛热闹的灯盏,看美丽的焰火,欣赏花样繁多的古老乐曲、八音会、古装戏,热闹的传统习俗为节日增添了无限喜庆。
安徽省
安徽省淮南市在元宵节里的庆祝活动充满了独具特色的淮河风情。在淮河两岸,过去有“正月十五大似年”的说法。由于年初一到初三这三天,人们忙于辞旧迎新、探亲访友,顾不上吃顾不上玩,因此元宵节才是一年中年味最浓的时刻。临近元宵佳节的几天里,淮南地区各种民俗文艺表演一场接着一场,扭花鼓灯、耍龙灯、狮子滚绣球、高跷、抬阁、花棍、花灯、伞灯、旱船等多彩多姿、具有当地浓厚民俗特色的表演,把新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也给当地的家家户户带去喜庆。
阜阳市最具特色的当属阜阳灯会,自隋唐开始,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阜阳当地群众都会自发地把自己扎制的花鸟虫鱼兽灯、十二生肖灯等各种不同造型的彩灯悬挂在自家门前,此外,元宵灯会期间还会表演舞蹈、曲艺,唱具有当地特色的大戏更是必不可少。最精彩的要数一台或两台以上的戏对唱,人称“戏台戏”。到了明代,阜阳灯会更加盛行,人们在这一天还要燃放焰火助兴,场面好不热闹。正是阜阳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节日民俗文化。
陕西省
正月十五这一天,出嫁的女子要带上丈夫一块儿回娘家吃元宵过节,当地人称之为“吃十五”。
此外,当地还有送灯的习俗。从正月初五起,开始送灯活动。主要是舅父给外甥送灯,俗话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另外还有干爸给干女儿送灯的。灯的式样很多,有宫灯、莲花灯、盆灯、羊灯、鱼灯等,还有各式各样的花鸟灯。一般送一对灯笼、十根蜡烛、十根麻花,连送十二年。孩子接到灯后,每晚打灯,成群结队地玩耍嬉闹,直到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的“玩灯”叫做“闹灯”。
陕西扶风一带还流行元宵“挂坟灯”的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夜里,家家户户的孝男孝孙在自家的祖坟上悬挂一盏红灯。挂灯前要烧纸焚香,设立香案,供献贡品,家中人跪拜,祭奠一番,以慰先人在天之灵,祈求新年全家平安。
江西省
江西当地有一种习俗是在元宵节时制作“稻草龙”,即用稻草扎成龙的形状,并在龙身的每一截都插满香火。稻草龙由小孩抬着到各户灶前和猪舍牛栏去舞,祝贺合家平安、六畜兴旺。而稻草龙舞到哪家,哪家就要给红包,小孩得欢乐,主人求吉利。
此外,新建地区正月十五这一天流行祭祖扫墓,并有插竹为灯的习俗。
湖南省
湖南常德地区家家户户在元宵节时习惯食用一种叫“时汤”的节日食品,即以椒为汤,加入韭菜等食材,并用“时汤”款待客人。
新田地区正月十五舞龙灯,且当地有一种习俗,即游完龙灯后,要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湖北省
湖北武昌地区元宵节盛行“弄龙”,即舞龙,元宵节前便开始,要连舞三天。而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当地人称之为“龙换酒”。
云梦县(今汉江地区)流传着“照绝地蚕”的元宵节俗,即正月十五夜里,老农夫手持火把偏照田圃,以祈求新的一年无灾无害,庄稼丰收。
广东省
灯火在祀神礼节中是作为光明喜乐的象征。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节当日,广东大部分地区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当地人认为点灯即添丁的佳兆。元宵节当天,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此外,如果去年元宵节以后生了男孩子,农历正月十三起家人就必须挑起一对红灯笼,并在灯屏下贴着红纸写上姓名,欢天喜地挂到乡中宗族祠堂的灯架上,以此象征家中添了丁。
除此之外,广东部分地区还有做丁桌、求喜物、掷喜童等与求子有关的元宵节俗。
2.少数民族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除了汉族之外,中国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还有16个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过传统元宵佳节,其中包括满族、朝鲜族、赫哲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锡伯族、藏族、纳西族、瑶族、畲族、布依族、黎族和仡佬族。赏灯欢乐是元宵节时华夏大地上的共同主题,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朝鲜族把元宵节称为“上元节”。过节时,人们要去先辈坟前送灯,还要在院内、院门旁挂灯,有的还到河里放灯船。此外还有“挑福水”、“吃五谷饭”、“吃固齿糖”、“喝聪耳酒”、“跳民俗舞蹈”、“踏桥”等习俗。其中,“挑福水”是妇女在清晨头顶瓦罐到水井旁或河边,把映入水中的月亮“舀”上来,装进容器中。因为她们认为这样的吉祥之水会给全家祈福消灾,特别能使当年庄稼丰收;而“踏桥”是迎着月亮在家附近的桥上往返数次,据说这样当年可康宁无祸。
满族人较重内亲,过去元宵节时有舅舅给外甥糊灯笼的习俗。这不仅显示出舅舅的手艺,也拉近了与晚辈间的距离,故民间有歇后语称“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此外还有“走百病”和“照贼”的习俗。“走百病”即妇女们三五成群在冰上或空地上行走,嬉戏欢闹,希望以此摆脱晦气。而入夜手提红灯笼照遍屋内庭院各处,称为“照贼”,是为祈求家宅平安。满族孩子在元宵节这一天还和锡伯族孩子一样玩“抓子儿”的游戏,一群孩子坐在炕头,玩用猪、羊、鹿等动物膝骨制成的玩具,既锻炼了手的灵活性又开发智力,同时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锡伯族在元宵节这天也在家张灯结彩,摆酒席,吃元宵。但正月十六这天仍要延续过节,称为“抹黑节”,因为传说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墨穗病传到人间,庄稼来年能有一个好收成,这天人们起得很早,带上抹过锅底的黑灰布,外出在街头,伺机抹黑街上人,不相识的陌生人也躲不过,以相互抹黑取闹。这种既是祈求上苍保佑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又融合了娱乐性、体育性的活动逐渐发展成为锡伯族特有的元宵节俗。
藏族在藏历正月十五这一天要举办酥油花灯节。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拉萨八角街四周摆满了五彩酥油堆塑成的各种花卉、人物、鸟兽等图案的酥油花灯。各寺院的僧人及民间艺术家用本地生产的酥油和色彩,制作出精美多姿的酥油花盘及各种姿态的供奉天女,加上精细的灯架,玲珑剔透。人们还利用酥油花灯再现出各种神话故事及其中的人物、花鸟和景象,有的连屏成片,像立体的连环图一样。精彩的图景、多姿的花灯吸引着人们狂欢起舞、彻夜不眠。
此外,正月十五这一天,布依族在逝去亲人坟茔的四周点灯以祭祀亲人;黎族全家老少齐聚,杀鸡共同享用美味家宴……少数民族的特色元宵节俗也为热闹的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丰富了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