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象棋与围棋
2873100000004

第4章 象棋古谱 象棋国手及象棋名局(1)

(一)象棋古谱

中国象棋的历史源远流长,棋书著作,繁花似锦。据史书记载,早在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就曾大宴群臣,宣讲《象经》,唐代亦有《象戏格》等棋书流传。象棋著作至宋代一度兴盛,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洪迈的《棋经论》、叶茂卿的《象棋神机集》等多种象棋理论性著述传世。下面着重介绍中国象棋史上那些以记载象棋谱为主,构思巧夺天工的古籍。

1.《梦入神机》《梦入神机》象棋谱十二卷。作者佚名。《梦入神机》在明代是一部相当流行的象棋谱,明代各藏谱家都曾收藏过此谱。但令人十分惋惜的是,至今尚未发现其他完整的版本流传下来。《梦入神机》残本,是郑国钧于1949年在天津静海县的一个集市上,从一个姓杜的杂货商的包装纸中抢救出来的。经过郑的搜集,仅有一、二、三卷残本和卷七一册共二百八十五局。从中删去与《适情雅趣》相同的局数后,尚存一百四十四局,这是非常难得的宝贵遗产。

2.《事林广记》

宋陈元靓的《事林广记》中记载有中国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棋谱,比最早的国际象棋谱还要早二百多年。

3.《百变象棋谱》

此书在明代嘉靖元年(1522年)问世,清朝康熙及乾隆年间,都曾先后翻印,翻印本除序文有所修改外,其余都和明本一样。

这本棋谱共有简短残局七十局,分为胜、和两集,计胜局八局,和局六十二局。记谱的方法不采用行格位置而仅用文字说明,如:车进将,马河界,象走边等,可以看出早期象棋残局和棋谱记录方法的特色。版藏始康紫霞村,书的扉页中间直书“百变象棋谱”五字,上面横刻“翻印必究”四字,右上角有“新增异样形势,秘传神妙着法”十二字,左下角则有“举手便知”四字(这些显然系书商为招徕生意所加)。书系小型木刻本,除序文两页外,棋式共有三十五页,计七十图。每局上半页横列局名,每行三着,但也有四五着者,不一致。每局仅列一种正着,不列变着。图式和一般古谱不同。红黑方向相反,由黑方先走(一般古谱红方在下,黑方在上,由红方先走)。棋子的兵种,红方是将、士、象、车、马、包(炮)、兵;黑方是帅、士、相、车马、包(炮)、卒。书的背脊刻印有“家藏棋谱”四字。根据序文所言,这是将古谱按式样重行刊印的,原谱当属更早的作品,究竟是在“梦入神机”以前的作品还是以后的作品已经无法查考。

4.《金鹏十八变》

象棋谱。作者佚名。成书年月不详。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编成的《百川书志》有此谱录,估计在此之前已经成书(两卷,一说一卷或四卷)。《适情雅趣》和《橘中秘》中全书谱序页,均冠以“金鹏十八变”。系统阐述了斗炮局的各种变化,同时也指出屏风马的战略方向。

5.《适情雅趣》

象棋谱。明隆庆四年(1570年)刊出,金陵徐芝编,全书十卷,一至八卷册为残局图式,相传选自《梦入神机》,计五百五十局。九、十两卷选自《金鹏十八变》,主要介绍顺手炮、列手炮的各种变化。该谱为内容最丰富、局例最多、规模最可观、最完整的象棋古谱。

6.《橘中秘》

明东海朱晋桢辑。其谱大多选自《适情雅趣》,经过整理,分类和棋谱的编写方法都比较完整。

7.《心武残编》

本书刊印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六年后又再重订补遗。是由云间(即现在的松江)薛丙搜集当时流行残局,精心解析,辑著成书,并经古吴(今江苏苏州)稽山吴绍龙校阅,四明(今浙江宁波)二安叶明参订。全书共分六卷,有残局一百四十八局,前两卷刻印棋局图式,后四卷刻印着法,多数以正和为主,其中改正旧本的,也有红胜、黑胜间列其中,所有着法都较以前各种残局谱深奥,有“后来居上”之感,可以说是最先的排局谱。

8.《百局象棋谱》

中国象棋棋谱。清三乐居士编。嘉庆六年(1801年)刊印。八卷,共有残局一百零七局。着法以和局为主,棋势均为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局式,并以成语、谚语命名。如七星聚会、野马操田、蚯蚓降龙、千里独行(以上合称“江湖四大名局”)等。其中八十九局与《竹香斋象戏谱》相同。在民间流传最广,迄今计有四十余种版本。

9.《渊深海阔》

清陈文乾编。成书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六卷,共三百七十局。整理汇编了当时流行于民间的各种残局、排局名作。如《七星聚会》《跨海征东》等。收录较全,并按双方子力分类介绍,以利于参考查阅。弈林早就传闻有原谱手抄本。天津《商报》《庸报》还刊出其排局,海外报纸也竞相转载,传诵一时,但昙花一现便销声匿迹了。

10.《竹香斋象戏谱》

清张乔栋编。原本有两册,共一百六十局,曾刊印于嘉庆九年(1804年)。均以和局为主,原编者张乔栋把棋势变化最繁复的四十八局棋势编为第三集,此集所收棋局张乔栋谓之“俗称江湖秘谱者”,“势宽局纵”,非常深奥,边雕版,边增删,“开雕既竣,未及问世”,张乔栋于壬申年(1812年)去世。其子张景煦继承父志,删去初集中六局、二集中六局、加入三集四十八局,完成了全三集共一百九十六局的丁丑年版本(1817年出版)。清代至新中国建国前的漫长岁月中,《竹香斋象戏谱》被书商翻刻,有多种版本,局数不同,有的多达二百零八局棋势。

《竹香斋象戏谱》原谱有木刻、石印、铅印多个版本。内容博大精深,深奥有趣,能提高棋艺,颇有观赏研究的价值。

11.《梅花谱》

梅花谱,象棋古谱,清王再越等著。象棋界中的两大名谱之一,与《橘中秘》并列称为“橘梅”。

《梅花谱》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象棋著作。六卷,分前后两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均为全局着法。它所载屏风马破当头炮八局,细微、深刻、精巧,如行云流水,奇妙至极。在“起炮在中宫,比诸局较雄”的当头炮时代,它提出了柔能克刚,屏风马必破当头炮的新论点。

(二)象棋国手

1.百岁棋王—谢侠逊

1888年10月1日,谢侠逊出生于浙江温州平阳县一农民家中,他的出生给棋坛带来了一个璀璨的新星。谢侠逊驰骋棋坛近一个世纪,力挫国内许多名家高手,被人尊为“百岁棋王”。

1918年,上海举办全市个人象棋比赛,有六十多名棋坛高手,谢侠逊力战群雄,名列第一。他不仅精于中国象棋,还刻苦钻研国际象棋,造诣颇深。

1926年,棋友们在上海成立“全国象棋司令部”,谢侠逊被推为总司令。他还委任了各军长、师长、旅长,轰动一时。 1934年,新加坡、印尼一带棋友多次邀请谢侠逊赴南洋比赛。在新加坡表演时,英国皇家空军司令亨特要求和谢侠逊对弈。亨特是1934年英国国际象棋赛冠军,他并不把谢侠逊放在眼里,扬言愿意让两子。谢侠逊怎能忍受这样的侮辱,执意“平着”。这就是在嘉东华侨游泳会举行的临时“中英国际象棋友谊赛”,谢侠逊沉着应战,亨特反而阵脚大乱,欲求和棋,侠逊不从,并一举击败亨特。当地华侨为之扬眉吐气。归途,谢侠逊参加在沙面举行的中、英、美、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象棋赛,以胜十八局、负一局、和一局夺得冠军。

上海“八一三”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加紧侵华。谢侠逊虽已年过半百,然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决心为抗日救亡尽一份力。他将妻儿送回平阳老家,只身来到南京请缨救国,但是报国无门。心急如焚的谢侠逊,后逢国民党政府准备派五位巡回大使出国募捐,其中赴欧美的四人已定,唯去南洋的苦无适当人选。谢侠逊找到邵力子,毛遂自荐。邵力子为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为之保荐,并题词相赠:“胜者所用败者之棋,明乎此义,复兴中国何难哉!”张治中也赠题词一帧:“虽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战到底,必得胜利而后已。”冯玉祥手书“象棋国手”以勉。

谢侠逊从菲律宾到印尼,又从印尼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取道缅甸回国,历时两年。在槟城时,当地筹赈组织借用体育场地划为棋枰,招募男女青年各十六人为“活棋子”,当谢侠逊和棋手们比赛时,男女青年进退自如,煞是好看。观众人山人海,蔚为壮观。

1939年夏,谢侠逊回到重庆,已鬓须斑白了。但是还常在东方协会内与爱国民主人士对弈象棋,还为《大公报》副刊《象棋残局》专栏撰写棋稿,每日刊登一局。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发动内战,悍然向解放区进攻。谢侠逊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十分不满,以《止戈为武》《救民水火》《制止内战》《悬崖勒马》《暴政必败》等为残局题名,来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和倒行逆施。他1947年离开重庆返回上海,回到了平阳老家,重新用起了过去的别号“烂柯山樵”,欲与棋枰为伴,终了此生。正当谢侠逊心灰意冷之际,平阳解放了。他又回到了上海。在周恩来总理的大力推荐下,谢侠逊被上海文史馆聘为馆员,并被任命为全国象棋协会副主席。

1981年,谢侠逊听说全国棋类联赛在温州举行,虽然他已93岁高龄,但执意赴会。在会上,谢侠逊见到新中国第一代象棋冠军杨官璘、第三代冠军柳大华,感到象棋事业后继有人,心里十分高兴。他还与温州棋坛老将沈志弈举行公开表演,一时传为佳话。

2.象棋国手—杨官璘

杨官璘的出现,在象棋坛上创造了空前的奇迹,他是中国自有象棋历史以来,成就最大的棋人。而且他没有师承,棋艺完全是靠天才加上毅力,这在象棋名手中实在不可多得。靠自己学棋,还能达到如此炉火纯青、前无古人的境界,更是自古以来,只此他一人而已!这是杨官璘在棋坛上创造的一大奇迹。

杨官璘是广东东莞人,拙于言辞,长于思考,从外表看来,他像淳朴的“乡下人”,智慧的光芒,并不炫露;但他正是“大智若愚”,以朴实无华的作风,潜心研究,一步一步走到了光辉的顶点。

杨官璘在象棋界奠定地位是在香港的象棋会举办的会员赛上,他击败了卢辉的高足李志海而获得了冠军,自此他才在象棋界崭露头角。

广州春岭南文物宫主办“七雄夺鼎赛”。七雄指的是:杨官璘、陈松顺、卢辉、袁天成、覃剑秋、朱德源、陈鸿钧,都是棋坛上顶尖儿的人物。结果杨官璘雄据擂台,任由六雄轮流攻打,又保持了不败的纪录,夺得银鼎。在这之后,谢侠逊又战败了具有“棋坛彗星”之称的李义庭。

除了这几场重要的战役外,其他名手如谢侠逊、窦国柱、林奕仙、罗天扬、朱剑秋等,也都先后败在杨官璘之手。

杨官璘《棋国争雄录》的出版,可以说是棋坛的一大喜讯。在《棋国争雄录》中,杨官磷将他与各方名手的对局,以及其他一流名手的对局,兼收并蓄。既可作学习之资,也可作棋坛文献。

3.记忆奇人—柳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