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伦敦蒙难
广州起义的失败,给兴中会和孙中山以很大的打击,但孙中山仍然坚持斗争。11月2日晚上,孙中山一行乘日轮“广岛丸”号起航离港。1895年11月10日清晨,该轮抵达日本神户。孙中山一行在神户作了短暂的停留,于11月12日继续乘“广岛丸”号前进,最后于13日抵达横滨。后在横滨安顿了下来,并开始活动。
孙中山到日本不久,中日战争结束,两国复交,清政府随后派出驻日公使。这时,风云突变,日本政府可能按照清政府的要求引渡革命党人。这样,孙中山难以在日本继续待下去,于是决定再去檀香山。1896年1月,孙中山抵达檀香山。自孙中山离去后,檀香山兴中会工作有所松弛,听闻广州起义失败的消息后,有些会员更是心灰意冷。因而孙中山先想方设法使会员振作起来。
同年6月18日,孙中山抵达美国的旧金山。这里有很多在早期前来定居的华侨,他们大多也是广东人。孙中山向他们讲祖国危亡,清政腐败,非从民族根本改革,无以救亡的道理。继而又晓之改革之任,人人有责。然而效果却十分不理想,听者还多抱有蔑视之情。
不久,孙中山离开旧金山,由西向东,横穿美国大陆,沿途访问了一些城市,最后抵达纽约。其间,孙中山也到旅美华侨洪门馆进行宣传,但依旧成效不大。孙中山在美国华侨界宣传鼓吹三个月,同样没有引起大的反响,收效甚少。
这年9月23日,孙中山又开始踏上新的征程,由纽约登上“麦竭斯的”号轮船,赴英国考察。9月30日,轮船停靠利物浦王子码头。孙中山上岸后随即抵达密德兰车站,乘火车赴伦敦。第二天上午抵达目的地,入住一家旅店。
广州起义虽然没有全面爆发,但两广总督谭钟麟却遭到清政府严词责备。他为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不遗余力地追捕孙中山。他不仅发出悬赏缉拿孙中山等人的布告,而且派出密探四处侦查革命党人的下落。当得知孙中山在檀香山时,他一面向清政府报告,一面急派手下前往跟踪和报告情况。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也随之函告驻美国公使杨儒“确查密复”。所以,孙中山到旧金山不久,就被清吏盯了梢。然而,孙中山对清吏的跟踪却一无所知。孙中山正在一步步走进危险的深渊。
清廷打探到孙中山登陆英国的消息后,随即部署对孙中山的缉捕。10月1日,也就是孙中山到达伦敦的第二天,他就到波特兰区覃文省街46号拜访老师康德黎。康氏夫妇热情地款待了他。孙中山对康先生表示,准备在伦敦小住二三月后去法国巴黎。之后康德黎为孙中山安排了住处,孙中山于10月2日搬进了那家旅馆。
孙中山几乎每天都到康德黎家,师生之间多谈些国事或是切磋学问。10月4日,他们一起吃午饭时,康先生夫妇曾警告孙中山,中国使馆就在附近,要警惕,不要被捕去。但是之后孙中山还是两次冒险闯进了使馆。
孙中山第一次去清使馆登门拜访同乡还算顺利,但是他的伪装已经暴露。第二次,也就是10月11日上午,孙中山又兴冲冲地应约进了使馆。他哪里知道,使馆上下已做好捉拿他的准备。就这样,孙中山被中国驻英公使馆幽禁。
孙中山竭力思索脱离虎口之策,曾几次致书康德黎求救,并托人送出。但是求救书信每次皆被清廷使馆人员搜获。当时,孙中山可谓信念已绝,唯有坐以待毙。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孙中山再次振作起来,抓住英仆柯尔狠做他的思想工作。通过不断的努力,孙中山终于争取到了柯尔的同情。18日早晨,柯尔决定帮助孙中山,事情开始出现一丝转机。
康德黎得知孙中山遭难后,立即设法救援。他认识清使馆里有位叫马格里的英国人参赞,便请他从中帮忙。康德黎几经辗转找到马格里,多次求援后,马格里应约赴英国外务部询问相关事宜,却被外务部严词拒绝。后来英国报界刊登了《可惊可愕之新闻》、《革命家之被诱于伦敦》、《公使馆之拘囚》等一系列声援孙中山的文章,才给孙中山重获自由带来了新的希望。
10月23日下午,英国外务部次官山德生邀约清驻英公使商谈恢复孙中山的自由问题。参赞马格里按约来到英国外务部。经过重新谈判后,公使馆才最终同意放出孙中山。
这一天,清使馆吸引了大批民众围观。英国报纸也大量刊登清使馆拘捕孙中山一事。孙中山重获自由不久,就应各方面的要求用英文写成了《伦敦被难记》,并于次年初由英国布里斯特耳出版发行。此书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广为传阅。从此,孙中山名震全球。与此相反,清使馆参赞马格里却遭到了舆论的抨击和英政府的追究,最后被迫离开清使馆,去职隐退。清政府及其驻英公使,暗下圈套,企图通过幽禁孙中山而置他于死地,结果却是徒劳一场,枉费了心机。
(二)在日建立革命基地
孙中山在师友的帮助下得以获释后并未按原计划前往法国,而是留在了伦敦继续进行各种活动。在这一时期,孙中山的主要活动是以书会友。孙中山一边大量读书、考察社会,一边广交贤良。通过此种方法,孙中山在英国网罗到一些仁人志士愿追随他,支持他的革命事业。
通过出书记录伦敦蒙难,孙中山可谓名噪一时,享誉国际社会,成为一位知名的革命首领。孙中山更加增强了革命信心,坚定地开展反对清王朝的斗争。通过在英国的考察和潜心研究,孙中山对革命的认识也随之迈上一个新台阶,其改造中国的思想也趋向系统。他对欧洲的政治形势有了新的理解,认识到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并非尽善尽美,也需要剧烈的社会变革。但摆在他面前的迫切任务首先是寻找和争取支持他事业的合作力量。
孙中山在英期间结识了日本友人南方熊楠、田岛担等人,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他对日本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产生了他长期坚持的联合日本的思想。后经这些友人帮助,孙中山架起了通往日本的桥梁。
1897年7月13日,孙中山乘火车赶赴温哥华,后于8月16日辗转到达日本横滨。在孙中山的一生中,日本可谓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他也与日本结下不解之缘。为了开展革命,孙中山曾经到过亚洲、北美和欧洲等地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寻求友谊和支持,日本是和他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总体计算起来,孙中山在日本生活了大约9年左右。孙中山对日本明治维新也是十分推崇和仰慕的,在他思想深处,他一直以日本为榜样,致力于改造积贫积弱的旧中国。
孙中山这次前往日本的目的原本是作短暂停留,以争取援助。因此,他一方面在日本加大活动力度,广交贤杰,另一方面为下一步计划做打算,并开始为前往香港努力。他计划重返香港,以便直接发动革命。到日本不久,孙中山就致函香港政府辅政司洛克哈特,询问是否允许他在香港居留。10月4日,香港政府辅政司复函对孙中山的请求予以拒绝。孙中山重返香港的希望破灭了,暂时也只有先以日本为筹划革命的基地。
在日期间,经友人介绍,孙中山结识了后来对其影响深刻的日本人犬养毅。犬养毅是日本政治舞台上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亚洲各国联合对抗欧美列强。他和孙中山相互欣赏,成为知己。也正是在犬养毅等人的努力下,通过各种渠道孙中山被允许居留日本。
在日站稳后,孙中山便开始展开一系列活动,力图建立一个暂时的革命基地。通过犬养毅等人穿针引线,他开始同日本政界大隈重信、大石正巳、头山满、尾崎行雄等人结识。孙中山此时迫切地要启动革命,来自日本一股强有力的支持对他来说是十分宝贵的。孙中山和他们来往密切,这些人后来也对中国革命事业多有资助。在此基础上,孙中山在日的革命基地得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