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源于信心(走向成功丛书)
2994000000020

第20章 运用信心的魔力创造快乐的生活(3)

你必须想着别人,尽量迎接他们,献出你们的长处。只有如此,你们才能获得友谊的回报。

英国作家约翰生博士认为,一个人应当经常改善友谊的质地,应该“在穿清洁衬衫的日子”去看他的朋友。

你必须经常为他人改善你的友谊。

你也必须经常为自己改善你们的友谊。你必须把自己认做是“乐于交友的人”。因为,如果你要跟他人友好,必须能够善待自己。你必须随时随地补偿你所受的损伤——你的失败对自我心像所造成的损害。你必须克服失败,保持你的自尊、自重,这是尊重别人不可缺少的基础。

只有那样,你的友谊才有真正的价值;只有那样,你才会谦逊而不至于妄自尊大。只有在你可以尊重自己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谦逊的礼仪——礼待他人和自己。

只要你懂得交友之道,就可以活泼进取。你给你的自我心像一个满意的微笑。

你要向前看,不是向后瞧。毕竟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因此你每一天都要专注于人生。你要为这个新的日子而集中你的资产,不许失败的恐惧使你走入岔道。

你要有远见。你是人类家族的一分子;你要成为你与他人相关的人。你要以一种大社会的意识扩展爱的能力,共同承认人类的弱点。你要明白你的邻居种种歪曲的观点的错误;他会误解你是他的敌人,而不认为你是他的朋友。

你要原谅。

全世界的人都在寻求友谊。每一个人都在求人原谅,犹如寻求食物和住所般地迫切。然而,大多数人却往往跟他们耻于犯错一样在耻于原谅,好像犯错或原谅是一种可怕的弱点。但这种羞耻腐蚀着他们,使他们失去人性。耻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种不健全的心理,而不肯原谅他人的过失则是冥顽不灵。

原谅的度量,应该像求生的能力那样大,因为除非你能使原谅成为一种像穿衣吃饭的习惯,否则你不能达到真正理想的人生境界。

要跟他人和谐相处,非有原谅的慈心不可。犯错是人类的损失;原谅是人性的成就。但你必须先原谅你自己,你才能承认你是一个人,一个庄重自强的人,而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天神。

孤独的真面目

治疗悲伤的良方是走向人群,以你的丰富内心面对他人,并拆除与人隔离的院墙——孤独者用以掩藏自己的篱笆。

征服孤独之苦,比征服埃佛勒斯峰或其他任何山峰,要困难得多。在布里斯托尔看来,征服孤独之苦,比起征服南极和北极,比起过去、现在及未来征服外太空,都更为重要。

首先,为这个词儿下个定义:什么叫做“孤独”?

所谓孤独,因人因事而有不同的意思。许多人认为,一个人独处就是孤独;一个人独处一室,沉思默想,就是孤独。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孤独的人可能很少独处,他也许根本不知道在家度过一个黄昏,以抽烟和沉思打发时间的滋味。

孤独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独处的问题,而是感到孤单、寂寞的问题。它是一种跟他人失去关联的感觉,它是一种可怕的感觉——跟他人失去联系,中间产生了裂痕,有一条鸿沟横在他们之间,别人都在一个跟他远离的天地中活动。

孤独的限度,其分界就是一种把个体局限起来的围墙——用来把人围起来,以便跟邻居隔绝的围墙,不是为了种花、种菜、种水果,而是阻碍人类之爱和兄妹之情的发展。

限制自己,以免犯了超过范围的大错,这并没有错误之处,但我们也不可过度自限,以免低估了我们的能力。不自量力与真正的量力而行之间差别很大。真正的量力而行,跟自限正好相反,后者是孤独的一部分。而自限的反面是向外扩展的,我们应该以此为目标。

自我驱逐甚至更加恶劣,它隐含着痛苦的自我否定,根本不相信自己,而这正是孤独的核心。当我们存心逃避他人和生活的时候,我们便把自己逐出了自己的世界;身为自己的屋主,我们把我们自己的感情和快乐掷向自己,直到它们失却了生命的意义。

这是一种自卫的手段,出自一种不良的自我厌恶——一种没有爆发的自责火山,没有释放一种健全的自我批评机制。

它是一种受到威胁的自我保护,显示出信心的缺乏:不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不相信上天,自我驱逐的人觉得他自己一文不值,宁愿自己在孤独的自卫围墙之内,也不肯表露他的庐山真面目。

人们并不回避自我驱逐的人;自我驱逐的人逃避他人,他人在他的心中,多半是看他隐私、看他罪过、看他可怖的眼睛。因此,他驱逐他的自我之情,驱逐他人对他的感情,从生活中退入绝望的沙漠,退入烦恼、痛苦的牢狱——一种比监禁真正罪犯的监狱还要恶劣的牢狱。

征服孤寂之苦

驱逐的反面是深信,其中包含热切的自信。自信告诉我们:不论我们自以为是多么的渺小,也不应该把我们自己从人生的住宅中驱入水沟。我们要常使自己充满信心,相信总有一个地方可以作为我们与他人共处之所。我们要用信心充实自己,就像我们每天以营养的食物充实自己一样:我们要让它成为我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我们要使这种思考和想象的方式,变成一种习惯——反复不断地想象自己的成功,宽恕自己的失败——相信自己是一个有伟业、有价值的人,相信自己可以为自己感到骄傲,这样就可以走出内心的孤独,回到家人的世界——我们原来就属于这个世界的。

悲伤会产生孤独。有一句希腊古谚说:“在所有人类共有的疾病中,悲伤是最严重的一种。”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逃避它。它能使某些人变得温柔慈祥,它能使另一些人(也许不够坚强)变得冷漠地钻进保护性的盔甲之中。

布里斯托尔的父亲的惨死让他陷入极度悲伤之中。最后,他终于战胜了自己,不再与别人隔离,而返回了亲人的世界。

痛苦加之于人类时,人的身体和心灵可以忍受到某种程度,再下去就不行了。这是一种适应,心灵必须为逝去的亲人哀伤,但到了一定时候必须停止哀伤,恢复人生的正常状态。因为,永无止境的哀伤,会变成一种自毁的力量,就像屋顶有了一个漏洞一样,必须加以修复;否则的话,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那将是后患无穷。

念念不忘痛苦,会造成与他人的疏离,结果是孤单寂寞。

莎士比亚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控制悲哀——除了身逢其变的人之外。尽管如此,你仍必须节哀顺变。只要假以时日,时间自会帮助你;但需要记住的是,你最后必须脱离悲伤,返回日常的现实生活中,以免内在的创伤无法治愈。如果到了内伤无法治疗的程度,那便会成为一种可怕的疾患——比胃溃疡还要糟糕——使你越陷越深,陷身在不能自拔的自私之中,导致孤单寂寞。那时,你会追求一种虚幻的快乐,沉迷在哀伤之中,落入约翰生博士所说“忧伤可以变成懒散的一个分支”的话里。

记住英国政治家狄斯累利所说的一句话也许很有益处。他说:“悲伤是一时的沉痛,沉溺于哀伤会造成终身的大错。”

当生活变得愁闷难受的时候,当警报把你推向难解的问题和无限的烦恼时,你会渴想去逃避看来令人难以忍受的现实,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于是,我们开始做白日梦,想到某个阳光和煦的乐土——也许会在某种广告、某种邮卡或某本书中看到过它——并希望自己能够身逢其境。或者,你的心灵到达了那个地方。

患了这种“怀旧病”的人,会使自己脱离对他人极为重要的生活——为了今天的生活而生活的生活、每一天都有一些特殊之处的生活——虽然有时会有不如意。他对“过去的大好时光”怀念得越厉害,他对那些日子构想得越虚幻。如果这种习惯变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他的思想可能就会常常虚妄不实。他感到孤单寂寞,因为他的这种想法已经使他脱离了他的同伴。

治疗此种“怀旧病”的办法是“怀新热”。这种“怀新热”是一种积极创造的思想:所思想的不是过去,而是现在和未来。它是一种自我改善的渴望——为了今天和明天——并使它成为一种习惯。你必须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以便做你自己更好的朋友,作为自我改善的一部分。这种“怀新热”是一种渴望,渴望知道是活在“现在”,而不是活在多年以前;它是一种热切的渴求,渴求避开失败机运的陷阱,发动成功契机,以便使自己每天的日子过得更丰富;它是一种决心,决心使自己的日子过得更积极,充满与他人共处时的美好感觉和趣味。

因为,所谓孤独之感,就是你跟自己同胞兄弟分离的一种恐怖的感觉。

这是一种可怕的感觉,跟痛苦的感觉不相上下。

布里斯托尔相信,怕死的人之所以怕死,因为他们以为死亡就是跟他人完全分离而不认为是自然程序的一种持续,不认为是返回大众或作为自然程序的一部分。

他们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分离和永远的孤独。

不怕死的人,可以过着丰富的生活。他们生平与别人密切相处,因此,对他们来说,分离和孤独只是小的挫折而已,是不足畏惧的事。

上前线打仗的人——拿着枪和手榴弹向敌人进攻的步兵在跟他的战友前进时,可以感到一种生死与共的战友之爱,使他能够克服死亡的恐惧而勇往直前。当然,他很害怕,但他的害怕,比起没有朋友可以交谈而心灵空虚的人,比起没有实际危险但很孤独,又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出去与人相处的人,会更可怕吗?

步兵的命运虽然相当恐怖,但他至少知道他在尽力而为;知道他在面对现实;知道他的朋友会尽可能地去帮助他。而孤独的人呢,却不敢面对现实,没有一个朋友在危难时帮助他,这些人要想进入人生的佳境,途径只有一个,即利用自己的信念去征服孤寂之苦,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竭诚欢迎心灵的好友。

欢迎心灵的好友

我们的思想,能随我们的心愿而变,时而愉快,时而恐怖。

人们情愿让盗贼来偷窃自己的家,劫夺自己的金钱,绝不允许那快乐和幸福的仇敌——不和谐的思想、病弱的思想、恐惧的思想、妒忌的思想——进入自己的心灵,劫夺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主宰人们思想的,都是心灵。有了思想,然后才有事实。那心灵上的意象,深深地刻画在人们的生活中、品格上。整个身体上的组织,就是时刻在那里把许多意念变成生活。

一个人的思想,很显著地在他的面容上表现出来。当一个人一时感到极大的忧虑、失望,或是经济上受到大量损失以后,不出几天,在他的面容上,将有惊人的改变,甚至连他的朋友遇见了他,也难以辨认。

一生的价值,在于我们能否保持身心的和谐,能否驱逐破坏我们心境的仇敌。

众所周知,乐观的思想会使人健康而且还会使人返老还童,使人兴奋。它好似电力一般,能使全身都感受到,能给予人们新的希望。

在一个人的思想里,若是充满着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整个生活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若能抱着乐观的态度,那么蒙蔽心灵的种种阴霾,就可驱逐尽了。

一个保持正确思想的人,能用希望来代替绝望,用刚毅来代替胆怯,用决断来代替犹豫。一个能用友爱的思想、乐观的思想,来击败妨碍他成功的仇敌的人,比那些沮丧、失望、犹豫的人,有着极大的长处!

不论做什么,都不要让病弱、不和谐的思想,进入自己的大脑里。

倘使人人都像孩子们一样,没有一点创伤、裂痕,保持着天真、快乐的思想,那么就可以免除外界对身体的损坏。许多例子证明,在数小时中因忧虑悲伤所耗的精力,竟多于几个星期做苦工所费的精力!

要免除思想的仇敌,必须持久地努力。做任何事情,如果不费力,不下决心,就不能成功,何况那深藏在思想里的仇敌呢?

乐观会驱逐潜伏在脑海中的仇恨、妒忌思想,愉快会驱逐失望,希望会驱逐沮丧。每个人都要让爱的阳光,充满自己的思想,这样,一切仇恨妒忌的思想,都会烟消云散,因为这许多黑暗的影子,不能存在于爱的阳光里。

不要让思想的仇敌,侵入自己的脑海里。要这样对自己说:“每一个仇恨、凶暴、沮丧、自私的思想,进入脑海,都会夺去我的快乐,减弱我的才能,阻挡我前进。我必须立刻用相反的思想,来把它们驱逐。”

脑海中充满着美好的思想、高尚的思想、友爱的思想、真实的思想、和谐的思想,那一切不良的思想,自然都会消失。在同一个时候,不会有两个相对抗的思想,并存在一个人的脑海中。真实的思想能消灭错误的思想;和谐的能消灭不和谐的;善的能消灭恶的。

待他人以亲爱、温柔、仁慈、和气,会激发人的情感,给人以健康,使人与自然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