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的主要创立者。在位23年,年号贞观,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武德九年(626年)6月4日,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被李渊立为太子。同年8月,李渊又把帝位传给他,自为太上皇。李世民继位为唐太宗之后,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都进行整顿和改革,奠定了立国规模。
唐太宗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健全“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设立各级学校,注意选拔人才和考察吏治。颁布《唐律》,减轻刑罚,清理刑狱,废除一些苛法。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规定役期最高限度和不夺农时的原则,推行以庸代役法。此外,还奖励开荒,兴修水利,以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军事方面,改革府兵制,抵御突厥和吐谷浑的侵犯,打败西突厥,将唐朝版图延伸到今新疆一带地方。对各民族地方政权,实行羁縻政策,主张各民族之间友好相处。文化方面,设史馆修六朝国史。广泛寻访和整理全国图籍,命魏征、孔颖达等人编撰《群书治要》、《五经正义》等书,繁荣学术文化。
总之,唐太宗统治的贞观年间,唐朝的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由大乱走向大治,文治武功都达到了空前的盛况,唐朝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繁荣和文明昌盛的封建国家之一,堪称封建社会的“盛世”。所以,封建史学家都把这一时期称誉为“贞观之治”。
贞观时期的政治、经济成就,是隋末农民大起义迫使唐初的统治者部分地调整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结果。当然,唐太宗个人的历史作用,也是不应否认的。
隋末农民起义爆发于隋朝还处于强盛的时期,而又推翻了这个强盛王朝的事实,使唐太宗感到震惊。他认识到人民群众真有翻天覆地的力量,要使唐朝免蹈亡隋的覆辙,对人民的剥削必须有所节制。不可“竭泽而渔”,特别是徭役不可太重。
基于这种认识,唐太宗实行了体恤民瘼,减轻赋役,关心生产,缓和阶级、民族矛盾,崇尚节俭的政策。
唐太宗知道要做到政治清明,就要善于用人,还要能纳谏。为此,他十分重视对于官吏的任用和广泛听取意见。
种种利民措施的实行才导致了“贞观盛世”的最终出现,也使得唐太宗李世民成为一代明君而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