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十个亚洲国家中,唯独只有国土窄狭、资源贫乏的日本由封建幕府制度发展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并逐步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之林,原因何在呢?这是因为,1868~1873年,日本社会曾出现了一场推行资本主义新政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因为这次运动的高潮发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1868年)这一年,所以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是一个闭关自守,封建落后的国家。1603年,德川家康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取得了“将军”的称号。在江户(就是现在的东京)设置了幕府,建立了德川家族的一统天下。
当时,日本的天皇在名义上是最高的统治者,而国家的实际权力则掌握在世袭的将军手中。将军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幕府政权进行统治。将军的政厅——幕府,是全国的最高政权机构。
日本武士图
日本存在着界限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除皇族外,全国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士”和皇族是统治阶级。将军地位最高,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是最大的封建主,其领地约占全国土地的1/4。其余土地分封给260多个大名。大名的领地叫做“藩”。根据与幕府关系的亲疏,大名又有“亲藩”、潜代、和外样大名之分。幕府将军和大名手下都豢养着大批家臣,称武士。武士是职业军人,在社会上很吃香,有表明身份的佩刀。在武士身上存在着一种效忠主子、重名轻死、崇尚勇武的封建道德观念,就是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武士是幕府赖以维持统治的基础。
农、工、商是被统治阶级,他们是属于封建领主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此外尚有“秽多”、“非人”等贱民,其社会地位更为低下。农民是被统治阶级的主体,他们是封建地主压迫和剥削的主要对象。由于农民生活的不断恶化,纷纷破产,迫使他们不断开展反对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
从18世纪后半期起,日本的商品经济终于突破幕府的种种限制,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日本城乡出现了手工工场。这样,日本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新兴的地主阶级,即资产阶级化的地主。当时,将军和大名追求腐朽豪华的生活,常常向富商借贷。这就使原来处于四民之末的商人通过购买武士身份,提高了社会地位。相反,下级武士却因领主削减和停发禄米而使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他们有的被迫典当家产和佩刀,有的改行成为自由职业者,有的和商人拉上关系,做了他们的养子,也有的自己就做起生意来。由于他们丧失了昔日的特权地位,就急于要求改变现状,这样,他们就成了武士阶级内部的改革派,从而削弱和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
19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和俄国加紧向东亚扩张。第一个闯进日本的是美国。1853年,美国海军少将柏利率军舰4艘,强行进入浦贺港(东京湾),要求直接和幕府将军谈判,如不同意,“立即交战,以决定胜负。”幕府官员看到耀武扬威的侵略者,惊慌失措,只得同意。第二年,美国在神奈川(今横滨)再次炫耀武力,并提出最后通牒,迫使日本签订了开港贸易的《日美亲善条约》。接着俄国、英国、法国也相继闯了进来。日本的“锁国”政策没有锁住国门,终于被西方列强的炮舰打开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
开港后,日本的民族经济遭到破坏,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在全国掀起了规模空前的倒幕运动。
幕府末期,西南各藩的改革派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开展了反幕活动。“尊王攘夷”本是中国早期儒家的思想,德川幕府曾用来作为巩固封建秩序和维护锁国政策的理论根据。改革派人士接过这一口号,把“尊王”变成了倒幕的思想武器。而封建排外的攘夷论就含有维护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思想了。
倒幕运动最活跃的地方是西南各藩(萨摩、长州、土佐、肥前等)。同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关系密切的中下级武士,控制西南各藩的政权。在武士出身的志士中,最负盛名的是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他们是明治维新的元勋,被称为“维新三杰”。西乡隆盛和大久保利通是萨摩藩的下级武士,而木户孝允则是长州藩的武士,他们结成联盟共同倒幕。幕府对倒幕活动进行镇压,但倒幕军却得到广大农民和城市下层居民的支持,使幕府的讨伐战争连连失败。1866年7月,德川家茂病死,由德川庆喜继任为将军。这年年底,一贯压制倒幕派的孝明天皇也相继死去,由年仅14岁的明治天皇继位。1868年1月,倒幕派发动政变,宣布“王政复古”诏书,废除幕府将军,建立中央集权的明治政府。同月,倒幕派的萨摩、长州等藩的军队在鸟羽、伏见地区击败了幕府军队,德川庆喜逃回江户。1868年4月,政府军进占江户(后改名东京)。1869年5月,消灭了幕府残余势力的武装反抗,结束了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
1868年4月,天皇发布《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强调要“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还说要“万事决于公论”。根据这个纲领,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为是在明治年间实行的,所以称“明治维新”。
这次改革,重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废除封建领主制,把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直属中央领导;废除禁止土地买卖法令,承认土地私有权和自由买卖;废除封建关卡,扶植工、商业的发展;废除封建等级,宣布“四民平等”;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改革教育和旧的风俗习惯,提倡“文明开化”等。
新政府推行各项改革,总目标是建立一个欧美式和资产阶级国家。日本在向欧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时,重视民族传统。结合本国特点,因此迅速使日本从一个闭关自守的落后的封建社会和濒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转变为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和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国家。
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够取得较大成就,除了日本本身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之外,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环境对它也是十分有利的。当时,美国正忙于国内的南北战争,英、法等国也忙于侵略和争夺比日本资源丰富、市场广大的中国,无暇顾及日本,从而使日本得以乘隙自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各怀鬼胎,对日政策各异,对日未能采取统一行动或进行联合武装干涉。当时亚洲各国人民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斗争正处于高潮,也牵制了西方殖民势力,使它们不能抽调大量兵力进一步干涉日本。这些都是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