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3008400000020

第20章 性格的科学(5)

可是,在当今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如果想要完全剔除自身的虚荣心,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意识到这一点,就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这样的意识触碰到当代文明的核心之处,才引发了一些人遭受灾难的侵害。这些人是让人同情的,因为他们无法和他人友好地相处,他们对生活感到不适应,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仅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自己看上去比实际上要好一些。我们不难理解,他们很容易经常与人发生冲突,因为他们只对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感兴趣。仔细研究我们所能遇到的复杂状况,我们发现,正是因为很多人无法用正确的途径满足自身的虚荣心,于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就会出现障碍。如果我们想要透彻地分析出一种复杂人格的主要特点,我们所需要掌握的最关键的技巧就是以上的方法,因为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虚荣心的程度、虚荣心所引发的行为的方向,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上努力来影响个体为了满足虚荣心而使用的手段。当我们掌握这样的方法时,总能够分析出虚荣心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我们不能将虚荣心和对周围人的感受简单地混为一谈。这两种性格特征是完全没有交集的,因为具有强烈虚荣心的人是不会自动向社会规则做出妥协的。

虚荣心导致的结果就隐含在其自身当中。对于公共生活的反抗性行为经常会威胁到虚荣心的发展。我们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凌驾于社会和公共生活之上。所以,在虚荣心发展的最初阶段,它经常是将自己伪装起来,以一种更加迂回的方式来达到既定目标。虚荣心强的人通常都是严重的怀疑主义者,他们对自己是否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持的是怀疑的态度。时间就在他们沉思或发呆的时候悄然逝去。可是,就在时间匆匆流逝的同时,虚荣心强的个体就会开始狡辩,说自己是因为缺少机会,所以无法展示自己的才能。

在一般性实验中,事情往往会发展成这样:具有强烈虚荣心的个体通常会通过一些非常手段来获取特殊的利益,以便达到远离现实的目的。他们常常表现得鹤立鸡群,用观望的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在他们的行为中带有明显的不信任,他们会将周围的人统统看作是假想敌。一般来说,虚荣的人会将自己放在一种假设的防御或反击的境地中。我们总是能看出他们所表现出的怀疑态度,他们的焦点常常集中在原本清晰而重要的事件上。他们会通过思索变得自以为是。可是,机会就在他们努力思考的时候悄悄溜走了,于是他们失去了和社会的关联,并开始逃避自然交给我们的工作。

倘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认真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他们身上有虚荣心的影子,他们心中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欲望,试图征服每一个人,试图在每件事上都取得胜利,而这些欲望的表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的虚荣心在他们的行为、语气、衣着中都是呼之欲出的。总而言之,只要是可以表现在外面的地方,我们都能够找到虚荣心的影子。在这一点上,倘若一个个体想要获取足够的虚荣感,他就没有别的路可以选。而这样的行为并不能让人产生快乐的感觉,只要是一个聪明的个体,他就会意识到自己与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这些差距让他企图用各种方式来掩饰虚荣的行径。所以,我们不难发觉,一个人看上去非常谦逊,其实是想给周围的人传达一种错误的信号,那就是:他们不是虚荣的人!有这样一个故事:当苏格拉底面对一个身穿破旧衣衫的演说家时,他说道:“来自雅典的小伙子,你有没有发现,你衣服上的每一个孔都向外散发着虚荣的气息?”

当然,有些人对于他们并不虚荣这一点深信不疑。他们也明白,虚荣心是隐藏在一个人心底最深处的,然而,他们依旧仅仅依靠外表来做出判断。比如说,有些时候,表现虚荣的方式可以是这样的:有些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所处的环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甚至整个舞台都将被他占据,对他而言,一场社交活动是否有意义,在于这样的舞台可以带给他多大的权力。然而,上述类型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和社会脱节,并且尽量地避免和社会产生交集。他们可以用很多方法来体现自己对社会的排斥。比如说迟到、从来不接受任何人的邀请或在接受邀请前迫使主人对他表示赞赏等,这些都是虚荣的外在表现形式。另外,一些特殊的个体只在他们所能接受的特定的情况下才会与社会进行接触,并且表现得异常孤傲,这其实也是在表现他们的虚荣心。他们自认为这样与众不同的表现会受到周围人的夸赞。与此相反,另外一些人则是希望通过与社会进行频繁的接触,通过各种聚会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

我们不能忽略这些看似细小而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实际上,它们是生长在心灵最深处的。倘若这些无法引起一个人的罪恶感,那么,我们可以确定,在这个人的心中并不存在社会感,他很容易变成破坏社会规则的人,而不是对社会有利的个体。只有通过一个作家丰富的语言能力才能将这样的情况描述清楚。而我们所阐述的仅仅是最基本、最单纯的外在表象。

在所有的虚荣者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动机,这说明,这些人试图创造出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说,一个虚荣心极强的人会将战胜所有个体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而引发这个目标的原因就是他的贪婪。我们可以进行推测,所有虚荣心强的人,在自我价值定位方面都显得很茫然。或许有一些人会在产生强烈不满足感的时候意识到那是虚荣心在作怪,可是,倘若他们无法正确地对待这样的意识,便无法产生对他们有利的结果。

虚荣心在很早的时候就产生了。因为虚荣心中总是饱含着一些非常幼稚的因素,因此,那些虚荣心极强的人总会让人觉得不够成熟。那些对虚荣心发展起到影响作用的因素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时刻变化着的。教育的缺失会导致一些孩童存在被忽视的感觉,因为在他们的思想中,自己的渺小就是一种非常恐怖的因素,无时无刻不对他们造成困扰。而另外一些孩子则是因为所处的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因此养成了傲慢的习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他父母身上,我们一样可以找到这种“贵族气质”,在人群中,他们总是显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并且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可是,当一个人存在这种意识的时候,他们会产生一些微妙的感觉:自己天生就是与众不同的,自己所处的家庭比起其他家庭,是存在明显优势的,这个家庭中的品位和鉴赏力都比其他家庭略胜一筹,因此,家庭成员的血统都是高贵的,自然也应该拥有一些特权。在这种对特权的渴望中,他们确立了自己的努力目标和发展方向,同时也确定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因为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总是无法得到顺利发展,并且,同类人之间会互相嘲讽和竞争,因此,这个群体中的很多人渐渐变得怯懦,更多的是过着隐居的生活,显得非常古怪。倘若给他们一个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环境,他们就会继续自我催眠,并且对自己的信念深信不疑:假如事情发生改变,他们是可以达到既定目标的。

有时候,我们可以在这样的人中发现一些已经非常有能力的人。如果用天平作为衡量工具,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非常有价值的。然而,他们往往会因为自我催眠而将才能用到不恰当的地方。他们总是提出一些社会无法接受的条件。比如说,在时间的利用上,他们所期望的就是社会无法满足的。他们希望在同一时间去做不同的事情,或者试图学习一种技能,或是已经掌握了一些信息。同时,他们在自我辩护时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用这样的形式来评论别人的所作所为。他们的期望总是因为一些细小的事而无法得到满足。比如说,他们会提出这样的想法:假如男人具有更多的男性特征,抑或是女人并不是现在的样子,那么,一切都将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些想法就算是再好,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他们所做的辩驳只是一种懒惰的借口,这些问题就像是一团迷雾,让人摸不清头绪,也来不及估计匆匆流逝的时间。

他们心中存在很多敌意,他们不但不把别人的痛苦放在眼里,甚至还会从中获得满足感。拉·罗什福柯是一位研究人性的伟大学者,他在提及人类时说道:“人类总觉得他人的苦难是不值一提的。”对社会的敌意通常会表现为一种尖刻的、批判的态度。这些社会的敌人永远都对整个世界做出斥责、批判、嘲笑和谴责。任何事物都不会让他们感到满意。然而谴责却是无力的!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为他人做出过什么贡献?”

虚荣的人喜欢用技巧来控制他人、诋毁他人。对此,我们不必奇怪,他们在这方面是颇具经验的,因为在这方面,他们有过特别的实践和经验。他们一般有很高的智商,他们机敏、反应迅速、引人关注。以此来伤害他人的人就像喜欢讽刺的人一样,他们用讽刺来伤害他人。

通过他们伤害他人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性格特征,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贬低情结。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虚伪者的攻击点,他们通过贬损别人来使自己获得满足。承认他人的价值就是对他们的污蔑。仅从这样的事实中,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虚荣的人来说,其人格中蕴含着深深的不满足感和虚弱感。

因为我们谁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种性格特征,所以我们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虽然这并不是一个短期内可以达到的目标。可是,如果我们不去防止自身受到危险和偏见的不良影响,我们就不能取得任何进步。我们不希望鹤立鸡群,同样,我们也不希望别人与众不同。然而,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在自然法则下,我们需要同伴的帮助和配合,我们需要与同伴进行合作。在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中,追求个人的虚荣心已经失去其意义。而虚伪的人也会显得特别愚蠢,因为我们每天会看到因此而失败的人。或许,这样的人会让人心生怜悯之情。这是个反对虚荣的时代。如果说我们必须虚荣的话,也要找到一个更好的方式,来达到共赢的目的。

下面我们用例子来分析虚荣的驱动力。一个在家中排行老小的年轻女人,从小就被溺爱。母亲对她有求必应。而她的要求也渐渐让人瞠目。一天,她发觉在她生病时母亲对她非常好,所以,她懂得利用疾病来达到目的。很快,她适应了疾病的状态,她并不会因为生病而不快乐。很快,她可以轻而易举地就让自己生病。当她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就用这个方法。不幸的是,她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最后,她居然得了慢性病。这种现象在儿童或成人中是经常发生的,他们常常利用疾病来获得更多的权力和更好的待遇。我们必须承认,那些敏感的人很有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自己的愿望。当然,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使用这样的方式,因为他们体会到了别人对其健康情况的特别关注。

我们将个体对事情或情景的认同能力称为移情作用。比如说当我们做梦的时候,就感觉梦境是真实的。当上述个体将一种方式假设为获得权力的途径时,就可以轻易地产生疾病。他们很聪明,没有人能够对他们提出反驳。我们都明白,当我们认同一种情景时,就可以产生犹如真实情况的效果。比如一个人想吐,或感到焦虑,他们就会真的出现恶心的状况。一般来说,他们实现这些情景的方式会暴露他们的目的。比如:当事人说她感到恐慌:“我随时会中风。”一些人可以清楚地表述一件事,并且真的会发生,而别人也无法反驳。当然,这样的人会用相应的症状去控制周围的环境和个体,以此来达到目的。之后,周围的人一定会给予他特殊的照顾和关心。每个人的疾病都是对周围人的考验。这些手段被当事者利用,以此来获得权力。

这些情况显然是与社会规则相对立的,因为社会和生活规则需要我们关心同伴。显然,这些当事人并不能体会到同伴的疾苦。在他们眼中,不以伤害人为基础的权力是不存在的,他们也不想帮助同伴。有时,倘若将其教育和文化优势调动起来,或许他们会成功;然而,最常见的是他们对同伴的关心只是浮于表面,其实他们是很自私,很虚荣的。

当然,对于上文中提到的当事人,这些都是事实。她仿佛一直很关心同伴。如果母亲晚送了半小时的饭,她就会很着急。或许她会让丈夫去看看母亲怎么样了。于是,母亲就养成了按时送饭的习惯。在她丈夫身上同样是这种状况。他是商人,因此要关心合作伙伴和顾客。可是,每当他回家稍晚一点,妻子就会显得十分焦虑,甚至浑身发抖,并对他不停地抱怨。她的丈夫也只能按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