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些人的天性里,他的血比常人浓稠,莱奥·卡拉克斯(LeoxCarax)就是如此。
卡拉克斯的电影总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处处可见浓烈的情绪和意象——人物超出常规的行为与举止,超出逻辑的事件与内容。他似乎不将一个事件表现得很彻底,甚至过火,就觉得没把感觉传达到位。《男孩遇见女孩》、《坏血》、《新桥恋人》拍摄得一部比一部用力,其御用男演员德尼·拉旺演得也一部比一部酷,直至发展到了乖张的地步。
卡拉克斯喜欢社会底层的坏男孩,迷恋不谙世事的清纯小女孩。他将这两者碰撞,令银幕迸发出璀璨的火花。
综观卡拉克斯的影片,他个人天性所起的作用显然要比他承接先辈衣钵的比例更大,尽管他称戈达尔为老师(也许默片对他的影响更多些),但他总是更愿意按照自己的天性来创造形象和演绎故事,把一股浓浓的具有一些黑色元素的内心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狂恋三部曲”都是青春恋曲,带着热血与欲望,以及青春的躁动。如果不是《男孩喜欢女孩》过于黑色的话,三部影片中我也许会更喜欢这一部。《坏血》的迷惘、纷乱、破碎,带着一种低迷中的不安分和颓唐中的忧郁,一种从疲惫中盛放而出的诗意。而《新桥恋人》则过于夸张,华丽影像与病态激情所造成的不和谐令影片显得过分造作。
也许《坏血》更能代表卡拉克斯的风格。那种危险的激情,硬朗里的柔情,加上男性人物被赋予的黑社会背景,使得影片含有一种不可预测的因素。而在此片中,一段青春恋情兀自开放、不管不顾,像是阴郁天空中盛放的烟花,短暂、艳丽、耀眼。卡拉克斯喜欢阴暗的灿烂、低沉的激情,它们驱使着一股像潜流一样在内心汹涌着的恋情。即便两个年轻男女沉默相对时,他也要让他们的内心表现出一种极致的热度:亚历克斯与马克搏斗中,两张脸在玻璃上压出的怪相;酷热的夜晚里,亚历克斯抱着安娜走向对面旅馆,与他从旅馆出来后愤怒地掀翻街上的汽车,亚历克斯与安娜两人对射剃须膏的行为;安娜服饰的颜色与场景色调的强烈对比,汽车与摩托车在郊外风驰电掣,以及人物总是烟不离嘴的形象,无不代表着卡拉克斯的影像风格。而德尼·拉旺(饰演亚历克斯)那张有些变形的脸,正好用来阐释卡拉克斯想要表达的:压抑中的躁动,孤独与柔情,以及激烈行为中的茫然无措之感。
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安娜是清纯美丽的,在那一群男人中显得芬芳而夺目。她像一朵洁净的莲花,在污浊的男人群中兀自开放。安娜在这群男人里,不是点缀,而是一种灵魂的结晶体,是他们的梦想和生命激情的驱动力。在卡拉克斯的电影里,这样的女性始终存在。我相信,这也是卡拉克斯的一个梦境。
所谓“坏血”,暗指底层人的挣扎与悲剧性,他们虽然有热血,但在他们整个生命历程里,爱情只占极为短暂的一刻。那一刻是灿烂的,在他们黯淡的生命中,爱情使他们燃烧,使命运绽放出光芒。《坏血》里的亚历克斯(同时也是德尼·拉旺),没有了《男孩遇见女孩》里亚历克斯的那份迷茫,他变得决绝了,但结局依然是悲惨的。
我猜想,卡拉克斯性格中一定有着阴郁和悲观的一面,他渴望激情,却又不相信爱情能长久,或者说当激情消退后,他也就变得萎靡低沉。因此,如果说《坏血》在法国电影史上不是最好的,但至少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卡拉克斯内心滴出的一滴血,并在这滴血上开出了一朵浓艳的带着毒性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