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此生是我吗
3039600000014

第14章 老派绅士的温情与塔蒂的隐衷——谈电影《魔术师》

动画长片《魔术师》,是西维亚·乔迈(Sylvain Chomet)根据雅克·塔蒂(Jacques Tati)的一部未完成剧本改编而成的。塔蒂的剧本带有半自传性质,讲述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孩相遇的故事。

据塔蒂的外孙斯谢尔·麦克唐纳德(Schiel McDonald,他私生女的儿子)说,该剧本是要表达塔蒂对其私生女(即他的母亲)的歉疚之情的。塔蒂曾在年轻时与家乡的一个女孩相恋,由于塔蒂的父母从中阻挠,女孩承诺不再与他往来,独自抚养女儿。当塔蒂成名后,他的私生女曾前去找他,但不知塔蒂出于何种原因,最终没有相认。也许,这成了塔蒂一生的心结?

最初是塔蒂的小女儿将剧本交付给西维亚·乔迈的,可是,在电影筹拍过程中塔蒂的小女儿去世了。塔蒂的遗产继承权落到了他的私生女一方。而当斯谢尔·麦克唐纳德向摄制组讲述关于塔蒂创作这一剧本的动机后,电影投资方也认同了这一说法。

也许,塔蒂创作这一剧本时,确实含有这样的隐秘动机?

塔蒂没有与自己的女儿相认,可能有着种种无奈的苦衷。只是作为父亲,事后一定会产生极其复杂的感情,这种说不出的隐衷,最终只能深埋在胸中。而难言的隐情经长期积蓄后,一定会寻找一个突破口,自发地予以表达出来。也许,《魔术师》这一剧本正是塔蒂的一次情感宣泄。

影片中,那个陌生的小女孩被设置成外国人,他们语言不通,魔术师需要借助字典才能与她交流。但这一障碍没能阻止他对她的呵护。这种隔阂之中流动的温情,是否在暗示塔蒂的一种愿望,一种不由自主流露而出的隔着距离的父爱?

在影片里,确实弥漫着如同父爱一般的情愫。

一个老派的法国魔术师,在摇滚与电视的冲击下,退缩至偏远乡村,希望在那里寻觅自己的一席生存之地。他在苏格兰漫游时遇见一位清洁工女孩爱丽丝,不谙世事的女孩以为他的魔术是真的,便跟着他在各地迁徙。魔术师为了满足爱丽丝的物质愿望,设法遮掩了自己的生存窘境,夜半出去打零工,将攒来的不多的钱为女孩买衣服和鞋子。最后,当他们在爱丁堡逗留时,爱丽丝遇见了一位心仪的男子,魔术师发现后独自悄然离去,将仅剩的钱留给了爱丽丝,并在纸上写着:世上没有魔术。

影片叙述了一个温情而又令人伤感的故事。尽管故事并无新奇,但导演的精心制作,每一帧画面,每一处细节,都力求完美。当初塔蒂的小女儿决定将这一剧本以动画方式拍摄,真是明智之举。一个善良的老派绅士,一个懵懂的可爱小女孩,两个陌生人相遇后发生的故事,牵动着年龄两极的人的神经。动画制作给小年龄观众带来亲切感,而里面老绅士的真诚之情溢于言表,则打动了成年观众。无怪乎西维亚·乔迈要把此片提献给塔蒂的小女儿。

影片主题除了展现老派绅士的温情之外,还饱含对现代社会疏离感的描绘。其中流露出一种哀叹,一份依循古老原则的手艺,在现代事物的冲击下,已无法生存;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恪守不合时宜的老观念,事业衰落的惆怅(在旅馆里有一批此类艺人),无不是塔蒂自况和心声的一种流露。

而影片的另一个主题是旅行,魔术师无可奈何地前往遥远之地去谋生。沿途的展示,恰为乔迈的才情提供了舞台。影片美轮美奂地描绘了乡村与城市,尤其是爱丁堡风景特色。剧本原先将旅行地设定在布拉格,但乔迈改变了地点,他发现爱丁堡还保留着古老的风貌,而且爱丁堡是如此富有特色,有一种令人过目难忘的特点。动画色彩被设置成“旧旧的”,不仅符合沿途给人一种过去了的还未被改变的事物面貌的印象,而且这一影调也符合人物内心的“色调”:黯淡、黯然神伤。

魔术师最后的那句“世上没有魔术”,不仅是写给女孩的一份告诫,呈明一种真相;同时也是一种悲情的流露,暗示魔术只是一种虚幻(在法语里,illusionniste既是魔术师,又有虚幻之意)。影片中,魔术师与爱丽丝建立起来的感情纽带是魔术,这一细节或许在不知不觉中再一次泄露了塔蒂的隐秘心愿——但愿真有一种魔术能将他与私生女重新建立起联系,传达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深切情愫。但真正的微妙之处还在于,那个女孩难道不就是上帝给予他的一个“魔术”?最后

却也一样会消失殆尽。

真是令人悲伤。魔术师坐在火车上,掏出胸中泛黄的相片,上面是一个女孩模糊的面影。导演在此很明确地暗示了塔蒂是在对自己私生女的思念。

影片最后,随着剧情的渐渐落幕,似乎有一个意象停留在银幕的暗处,它像是一个“魂”,注视着雨夜中渐行渐远的火车,而那个“魂”并未随火车上的魔术师一同远去,它还留在原处,继续看着爱丁堡街道上的灯光一点一点地熄灭。

无疑,那是塔蒂的戏剧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