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此生是我吗
3039600000038

第38章 诗歌与游荡

罗贝托·波拉尼奥以貌似低俗小说的样式命名《荒野侦探》,内容里却安置了一颗迥然于书名的灵魂。

诗歌,青春激情,自办地下刊物,在小书店内偷书,渴望遇见写作上的志同道合者,对现状的厌弃和愤世嫉俗,荷尔蒙在年轻体内激荡,朝三暮四地追逐女性其实是要掩盖对爱情的懵懂无知,动荡的社会,以无所事事的方式追寻理想和构筑自我的内在,迷失,悲伤,四处游荡——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些时远时近的诗人朋友年轻时的经历。

一切因诗歌而起,《荒野侦探》里有着诗的躁动;而游荡,则是伴随着诗歌写作的一次不由自主的行为。冲动的节拍,炙热,迷惘,一种精力充沛中的颓唐。墨西哥城的一群青年诗人,以“本能现实主义”为名聚集在一起,昏暗的咖啡馆是他们诗歌团体的注册地,像是当年巴黎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余热在墨西哥城重新燃起的诗歌高烧。

处于拉美浑浊现状中的梦幻诗人,不可避免地迟早要与现实相撞。而墨西哥城上的灼热太阳更是令现状尘土飞扬:逃学,混迹酒馆与街头,性,大麻,几名诗人最终为解救一个妓女而逃亡。

《荒野侦探》第一部分以诗人日记面貌出现,碎裂、紧凑、丰沛而又简洁。但他们逃亡的命运被强行搁置,暂时离开读者的视线。

第二部分则占据此书主要篇幅,没有延续诗人与妓女的逃亡故事,而是让各色人物出来讲述他们获知的两位诗人的种种见闻,纷乱的回忆中不乏道听途说,由此你大致能拼凑出诗人从墨西哥消失长达20年的时间跨度里所经历的事与到过的地方。

第三部分再次回到诗人日记,接着叙述他们逃亡途中发生的事。黑帮人物追踪而至,与他们想要寻找一位失踪多年的女诗人事件纠缠在一起。逃亡与寻找,在此构成了一体。

其实,写诗就是一种逃亡与寻找相连的过程。逃亡是对现状的背弃,寻找是对理想的索求,它们在写诗的行为中互为起因与结果。对此,罗贝托·波拉尼奥借书中人物之口也说道:“写诗是任何一个人在这个被上帝遗弃的世界上能做到最美好的事情。”

由此而见,所谓“荒野侦探”,并非指确有一宗案件需要侦探去侦破,而是一个隐喻(诗歌技法的一种),隐喻着在破败大地上去努力寻找一份诗意。罗贝托·波拉尼奥在黑色电影般的故事外套里裹着一颗迷离挣扎的诗意灵魂,这个书名令我们假想着,仿佛有一个穿黑风衣、带黑礼帽的冷峻侦探,其实就是喻指诗人。

罗贝托·波拉尼奥是一名智利诗人,因反对皮诺切特军人政权而四处流浪,二十三岁那年,他与桑迪耶戈在墨西哥发起“现实以下主义”诗歌运动,一种带有法国超现实主义特征与墨西哥风格相混杂的诗歌流派。小说中两位诗人形象,就是以他和桑迪耶戈为蓝本,穿插他们的一部分经历在其中。而那些黑色电影般的元素:妓女、皮条客、性追逐、威胁、枪战、追杀与逃亡,既是作者考虑到小说通俗化的因素(他写小说初衷是为了养家糊口),也喻含了现实的不堪与沉沦;而弥漫其中的游荡,以及两位诗人落魄地在世界各地流浪,为拉美或世界勾画出一个时代大背景,为的是如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所说的,达到“充满甜美的恐怖”和“激起怜悯的快感”的效果。而书名中的“荒野”一词,与T.S.艾略特的“荒原”一样,均出于讽喻时事的目的,是典型讽刺诗的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