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那年,孟杰在石家庄的一个村子里说书。白天给村民们扎针灸治病。
有一位老太太找到孟杰,说是经常失眠睡不着觉,请他给自己诊治诊治。孟杰就拿起竹竿探路,跟着老太太摸索着来到了她家。
孟杰掏出自己的针灸包,按照李小平老师教他的和自己在按摩、针灸过程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在火上把针烧热消毒,然后找到穴位将针一一扎好。
陆续治疗了几次,老太太自己说,感觉好多了,夜里能睡着觉了。
正在孟杰打算给老太太继续治疗的时候,有一天,老太太的儿子从地里干完活儿回来了,一看,家里有个陌生人,便大声喝问:
“你是干什么的?跑我们家里来做啥?”
孟杰听见声音,回头回答道:“我是个盲人,在给老大娘针灸治疗呢。”
“治疗?你是正规的大夫吗?你有行医证吗?”那个汉子走上前来,追问道。
“没有,我没有哇。”孟杰怯怯地说。
“没有行医证,你还敢给我妈胡乱治疗!你这是无照行医,懂不懂!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抓到派出所去,法院都要判你刑的!”
“但是,我只是做针灸、按摩,对人体没有副作用的。”孟杰试图为自己辩解。
“你还想狡辩?快给我滚!”那人一把推开孟杰,接着便开始拔插在老太太身上的针。
孟杰踉踉跄跄地后退了几步,扶到了墙壁才总算没跌倒。
那汉子拔下那些扎针,冲出门外,一把就将它们全都扔到了地上。
“滚!你给我滚得远远的!小心别让我再看到你!”汉子怒气冲冲地叫嚷,“再让我看到你,我就把你送到派出所去!”
他把穆孟杰一面往外推搡,一面捡起地上穆孟杰的箱子也给扔到了屋外。
哐啷一声,还没等孟杰再开口他就把门关上了。
“孩子,你别那样欺负人家!他是我找来治病的。”这时,老太太已从床上慢慢地爬起来,开始劝她孩子。
“娘,你别上他的当!他是个瞎子,自己都看不见,还能给你治病?这不是明摆着骗人害人吗?”汉子转头对他母亲说。
孟杰在地上摸索着,想要找回那些扎针。可是,针那么细那么小,他的眼睛又看不见,这简直就像是在海里捞针。
“孩子,那你也不该把人家的针都给扔了呀。”
“对这种人就该这样,要不他还得去别的地方害人呢!”汉子回答。
老太太不忍心,自己下地来,开了门出去。看到孟杰还在地上摸索,赶紧上前去帮他找齐了那些掉得满地都是的扎针,把它们交还给了孟杰。
“孩子,你走吧。真是对不住得很!”老大娘由衷地表示歉意。
那个汉子又追了出来:“瞎子,你快给我滚!要不我敢把你的腿打折,让你爬着回去!”
孟杰背起箱子,用竹竿探着路,一步步地走开了。那个莽汉,估计真的什么都做得出来。
在流浪卖艺的过程中,孟杰时不时地就会遇到一些不讲理的人。有时在说书时,有的人嫌他挡了路,或是影响了自己的生活,竟会抬起一脚就把他的小铁盆给踢崩了。还有的人,还会从他的铁盆里把钱给偷走。
多数的时候,村民们都欢迎他去说书或者给他们按摩、针灸。
学会心理咨询
在流浪学艺的时候,孟杰跟一位师父学习《易经》。
师父是个健全人,对于《易经》和人的心理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易经》指《周易》中同《传》相对而言的经文部分。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说明卦的)、爻辞(说明爻的)两种文字构成,都是为占卦用的。共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需要背的内容都不合辙押韵,不仅内容繁多,而且十分复杂。学习者须平心静气,专心致志,才能学会那些枯燥乏味又深奥艰涩的内容。当年,跟着同一位师父学习的有十一个徒弟,只有三个徒弟学成出师了。失明的孟杰正好是一个用心专一的人,他就是跟师父学懂《易经》并运用《易经》进行心理咨询的徒弟之一。
学懂《易经》和运用《易经》来给普通人作心理咨询,成了穆孟杰在拉弦说书和针灸、按摩之外的又一项特长。他在外流浪,就有了三种可以赚钱的本事。
开始时,他用《易经》给人作心理咨询,一次收费五角钱,平均一天能有十几个人。后来,逐渐涨到了一次一元、两元、十元、二十元。现在,他给人作一次心理咨询收费五十元,多给自愿。孟杰用灵活生动的心理咨询来给那些有烦恼愁闷和困惑的人答疑解惑,开解排忧,很受大家的欢迎,也为他赢得了很大的名声。如今,方圆几十里甚至数百里的人们,都会找上门来,一大早就守候在他家门口,等着求他指点迷津。
学会用《易经》给人作心理咨询的本事后,等于增加了一项谋生赚钱的技能。因此,穆孟杰对他的师父由衷地感激。他时时记着自己的人生信条,人不能忘本。每年,他都要专门到五台山去看望住在那里的师父。以前,他都是自己一个人摸索着去拜访。现在,师父已经去世,圆寂后葬在了五台山,孟杰每年都要让儿子华飞陪着他上五台山,去师父墓前祭拜。
与此同时,孟杰的说唱技巧越来越娴熟。他每到一处,都大受村民们的追捧。不管男女老少,都爱听他说书弹唱。每到晚上天一黑,村民们就都在场地上坐满了等他,连家里有电视也不看,都愿意跑来听他说书。
每当他将板子一打,三弦一拉,还没开口,大伙儿就已鸦雀无声,安静地等着倾听下文。
孟杰的开场白每次都有些变化。
有时他连说带唱道:
“三弦琴哪,带三横,自个个拉来自个个唱啊,大家喜欢听都来听啊。开书来,我把大家呀,全倾倒。请大家,坐稳位子,慢慢听。俺头回说书来,都不要说话,你们说话呀,吵得难听清。”
稍一停顿,又接着弹唱道:
“都听我说书之人,口舌如簧哎。——说书的人不论我嗓门儿大小,只有我逐句逐字把字,把字咬清,要不大家都听不准哎。开书来,我把大家问了一遍,问一遍男女再问村庄,问了风土人情。问了大家,爱听古还是爱听今,爱听文还是爱听武。爱听文咱就说说《刘公案》,爱听武咱就说说“杨家兵”。我双眼一合,把这酸甜苦辣说一番。咱说说岳飞精忠报国,再说说一百单八将被逼上大梁山……”
有时,他的说书开场简洁明快:
“听书,听书,单听这两句。哪两句?就是这两句:天上星多云不灭,地上人多心不平;山上花多开不败,河里鱼多水不清。老少男女请洗耳恭听,不要嫌我说书之人口笨舌拙、南腔北调,听我慢慢为大家学上一回。哎——”语调抑扬顿挫,一张一弛,接着便是三弦伴奏的唱腔,非常生动活泼。现场气氛也一下子被他调动了起来。
孟杰说的是坠子书。这种说唱艺术在河南、河北一带十分盛行,称得上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一种口头艺术。孟杰说书说得好,特别能抓人。每次他一说书,村民们几乎倾村出动,都围到草场或空地上去听他说唱。
通常,孟杰三个月能说完一部书。因此,他在一个村子里常常一待就是两三个月。而每到年关,他就会回到东辛寨村。村里的人也都知晓他说书的盛名。他在老家一般只待不到一个月,这时,村东、村西都纷纷邀请他去。他便在村西、村东各说书半个月。一部书未说完,就只能等到他下次回来时再接着说。
孟杰在自己的卖艺生涯中渐渐地摸索出了一整套的挑、逗、引的艺术。在说书中,他时而装男声,时而扮女声,时而学老人一样咳嗽,时而如幼童一般嬉笑。有时,他又模仿猪叫、羊叫、猫叫、狗叫……他的表演无不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正因如此,他走到哪里,就被众人簇拥到哪里。在石家庄、保定等地的一些乡村,提起穆孟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采访手记
自助者天助
人最绝望的不是走投无路,不是自己身体的残疾,而是心理的残疾,是不相信世上总会有给人走的路,不相信自己能行,也不相信自己能够帮到自己。
穆孟杰不相信命运,他相信自己。从小,他就不信盲人会没有生路,不信盲人会“啥都干不成”,他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第二步……
盲人的路充满坎坷,坑洼曲折。他不止一次地跌倒。但是,他从没有趴倒在地,没有偷懒、依赖,指望着天降救世主或是别人平白无故地伸来援手。他总是依靠自己,依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一次又一次地从地上爬起,蹒跚着向前方走去。
或许,在这条求生存、谋发展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杂草、风霜雨雪和困难灾祸,但是,穆孟杰从未退缩,更不轻言放弃。他总是信心十足。一个人,一根竹竿,走南闯北,独闯天下。
他自信,自助。他不停地向命运抗争,向不幸抗争。最终,命运低下了头,不幸屈服了。穆孟杰掌握了自己人生的船舵,找到了适合自己立足和发展的事业。他成功了,成功地突破了一个盲人事业的极限,取得了连健全人都感叹、都羡慕不已的成就。
自助者,人必助之。自助者,天助也。我们倡导助人为乐,人与人要互相帮助。但是,我们更强调每个人要自强、自助。只有每个人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量,社会的总能量才可能达到最大。帮助,是一个美好的词汇,是一个充满善意和爱心的词汇。“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首先是人的双手相扶、双脚共撑,是个人自力更生,依靠自己,帮助自己;其次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与帮助,是向那些处于困难之中、需要帮助的人及时地伸出援手。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勇于自助和乐于助人,那么,人与人之间,家庭内部,单位内部,以至于整个社会,都将会更加的和谐、和睦、融洽和愉快,生活也一定会变得更加温暖、幸福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