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38年,楚灵王即位,这是位非常疯狂的国王,逼着晋平公让出了一半的霸主席位。楚灵王上台初年就在申地召开国际会议,这次国际盛会,楚灵王逮捕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徐君!为什么逮捕徐君?因为吴徐联姻,徐君他妈是吴国公主!楚灵王召开这次会议的用意就再也明白不过,果然会议刚结束,楚灵王就带领蔡、陈、许、顿、胡、沈和淮夷诸国攻克了吴国的朱方。吴王余眜也拔出了宝剑,剑指楚国的棘地、栎地、麻地(都在安徽河南一带),楚灵王只好委派几名高干到东部去筑城。
首次攻城水战
第二年,楚灵王又带了一群小喽啰,包括徐国、越国进攻吴国,吴国趁多国部队还没有集结好时偷袭楚国长江以西鹊岸(今安徽铜陵)的驻军,楚军大乱,正好不久吴军派使者求和,楚灵王也就顺水推舟撤军回国,但是次年,因为一起外交事件,楚灵王又和余眜杠上了。原来徐国太子仪楚出使楚国。按理说徐国已经投靠楚国了,但楚灵王认为徐国国君他妈是吴国人,一口咬定徐国早晚会反水,就把太子仪楚给拘留了。但仪楚也是个机灵人,居然越狱逃跑了。
这样一来,想徐国不反水也难了。楚灵王迅速派薳泄进攻徐国,在得知吴军北上支援徐国后,楚灵王立即又派令尹薳罢向东进攻吴国,不过怀着声东击西美好愿望的薳罢居然被吴军打败。薳罢认为是薳泄牵制不力,上报楚灵王把薳泄给宰了。连续三年,经历棘栎麻之战、鹊岸之战、房钟之战,吴王余眜在和楚灵王的对决中,至此已是三战三胜。以致楚灵王灰心了很久,一直到前530年又带领大军东进驻扎在州来,派出荡子等五个将领率军包围徐国,自己则驻扎下来打猎。灵王目的再明显不过,是想通过震慑吴国,来达到攻破徐国的目标。
没想到楚灵王后院起火,几个弟弟联合陈人、蔡人造反攻占都城,楚灵王大军一哄而散,自己自杀而死。攻打徐国的五个将领也只好退兵。吴王余眜逮住了这个好机会,指挥吴军在豫章(安徽西部)大败这支远征军,五个将领都成了吴军的阶下囚。紧接着,吴军攻克了吴楚边境的重镇州来。五年后,楚国在长岸(今安徽当涂)打败吴国;而最后又被吴国主帅公子光用计打败。之后楚国一度又收复了州来,但是前519年吴国攻伐州来,吴国公子光在鸡父(今河南固始)再一次施计打败多国联军,第二年吴国攻克巢城和钟离。
前515年,吴王僚趁着楚平王之死派两个弟弟伐楚国的潜(今安徽六安),楚军回救。吴国公子光借此机会,任用大臣伍子胥推荐的刺客专诸刺杀了吴王僚,自己登上了王位。吴王僚的两个弟弟不敢回国也不想降楚,于是公子掩余逃奔徐国,公子烛庸投奔钟吾国(在江苏新沂)。这个时候的徐国更加狼狈,基本是谁来跟谁的状态,先后投靠过北边的齐国和西边的宋国。这次收留吴国公子,很可能又是被楚国降伏。在吴王阖闾(公子光)的敦促下,徐君章禹和钟吾君既然双方都不敢得罪,只好把两位公子爷送给楚国,打算转移祸水。
徐国和钟吾国的墙头草态度惹火了阖闾,不把这两根墙头草除去,早晚可能在背后捅刀子!此时的吴国文有伍子胥,武有孙武,加上明君阖闾,可谓到达巅峰时刻。前512年十二月,阖闾带领吴军北上进攻钟吾,饱经沙场的阖闾,又有伍子胥和孙武的入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钟吾的国都,一仗生擒钟吾君。正应了孙武“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的战术思想。接下来是徐国了,徐国实力比钟吾国要强得多,当年楚国围攻了半年也没有打下来。而且徐国都城所处的位置比较高,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阖闾不忙着让大兵攻城,而是围着徐都城墙转了一圈,考察周围的地形水文情况。不久发现了徐都附近有条大河。“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针对这样的地理状况,很可能在孙武的策划下,阖闾采用了一个在当时非常前卫的方法——堵住高处泻下的水流,反灌城池!于是,他指挥吴国工兵们挑来泥土沙石,堵住河水。日夜不停地赶了几天,终于把这条河流给堵住了。这时候河水开始越涨越高,终于越过大堤,徐都很快就水漫金山了。徐君章禹垂头丧气地剪断头发(吴人是短发,章禹表示顺从)投降了阖闾。阖闾没有杀他而是将他放了,章禹带领遗民又投奔楚国,被楚昭王安置在夷(安徽亳州东南)。
就这样,纵横江淮千年的东夷大国徐,于前512年十二月,为吴王阖闾所灭。
被灭后的徐人哪里去了呢?从史料看,徐人一部分奔楚,一部分降吴;然而从考古发现、传说资料来看,更多徐人似已经厌倦战争而南渡长江了。不但江苏和安徽淮夷故地有徐人遗迹,浙江、江西、湖南也有不少。在浙江一些地方志中都有徐偃王庙、徐偃王祠、徐偃王墓、徐偃王宅、徐偃王城的记载。有些传得更离奇,说徐偃王在亡国时乘船逃到舟山群岛了。其实这并不是不可能,因为在前485年吴国有个徐承出场,此人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位海军将领;徐承当是徐国后裔,可以想象徐国发明了航海技术,一部分徐人在亡国后乘船逃往舟山群岛,但后人却为中华民族创造了第一支海军舰队。之后秦朝还有出海寻仙山的大神徐福也可旁证徐人航海技术之高。
回到我们开篇提到的江西靖安墓,一般认为正是徐人南迁的标志。其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包括徐王盥盘、徐令尹盘、徐王屯又觯、徐王仪楚觯等,不仅制作非常精美,铭文文风、雕刻书法都别具一格,形成了独特的徐淮文化。江苏丹徒出土的徐国乐器也非常有特色,其中有成套的钮钟、编镈、石磬等。镈是钟的一种,内壁每面有两道凸棱,用来切音使用。钟发音洪亮,磬发音清越,结合起来可以发出八音。李白凤先生认为:“徐夷族似乎在音乐方面有着特殊的爱好,仅从出土的乐器来看,徐夷在乐器制作方面是起着革新作用的。”青铜钟的制作铜、铅、锌都要达到最佳比例,难度比礼器、兵器要高,这不仅体现了徐人手工的精湛,也反映了徐国亦是不输华夏的礼仪之邦。
徐人后来以国为姓,主要有徐姓,也有余姓、涂姓的。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时代,在洛邑以北(今山西河北一带)还有徐戎,徐戎的后人按理应该也能姓徐、余、涂,但因为这个国家太弱小,没有留下多少史料,更没有出徐驹王这样的显赫人物,所以徐、余、涂三姓后人极少有认徐戎为祖先的。
钟吾国
国名:钟吾
方位:今江苏新沂
姓:?
建立:?
灭亡:前512年灭于吴王阖闾
在上一章讲徐国的故事中,我们提到不少淮夷小国。因为徐国是淮夷中最强的一支,淮夷的兴衰和徐国的兴衰也是紧密相连的,实在是难以分割叙述。从这章开始我们分别讲讲这些淮夷小国。“淮夷”并不是因为夷人居住于淮水而叫淮夷,相反,是因为淮夷迁居此地才有了淮水的名字。淮夷又作隹夷,隹字在甲骨文中像鸟的尾巴,借指鸟类。所以淮夷也就是鸟夷,而东夷部落又普遍崇拜鸟类,所以又称作东夷。很多资料说东夷是鸟图腾,其实图腾和动物崇拜是不能等同的。淮夷南迁到淮水流域的称为南淮夷,留在山东半岛的称为东淮夷。尽管这些国家的史料都不多,但本人还是尽量把每个国家的故事钩沉得最详细,和大家一起探秘这些失落的古国。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徐国的难兄难弟钟吾国。
钟吾国在现在的江苏新沂一带,是个典型的龙套国家。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也没有人知道它国君的姓,只能根据位置推测出大致是淮夷国家。它的出场是在前515年收留了吴王僚的弟弟公子烛庸。起因是吴王僚趁着楚平王之死派两个弟弟攻打楚国,但吴王僚被公子光安排专诸刺死。两个弟弟中公子掩余逃奔徐国,公子烛庸投奔钟吾国。在吴王阖闾(公子光)的敦促下,钟吾君和徐君不敢得罪吴国,但又有来自吴国宿敌楚国的压力。钟吾君和徐君只好把二公子交给楚国,但还是引起了吴王阖闾的愤怒。三年之后,吴王阖闾在伍子胥、孙武的辅佐下北上攻打钟吾和徐国,采取先易后难的战略,数天之内灭亡钟吾国,之后又灭亡徐国。
钟吾一带现在有景点马陵山(据说是马陵之战古战场),高产诗人乾隆爷曾经登山题诗“钟吾漫道才拳石,早具江山秀几分”。关于钟吾国的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就只有这么些,考古资料目前也非常薄弱。在21世纪初,宿迁市文物部门在骆马湖边晓店镇峰山脚下接连发现了大量灰色、红色的古代残碎瓦砾,瓦砾经鉴定时间在两千多年前。那么,峰山脚下是否就是钟吾国的宫殿所在呢?我们只有期待更多的考古发现,来进一步探索这神秘的古国。
甲父国
国名:甲父
方位:今山东金乡
姓:?
建立:?
灭亡:约西周时期灭于徐
甲父国,在现在微山湖西边的山东省金乡县一带。不知道甲父国是什么时候建立,也不知道甲父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只知道前526年,齐景公迫使徐国、郯国、莒国加入以齐国为首的联盟集团。曾经的东夷霸主徐国早已辉煌不再,成为北边的齐国、南边的吴国、西边的楚国争夺的金三角。这次徐国又降服于齐国,并把甲父国的大鼎当作礼品送给齐景公。可以推知甲父国大概在西周时期被徐国灭亡,大鼎一直被徐人当作纪念品保存。可能是徐国征服甲父,齐国又征服徐国,所以徐国认为齐国才真正有资格拥有这件重器吧。
群舒(舒、舒蓼、舒庸、舒鸠、舒尨、
舒鲍、舒龚、宗、巢)、桐国
国名:舒
方位:今安徽舒城
姓:偃
建立:约西周初年
灭亡:前615年灭于楚穆王
主要人物:舒子平
国名:舒蓼
方位:今安徽舒城
姓:偃
建立:约西周初年
灭亡:前601年灭于楚庄王
国名:舒庸
方位:今安徽舒城
姓:偃
建立:约西周初年
灭亡:前574年灭于楚共王
国名:舒鸠
方位:今安徽舒城
姓:偃
建立:约西周初年
灭亡:前547年灭于楚康王
国名:舒尨
方位:今安徽舒城
姓:偃
建立:约西周初年
灭亡:约春秋时期灭于楚
国名:舒鲍
方位:今安徽舒城
姓:偃
建立:约西周初年
灭亡:约春秋时期灭于楚
国名:舒龚
方位:今安徽舒城
姓:偃
建立:约西周初年
灭亡:约春秋时期灭于楚
国名:宗
方位:今安徽舒城
姓:偃
建立:约西周初年
灭亡:前615年灭于楚穆王
主要人物:宗子
国名:巢
方位:今安徽六安东北
姓:偃
建立:约西周初年
灭亡:前584—前574年间灭于楚共王
主要人物:巢伯
国名:桐
方位:今安徽桐城
姓:偃?
建立:?
灭亡:前508年之后灭于楚
群舒,是指春秋时期分布在现在安徽舒城周围的若干个舒族小国,可考的有舒、舒蓼、舒庸、舒鸠、舒尨、舒鲍、舒龚、宗、巢等九国,桐国与群舒邻近,也疑似群舒国。我们在讲徐国史的时候都提到过这些小国,它们也都是偃姓皋陶之后,可能是徐人的分支(徐旭生、郭沫若等学者认为徐、舒是一个字,但也有人反对),也是在西周初年被周人逼迫南迁。其分布地域北抵淮河、南及长江、西限霍山、东达巢湖,在现在安徽中部一带。在西周时期这些小国都以徐国为宗主,称淮夷或南淮夷,和西周屡有战争。
春秋前期,徐国和群舒都普遍衰弱,而与此同时齐国和楚国崛起,南淮夷处于齐国与楚国之间,自然成为两大国争夺的焦点。齐国先南下收服了徐国,再利用徐国控制了群舒及淮夷等国,但之后的霸主晋国却对徐与群舒鞭长莫及。晋文公尽管遏制了楚成王北上的步伐,但阻挡不了其东进的道路。楚国于前623年与前622年连续灭亡江、六、蓼三个淮夷国家,剑锋指向徐舒,群舒也一度投靠楚国,但楚国总理(令尹)成大心死后又做了墙头草。这下可惹恼了老楚,总理成嘉新官上任三把火,发兵攻灭舒与宗,活捉了舒国国君和宗国国君,并趁机围了巢国一把。巢国在安徽六安东北,据说西周初年巢伯就朝见过周武王。
两年后,楚穆王死,楚庄王立,无节操的群舒又一次反叛。成嘉和太师潘崇打算突袭群舒,就让公子燮和斗克两人留守郢都。没想到这俩哥们却派人去刺杀他们,玩砸后又抓住楚庄王逃跑,最终被楚大夫庐戢梨和叔麇设计杀死。因为楚国内部的动乱,群舒躲过一劫;之后楚庄王又忙于北上问鼎,也一直没管群舒。直到前601年,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突然进攻舒蓼并灭亡之,重新划分与群舒的边界,并与东方的吴越结盟。可以说楚国此时完全控制了群舒,徐国在群舒的势力完全失去,被楚国驱逐东迁。
但好景不长,楚庄王死后,日益崛起的吴国被晋国唆使叛楚,开始进攻楚国控制的淮夷诸国州来(今安徽凤台)、巢和徐等,因为吴国的强大,群舒国又渐渐叛楚投吴。前574年,舒庸国主趁着楚共王在鄢陵之战败于晋国,引导吴国从舒庸国经过袭击楚国的巢城(可见在此之前巢为楚灭)、驾城、厘城、虺城。楚共王马上发兵救援东方,舒庸人仗着有吴国撑腰风骚地跷着二郎腿看热闹,结果被楚军统帅公子橐师带领一支奇兵迅速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