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大仲马的基督山古堡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ere1802–1870)出生于巴黎东北约一百公里的小镇维莱科特雷(Villers–Cotterets)。他的祖父住在圣多米尼克岛,即现在的海地。他的寓所面对小岛基督山。他原是侯爵,以基督山侯爵之名过着隐居的生活。大仲马笔下的小说以此而命名。
他的父亲是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军队的一名将领,因对拿破仑远征埃及不满而受冷落。从埃及回来时在那不勒斯被捕入狱,未几去世(也有战伤死在医院一说)。他的小说《圣·斐丽斯》以那不勒斯为背景,是为父亲不平而写。
大仲马幼年时在一位教士那儿受初级教育。十四岁时进律师事务所当小职员,以后又在公爵府当档案保管员。
1823年去巴黎,在奥尔良公爵即未来的国王路易·菲利普那儿当抄写员。以后写浪漫戏剧《亨利第三及其宫廷》,这出影射复辟王朝统治的戏剧,1829年于法兰西戏剧院上演时获得成功。
他青年时即痛恨波旁复辟政权,是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他参加了1830年7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的战斗。第二帝国时期他是拿破仑第三政府的反对派,长期流亡在布鲁塞尔。晚年参加加里波第领导的战斗。
1830年写出历史剧《克里斯蒂娜》。1831年的《安东尼》震动巴黎。
二十年代中期读了不少历史书籍,以后创作历史小说仿效英国小说家司各特(Walter Scott1771–1832)。1844年大仲马写的《三个火枪手》(三剑客),使他成为最受法国民众喜欢的通俗小说家。主人公达达尼昂和他的三个好友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红衣主教(任首相)黎塞留设下的重重障碍,去伦敦取回王后送给白金汉公爵的首饰。刀光剑影,动人心魄。小说先在报刊连载,再出版成书。
《基督山伯爵》(1844–1845)背景跨越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两大时期,是他最富正义感、政治倾向最鲜明的佳作,也是世界人民最熟悉的小说。小说主人公邓蒂斯因替密谋推翻复辟政权的拿破仑党人传送信件,遭到效忠复辟政权的无赖之徒的迫害,被送入死牢。但也有人认为这一百万字的巨著,主要靠情节曲折,并未把七月革命前后法国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表现出来。这部小说于1844年部分刊于《争论》,即引起轰动。1845年印成十八卷的书,1848年改编成舞台剧。现在有多种译本,搬上银幕二十多次,最早为1907年。
大仲马的著作不能称为真正的历史小说,而是历史演义。因而与历史事实常相差甚远。但情节曲折离奇,人物栩栩如生,抒述主人公的冒险奇遇,别具一格的方式描写了法国几百年的社会风貌。他与雨果、缪塞、奈瓦尔(Nerval1808–1855诗人,散文家)为法国浪漫派四大巨头。
以后十年间他自称写了四百部小说,一般统计为两百多部。他也是著作搬上银幕最多的作家。
大仲马办过报纸,组织过自己剧本的演出,又兴建城堡,大宴宾客,终至宣布破产达二十次。他又暴饮暴食和过度疲劳,1870年于睡梦中去世于迪耶普(Dieppe)的小仲马家中。家乡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雨果因家中有重病人,未能前去参加。
他在给小仲马的信中写道:“本世纪没有人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大仲马……大仲马的名字不仅是法国的名字,而且是欧洲的名字;不仅是欧洲的名字,是世界的名字……他挖掘人心,又在人心里播种。他播下的种是法兰西思想。法兰西思想包含了大量人文主义精神,结果凡是有法兰西精神深入的地方,便产生进步。”大仲马生前曾去根西岛(Guernsey),看望放逐中的雨果。
他被安葬在巴黎的蒙马特尔公墓。2002年12月迁葬至先贤祠。
大仲马在巴黎西北部濒临塞纳河的麦尔理港(lePort-Marly),买下了一块位于山丘上的土地。在他不断改变施工计划下,建成的住宅像一座古堡。附近的居民很快称之为基督山古堡,当时小说《基督山伯爵》仅闻世三年。
古堡于1847年7月完成,他声称已完成地面上的小型天堂。他邀请了50名客人,但贺客多达600人,许多访客他都不认识。从此他在这里从早到晚,不停地写作。
古堡生活只维持了半年。1848年1月被法院查封,5月所有的家私、古玩、艺术品、名画、壁毯、吊灯等都被拍卖。1969年古堡面临拆毁的危机。1971年大仲马之友协会与地方行政机构联合起来保护国家文物,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也鼎力相助。城堡得以修葺一新,改为纪念馆,1994年向公众开放。
这座堂皇的大厦,正面有二座塔楼。四周外墙上面嵌着大仲马祖先和他自己的头像。
一楼展出大仲马的画像(但仅俱名无名氏作)、他写的《我的回忆录》、《基督山伯爵》演出的海报、及画上各种演出剧目的磁碟。一大盘的假水果,色彩鲜艳,几乎乱真。
二楼展出他著作的各种版本(包括红色封面的精装全集)、著作中的插图、各种电影的海报、《三剑客》的剧装。他的《烹饪字典》中提及袋鼠肉、大象脚。有一张漫画中,他的写字台上放着一只大酒桶,多人正接力加酒入桶。
他的卧室装饰成摩尔式,彩色缤纷,充满阿拉伯情调。当年他自突尼斯归国时,经当局许可带了突尼斯人尤尼斯父子,来帮他装饰。因而据说可以媲美突尼斯的总督府。他将这二人的名字,以蓝色刻在墙上。
三楼展出巨幅的沙皇加冕礼图,及俄罗斯风景画和各色的套娃玩具(matryoshkadolls)。
1858年大仲马曾去俄罗斯及高加索旅行达十个月之久,被当作王子般接待,还坐着雪橇去猎熊。
大仲马在兴建基督山古堡的同时,又在旁边的山坡上建了一座小古堡,称之为伊芙堡。由于基督山古堡这新居,没给他带来宁静的环境,他改在这小古堡的楼下写作,在二楼一间小屋休息。
伊芙堡外墙的白色小石块上,分别刻上了他88部小说、剧本和旅行记的名称。由于面积限制及安全理由,现在不开放。
真正的伊芙堡(Chateaud′If)是位于马赛西南2公里的小岛。传说中为《基督山伯爵》小说中主角监禁之地。该小说第八章即名为”伊芙堡”。罗马皇帝恺撒(Julius Caesar)当年将此岛称为“面向马赛之岛”,其时正值他的舰队准备与庞培大军奋战之时。法王弗朗索瓦一世1516年视察马赛时发现其战略价值,下令建筑炮台,1531年完工。城堡每边28公尺,由三个放置大炮的圆塔组成。位于西北角之塔面对大海,也最高(22公尺),位于东北及东南之塔面向城市,此三塔由宽的通道相连接。马赛居民对之并不欣赏,称之为“讨厌的邻居”。当200名士兵及22门大炮放在岛上时,居民不断抗议这个意味着他们领域上的中央权力。马赛于1481年为法国并吞时,保留自身的保卫权,因而此堡垒的修筑曾招致双方不和。
由于地理位置及城堡之设计,使之以后作为不易逃脱之监狱。院子内的纪念板上写着纪念1848年120名被捕者及1545-1750年被判刑的3,500名新教徒。最著名的囚犯是法利亚神父,是《基督山伯爵》小说中提到的巴黎人的偶像。尽管没有邓蒂斯在此入狱的记录,有一处却被指出为监禁邓蒂斯的地牢,且标明他逃狱前挖掘的洞穴。岂非将小说与现实熔于一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