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不仅是独乐,也是众乐的一场赛事,和时间赛跑,人人都有可能是胜利者。只有不参加的人,才是失败者。
——比尔·盖茨
在强手林立、人才云集的商场中,许多人可能同时发现机会,这时力量的角逐、智慧的竞争、速度的较量更为重要。身为软件帝国的“皇帝”,比尔·盖茨深知“速度”不仅能给一个企业带来巨额的利润,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生命力的象征。
微软员工几乎都知道,在微软有一个叫做比尔·盖茨的“魔鬼”,他不断地催促说:“快点!快点!”也正因为如此,微软内部才形成了一种狂热的工作氛围,这种氛围推动着所有员工拼命工作。
爱因斯坦的“星期天上帝也是不休息的”这句名言是比尔·盖茨最推崇的,因此,即使是周末,比尔·盖茨也常常会到微软工作。比尔·盖茨最讲究以速度取胜,他认为一个商人能否成功,至少有80%是与出击速度有关,因为速度可以先人一步获得机会。
微软公司在多媒体方面的发展就是以速度取胜的最好例证。
20世纪80年代末,在个人计算机刚刚诞生10余年之时,“多媒体”技术便成为了电脑行业疯狂追逐的目标,其中也包括微软公司。
为了抢在同行业发展的前端,微软很快开发出了Windows 3.0,Windows 3.0的开发设计是围绕着多媒体的人机界面来进行的,最终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Windows 3.0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它的“平台”上,可以很方便地“搭载”多媒体扩展系统,从而组成功能强大的多媒体视窗。多媒体视窗可以通过全新接口,接受和处理包括音响、录像机、摄像机、光盘在内的多种设备和多媒体信息。
微软能把多媒体技术做到这个水平,打的就是时间战。在开发Windows 3.0时,每个参与这个开发项目的人都是夜以继日地工作,似乎只要他们打一个瞌睡,就会被对手超越了。但Windows 3.0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最艰难也最重要的工作还在后面。
对电脑产业来说,每一个新产品从开发到应用,总要在经过一番争战整合之后,由胜利者来颁布行业标准,然后其他的人再根据这一标准来开始生产。所以,只有标准化才能使软硬件的通用成为可能,从而更大地实现资源共享。因此,谁建立了行业标准,谁就会拥有取之不尽的财源。
微软虽然推出了Windows,但最后的赢家到底是谁还是一个“谜”,因此,微软员工更是一点也不敢马虎,继续争分夺秒地探索“行业标准”。
一番紧张的忙碌后,微软的多媒体于1990年11月问世,随后微软立即召开了多媒体大会,并制定了多媒体策略,多媒体PC就这样诞生了。后来,微软还把多媒体PC作为其多媒体电脑的专用商标。此举引起了业界广泛的不满,但他们也无可奈何,因为多媒体PC的支撑软件是MS-DOS及Windows 3.0的多媒体扩展版,而这些都是微软的“杀手锏”。
为了加快速度,领先一步,在正式推出多媒体PC后,微软并未放弃对MS-DOS的持续升级换代开发,随着MS-DOS 3.3被全世界个人电脑用户所接受,1991年微软又推出了MS-DOS 5.0版,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微软时时刻刻都在追求速度,无论在哪个领域,比尔·盖茨都想达到领先一步的效果。
20世纪90年代末期,微软曾在美国有线电视和电信公司中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并将其研发力量分散在许多领域,其中包括对MSN互联网业务部门和许多消费者的Web服务。抢先起跑使得微软占尽了天时地利。如今微软又推出了平板电脑,而平板电脑在上市第一年就卖出了50万部。
比尔·盖茨认为,要想走在世界的前列,计划必须安排得非常紧凑,必须日夜工作。正是秉承着这样一种理念,微软才能在短短20年时间之内,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软件工作室迅速一跃成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龙头企业,而比尔·盖茨的名字也随之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发展节奏飞速的现代社会中,速度的重要性更是无以复加的,速度就是金钱,如果一个企业不讲究速度,那它迟早会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淘汰掉。
心得:
1.一个企业采取行动的速度,是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2.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企业员工,都要在发展中有一种紧迫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