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心系两岸
3158400000007

第7章 观察台湾(6)

当然,并非所有的新党成员都已经具有同样的国家认同,因为在外界的“剌激”下,不同的成员会有不同的反应。新党中有一部分人认为:“新党只有高举统一的大旗,朝迈向统一前进才有希望”;新党应当成为两岸关系的沟通者、渐进统一的领航者和台商权益的守护者,成为唯一主张统一的政党。新党应当以“反对台独,振兴中华”为己任。这一部分人士的统派色彩还是比较鲜明的。另一部分人则已经做好被国民党“召回”的打算,或是成为新党中的所谓“务实派”,跟着“社会主流价值”走,避谈统“独”,“以台湾本土化为依归”,以便争取选票。还有一部分人则坚持“扞卫中华民国”,梦想着下一世纪“中共政党解体”和“大陆的非共化”,叫嚷着“在中国大陆、在共产主义未来终将结束的前提下,思考21世纪两岸整体中国人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当然,这只是他们各自在口头上的表态,我们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新党究竟向何处去,我们拭目以待。

早在几年前,就有人指出,新党的大陆政策与国民党、民进党已经趋同,实际上是“独台”政策,新党没有明天。也是在几年前,有人则认为将来台湾只有两个政党,那就是民进党和新党,国民党的非主流一定和新党联盟,国民党的主流一定和民进党合并。看来后者并非看好新党,而是有意把自己的对手估计得强大些。

现在,新党出现了危机,新党会不会成为“泡沫政党”的问题已经被提出来了。尽管人们关心的是新党在岛内各个政治力量的较量中采取什么策略,求得“复兴”,对于国家认同问题,似乎并不那么急迫。实际上这是涉及新党的基本队伍、社会基础以及新党在台湾政治光谱中的位置等重大问题。一些新党的友人无奈地提出了最低的要求:希望新党还不至于质变成附和李登辉、民进党等分离主义的推波助澜者。如果不幸一旦大原则、大方向都趋同了,正如新党一些人士所担心的那样:新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或者还可以想一想:新党还有存在的可能吗?

(《台湾研究集刊》1998年第3期)

四、巩固政权 步履维艰

——评三年来的台湾政治

对于陈水扁上台三年来的台湾政治,有人从政绩、言行、支持度等方面做过评论,本文想从“巩固政权”的角度,做一个考察。

记得十几年前,一位民进党人和我们谈过这样的话:“民进党懂得夺取政权是一个艰苦的历程。夺取政权之后首要的任务是巩固政权,否则夺得的政权又可能失去。”看来,2000年至今的三年中,他们确实把“巩固政权”摆在突出的位置。

巩固政权的得失

首先是行政权。陈水扁刚上台时,国民党在“立法院”还是第一大党,民进党政权作为“少数政府”是很难运作的。当时,陈水扁不得不请国民党的唐飞出来当“行政院长”,还请了十几位国民党人和十几位非民进党人士担任“部会首长”,美其名曰:“全民政府,清廉共治”。可是,把“最大的官”让给了国民党,在民进党内是“摆不平”的。不久,果然由民进党人发难,搬掉了唐飞这块“石头”,民进党人取得了“行政院长”的宝座。后来又对“行政院”进行多次调整、重组,使得“扁团队”掌握了除经济部门以外的主要部门,一步步地巩固了政权。

其次是立法权。本来民进党在“立法院”中处于劣势,经过2001年底的选举,使得民进党成为第一大党,尽管在全体“立委”中还没有占多数,但已经大大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势力,取得重大的胜利。可是,在2002年初正副“院长”的选举中,民进党却失败了。这说明他们的实力还有限,还不能在“立法院”中为所欲为。

第三,掌控了情治、军队、媒体、“国营企业”等系统。原来的情治系统是掌握在国民党手中的,民进党人是它们重要的掌控对象。民进党执政以后,绝不容许这种状况继续下去。陈水扁上台不久,就向情治系统开刀,换上了“亲扁”的人马。军队原来也是掌握在国民党手中的,民进党人早就想改变这种状况,只是由于军队将领有任期的问题,任期一到,也换上可以放心的人,而且还安排了文职副部长实行“监军”。民进党还不断地安插自己的人马,掌握各种媒体,连一贯由国民党掌控的“中央社”也被“绿化”了。当局还通过经费的运作,用来控制媒体,据说投入几十亿的钱(有11亿、20亿、40亿的不同说法),听话的多给广告,“买新闻、买广告、说我好话”。可见民进党相当重视媒体对于巩固政权的重要意义。“中钢”、“中华电信”、台糖、台盐、台电等等“国营企业”是财源所在,民进党把“自己人”安插进去,或换上与民进党“互动良好”的人士,原来民进党的秘书长吴乃仁就当上了台糖董事长。

陈水扁提出“拼经济,大改革”的口号,企图在经济上有所发展,稳定民心,但收效不大;改革有所进展,也有困难,还没有显示出改革到底的魄力和决心。此外,比较大量地发展党员,三年增加了20万-30万,增强在基层的支持率。显然,上述运作都是与巩固政权有关的。

巩固政权的另一面,就是要打击、分化、削弱反对势力(即在野党)。民进党最担心的是国民党与亲民党的联合,他们千方百计地破坏连、宋之间的关系,结果造成了泛蓝阵营的危机感,反而促使了“连宋配”的成型。民进党利用执政的资源,极力“招安”国民党内部某些本土势力,拉拢无党籍“立委”,企图夺得“立院”的多数,至今尚未成功。陈水扁还通过一些“体制外”的机构,例如“跨党派小组”“联合政府”“国安联盟”等等,企图分化瓦解在野党,但都先后宣告破产,无声无息了。

还有一些措施是企图通过“斩断”国民党的“金脉”来削弱国民党的实力,巩固民进党的政权。例如,清查各种“弊案”,有许多国民党人涉案,查案必然打击到国民党;“清理党产”,国民党是世界上党产最多的政党之一,民进党早就想剥夺国民党的金库,现在他们通过“政党法”,规定凡是“不当取得”的党产都要“转为公有”,这对国民党打击极大,因为他们不能像过去那样用大量的钱去买选票了,竞选基金等等也会受到限制。农渔会的信用部向来是国民党的“桩脚”和票仓,民进党企图通过“基层金融改革”,斩断国民党的这条“金脉”,可是操之过急,办法失当,结果激起民愤,反而伤害到自己,失去了一些中间民众。

评论和前瞻

从夺取政权到巩固政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对于刚刚上台三年的民进党,在政治上的表现如何,恐怕不能过分强调它有多大的政绩,重点还要看它是否已经巩固了政权,是否还存在着失去政权的危险。

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执政三年的民进党政权,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掌握了行政权,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整顿了情治、军队、媒体、“国营企业”等等系统,使他们为民进党所用,依仗执政的优势,政治实力有所增强,政权得到一定程度的巩固。但执政能力不强,出现不少失误,与在野党实力对比仍然处于均势,不能利用三年的时间使自己占据优势位置,反而促成了国民党与亲民党的合作,对手并没有被削弱。此外,对中间选民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民众对陈水扁执政的满意度降到三成三。

总之,实力不够,经验不足,巩固政权,步履维艰,执政三年进步不大。

面对2004年选举,民进党具有优势吗?能赢得这场“政权保卫战”吗?民进党会不会刚刚夺取政权就要失去政权?从目前来看,还不能立刻下结论。

最关键的是民意。经济不振,不得民心。多数民众对陈水扁当局“拼经济”感到失望,连南部民众也已经受不了了,他们还愿意“给阿扁多一些时间”吗?

我们向来认为发展两岸关系是台湾当局摆脱当前经济困境的一条出路,台湾许多有识之士也有同感。可是,由于陈水扁自身的“台独”理念和“基本教义派”的威胁,使他始终不愿也不敢走出应该走的一步。从现在到明年选举只有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防治非典,投入“选战”,是他们的当务之急,民进党已经没有时间在两岸关系上有所作为了。当然,选举成败取决于多种复杂的因素,不过我想,“大陆经济牌”仍不失为一张好牌,就看各个政党怎么“打”了。

(《两岸关系》 2003年7月)

五、政治天王的消长

小小台湾,有众多“天王”拥兵自重,戮力厮杀,合纵连横,明枪暗箭,斗得天昏地暗,闹得鸡犬不宁,这是为什么?

其实,他们眼睛瞪着的就是那一块“政治大饼”,尤其是那块登上2008“宝座”的“状元饼”。可是,月有阴阳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一年来,有人上升,有人沉沦,有人“死部复活”,有人“告别政坛”,几大“天王”谁消谁长,且听以下“盘点”。

陈水扁:四面楚歌,顽抗到底

头号天王陈水扁,居高临下,睥睨一切,可是“三合一”选举失利,使他面临“跛脚鸭”困境。接着又因弊案缠身,罢免、“倒扁”运动兴起,使他陷入四面楚歌、众人唾弃的局面。

此君皮厚无比,死皮赖脸地顽抗到底。新年伊始,发表“元旦文告”,以攻为守,宣称要以“新宪公投”为主轴,并且配以“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大陆政策。不久,又玩弄“废统”策略,一时引起大众哗然,美方“震怒”,受到严重警告,只得把“废统”改为“终统”,机关算尽,自取其辱。

从“三级贫户”变成“贪腐天王”,全家涉及弊案,所谓“一妻、二秘、三师、四戚”,个个不干不净,所谓“台开”、SOGO、“国务机要费”,罪证确凿,却要狡赖强辩。

在野党试图通过“法律程序”通过“罢免案”,迫使阿扁下台,可是受到“法律”条文规定的“台阶”,使得二度“罢免”相继失败。

领导人完全丧失清廉、诚信,激发人们群起而攻之,兴起“倒扁运动”。数十万民众自发参与,红色浪潮汹涌澎湃,“阿扁下台”响彻云霄。在“双十庆典”上,民众举行“天下围攻”,当着“友邦首脑”的面,让阿扁受尽羞辱,难怪有人对他表示“钦佩”,佩服他的脸皮之厚也。

面对“倒扁”浪潮,阿扁使出“法宝”,以“扞卫本土政权”为号召,叫嚷“阿扁可以倒,台湾不可以倒”,煽动“族群意识”以自保。

2006年年底,传出“扁妻出庭受审”的消息,为陈水扁“流年不利”画下句号。有了“法律”作为“保扁”的护身符,有了民进党内多数人的利益与他“捆绑”在一起,陈水扁还会继续顽抗到底。

马英九:如日中天,光环失色

马英九的声望上半年一路飙升,下半年则节节倒退。“三合一”选举大胜,马英九犹如当年的陈水扁成为新的“政治神话”,“马英九现象”使泛蓝民众兴奋不已,也使对手大惊失色。访英访美,在海外受到“高规格接待”,回到台湾受到普遍肯定,支持度大幅上升。

可是,从此以后,每况愈下,对待“罢免”“倒阁”“倒扁运动”,直至“台独选项”之类,态度不明,软弱无力。“阿扁已经趴了,马英九还是软趴趴”,“马英九不支持罢免,是袒护陈水扁”,“马英九表示倒扁之后,支持吕秀莲上台,这是国际笑话”。

他难道不知道早在他当选国民党主席之后,便已成为民进党的头号敌人?他们时时处处在想方设法对付他。可是马英九却似乎满不在乎,结果被打个措手不及。对手抓住他的特别费问题,展开“乌贼战术”,只要让民众认为号称“清廉”的马英九和“贪腐”的陈水扁“差不多”就足够了。

北高选举,马英九自己提出是“信任投票”,本来可能“信心满满”,可是却大失所望。于是,人们都在议论马英九是否只适合于当“太平天子”,而无法立足于乱世?党内也传出马只会“坐等大位,无所作为”,因而出现“拥连”“拥王”的声音,连AIT(美国驻台湾地区机构)也感受到马的“领导危机”。

距离2008年“大选”还有不少的日子,马英九“挨打”的局面不会中止,民调能否止跌回升?2008年有没有希望?人们都在拭目以待。

吕秀莲:羞羞答答,坐失良机

当人们叫喊“陈水扁下台”的时候,谁最高兴?吕秀莲。因为叫“陈水扁下台”,等于叫“吕秀莲上台”,这是“宪法”规定的:“总统出缺时,由副总统继任”。可是,她虽然心中窃喜,却不能喜形于色,因为她知道,许多人的目光都盯着她。一有“非分”之举,就会遭到迎头痛击。

当然她是不会“没有声音”的,着名的IBM(国际大嘴巴)不会不发声。她说过,现在台湾“风不调,雨不顺,国不泰,民不安”;阿扁春节讲话(废统)一鸣惊人,我很意外;终统“操之失当”,造成“处处受压”;甚至说,大陆崛起,应当改善两岸关系。她还提出要与台湾各方政治领袖“喝蓝海咖啡”,组织“蓝天绿地好台湾大联盟”,提倡签订“清廉自律公约”,似乎暗示“就要轮到我了”。

可是在阿扁面前,她却不敢说“不”,反而一再表示支持阿扁留任。阿扁不倒,阿莲只能坐失良机。

苏贞昌:伴君伴虎,蓄势待发

年初作为党主席下了台,马上当上“阁揆”,四大天王排名第一。信任度一度达到60%,成为民进党“最后一张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