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亚洲各国政党地区联合趋势日见明显,同类政党相聚和各类政党合作相得益彰
冷战结束以来,亚洲地区政党政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各国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和那些具有丰富政治活动经验的大党和老党,越来越关心地区和国际事务,越来越积极地致力于对外交流与合作,政党多边交往空前活跃。这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党的亚洲意识日显,探求亚洲交流与合作的主动意识增强。一些政党多次发起召开地区或国际论坛会议,特别是菲律宾基督教穆斯林民主力量党、泰国泰爱泰党和中国共产党先后主办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探求亚洲未来发展与合作大计,该模式正在发展成为亚洲地区政党多边交往的重要机制。二是该地区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越来越多地加入到相应的政党国际组织中去。迄今为止,已有24个政党加入社会党国际,有20多个政党成为保守党国际与基民盟国际的成员。三是在亚洲陆续建立了一些区域性的政党联合组织,如亚洲自由民主联盟、亚洲绿党联盟、社会党亚太地区委员会等,开展了一系列多边活动。亚洲这些不同类型和不同意识形态的政党之间进行的频繁交往,必将进一步推进亚洲地区政党政治向前发展,也昭示着亚洲政党国际交往方兴未艾之势和亚洲政党政治更加丰富多彩的未来。
总的来看,亚洲政党政治仍处在深刻变化过程中,多数国家的政党格局还未最终定型。在一个政治文明多样性的世界当中,亚洲自身特有的政治文明决定了亚洲多数国家政党政治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建设性,它不会有统一的模式,会继续在本地区特殊环境和各国国情的制约下,不断发展成熟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政党制度。个别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性和政治发展的不确定性,政党政治的发展进程可能还会出现反复。但从整体上来看,亚洲地区政党政治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会进一步加强,在地区安全、发展与合作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其政党政治本身也将更加成熟。
四、研究台湾政党政治的意义
按照政治学的一般原理,政党政治既有其世界性的一面,也有其地区性、民族性的另一面。政党政治在这两个方面的属性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政党政治的世界性并非可以超然于不同地区与民族文化的差异之上。作为一种制度文明,最早渊源于西方的政党政治必须与各种文化生态相适应,必须与所在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相兼容,才能实现其特定的价值与功能,它作为民主工具与手段的共性的一面能有所保障。从这个角度看,任何国家与地区的政党政治都是共性与特性的统一。
台湾政党政治是东亚政党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政党政治受到世界政党政治发展一般规律的影响,同时也因地域和文化的关系,又富有东亚地方特色和中华文化特征。研究台湾政党政治,探讨其中所展示出的共性与特性,是一件具有丰富历史与现实意义的事情。
为什么要研究台湾政党政治?
研究台湾政党政治,首先能够为我们考察东亚文化传统与西方的民主政治文明的结合提供理论的和经验的素材。
以中华文化为主流的东亚传统文化的理念、制度、器物和行为四个层面原本是有机整合的。但是,自近代西方殖民东亚以来,来自外部的刺激和来自本土的回应促使上述有机体发生裂解。在中国,有人主张中体西用,也有人主张全盘西化,尽管人们在发展市场经济问题上基本达成了一致,但在政治上和文化深层次上争论仍然在继续;在日本,人们遵循“和魂洋材”理念,走了一条脱亚入欧的道路,尽管经济、政治都基本上西化了,但却经历了长期的反复,使日本和周边国家都付出了惨痛代价。时至今日,日本在包括政治理念在内的文化心理上还存在分裂症状。长期以来,东亚一些民族在政治文化上一直徘徊在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两难之间。其中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很难较好地将来自西方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文明与自身固有的文化传统融合起来。
东亚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政治结合的一个最新案例就是当前还处于进行时的台湾政治民主化进程。人们看到,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台湾政治发展基本上是以微缩的形式又一次重现了近代以来东亚,特别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今天的台湾政党政治,已经基本上从服务于专制威权的工具转变成了民意表达的工具,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也应看到,台湾政党政治虽然整体上超越了民国初年的孱弱、诡谲和失败,以及蒋介石时期的膨胀、极权和“国家化”,但各政党与“国家”、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政党政治在上述两个方向之间的钟摆尚未回复到一个适当合理的落点、一个让民主能够良性运转起来的位置。究其原因,台湾政治制度上的缺陷有之,各政党政治机能上的紊乱有之,但更重要的是台湾社会内在的矛盾与冲突。就台湾人民而言,他们的未来正在左右他们的现在,但他们却在未来应当是个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上发生了极大的分歧。在一个充满拮抗、分裂的氛围里,社会发展前景是不清晰的,政治发展的方向是迷茫的,政党也多是投机性、非理性和不负责任的。弄清楚台湾政党政治所面临的这些问题,我们对东亚社会民主化所展现出的政制发展的共性和特性就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全面的把握。
其次,研究台湾政党政治,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完整地理解东亚转型社会政治发展与经济与文化发展关系的内在机理,从中得出宝贵的经验教训,这对于我们推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对于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而言更为重要。
冷战结束以后,东亚逐渐活跃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现代化、市场与民主已然成为当代东亚社会发展共同的主题。东亚独特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注定了其走向现代化、市场与民主的模式不同于西方。在东亚发展之初,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威权的政党政府主导市场发展。这是当代东亚发展模式的关键,它事实上决定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与政治未来发展的前景。
台湾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1950年代开始,台湾逐步形成了市场竞争加当局管制的所谓“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该模式区别于西方自由市场经济之处就在于国民党当局主导市场规则的制订。尽管这一国家资本主义的模式成功地帮助台湾经济实现起飞,但却并非全然合理。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国民党当局同时又因为自身既得利益存续的关系而实际上成为参与竞争的主体。我们知道,市场本身就有解构威权政治基础的倾向,这种倾向在台湾则因为当局作为既得利益集团参与市场运行的缘故被不断放大。这一过程在政党政治上的表现就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台湾市民社会及其政治上的代表——党外力量得以不断壮大,相应地,国民党的威权统治则遭受日益严峻的挑战。最终,2000年选举过后,它被民进党取而代之。由于国民党威权体制长期凌驾于市场之上的缘故,台湾的市场机能并不是完善的、成熟的,由此也决定了台湾市民社会(实际上表现为对抗性极强的民间社会)的不成熟性。市民社会的这种不成熟性正是2000年政党轮替以来台湾政党政治机能不畅的症结。
看似迅猛实则扭曲的市场发展并不能立即、直接地为政治发展提供一个完善的条件和健康的环境。几十年以来台湾政党政治始终不能由传统的动员型和威权性转为适应型和民主性,与此关系甚密。人们看到,民进党上台几年来的所作所为一定意义上又在向原有的国民党体制回归。对上述这样一种吊诡的政党政治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从逻辑上重现它的演化过程,找出特殊性中可能内在包含的普遍性,并以之反观东亚其他地方政党政治的发展,确乎可以达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效果。
第三,从考察执政党、执政活动及其规律的角度来看,台湾政党政治研究也可以提供一些较好的启示。
在次生现代化条件下,执政党趋向现代化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它的执政活动息息相关,而它的执政活动又构成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作为执政活动结果之一部分的制度变迁反过来又成为影响政党自身发展和执政行为的重要方面。这里蕴含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执政党如何在执政活动中解决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以及自身长远利益与眼前局部利益的关系问题。这是次生现代化社会里执政党经常要思考和处理的问题,也是执政党自身建设与发展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
东亚各地的执政党无一例外都各自面对一大堆难题。其中,既有先天历史遗留问题,也有后天发展积累的问题,它们一起成为制约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安全与发展的瓶颈。瓶颈的去除要求各执政党尽快、稳妥地实现理论与制度的全面创新。从理论与制度创新的角度出发,各执政党就会发现,自己对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关系问题所给予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它们高度关注相关地区政党政治发展的类似领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在台湾,执政党也面临同样去除政治瓶颈与创新理论、制度的问题。较之包括祖国大陆在内的其他一些东亚转型国家和地区,台湾经济与社会发展起步较早,各方面的条件还是相对优越的。在这里我们关心的是:执政党曾经或正在遇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就此做出历史的考察、形成理性的思考,对于同样面临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任务的各个执政党来说,都有着丰富的参考价值。
此外,从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角度来看,研究台湾政党政治,把握其规律性和未来的趋向性,对于我们熟悉对方、制定政策也是极为关键的。
五、台湾政党政治的研究状况
台湾研究是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比较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特殊性。当前国外学者对台湾政治、经济与文化等诸方面的考察,基本上都是围绕台湾问题而展开的。台湾与祖国大陆,以及双方与其他相关国家与地区政治关系的走向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人们对于台湾内部经济社会变迁与政党政治的发展研究则比较薄弱。在有限的相关文献当中,针对台湾政治的具体问题、具体人物和事件的对策性研究又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而且,国外学者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很难形成对台湾政党政治与政治生态发展客观、深入和全面的研究成果。经文献检索,国外学者研究台湾政党政治的专着也不多,从台湾经济与社会变迁及其与政治发展关系角度出发的相关着述基本上是空白。对台湾政党政治与政治生态的研究群体及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台湾地区。但近年来,大陆学者开始摆脱原有政治概念的束缚,涉足这一领域,以大陆人的眼光观察岛内的政治生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大陆的研究状况
大陆学者对于台湾政党政治的研究存在两种进路,其一是从国民党研究、特别是国民党史的研究入手,把台湾政党政治视作国民党史研究的继续或延伸;其二是直接切入台湾政治发展的现实,把台湾政党政治视作台湾经济与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这种不同是有其历史原因的。2000年以前,国民党始终是台湾政治矛盾的主要方面。此后,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党争方始凸现成为台湾政党政治的主题。因此,2000年前研究台湾政党政治主要就是研究国民党政治;国民党下台之后,政党政治研究当然会出现相应的变化。相应地,大陆学者对民进党的研究也就热络起来。应当看到,这两种进路在目前呈融合与兼顾的态势。但总的来看,祖国大陆方面从一个政治发展的视角、一个系统整体的视角,运用政治学、特别是政党政治的一般理论来考察台湾政党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