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社交课
3177300000005

第5章 收获友谊没有捷径,只有经营(1)

人在社会上生存,处处都少不了朋友的帮衬。谁的朋友多,来往密切,办起事来效率就会更高,成功的几率也更大。想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收获坚固、可靠的友谊,你需要妥善经营人际关系,通过建立档案、联系聚会等方式,真诚沟通、付出情感,把交际圈的成员紧密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不懂给予,所以无法获得

哈佛大学社会学家统计发现,80%的人之所以在一生中碌碌无为,并不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技能或努力程度不够,而是由于自身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他们过度期望自己能够从人际网络中“获得”,却不懂得在前期积极地“给予”。这种带有绝对功利性的人际交往无疑会引发他人的反感,而从中获得他人的认可与支持就变得遥不可及了。

著名的钢琴家李斯特为沙皇演奏钢琴曲时,沙皇并没有认真倾听,反而侧着脸和身边的侍从们聊天,李斯特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就停止了演奏。这时沙皇回过神来,非常不解地看着李斯特,然后询问停下来的缘由,李斯特委婉地回答:“陛下讲话,我怎能不仔细倾听呢?”

人们总是努力寻求一种人际交往的平衡,这是利益往来的需要,也是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的需要,如果不能尊重对方,那么就没有必要去奢求得到对方的尊重。反之,如果可以施恩于人,那么对方也会因为心怀感激而做出友好的回应。《周南·卷耳》中有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是好也。 ”面对别人“投桃”的举动,回报琼瑶根本算不了什么大的回赠,其主要目的只是在于促使双方的往来相好,这就是促成人际交往的心理。

主动帮助和施惠别人,是向对方示好的一种表现,来而不往非礼也,出于人情世故以及礼仪的特定要求,对方一般都会及时做出回应,双方则可以借此建立起交际关系和信任关系。因此多数时候,想要结交他人,自己首先需要主动向别人示好,最常见的就是主动去帮助别人,无论有意还是无意,这种行为往往会换取对方的信任,因此人们会把“投桃”的示好行为当成结交的手段。

在中国,投桃报李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伦理规范,它对于平衡人际关系有很大帮助,许多人会利用这种人情规则,来进行感情投资,因为内在隐含的情感往往比外在的行为方式更加重要。

当然,示好的方式有许多,不仅仅包括提供帮助,有时候一个微笑、一个招呼、一个眼神都可以打动对方,实现心灵的交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这种情感上的微妙交流往往能够起到联络感情的作用,这是礼貌与尊重的效用。此外,给予对方更多的理解也是一种有效的社交行为,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这种满怀诚意的表达方式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对方也一定会增加对你的信任。

股神巴菲特很少愿意在电视台谈论自己的炒股之道,在媒体看来,巴菲特是一个低调古板的人,总是很难从他嘴里得到有效的信息。不过有一次,他应邀参加一个访谈节目,结果在节目开始之前,细心的主持人得知巴菲特喜欢喝樱桃可乐,这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而且鉴于巴菲特长期持有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对可口可乐公司总有一些独特的感情,为此这个主持人就事先准备了两罐樱桃可乐。节目开始时,巴菲特走进演播室就看见了桌上的可乐,心中十分高兴,然后就冲着主持人微微一笑,作为感谢和回报,巴菲特理所当然地透露了许多以往未曾公布的信息,这期访谈节目也因此做得非常成功。

哈佛大学图书馆里张贴着这样一句名言:“你付出多少努力,就必定有多少回报。 ”这句话不仅是告诫学子们学业或事业上的成功需要付出努力,同时也在告诫人们,收获友谊也同样需要付出努力。其实人情场上的往来更加注重最基本的礼仪,想要结交别人就必须拿出足够的诚意。

当我们开始关注自己的人脉时,不妨自我反思一下:别人困厄时,我是否及时援助过?对方不开心时,我是否主动安慰过?向他人索取时,我是否曾经奉献过?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说:“我们的生命是天赋的,我们唯有奉献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试着主动向朋友奉献自己的力量和真心,相信对方也一定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太较真会让你走入人脉困局

做事认真固然没有错,但有时候太过认真就变成了“较真”,就会对积累人脉造成障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你太过较真,总是将自己的眼睛盯在别人的过错上,这无疑会引发他人的反感。

戴尔·卡耐基曾经讲了一个他成为成功学大师前亲身经历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某一天晚上,我参加了史密斯爵士的表彰宴会。席间,坐在我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个笑话,并引用了一句话,意思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那位先生提到,他所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圣经》。但是他搞错了,我肯定地知道出处,一点疑问也没有。为了表现优越感,我很多事、很讨厌地纠正了他,告诉他这句话出自《哈姆雷特》。他立刻反唇相讥道:“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那位先生坐在右边,我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坐在我左边。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我们俩都同意向他请教。

葛孟听到以后,生气地在桌下踢了我一下,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 。这句话是出自《圣经》。”那晚回家的路上,我生气地对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 !”他回答, “《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保留他的颜面?他并没有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永远避免跟人家正面冲突。”

事实上很多人都像当时的卡耐基一样,为了一点点根本无关紧要,也无伤大雅的小事给人留下很差的印象,造成不好的后果,甚至使原本关系很好的朋友交恶。与朋友交往要有包容之心,除了诸如以上的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之外,在一些别的事情上也要学会去妥协、退让,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友谊,才能使友谊真正“天长地久”。

二战期间,有两个来自同一小镇的战友在一场遭遇战中掉了队。两人为了寻找大部队,在森林中艰难跋涉,并互相鼓励和安慰。然而十几天过去了,他们仍然没能与部队联系上,身上已经没有了食物。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地度过几天。

两人只剩下了很少的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这时,他们突然遇到了敌人,在慌忙逃跑的时候,只听到一声枪响,一个战士中了枪,还好只是打在了肩膀上。另一位战士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吓得语无伦次,抱起战友的身体痛哭不已,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替他包扎伤口。

当天晚上,那个没有受伤的战士嘴里一直叨念着他的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自己挨不过当晚了,所以身边的鹿肉谁也没动。不过他们还是挨到了天亮。第二天,他们终于被从此路过的部队救出。

知道这件事的人一直问他们到底是谁打的年轻战士那一枪,但是两人都说不知道。直到事隔 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去年他已经去世了。当他见我受伤后跑上来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但当晚我就原谅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仅剩的那点鹿肉活下来。但是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此后我一直装着不知道此事,从不提及。战争结束后,我们俩都活着回来了,但是他母亲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在坟前,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在那种情况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他永远是我的朋友。”

在通常情况下,即便双方发生的矛盾没有关系到性命,都有可能会使两个人交恶,或者变成仇人。这是因为谁都不想去妥协,都不愿接受朋友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当然,朋友之间交往,真诚守信是第一要义,但是有的时候,朋友做出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也许并不是他的本意。这就要学会放下自己的原则,妥协一下,去宽容自己的朋友。

正如哈佛第 27届校长萨默斯所说:“每一个哈佛学子,都应坚守自我人生的原则,但与此同时,懂得变通也是极为必要的处世之道。”试想,是为了一些不必坚持的原则,失去一个朋友好呢,还是放弃一些可以的原则,换得毕生的友谊好呢?想必在你心中一定有了答案。

保持来往,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要想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经常联系是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长时间不联系,感情就会停滞甚至倒退。真正的友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友情需要时间来证明,再好的关系也需要不断地经营与维护。不要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没事的时候也要记得与他们经常保持联系。如果平时连一声问候也没有,到了有事相求时才找出尘封已久的名片簿查找别人的联系方式,与别人联络,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那些人脉很广,社交圈子广泛的人,必定本身就是一个热心肠、为人爽快、爱帮助朋友的人。正因为他平时播撒出去的感情多,遇到困难求人帮忙的时候,找到帮手的机会也就多了。

“皇叔”刘备是我们熟知的老好人,三顾茅庐、摔孩子等经典片段都是他收买人心的策略。但是可能鲜有人知的是,他在“学生时代”就是个拓展人脉的高手。当年刘备读私塾时,十分聪明,讲义气,经常帮助同学,即使后来大家分开了,刘备仍与同学保持联系。其中有一个叫石全的朋友,十分真诚,家中很贫苦。刘备不嫌石全家贫,常邀石全到自己的家中做客,谈论天下局势,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后来,刘备在一次战役中兵败,受到敌人的追杀,就是这个石全冒着生命危险将刘备藏了起来,救了他一命。

可见,朋友有时真的能够在危机的关头帮上大忙,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前提是你跟人家有良好的互动,时常往来。民间有句谚语: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即便是亲人,长久不往来也就不亲了。所以,朋友之间必须要保持联系。打电话、发短信、QQ、微信、MSN……现代人的联络方式实在是太多了,逢年过节你都要记得问候朋友,尽可能多地参加各种聚会,经常抛头露面。

80后新贵、MySee总裁高燃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过,自己最擅长打电话。他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明白了联系和沟通的重要性,为了积累人脉,他经常与一些邀请过的政府官员、专家、企业家保持联系。他略带自豪地说:“大学 4年,每个节假日别人都出去玩儿了,而我却拿出名片、电话本,给新结识的朋友们打电话,问候他们。也许一次两次他们没有印象,但是时间久了大家就记住我了。”

哈佛大学著名的 MBA培训讲师在课堂上对学员讲的第一句就是:“同学们,你们应该明白,来上课的第一目的是联系,其次才是学习。 ”

联系朋友只是举手之劳,根本不用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然而得到的却是朋友的信任和关怀以及困境时的雪中送炭。你不要觉得经常联系会被认为是死缠烂打的厚脸皮行为,这就是交际,这就是积攒人脉!

生活告诉我们,友谊之花应该常常用爱心浇灌,否则它会枯萎。圈子里的感情联络也是同样的。如果你是企业领导人,“没事常联络”所包含的对象就更扩展了一层,在没事的时候不仅要与自己私人朋友圈子经常保持联络,而且要与政府、供应商、经销商等利益相关的圈子中的重要部门或人员联络,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尤其要重视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主动与政府合作,主动与政府常往来,主动向政府汇报自己的构想、计划,企业的情况、困难等多少都可以跟相关领导沟通一下。这样一来,不仅你自己的交际圈子扩大了,还让自己的企业有了更广阔的生存圈子。

正是因为平时常联络,有急事的时候才不会手足无措,如果平时根本不联系,那么朋友就只是一个摆设,一个华而不实的称谓。平时生活中缺少往来,心不诚、意不至,等到告急求助时,朋友也会认真考虑一下你们之间的情谊到底有多重,要么就婉言谢绝,要么干脆敬而远之,闭门不见。朋友们可不是什么奴隶,根本没有任何帮忙的义务和责任。

哈佛大学的教授经常会教导学生们:“友谊需要经常表达才能长存。 ”多花些时间与优秀的人联系、交往,在卓越的朋友圈里生活,你会耳濡目染学着像他们一样思考、做事。从这种意义上说,朋友的多少、优劣还决定了你未来道路是平坦,还是曲折是有“贵人相助”还是要自己苦苦奋斗。大量事实表明,谁的朋友多,来往密切,他办起事来效率就更高,成功的几率也更大。

生活的交集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所谓知己,必然是了解自己,并与自己的生活有着交集的人。所谓交集,也就是共同的志趣和生活方式。志趣相投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双方也容易找到共同的语言和话题。具有广泛交集的两个人,可以减少和消除彼此间的排斥力,双方总体上会十分投缘,从而有一见如故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