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启迪:
那些对自己的事业不能勤勤恳恳地去努力,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者,成功只会光顾那些积极辛勤劳动的人们。斯坦利·威廉勋爵这样说过:“一个无所事事的人,不管他多么和气、令人尊敬,不管他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不管他的名声如何响亮,他过去不可能、现在不可能、将来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就没有明亮的未来,只有在工作中饱含热情,我们的生活才能绽放出新的色彩。
忠告一百一十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
忠告提出者:
比尔·盖茨
情景回放:
“千万不要错过那些好小子,一旦发现必须下定决心,不然你会与他们失之交臂!”比尔·盖茨这样说。据说,无论世界上哪个角落有他心仪的人才,他都会千方百计地把他弄到微软公司。
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有两位计算机奇才,微软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同意为微软工作,但是他们不喜欢微软总部的天气,比尔·盖茨说,这好办,在硅谷给他们建一个研究院。
当年比尔·盖茨为了邀请微软公司最重要的领导和产品研发大师吉姆·阿尔琴加入微软可谓费尽心思。比尔·盖茨通过朋友多次联系他,吉姆·阿尔琴都置之不理。可是最后禁不住比尔·盖茨的再三邀请,他终于答应面谈。他一见到比尔·盖茨就毫不客气地说:“微软的软件是世界上最烂的软件,实在不懂你们请我来做什么。”比尔·盖茨不但不介意他的评价,反而谦虚地对他说:“正是因为微软的软件存在各种缺陷,微软才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吉姆·阿尔琴被比尔·盖茨的诚心感动,答应到微软工作。进入微软工作后,吉姆·阿尔琴成为Windows系统开发的负责人。正是因为比尔·盖茨爱惜人才,求贤若渴,世界上最普遍的操作系统才得以诞生。
盖茨观点:
如果把我们公司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那么我告诉你,微软会变成一家无足重轻的公司。
微软只要坚持大力网罗一流人才的传统,就可以进军世界上任何一块领地或行业。
忠告启迪:
微软的用人制度非常严格,这使得微软能够招聘到全球最顶尖的人才。公司每年都能收到来自全世界的求职简历12万份,但是比尔·盖茨并不满足,他认为很多令人满意的人才并没有注意到微软。
在招聘时,如果有必要,比尔·盖茨会亲自参加到招聘过程中。例如当一个特别有才华的程序员犹豫着要不要加入微软公司的时候,比尔·盖茨就会亲自给他打电话说服他。一般来说,天才都愿意与领域中最出色的人一起工作,然后他们会再说服以前的同事朋友加盟微软。“我们如何雇用到这些伟大的天才呢?当然是靠人们的传言了。”比尔·盖茨说,“人们都说,到微软来吧,在这儿工作还不错。”
比尔·盖茨还说:“与这样有才能的人共事让我受益匪浅,他们不仅使工作变得有趣,而且还会给你带来许多商业上的成功。”
可以说,人才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一个庸人为患的企业,注定将会在历史大潮中被淘汰。
忠告一百一十三开源节流积攒财富
忠告提出者:
沃伦·巴菲特
情景回放:
巴菲特的个人生活非常节俭,他住的房子是老家几十年前盖的老房子,就连汽车也是普通的美国车,用了10年之后才交给秘书继续使用。他经常吃快餐,喝可乐,几乎没有任何奢侈消费。巴菲特常教导儿女节俭的重要性,节约下来的1美分,很可能变成10亿。这个说法略显夸张,却蕴涵深意。
不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节省下的1美分,放在钱包里是不可能变成10亿的。你能够通过节俭来变富,你也可以通过吝啬来变富,但这要花很长的时间。如果巴菲特把省下的钱都存进银行而不是拿去投资,那么他绝对没有机会坐到世界首富的位置上。
巴菲特告诉孩子们,金钱是一种可即刻伸缩的能源,让它流动起来,那它就能成为摇钱树。如果刻意地扼杀金钱天生具有的流动性,将其储存起来,阻碍金钱的流动,我们将永远无法享受金钱带来的快乐。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节约非常重要,节约下来的钱即使不进行投资,也是一笔惊人的数目。
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对手纷至沓来,拥挤在一个狭窄的市场空间里,分食一块奶酪,以至于市场上利润越来越薄,产品的利润无一例外都在下降,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生意都越来越难做,这是所有企业界人士的共同感受。
身处微利时代,除了赚钱的思路、观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转变、更新外,更重要的是用节约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巴菲特观点:
你的投资决定了你的收入。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应及早地进行理财,一方面节流,一方面将积攒下的钱进行投资。
节约下来的1美分,很可能变成10亿。
忠告启迪:
节约下来的都是利润,省下的就是赚到的,节约得越多,利润也就越多。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普通人的家居理财,同样也适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与员工在工作中贯彻执行。可以说很多叱咤风云的大企业的利润都是节约出来的。
节俭不光是一种习惯,还是一种美德。从节俭走向富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不可否认,节俭是创业初期积攒财富的一个必备条件。同样,“开源”也极其重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会理财,以财生财,再大的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开源”与“节流”联合在一起,才能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忠告一百一十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生活
忠告提出者:
沃伦·巴菲特
情景回放:
周末下午的Party上,巴菲特的女儿苏茜的一位朋友让大家眼前一亮:她身穿一件带亮片的无袖背心,配上一条花格裙,脚蹬一双小短靴,左手套着几圈亮晶晶的手环。这套简单耐看的行头朋友们估算要花近千块,而实际上,她只花了不到100美元。无袖背心是在一家超市打折时买的,只花了5美元;花格裙也是二手店里淘来的,和店主讲了讲价30美元就搞定了;小短靴则是百货商店的反季销售品,自然也贵不到哪里去。
这个女孩并不富有,但是她在朋友们中间显得那么坦然。她不因为自己不够富有而自卑,或者选择咬牙花钱买奢侈品装扮自己。她有自己的生活品位,她说:“我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生活。”这话让苏茜生出亲切感,类似的意思她的父亲也表达过。巴菲特从来不鼓励儿女奢侈浪费,他会让他们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物品。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一个叫做“新节俭主义”的生活理念在年轻一族中风靡。
新节俭主义一族宣称:不拒绝消费但拒绝浪费,不勒紧裤腰带省钱,而是用头脑选择更好的方式花钱。新节俭主义队伍中也有人非常富有,但从他们的身上很难发现被奢侈品包装的痕迹;相反,他们在物有所值的消费过程中所花的时间和心思,可能比其他人更多。他们的“吝啬”不是守财奴式的盲目守财,而是尽量节俭不必要开支,然后尽情为“值得的事”埋单。你千万别以为他们的生活没有品位,穿着打扮落伍,其实,他们是懂得生活的一群人。
巴菲特观点:
在如何花钱、如何支配财富方面,我从来不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也正是我不会在这个话题上对别人说三道四的原因。
忠告启迪: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奢侈、舒适的生活是人们奋斗的重要目标。如今,人们的消费理由早已不是“需要”,而是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衣食住行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于是,房贷、车贷一一推出,越来越多的人乐于用明天的钱住今天的房间、开今天的车。
花钱享受生活并不是坏事,花自己能力之外的钱享受生活性质就不一样了。一时一日的“潇洒”消费并不是明智之举,量入为出、合理消费才是平稳生活之道。
忠告一百一十五慈善能完成心灵救赎
忠告提出者:
比尔·盖茨
情景回放:
比尔·盖茨不是天生的慈善家,开始的时候他对慈善没有一点儿兴趣。1986年微软公司上市后,比尔·盖茨大赚了一笔。一次,盖茨的母亲玛丽劝他捐些钱给慈善事业,他烦得跟母亲吵了起来。在他看来,每个人回馈社会的方式不一样,自己的高科技事业,难道不是给人类造福?微软公司解决了数万人的就业问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带动了美国经济的活跃,这难道不是对社会的贡献?于是,他大声地嚷道:“妈妈,我有一个公司要管理,我为社区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让这个企业成功。”
在母亲玛丽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比尔·盖茨终于捐出了自己第一笔钱,那就是在微软为美国联合慈善总会筹集善款。随着微软的实力与日俱增,求助信雪花般飞来,一心一意忙着挣钱的盖茨根本无暇去拆阅这些信件。老盖茨心急如焚,如果对这些来信置之不理,比尔·盖茨不仅要继续戴着那顶“吝啬鬼”的帽子,恐怕还要再加一顶“傲慢粗野”的帽子。老盖茨与玛丽商量,决定亲自出马,帮自己的儿子一把。
父亲愿意帮他来料理这些在他看来是鸡毛蒜皮的琐事,盖茨当然求之不得,于是就把所有的事情交付给了父亲。于是老盖茨以比尔·盖茨的名义做了一些小规模、小数目的慈善捐款。
1994年是比尔·盖茨的生命中悲喜交加的一年。这一年,他与梅琳达喜结连理;也是在这一年,盖茨深爱的母亲不幸死于乳腺癌。在她与疾病抗争期间,她仍在劝说儿子更多地投入慈善事业。
6个月后,老盖茨再次提起慈善事业。他劝说盖茨建立一个基金会,有组织、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慈善工作。这一次,盖茨欣然允诺。于是一个资金总额达9400万美元的威廉·盖茨基金建立起来,基金会的工作仍主要由老盖茨打理。
比尔·盖茨表示:“是我的父亲给我的一张图表促使我对慈善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天比尔·盖茨正在办公室里研究一个新软件,老盖茨忽然来到他的办公室,手里还拿着一张报纸。报纸上有一张图表,内容是每年死于轮状病毒的非洲儿童的人数,数以几百万计。比尔·盖茨被这个数字震撼了,因为这种病在美国早已经消失了。那一瞬间,他意识到,慈善家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盖茨观点:
没有人是天生的慈善家。
每个人都清楚,我们取自社会的东西终究还是要还给社会的,只是方式和方法不同。我的哲学是,我们要把世界首富的身份和作用发挥到极致,要采取最有效的方式把我们的钱花到最恰当的地方,那就是慈善事业。
忠告启迪:
“带钱入棺材,死也不光彩”,这是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卡耐基撰写的题为《财富的福音》一书中的一句话。钱在生活中并不能决定一切,只要有眼光,看准了那些能使你幸福的东西,就应不惜金钱去得到它,包括巴菲特、盖茨在内的很多富人都认为,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因为他们幸运,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才是这些财富的意义所在。
忠告一百一十六爱心可以驱散铜臭味
忠告提出者:
比尔·盖茨
情景回放:
1994年,比尔·盖茨在父亲威廉·盖茨的建议下,拿出9400万美元,创立了威廉·盖茨基金会;1997年,比尔·盖茨创立了盖茨图书馆基金会,后来更名为盖茨学习基金会;2000年,比尔·盖茨将威廉·盖茨基金会和盖茨学习基金会合并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比尔·盖茨宣布,在今后的几年里,他将给他的慈善基金会捐款33.5亿美元,这是当时美国最大的一笔捐款。此时,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原有资产270亿美元,加上这笔33亿美元的捐款,使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成为美国规模最大的慈善基金会。
2005年10月28日,比尔·盖茨在英国伦敦庆祝自己50岁生日的时候宣布,自己不会从政,自己数百亿美元的巨额财产也将捐献给社会,不会作为遗产留给子孙。 同一年,“股神”巴菲特旗下的投资公司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捐赠价值300多亿美元的股票。
2008年6月,比尔·盖茨正式宣布退休,退休时盖茨的财产总数是580亿美元,他在遗嘱中声明,他将拿出其中的98%捐赠给以他和妻子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这笔钱将用于艾滋病和疟疾疫苗的研发,并为世界上的贫困国家提供帮助。
盖茨在退休时说自己将全面退出微软的日常管理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比尔及梅琳达·盖茨慈善基金会的运营中。他感到有些仓促,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他说:“慈善事业把我推向一个崭新的领域,这是自从我17岁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换工作。此前,我完全沉浸于软件开发之中。”
事实证明,比尔·盖茨在这个新的领域一样干得很出色,拥有精明的商业头脑的盖茨在运作基金会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做法。盖茨基金会与其他单纯捐款的人不同,它是以“投资”的眼光来看待慈善事业。受捐助团体必须做出预定的成绩,而基金会会定期进行考核,作为是否继续捐助的依据。同时他也是提议“富豪们捐出自己50%的身家”的发起者,引领了“超级富豪做慈善”的风潮。
盖茨观点:
在美国,如果深入统计数据,你会发现国民生产总值的2%都进入了慈善领域,而中产阶级的捐款相对他们的收入其实比富豪更加慷慨。犹他州的捐款比率在全美国是最高的,这并不是因为该地区的人更加有钱,而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支持捐款行为,于是他们贯彻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