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有价值的忠告
3259400000003

第3章 最有价值的人生忠告(2)

忠告六权利和自由缺一不可

忠告提出者:

托马斯·杰斐逊

情景回放: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独立运动的一位积极领导者和组织者,著名的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他从事政治活动有近60年之久,在美国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33岁的托马斯·杰斐逊把自己关在费城租住的小公寓里,为新的美国政府撰写法案。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君主制国家,这个国家的命脉再也不是为了皇室的利益而跳动,这个国家的制度,将由理想构成的。

怀揣着美国人自由平等的梦想,托马斯·杰斐逊花费了整整17天来找寻合适的词汇对这套法案进行诠释。在把这份法案递交给约翰·亚当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之前,杰斐逊对这份法案反复进行了修改和编写。

《独立宣言》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第二部分高度概括了当时资产阶级最激进的政治思想,即自然权利学说和主权在民思想;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条条罪状,说明殖民地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的;宣言的最后一部分庄严宣告独立。

《独立宣言》成为西方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法案,而杰斐逊并没有因为撰写《独立宣言》而享受过任何特殊的待遇,而且他也从未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过任何的吹嘘;甚至在他成为总统以后,美国的大多数公民仍不知道他们的《独立宣言》就出自托马斯·杰斐逊之手。直到他去世以后,他的这个功绩才被大众所了解。

托马斯观点:

我们认为下面这个真理是神圣的和无法否认的: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独立的,因而他们都应该享有与生俱来的、不能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的保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忠告启迪:

精神的自由、平等是杰斐逊最关心的,而宗教信仰自由是精神自由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他为宗教自由的实现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778年他向弗吉尼亚议会提出宗教自由法案,并获得通过,他颇为自豪,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之一”。

权利是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该能获得的权益和保障,而如果没有自由这个大前提所谓的权利只能是空中楼阁。自由意味着一个人不必非要实现某些特定的目标,不必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不必成为一个有社会地位的人,也能获得生命的幸福、充实、宁静与喜悦。自由是可贵的,同时也是非常难得的。也正因为如此那些为自由而战的先哲们,值得我们钦佩。

忠告七家庭需要用心经营

忠告提出者:

米歇尔·拉沃恩·奥巴马

情景回放:

1998年7月4日,奥巴马夫妇迎来了他们的大女儿玛丽亚。就像许许多多家庭一样,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既带来了无限的生气,也带来了无尽的忙乱。初为父母的米歇尔和奥巴马,被这个小婴儿折腾得狼狈不堪。好在玛丽亚来得还算适时,当时正值州议会休会期,奥巴马兼职的芝加哥大学也还没有开学,他可以待在家中,与妻子共同承担起照顾玛丽亚的重任。

随着芝加哥大学开学,州议会复会,奥巴马待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就算回到家中,奥巴马也得备课、批改学生的作业,照顾玛丽亚的重任几乎全部落到了米歇尔一个人的肩上。她要为孩子喂奶、洗澡、带她上医院……与此同时,她还得工作。

而真正令奥巴马夫妇感到家庭更需要用心经营的是在2000年之后。2000年,奥巴马参选美国全国众议员失败了,心情不好的奥巴马想要回到家里寻找一些安慰,但那时候米歇尔也正在为了自己的事业打拼,同时她还得分出精力来照顾两个女儿。在这样的情况下,米歇尔自然是顾不上奥巴马了,两个人便产生了摩擦和隔阂。

难道婚姻要就此触礁?

“这是一种顿悟,”米歇尔后来回忆说,“我坐在这儿,面对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我愤怒、疲倦、面容憔悴。早上四点钟必须得起来给孩子喂奶,而我的丈夫却只会躺在那里睡觉。”就在那时,她意识到,如果她四点半就离开公寓到健身房锻炼身体,那奥巴马就“别无选择,只能起床”。

她第一次在早上4点喂完奶后,去了健身房。而奥巴马直到早上8点迷迷糊糊地下床时才发现,他被留下来照看孩子们了。从此,只要奥巴马在家米歇尔就会在天亮前踮着脚离开公寓,去进行锻炼。“等我从健身房回到家时,女儿们都已经起床,并且被喂好,”她回忆说,“这是我必须为自己争取的。”

当奥巴马体会到这些繁琐却又不得不去处理的事情以后,他也理解了妻子的辛苦。而同时,米歇尔也努力调整自己,配合奥巴马的工作。

在心态变好后,米歇尔对丈夫的看法也改变了。有一次,当被问及奥巴马经常不在身边,她是否觉得自己像个“单亲母亲”时,米歇尔坦陈:“当你嫁给一个像奥巴马这样经常在外奔波的人时,你肯定会有这样的感觉。”不过,米歇尔强调,奥巴马对待她的方式还是让她挺感动的:“你知道,两个人的关系不是看在一起的时间,而要由相处的质量来决定。当他在家时,你能看出来他非常看重我们的关系。”

米歇尔的转变,让奥巴马得到解脱。两个人和好如初,而奥巴马也明白米歇尔的牺牲,时刻记得在工作之余回家多陪陪孩子和妻子。

米歇尔观点:

我对男人的观察是,他们总把自己摆在首位;但是对女人来说,她们可能把自己放在第四位。因此有些东西,你必须自己去争取。

忠告启迪:

走上第一夫人的位置,除了保持家庭的幸福与个人的成长之外,还有大量的社交关系需要处理。而米歇尔·奥巴马、希拉里·克林顿等政坛明星可以说做得比一般人都要好。她们是聪明的女性,懂得哪一种情况下要站在谁的身边,有时候可以是丈夫,有时候必须是自己。任何关系都需要付出与经营,生活中并不是一味地付出和牺牲就会成就完美的关系。爱情、婚姻、合作,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察觉其中细微的博弈,在维持关系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自己,这样才能建立起最美妙的关系。

忠告八心不变,世界就不会变

忠告提出者:

纳尔逊·曼德拉

情景回放:

在过去,南非富裕的社区里,白人拥有豪宅而黑人只能给他们锄草施肥;白人享受着种种特权,而黑人只有劳累辛苦的命运……然而,这一切都在曼德拉的斗争之后悄然改变。作为新时代的许多改革措施之一,白人和黑人的孩子们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上课,家长惊讶于他们的下一代能够如此和睦相处。

曼德拉是一个标志,他代表了南非人民用生命作为代价所换来的政治转型。对于这个国家而言,曼德拉扮演了“国父”的角色。当他被释放以后,他为合法结束国家种族隔离制度进行谈判,并在1994年第一次自由选举时成为南非总统。

当年,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尽管曼德拉已经年纪很大了,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对待曼德拉。

但是,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将他们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让南非那些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那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曼德拉观点:

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牢笼,但尽管是在最黑暗的牢笼里,也是有可能突出重围的。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我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带领南非人民打破种族歧视,不自由,不放弃。感谢上帝赐予我不可征服的灵魂,就算被地狱紧紧拽住,我也从未退避哀求。

忠告启迪:

曼德拉淡泊名利,无欲无求,对他来说,他的一生就是为消除种族隔离制度而努力着,他为此奔波多年,从未放弃。而当他的使命完成以后,他立刻放弃了无数人心目中向往的权利,这样的风范,让我们折服。

曼德拉经历铁窗生涯27年,就在他出任总统仅两年时间,正处于政治生涯的巅峰时刻,毅然于1996年12月非国大全国代表大会上辞去非国大主席职务,举荐姆贝基担任,为其接任总统做准备。这一举动震惊国内外。此后,曼德拉一直以谦谦长者之风度宣传姆贝基,说“他比我这老头强”。

不自由,不放弃,这是曼德拉终生奋斗的目标,就算身陷囹圄,惨遭虐待,也没能改变他那颗火热的心,而当这个目标实现以后,他虚怀若谷,放弃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权利,解甲归田。

四季轮换,时光如水,外界环境的变化常常会超越我们的想象,但是只要你的心不变,你的人生就始终有一个方向,你的追求就不会变。

忠告九平凡的事业可以做得不平凡

忠告提出者:

诺曼·博洛格

情景回放:

1944~1960年,博洛格在洛克菲勒基金会墨西哥合作农业规划研究院任研究员。当时,由于公共医疗条件改善,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人口增长高峰,粮食产量满足不了增加的人口。

在墨西哥工作期间,博洛格培育出丰产、抗锈的小麦品种,成功培育出抗病、耐肥、高产、适应性广的半矮秆小麦,使小麦产量大幅提高。由于贡献巨大,博洛格于197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当时向他颁发这一奖项的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主席奥瑟·利奥内斯评价说,博洛格为饥荒世界带来面包,“我们希望这也能为世界带来和平”。

博洛格之前为在南太平洋打仗的士兵制造迷彩服,发明防止疟疾的药以及大量的军需物品。在战争过后,博洛格做出了一个决定,就是用科学的手段来做一些为战争提供物质以外的事情。

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一场“绿色”运动开始了,博格格移居到了墨西哥,并在麦田里劳动。在与农民一同劳作的时候,他发现了让粮食增收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粮食比以前增收6倍之多,他用这种办法拯救了100万正在忍受饥饿的墨西哥人。当他和家人搬到印度以后,他使得当地谷物的收成增长了4倍。回到美国之前,他还在中国和非洲的农田里奔走,近10亿的人因为他免于饥饿导致的死亡。

博洛格创立的穿梭育种方法已为世界各国作物育种家广泛采用或认定,博洛格在提高粮食产量、抗击饥荒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在业内有着“绿色革命之父”的美称。尽管贡献卓著,博洛格却为人低调。博洛格曾任得克萨斯农机大学土壤作物科学系教授,其好友、土壤作物科学系主任埃德·朗格说:“在作出与他相同贡献的人中,他是最不为人知的一位,他也许做过更多。”

博洛格观点:

战争的根源在于地区发展、资源不平衡,如果每个国家的老百姓都能吃得好,穿得暖,战争就很难爆发。

在人们忍受痛苦而且饥肠辘辘的时候,是不可能建造一个和平的世界的。

要尝试去摘星,即使永远也够不着它们。如果你足够努力,就总会在过程中得到一些星尘。

忠告启迪: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平凡,每天钻营着自己的生活,觉得“和平”“世界”这些字眼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了。而博洛格却向世界证明:平凡的事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成就。

博洛格始终为改善人类生存问题而努力,他意识到,只有一个地区老百姓的基本生存权利得到保障,和平之星才能冉冉升起。

事实也的确如此,凡是老百姓食不果腹的地方,必定容易产生兵荒马乱、战乱纷争的末世景象,而老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无忧的地方,也是政治清明,和平发展的地方。用科学技术改变人类的命运,并不仅仅是那些时髦的科技概念,也包含农林渔牧这些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民以食为天,如果人们连吃都吃不饱,又何谈什么发明创造以及更高层面的精神需求呢?

因此,“种粮食”是一个貌似平凡,但实则关系天下太平的问题,平凡的事业,也能做的轰轰烈烈,不要小看你所做的平凡小事,因为它们都是宏伟事业的螺丝钉。

忠告十用梦想打造成功的阶梯

忠告提出者:

贝拉克·奥巴马

情景回放:

年幼的奥巴马就像草原上的小狮子,在自由和理想围绕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华尔街的高薪工作,只身投入芝加哥贫民社区,每天与最贫穷的黑人打交道,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奥巴马的成功源于一个伟大的梦想,而这个梦想最早始于他在贫民社区的奔波。在这里,奥巴马学着倾听,逐渐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大学生成长为责任深重的社会工作者。人们也不再把他当一个毛头小子看待,而是真正把他当知心人倾诉衷肠。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他,接受他,提起奥巴马,人们会不约而同地说:“哦,他是个不错的小伙子。”

他曾经是《哈佛法学评论》第一位黑人主编,也是当选参议员那年唯一的非裔参议员。每个人都觉得他光彩十足,魅力无限,他的一位大学同学说:“那时候,奥巴马一说话,所有人都会忍不住回头看他。”只有他自己知道,光环的背后有着一个泯灭不了的美国梦。在他做参议员的时候,他办公室的墙壁上依次挂着亚伯拉罕·林肯、约翰·肯尼迪、马丁·路德·金和纳尔逊·曼德拉的照片。每个人都是英雄,每个人都有着伟大的梦想,这就是贝拉克·奥巴马力量的源泉,也是支撑他从默默无闻的黑人小子奋斗到美国总统的无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