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家传播战略
3287300000035

第35章 国家传播战略的国际比较(3)

此外,创建于1835年的德国贝塔斯曼集团是世界四大传媒巨头之一,业务涵盖广播电视、图书出版、杂志报纸出版、音乐唱片制作及发行、印刷媒体服务、图书和音乐俱乐部等。贝塔斯曼集团包括六个子集团,分别是:在全球拥有5500万会员的贝塔斯曼直接集团,欧洲最大的电视广播集团——RTL集团(旗下拥有23家电视台、17家广播电台、大量节目内容和美国以外的最大独立电视销售商等),全球最大的图书出版集团——兰登书屋(旗下在全球拥有150多家出版社),欧洲最大的杂志出版集团——古纳亚尔(旗下拥有100多家报刊杂志和专业网站),世界音乐和行业信息龙头公司——贝塔斯曼音乐集团(BMG)(旗下在全球拥有200多家唱片公司),欧洲最大的传媒服务供应商——欧唯特服务集团(旗下拥有包括世界第二大CD生产商和欧洲第一大CD-ROM生产商、数据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公司等)。

(四)日本的国际传播

在当今世界上,日本不但是一个经济大国,而且是一个传播大国。日本共有综合性日报社121家,每天的报纸总发行数达7252万份。日本全国性的电视、广播公司主要有日本广播协会(NHK)、东京广播公司(TBS)和日本电视广播网公司(NTV)。共同通讯社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

由于历史及经济原因,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日本的传播业并不发达。从7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成功而日益抬头的、欲使日本跻身于“政治大国”之列的愿望,促进了传媒业的发展。80年代以来,日本传媒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并取得很大进展。

日本的对外广播开办于19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有高度发展,积极为侵略战争宣传鼓噪。战后一度停办,自1952年起恢复,按照广播法规定由日本广播协会(NHK)经办,经费由国家预算拨给。日本的对外广播内容由两个系统组成,一个是面向全球的一般性广播,使用英语和日语;另一个系统是针对不同对象地区编播的地区性广播。在2002年度,日本的对外广播使用22种语言播音。除了本国的发射基站,日本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加蓬等十多个国家有转播台。

NHK环球广播网是NHK的对外广播电视服务部门,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向世界提供新闻和各种信息,包括介绍日本的生活和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动向、科学和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日本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

此外,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产品制作和输出国,享有“动漫王国”的美誉。据统计,日本动漫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超过60%,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更是超过80%。全世界有68个国家播放日本动画片,40个国家播放其动画电影。日本动漫业真正实现了全球化,它将日本的流行文化输出海外,只有美国的动漫业可以与之相抗衡。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传播战略

一、中国的国际传播战略

(一)中国国际传播的总体格局

在中国,对外传播由国家主导。经过6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国际传播已经形成由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外语报刊和多媒体网络为骨架的立体传播格局。

1.新华通讯社

新华社是我国的国家通讯社,也是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通讯社。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创建于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在延安改为现名。

70多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华社的职能得到了逐步加强和发展。目前新华社拥有31个国内分社和123个驻外分社。新华社已形成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种文字,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和经济信息产品。新华社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20多种报刊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中、英文版)等。

2010年7月1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英语电视台(C.C WORLD)正式开播,24小时滚动播出英语新闻节目,主要内容涵盖以突发事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为主的世界新闻资讯。

2.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使用61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截至2008年底,每天累计播出节目1520多个小时。2008年共收到来自世界161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来信、电子邮件等270余万件,遍布世界各地的听众组织已达3600多个。就使用语种、播出时数和听众来信数量而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际广播电台之一。

2006年2月2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调频电台——肯尼亚内罗毕调频台(CRI91.9FM)开播,开创了中国对外广播在境外整频率落地的先河。2006年1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设的老挝万象调频台(FM93)开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共同出席了开播仪式并启动调频台的开播。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境外共有46个整频率调频或中波台(海外分台),153家调频/中波合作电台(其中119家调频合作台,32家中波合作电台,2家窄带播出电台)。落地节目每天累计播出总时数达724.5小时,除北京本部制作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德语等30种外语、汉语普通话和4种汉语方言节目外,在北欧还合作制作芬兰、瑞典、丹麦语节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1999年10月开始制作并向全国传送国际新闻电视节目。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中心每天制作和传送上星的电视节目已达5个多小时,用户遍及全国100多个频道、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数字付费频道《环球奇观》于2006年5月8日正式开播。《环球奇观》以其独特的视角向受众24小时滚动播出各类国际资讯、扫描全球奇人奇事。

2010年8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hina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Network简称CIBN)开播,这标志着一个拥有61个传播语种、全业务媒体形态和浓厚国际化特色的新媒体国际传播平台的建设全面启动。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是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日益发展条件下,以多语种、多类型、多终端的形态面向全球受众传播的国家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该台以《国际在线》这一全球语种最多的网络平台为龙头,全面打造多语种的网站集群、在线广播集群、网络电视频道以及移动服务终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中文《世界新闻报》和38种外文报刊,读者遍布世界各地。国际台还拥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

此外,从2007年起,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承办的全球广播孔子学院工作,自从开始以来,进展顺利。

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拥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新媒体传播手段,包含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的全部形态。一个结构齐全、配备合理、立足传统、面向未来的多媒体发展架构初具雏形。

3.中央电视台对外频道

作为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在对外传播中占有重要地拉。目前,中央电视台使用中、英、法、西班牙、阿拉伯、俄六种语言和粤语、闽南话等方言向国内外播出。中文国际频道、英语新闻频道、西班牙语国际频道、法语国际频道、阿拉伯语国际频道、俄语国际频道通过卫星传送基本覆盖全球,并在北美、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和中南美洲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落地入户,其中英语频道和法语频道分别在美国、古巴、智利、毛里求斯等6个国家实现完整频道落地,阿拉伯语频道刚开播就在阿拉伯国家两个各占50%收视率的卫星电视平台播出,进一步扩大中国电视媒体的国际影响力。

4.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又称中国国际出版集团(China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CIPG),成立于1949年10月,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外文出版发行机构,以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和互联网等形式,为各国读者提供丰富的中国信息。中国外文局下属7家出版社和《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人民画报》、《人民中国》、《中国报道》5家杂志社,每年以20种语言文字出版2000多种图书、21种印刷版期刊和25种网络版期刊。上述出版物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中国外文局还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比利时、埃及、墨西哥等国家和香港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其中由外文局主办的China Daily是中国英文报纸中创办最早、发行量最高且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英文报纸。此外,以Shanghai Daily和Shengzhen Daily为代表的一批地方英文报刊近些年也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5.重点新闻网站

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国际在线等网站,是中国重要的对外传播平台。其中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国际在线网,依托国际台的资源,目前已发展成为由61种语言组成的中国语种最多的网络平台,囊括了环球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和播客平台等新媒体在内的多媒体集群网站。中国外文局主办的中国网,有中、英、法、德、日、西、阿、俄、世界语等9个语种10个文版。新华社主办的新华网每天24小时以6种文字、通过多媒体形式不间断地向全球发布新闻信息。

(二)中国的国际传播战略

中国的对外传播,是我国与世界各国和民族进行交流的跨国界、跨文化传播,是印刷传播、电子传播、新媒体传播等多种国际传播方式的集合。国际传播在捍卫与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相一致的意识形态利益乃至国家整体安全战略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利益至上”,是我国国际传播最根本的战略原则;“做国际社会中负责任大国”这一新世纪战略思想,是当前我国国际传播战略中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一国两制’,维护祖国统一”方针的宣传,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国际传播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1.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相互依存的加强,国家形象战略对国家利益实现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突出。有学者认为,“国家之间的博弈不仅仅是经济、军事、政治力量的较量,国家形象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变量,它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实现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参与程度以及凭借自身实力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的能力。”形象好的国家,容易在国际社会中推行本国的国际政策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反之,该国的国际政策会遭到国际社会的抵触或反对,降低国家的国际威望。

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其中政府形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现实中,政府形象是国家形象的第一来源,甚至有时国际公众眼中的国家形象直接就是政府形象。因此,要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首先应着眼于政府本身形象的塑造。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发生后,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并积极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从而为自己赢得了“负责任国家”的赞誉。在SARS事件前期和后期,中国政府的不同应对产生了截然相反的国际舆论反应,同时也向国际公众传播了不同的国家形象。2008—2009年爆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时间令诸多西方金融机构甚至一些国家风雨飘摇。中国虽然不是稳如磐石,却也能称得上是金融海啸中的中流砥柱,由此中国一下子被推到国际舞台的中心地带,国际社会主要是西方社会殷切地表现出对“中国责任”的高度期待。总之,通过大众传播塑造一个负责任、建设性、可预期的国际形象对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