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家传播战略
3287300000036

第36章 国家传播战略的国际比较(4)

2.配合国家外交活动

国际传播是一个国家外交战略的组成部分。外交是跨国交往中国家传播的重要渠道。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外事往来日趋频繁,官方外交与民间外交相互推动,外交涵盖了跨国交往的众多方面。全球化时代的外交并不单纯地体现为直接的跨国交往,同时也渗透着传媒等因素。最典型的如记者招待会,已成为各国宣传政策、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我国前驻联合国大使沈国放认为:媒体外交已经成为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的立场和观点,国家的形象和地位,都需要通过媒体加以肯定和传播。另一方面,国家的重大外交活动,比如国家领导人的双边或多边会谈、世界首脑会晤、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等等,往往是国家对外政策或战略取向的集中展示,涵盖的内容和意义非常丰富,绝非简单地就事件播发新闻就可以了。每当这种时候,对外传播媒体就应该借机通过议题设置,隆重其事地介绍和说明中国的立场、态度和观点,既要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利益,又不能给国际公众造成唯我独尊、自说自话、有悖情理的负面印象。当前我国在外交上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营造“和平崛起”而非“中国威胁”的舆论环境,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崛起”的认同感与信任感,让世界知晓中国政府在维护中国人民利益的同时,也会增进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

3.传播国家优秀文化

文化是民族性的体现,也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体现。有学者认为,国际公共关系最大的挑战,是其实践环境的文化独特性。实际上就是不同民族文化如何交流和对话的问题。在当前国际关系更加关注价值观和文化等软实力的历史新时期,成功的国际传播必须始终对文化差异保持高度的敏感。比如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之一的“人文奥运”,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奥运会传播过程中,单纯的政治传播变革为深层的文化传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真诚展示以“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更展现了当下中国发展所追求的和谐理念,这对于在全球建构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是大有裨益的。

在全球传播时代,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与人际间的文化交流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掌握着综合的技术、人才和知识资源。一方面,对外传播要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介绍和传播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让世界人民领略中国文化的永恒魅力。这其中,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儒家思想,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是对这一传统哲学思想的新发展。“和谐世界”理念涵盖了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以及新环境观,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世界观。另一方面,国际传播要大力传播当代中国文化,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电影、书报、音像等传播手段,向国际社会输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吸引国际公众,把中国文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减少隔阂,增进理解,优化中国国家形象。

就现实情况看,在传播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新媒体具有各自的特点,但都要遵循“外宣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对传播对象的关注和强调,是遵循传播规律中“受众本位”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传播手段上,贴近受众的实际条件,在传播语言和形式上,采用符合受众习惯的方式来包装,加强对国际受众的心理研究,使我们的对外传播真正发挥作用,逐步提高我国在国际舆论中的话语权。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

当前国际舆论的格局中,中国传播媒体的影响力仍然是有限的,特别是国际新闻传播方面,中国大众媒体的声音仍然非常微弱,在重大的国际新闻报道(特别是突发性重大国际新闻事件的报道)方面,可以说我们的媒体很少能够做到现场报道、直播报道和第一时间报道。所以在发生重大国际新闻事件的时候,我们的媒体多半还是在转播、摘登西方媒体的报道。

目前,各国的国家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以少数跨国传播媒体为主体的全球信息传播体系来塑造和传播的。国际信息传播通常体现着传播媒体及其所属国家、所代表的集团利益。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其掌握的强大媒体传播力量,把自己塑造成为维护世界正义与和平的“救世主”,而把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国家丑化为“邪恶”的代表。这对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学者甚至称:“美国媒体巨人的全球新闻传播效应,其威慑力绝不亚于冷战时代的核威慑力。”

在国际传播中,由于话语权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我们的媒体不能有效地影响对我国不利的国际舆论。清华大学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希光认为:“世界上没有中国的声音,所谓中国的声音最终还是美国的声音。因为中国的声音最终还是要通过西方媒体来体现,中国的形象就是美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由于美国的媒体在世界上占压倒的优势,中国声音或者是沉默的,或者是扭曲的,中国自己的声音是发不出去的。那么如果美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不保持客观平衡的话,就会对中国的形象造成极大的损害。”事实上,西方媒体对我国的报道和分析常常是带有偏见、不公正、甚至歪曲的。由此可见,在信息传播全球化背景下,传媒实际上已成为国际公众接收别国综合信息的第一渠道,能否占领传媒制高点,营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这是我国国际传播的关键环节。

传播能力是国家软权力的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际传播力,才能确保传播的自主性,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没有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而想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营造对我国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是难以做到的。

近一两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外传播体系建设,各大国际传播机构也都调整业务形态,采用新的传播技术和手段,明显加快了向综合性现代传媒转型的步伐。作为国家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传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我们进行国际传播的思想总纲,是指导国际传播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方针。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我国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所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1.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国际传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现阶段进行国际传播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实践课题,回答了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巩固和加强国际传播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到2009年,我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相比,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和竞争力还不太相称。

仅以国际广播为例。现在无论在技术装备水平、节目制播能力、频率播出数量、对外发射功率、节目播出时数、覆盖落地范围等方面,还是在驻外机构布局、受众反馈数量、人力资源存量、资金保障能力、研究开发水平等方面,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广播都有较大差距。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国际广播纷纷加强在境外的落地项目,以更直接的传播方式影响当地受众。目前,美国的国际广播机构在世界103个国家的2300座电台,进行中波、调频广播,英国的国际广播在世界范围140多个国家的2000座电台,进行中波、调频广播,而我国的国际广播虽然理论上讲电波信号可以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但多为短波,收听效果不好,在境外建设的调频台数量也十分有限。在国际舆论竞争中,“西强我弱”的态势依然存在,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和巩固国际传播事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2.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我国为谁进行国际传播的问题

我们进行国际传播的根本目的,是构建和谐世界。2005年9月15日,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和谐世界理念昭示了中国对外方针的宗旨,也提升了中国当代外交和对外文化工作的总体格调,拓展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国际空间,也为我国进行国际传播提出了新的传播理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一贯主张利用世界和平的有利时机实现自身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从来不把自己的价值理念、发展模式强加于人,中国奉行的是“和平发展”观。中国的对外传播必须突出这样的理念,并把它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整体要求,视为长期战略,追求积累效果,逐渐使中国的价值观念在更大范围内获得认同。

3.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当前我国如何加强国际传播的问题

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及时准确地向中国介绍世界,和谐友善地向世界介绍世界,是我国进行国际传播的宗旨。

国际传播的受众是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华侨。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方面,与国内受众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国际传播必须内知国情、外知世界,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讲究艺术,注重实效。要坚持贴近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科学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国际传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新的传播理论与方法,形成新的传播思路。

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传播

(一)俄罗斯的国际传播

按照比较目前通行的看法,俄罗斯不属于发达国家之列,它与中国、印度、巴西并称为“金砖四国”,属于新兴国家之一。不过,俄罗斯是媒体发达国家,在世界舆论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际舆论有重要影响。

俄通社—塔斯社是俄罗斯国家通讯社,简称俄塔社,它的前身是俄罗斯新闻社和塔斯社。1992年1月22日,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在塔斯社和俄罗斯新闻社的基础上成立俄罗斯新闻通讯社,简称俄通社,同时,俄通社中又建立独立的塔斯社机关,继续保留它的商标,负责协调独联体各国新闻事宜。自1992年1月30日起,塔斯社播发的新闻稿正式采用俄通社—塔斯社电头。

目前俄塔社在俄罗斯境内设有8个地区分社和34个记者站,海外记者站或代表处有75个,昼夜不停通过俄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和阿拉伯语发稿,同时提供上百种包括视频在内的多媒体新闻产品。

俄罗斯之声电台(ГолосРосссии)是世界五大国际广播电台之一。它的前身是苏联时期的莫斯科广播电台。莫斯科广播电台创办于1929年,受苏联部长会议下设的国家电视和广播委员会领导,在宣传苏维埃国家的建设成就和对外政策、特别在卫国战争期间的反***宣传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苏联解体前使用75种语言每天播音270小时,使用的发射机在200部以上(其中500千瓦的就有32部),当时的综合实力居世界之首。2002年度,俄罗斯之声使用34种语言,每天播音77小时13分。听众遍及160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在国际电视新闻报道上打破西方媒体垄断,2005年4月,俄罗斯政府新闻信息署筹资建立“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ussia Today)。该台定性为非商业性的独立电视新闻机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球反映俄罗斯对世界的看法,正面、积极报道俄罗斯,重塑俄罗斯的国家形象。“今日俄罗斯”是一个卫星电视频道,全天24小时用英语向全球播出时政新闻、经济报道、体育报道和纪录片等节目。目前,该电视台在伦敦、巴黎、华盛顿和耶路撒冷等地设有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