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美国电影艺术史
3291300000031

第31章 经典好莱坞后期(1945-1965)(3)

《音乐之声》带有浓郁的喜剧风格,影片巧妙地将严肃的军人和充满活力的姑娘,高贵做作的男爵夫人和质朴纯真的乡村修女,奥地利人民和**分子之间的冲突纠结在一起,情节一波三折。影片对大自然的赞美俯拾皆是,长镜头拍摄的蓝天白云、草原湖泊、宁静的村庄、肃穆的教堂,直到几乎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少女玛丽亚,这种饱含深情的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自由和生命的讴歌,在某种意义上是与美国精神相吻合的。

摇滚乐的出现,尤其是诸如伍德斯托克(Woodstock)、蒙特利国际流行音乐节(Monterey International Pop Festival)等摇滚音乐节的出现,为歌舞片注入了新的动力。摇滚乐受到青少年的狂热欢迎和追捧,制片厂和独立制片公司也不会对这片新的市场视而不见。《顺时摇滚》(Rock around the Clock,1956)初试莺啼之后,猫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Elvis Presley)的处女作《温柔地爱我》(Love Me Tender,1956)面世。这位摇滚音乐界的传奇人物连续推出了31部摇滚乐歌舞片,乐迷们对摇滚乐手本人的追捧远远超过了对普通歌舞片中叙事功能的兴趣,这种趋势可以说是现代的摇滚乐题材电影传记化的原始动力。

三、喜剧片(1945—1965)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下来的冷战使人民变得忧心忡忡,大家厌倦了诸如幸运的穷人一夜暴富,灰姑娘遇见了梦幻的白马王子而终成眷属的传统浪漫喜剧,而更喜欢一些具有社会批判性质和颠覆性的喜剧。外向直接的滑稽剧比那些需要思考的机智喜剧受到人们更多的欢迎,而此时的喜剧也从传统的票房大户逐渐走向没落。

在这段时期,依旧延续传统喜剧路线的导演已经为数不多,普莱斯顿·斯特奇斯(Preston Sturges)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在20世纪40-50年代达到了自己创作的顶峰,拍摄了代表作品《淑女伊芙》(The Lady Eve,1941)和《苏利文游记》(Sullivan's Travels,1941)。

20世纪50-60年代的喜剧片更强调两性的意识和现实感,通常可称之为“两性喜剧片”。这一类喜剧片着重表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冲突,男人往往过分维护自己的尊严,显得拘谨、死板,而女性则自由地生存在社会角色之外,显得自由潇洒。

(一)比利·怀尔德的喜剧创作

比利·怀尔德的喜剧电影是“两性喜剧片”的杰出代表。

1954年的《龙凤配》阵容豪华,由亨弗莱·鲍嘉、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威廉·荷顿(William Holden)联袂出演。它讲述的是一个通俗的爱情故事:萨布丽娜是长岛富有的拉腊比庄园司机的女儿,从小在这里长大。虽已成年,可她缺乏社交经验,充满了幻想,不谙世事,对主人家的漂亮小伙子戴维产生了恋情。父亲将萨布丽娜送往巴黎学习烹饪,临行前,她深感爱情无望,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没想到却被戴维的哥哥莱纳斯救起。和风流倜傥的戴维不同,莱纳斯是个敬业的商人。在巴黎学习期间,萨布丽娜渐渐变得成熟,成了一位漂亮、干练的独立女性。在长岛,莱纳斯和父母正极力撮合戴维与一家公司老板帕特里克·泰森的女儿的婚事,因为两家产业合并有利可图。不久他们宣布订婚。萨布丽娜从巴黎返回长岛,这时的她充满自信,魅力四射,戴维几乎没有认出她。在舞会上,她和戴维跳了舞,戴维立刻爱上了她,邀请她到网球场会面饮酒。为了阻止戴维做出不利家族的事,大哥莱纳斯提出以高价收买萨布丽娜,遭到萨布丽娜断然回绝。于是,莱纳斯给意外受伤住院的弟弟服了镇静剂,然后佯称要萨布丽娜和他一起观看产业,以斩断他们的情缘。可未曾料到的是,这次行动却使一向不露声色的莱纳斯堕入情网,他深深为萨布丽娜的魅力所折服,向她表白了爱情。大感意外的萨布丽娜长久地沉默着。回到拉腊比,戴维重提与萨布丽娜约会的事,被拒绝了。与此同时,泰森父女要挟说,不赶走萨布丽娜就取消合并。莱纳斯赶忙订了两张飞往巴黎的机票,想安置萨布丽娜安静地生活在那里。此时,已爱上莱纳斯的萨布丽娜欣然接受邀请,但莱纳斯却感到良心受到谴责,坦白了自己不很纯洁的动机。萨布丽娜肝肠寸断地独自前往巴黎。得知莱纳斯恶意的计划,戴维冲动地和哥哥打了起来。结果是,戴维顾及了家族的利益与伊丽莎白订婚,莱纳斯飞往巴黎,和萨布丽娜结合在一起。

《七年之痒》(The Seven Year Itch,1955)是比利·怀尔德和玛丽莲·梦露首度合作的作品,影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一部精致、愉悦、性感而又诙谐的浪漫讽刺喜剧。它的故事很简单:一个结婚七年的有贼心而没贼胆的出版商,在妻儿外出度暑假时,对楼上新来的美貌广告小明星想入非非,而在想象的过程中,他的道德观念和自己的贼心不断发生冲撞。最后他作出决定:拒绝诱惑,立刻赶去妻儿所在的度假地。毫无疑问,本片最大的亮点在于玛丽莲·梦露那极具放射性魅力的本能表演,她所扮演的外形性感动人,内心却傻得可爱,说话嗲声嗲气的楼上姑娘几乎成为所有男人的理想梦中情人。玛丽莲·梦露在这部电影里几乎成了纯粹的性感符号,尤其是她站在街边地铁通风口,让喷出的气流掀起自己的白色薄裙,任身边的男人内心波涛汹涌的形象,更是被无数次地效仿而成为性感的象征。影片对道貌岸然的中年男士的嘲讽也是一针见血:为了取悦楼上的美女,他居然撬开楼板,以便她能随时下来吹空调。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举动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在很多男士的身上找到影子。据说很多男性观众看过本片之后都表示很有共鸣,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结婚还未超过七年。

比利·怀尔德和玛丽莲·梦露再度合作的时候,所拍摄的《热情似火》(Some Like It Hot,1959)不但成为比利·怀尔德最成功的喜剧作品,也是美国电影史上最精彩的喜剧作品之一。这部通俗电影融合了多种元素: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黑帮片的滑稽模仿、时装、私酒、混乱和异装的自我认同、两性角色的倒错、类似早期喜剧片的连续不断的动作、滑稽喜剧、马克斯兄弟和塞内特喜剧的现行怀旧式模仿,等等,这些元素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造成相当惊人的喜剧效果。在“两性喜剧片”元素方面,《热情似火》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对两性关系的混淆、性行为的影射和暗喻,对异常性行为(双性恋、同性恋、异装癖、异性化、变性和性无能等)模式的玩笑,以及玛丽莲·梦露的性感装束、露骨的诱惑,等等,这对当时好莱坞的大环境是一种大胆的挑战。这部影片发行在国内气氛相当压抑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好莱坞的制片体制走向衰落,电视的出现严重威胁到电影的未来,而好莱坞的“制作法典(The Production Code)”和审查限制的影响也逐步减弱的情况下,比利·怀尔德的这种做法在当时而言是相当前卫的。

《热情似火》的故事一波三折:乔和杰瑞是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两位乐师,乔吹萨克斯风,杰瑞拉低音提琴。1929年,动荡的芝加哥时常有强盗集团的骚扰。情人节这一天,他们因为偶然的机会目击盗匪史巴克的手下在车库内射杀了告密者而被穷追不舍,只能逃之夭夭。正好一个清一色的女性巡回演出乐团需要他们这样的人才,于是二人便男扮女装加入,乔变成了约瑟芬,杰瑞变成了达弗妮,随乐团逃到南部海滨的迈阿密才躲过了追杀。与此同时,乔爱上了乐团中一位美艳动人的女郎秀珈。乔知道秀珈想要嫁一个有钱的金龟婿,为了成为她梦想中的男人,他邀请秀珈来到并不属于他的豪华游艇上,而游艇的真正主人菲尔丁不知杰瑞是男儿身,疯狂偏执地喜欢上了他所扮演的达弗妮,令他非常惊慌。为了乔能成功,杰瑞不得不假意与菲尔丁周旋。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由于大盗匪集团要在迈阿密开会,他们又开始逃亡,最后不得不联手逃往菲尔丁的游艇,因而引出一连串的搞笑场面。影片结尾的台词“呃,人无完人嘛(Well,nobody's perfect.)”已被公认为最精彩的喜剧台词。

比利·怀尔德在1960年执导的《桃色公寓》(The Apartment)是一部悲喜交加的作品,这部电影为他赢得了奥斯卡奖十项提名中的五项,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和最佳黑白美术设计。影片描述了在纽约某大保险公司有个职员叫巴克斯特,是个想在竞争的社会里出人头地的青年。他工作勤恳,过着独身生活,连个女朋友都没有,在公寓租了一套房间,但经常不回去,而是在公司休息室里一边吃速溶食物,一边独自看电视。巴克斯特的几位上司虽然都有妻室,还常常跟别的女人幽会。巴克斯特为了巴结他们,便将房门钥匙给他们,自己的寓所成了上司寻欢作乐的场所。新来的人事科长普尔赖克也是个好偷情的家伙。圣诞节之夜,他特地借用了巴克斯特的寓所。哪知他的情人正是巴克斯特偷偷看上的开电梯的女服务员弗兰。巴克斯特知道这一情况后大为震惊,他开始自暴自弃。一次喝醉酒回到家里,巴克斯特发现弗兰被普尔赖克撇下不管,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原来,普尔赖克同弗兰打得火热时曾说过自己将与妻子离婚而娶她,可这是欺骗,弗兰绝望中服下大量安眠药。巴克斯特很同情弗兰,多次安慰她,最后向她求婚。巴克斯特看穿上司的卑鄙,对升级提薪再也不感兴趣了。后来,普尔赖克又向他借房间钥匙,巴克斯特气得把辞职书扔到科长前面,便回家去了。弗兰了解到巴克斯特的一片真心,赶到公寓,只见他把香槟的瓶塞打开,以示庆贺……这部老练精致而又玩世不恭的喜剧可以看做是对商业化美国、资本主义和工作道德的直率批判,一个卑贱的底层工作人员要巴结上司得到提升的代价往往是牺牲自己做人的原则和尊严。

(二)20世纪50-60年代的浪漫喜剧

20世纪50年代盛行柔声细语式的公式化求爱浪漫喜剧,这种潮流造就了明星洛克·哈德森(Rock Hudson)和桃乐丝·黛(Doris Day)。二人最成功的合作是1959年共同出演由迈克尔·戈登(Michael Gordon)执导的获得巨大票房成功的《枕边细语》(Pillow Talk)。影片讲述的是亚伦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认识了珍,而珍假扮老实人以求其青睐,但却被亚伦的老友约翰逊识破,珍伤心欲绝。此时,亚伦却发现自己爱上了珍,想求珍的女仆艾玛帮忙。影片的拍摄手法十分幽默温馨,洛克·哈德森的风度翩翩与桃乐丝·黛的聪慧可人表现令人欣赏。与同时期的其他喜剧片相比,它将机智和尖刻从两性的情境中分离出来。

由具有化学反应的男女配对组合是浪漫喜剧成功的重要元素。在经典好莱坞后期,最著名的银幕浪漫情侣组合当属斯宾塞·屈赛和凯瑟琳·赫本,两人不仅在银幕上心有灵犀,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长达26年的罗曼史。斯宾塞·屈赛沉静泰然,凯瑟琳·赫本则机智谐谑。他们从1942年的《时代女性》(Woman of the Year)开始,接连合作了《自由之火》(Keeper of the Flame,1942)、《没有爱》(Without Love,1945)、《陇上春色》(The Sea of Grass,1947)、《联邦一州》(State of the Union,1948)、《亚当的肋骨》(Adam's Rib,1949)、《帕特和迈克》(Pat and Mike,1952)、《电脑风云》(Desk Set,1957)、《猜猜谁来吃晚餐》等9部作品,其中最成功的是《亚当的肋骨》。在这部影片里,史宾塞·屈赛和凯瑟琳·赫本饰演两名律师。他们是夫妻,同时又是法庭上的对手。屈赛对一个被控向丈夫开枪的妇女进行起诉,而赫本则为她辩护。两人在法庭上永远各不相让,最后甚至影响了他们的婚姻。这是一个有关男女“权利平等”这一基本问题的出色的喜剧。这部影片预示了女权斗争运动,至今仍是一部经典的美国喜剧电影。

1953年,威廉·惠勒拍摄了现代版性别颠倒的灰姑娘故事《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电影明显受到卡普拉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浪漫喜剧先驱《一夜风流》的影响。剧情描述英国公主到古都罗马访问,对繁文缛节视为苦差事,晚上偷偷溜到市区欣赏夜色,巧遇善良的美国记者,两人把臂同游,暗生情愫。但英官访问团发现公主失踪,都捏了一把冷汗。最后公主出于自身的职责而忍痛牺牲爱情,令人黯然神伤。影片将不间断的笑料和动作与“永恒之城”罗马的美景相结合,造成了轻松愉快又不乏伤感的喜剧气氛。奥黛丽·赫本和格里高利·派克的银幕魅力在这部影片里发挥到了极致,赫本也凭借该片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

1961年,赫本又出演了《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她在其中扮演了一位古怪偏执的城市小姐,与一个为生计而奋斗的作家之间演绎出一段不稳定的情感关系。

《罗马假日》和《蒂凡尼的早餐》这两部喜剧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同,也使奥黛丽·赫本成为20世纪50-60年代最具魅力的观众偶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