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处世精粹
3327800000034

第34章 蒙田随笔(1)

蒙田Montaigne(法国1533年—1592年)

蒙田以一个智者的目光,观察和思考大千世界的众生相,芸芸众生,林林总总;他从古希腊一直观察到16世纪,从法国一直观察到古代的埃及和波斯,发为文章,波澜壮阔。他博学多能,引古证今,鉴古知今,对许多人类共同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有时似乎是奇特的见解,给人以深思、反省的机会、能提高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在这一部书中,零金碎玉可以找到不少。只要挑选对头,就能够让我们终身受用。我认为,《蒙田随笔》是一部有用的书,很有用的书。

——著名学者季羡林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后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在16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权威批评家,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这位享有“生活大师”之誉的哲人,并不是那种板起脸要给我们什么说教的人,而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是与我们的修身处世紧密相关而不是距离遥远的人。他的《蒙田随笔》与培根的《人生论》、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自从出版后就再也没有绝版过,世界上所有的书面文字都可以读到它。

蒙田以博学闻名于世,因此他的随笔集包罗万象、无所不谈,成为当时各种知识的荟萃,其中有关生活的阐述均发人深省。他对随笔体裁运用娴熟,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在这部随笔中,他以一个智者的目光,观察和思考大千世界的众生相,从古希腊一直观察到16世纪,从法国一直观察到古代的埃及、波斯。他引古证今,鉴古知今,对许多人类共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再将观察化为波澜壮阔的随笔,使这部作品成为16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

《蒙田随笔》是一部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佳作,影响深远,给人以深思、反省的机会,从而帮助人们增进对人生的理解。世界上很多名人从这本随笔集中学到如何修身与处世的道理。福楼拜曾向心情抑郁的女友推荐说:“读蒙田吧,他能使你平静。”莎士比亚也不时从《蒙田随笔》中找到处世的智慧。尼采则认为,正因为有了蒙田的这一著作,他活在这世上的乐趣才增加了。凭借这部著作,蒙田同拉伯雷一道奠定了把法语确立为文学语言的基础,并影响了帕斯卡尔、拉罗什福科、卢梭、孟德斯鸠、圣伯夫、勒内、法朗士等一大批文人。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他的《蒙田随笔》于1580年—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收有107篇论文,是一部关于社会政治、宗教、伦理和哲学的论著。《蒙田随笔》先后写了将近10年,在此期间,随着作者思想的不断发展、变化,作品的内容也陆续加以修改与补充。蒙田这位法国16世纪的大哲学家在他的著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的思想世界,在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找到智慧的光芒。

蒙田是一位人文主义作家,在随笔集中他不囿于渊博的书本知识,而是陈述自己对于个体、人类生活方式与如何完善自己等问题的思考,如在《对好坏的判断主要取决于我们的主观看法》一文中,他这样说道:“我们之所以不能耐心忍受痛苦,是因为我们不习惯从心灵上获得主要的满足,没有给予心灵足够的重视,而它却是我们状态和行为唯一至高无上的主宰。身体只是一种方式、一种状态。而心灵却多姿多态,它让身体的各种感觉和意外听命于它的状态。”蒙田认为如果我们想的话,客观上的痛苦也可以成为快乐,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诸如此类令人拍案叫绝的议论在书中比比皆是。蒙田会使我们认识到心灵是伟大的,它可以控制我们的言行、我们的思维,甚至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这就更需要我们注重管理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这样就足以使生活变得美好得多。

在蒙田的时代,哲人们深受宗教的束缚,鄙视生命,把生活贬低为消磨时光,并且尽量回避它,“仿佛这是一桩苦役、一件贱物似的”。蒙田却把生命视为“自然的厚赐”,并声称“开心如意的生活是人生的杰作”。在蒙田看来,只有生活得自然,才能生活得幸福。他认为一个人在尚未度完人生喜剧最后也许是最难的一幕之前,就决不要说生活幸福,因为幸福取决于安详和知足的心境、果断和自信的心灵。他说:“人的一生都可能戴上假面具;那些漂亮的哲学言论不过用来装饰我们的举止;那些意外的遭遇不想把我们彻底推垮,因此我们总能保持安详的面容。但是,当我们面对死亡扮演人生最后一个角色时,就再没有什么可装的了,就必须讲真话,直截了当地道出内心之所想,这就是为何我们一生的行为都必须要受生命最后一刻的检验。”这段话说得十分有道理。的确只有面对死亡,或者经历死亡过后,我们才会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对身边事物才会有更清醒和本质的认识。所谓功名利禄,所谓“幸福”,也许真不过是一场空。当我们没必要再虚伪的时候,我们才认清,原先不屑一顾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也许才是真正的追求。这时,什么仇恨、愤怒、狂喜、悲痛都不再重要了,我们这才发现,原来如果把一切都看淡的话会惬意得多。我们总是会在死亡之前留有遗憾,也正是因为之前我们不可能发现自己所真正追求的,不可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一切等死后才有定论。

蒙田的哲学是一种自我内省的意识。他认为既然每个人内心都有普遍理性的种子,那么,没有人比自己更懂得应当如何生活、如何完善自身、如何处世。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精神沦丧的社会里,蒙田的这些思想无疑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清醒剂。因此,蒙田的文章更适合从生活处世的角度去看,想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可以从他的随笔里若有所悟,会心而笑。

《蒙田随笔》问世后,影响深远。在17世纪,各种不同的人都从蒙田的作品中尝到了乐趣。德·塞维尼夫人对蒙田的魅力赞不绝口:“我有许多好书,蒙田当属最佳,他绝对不会愚弄你,你还需要什么呢?”查理·索雷尔称这部作品是“宫廷和世界的日常教科书”。

18世纪,人们对蒙田好评有加。孟德斯鸠说:“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而在这一本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思想者。”伏尔泰在驳斥帕斯卡尔时大声赞美蒙田:“蒙田像他所做的那样朴实描述自己,这是多么可爱的设想!因为他描绘的是人性……”

到了19世纪,蒙田的崇拜者遍及全世界。司汤达在创作《论爱情》时常常参照《蒙田随笔》,德国的歌德、席勒,英国的拜伦、萨克雷,以及后来美国的爱默生都对蒙田十分推崇。

半个世纪前,阿曼戈博士创立了“蒙田友好协会”,到了今天,该协会会员遍及世界各地。而没有参加蒙田友协,自己私下与蒙田倾心交谈、从蒙田身上学习有关修身处世道理的人则更是不计其数。蒙田早已成了追求心灵独立者的亲密私交,阅读蒙田则成了人们精神休闲的最好去处。

岁末读蒙田

《蒙田随笔》是一本必读的书。在这部书里,没有大喊大叫,没有愤怒和哀伤,没有热烈与冲动,只有冬夜炉火的温暖和安详;他的话语里没有故弄玄虚的哲学术语和空话,只有平实亲切的声音。

我认为在西方哲人的思想中,最接近儒家“中庸”之道的大概非蒙田莫属。然而,他的随笔更兼有庄子的洒脱和风流。他参透了道家的阴阳符号,在叙述中,他总会让你看到有关修身处世的智慧。

蒙田被尊为圣人是当之无愧的,他是一个最让人舒服的圣人。与歌德一样,他不是一个隐居山林的学究,在青壮年时就投身到世俗的名利场,他曾两度被选为法国波尔多市的市长。在这样的政治旋涡中,蒙田却随遇而安,处处逢源。无论他的朋友还是敌人都与他和睦相处。即使在晚年,疾病缠身,为肾结石和肠绞痛折磨得痛苦不堪的蒙田依然面对痛苦谈笑风生。而在他的随笔里,我读不到一声呻吟和哀怨,也没有一句豪言壮语。他笑对疾病和医生,觉悟到病本身也有它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他的思想纯洁晶莹,穿透400多年的时空,依然光芒四射。

蒙田的随笔不管挑哪一篇来读,都是趣味盎然的,他汇集了西方几个世纪的文化精华,是16世纪西方智慧的结晶。随笔里没有偏执的诡辩以及设置逻辑陷阱以扰乱读者心境。如果没有时间读“圣贤书”,读完蒙田的随笔集大概也就够了。(玛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