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的宣道士抨击莫里哀创造伪信士的形象,认为虔诚的信士不会由于虔诚就另说一种语言,所以打击伪信士,势必殃及真信士,因为形象只有一个,语言只有一种。他为我们道破教会人物恼羞成怒的一个主要原因。莫里哀直率多了,在序里转述一位亲王的话,说:“莫里哀的喜剧扮演的是他们自己,所以他们就不能容忍了。”敢于这样转述,莫里哀实际上等于承认禁演《伪君子》的教会人物就是达尔杜弗之流。教会不宽恕莫里哀,正因为达尔杜弗不是个别“骗子”,而是影射它的全部特权人物。达尔杜弗的形象点破虚伪和现代宗教的本质关系。往深里看,“骗子”精神正是当时整个统治阶级的本质表现。达尔杜弗之所以能成为伪君子的代用词,说明人物的典型意义,也说明主题的普遍意义。
就整个法国17世纪来说,莫里哀比任何一位作家都更靠近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也正由于他能以他的高超的喜剧艺术,反映他的时代的阶级关系并创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莫里哀的喜剧成了宝贵的文学遗产。他不仅在法国,而且在全欧洲,建立现实主义喜剧的写作和演出的传统,同时他的杰作也成为欧洲各国的喜剧作家衡量自己创作的尺度。而欧洲每一位喜剧作家,也只有竭尽智能,表现自己的时代和自己的国家,充满进步意义的时候,才被尊为本国的“莫里哀”。(李健吾)
莫里哀:喜剧的责任
“我每年都要读几部莫里哀的作品,正如我经常要翻阅版刻的意大利画师的作品一样。因为我们这些小人物不能把这类作品的伟大处铭刻在心里,所以需要经常温习,以便使原来的印象不断更新。”(《歌德谈话录》)当伟大的歌德以如此谦恭的态度来谈论莫里哀的时候,我们便不难想象,这些以饱满的热情、犀利的笔触、超人的勇气而创作出来的喜剧作品在欧洲艺术史上的崇高地位了。在法国,莫里哀几乎成了“法兰西精神”的象征,仅法兰西喜剧院自1680年创建至1980年的300年间,就上演过莫里哀的剧作近30000场,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拉辛和排名第三的高乃依。时至今日,莫里哀的《伪君子》以及《悭吝人》等喜剧作品,几乎被译为所有的重要语言,成为世界各地话剧舞台上的保留剧目。
从文艺理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当然可以就夸张的语言、漫画的手法、大胆的想象、巧妙的结局等方方面面来总结莫里哀剧作的魅力所在。然而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是,具有批判特征的喜剧作家恰恰最需要有一颗热爱人类的心。唯其如此,激烈的批判才不会失之肤浅,辛辣讽刺才不会失之刻薄。说到底,这批判的背后有着善良的意愿,这讽刺的背后有着博大的胸怀。正像莫里哀本人所指出的那样:“喜剧的责任既是在娱乐中改正人们的弊病,我认为执行这个任务最好莫过于通过令人发笑的描绘,抨击本世纪的恶习。”因此,无论是描写奥尔恭的执迷不悟、汝尔丹的醉心于贵族、阿尔冈的无病呻吟,还是阿巴贡的一毛不拔,在谴责和批判的背后,莫里哀都抱有对人类心灵的健全的极大期冀。如果说,悲剧是通过承受人类的苦难而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伟大,喜剧则是要通过揭露人类的弱点而使其认识到自身的渺小。换言之,只有承受了生活的苦难,人类才能够超越渺小;只有认识到了自身的弱点,人类才能够接近伟大……说到底,在改良人性的意义上,悲剧和喜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实际上是殊途同归的。(张艳华)
莫里哀是法国古典主义时期的著名剧作家,是法国现实主义喜剧的首创者,他以巨大的成就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戏剧史。丹麦的霍尔堡、英国的谢里丹、意大利的哥尔多尼等人,都因师法莫里哀而见称于世,但是形象总不及他那样高大。
莫里哀
莫里哀生于1622年1月15日,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参加剧团以后用的艺名。他出身于资产阶级,父亲是挂毯商和宫廷室内陈设商。莫里哀10岁丧母,外祖父经常带他去看戏。中学读书时,他学习了拉丁文。传说他曾听过唯物主义哲学家加桑迪的讲学。莫里哀喜欢哲学,但他父亲却为了使他成为自己的接班人而要他学习法律,还帮他从外地买了一张法学学士证书。但是莫里哀下定决心以戏剧为终生事业。1643年,他和一些青年戏剧爱好者一起组织了“盛名剧团”。他把宫廷室内陈设商的继承权转让给他的兄弟,成为一个被教会驱逐出教会的“戏子”。但是由于没有演出经验,没有自己的剧目,他们的剧团负债累累。莫里哀是剧团的对外负责人,所以被送进监牢。后来靠父亲作保才出狱。剧团解散后,莫里哀和几个年轻人离开了巴黎,到西南一带流浪了12年。这12年使他广泛地接触到社会各阶层,锻炼成为一个戏剧事业活动家。1652年,他成为“盛名剧团”的领导人。他们的演剧艺术大大提高,莫里哀开始为剧团编写喜剧。1655年,莫里哀剧团上演他的喜剧《冒失鬼》,这次演出标志着喜剧正式诞生。1656年又上演了同样受到好评的《爱情的埋怨》。1658年,路易十四把罗浮宫剧场拨给莫里哀剧团。1659年,莫里哀写了《可笑的女才子》在巴黎演出。因为讽刺了当时的贵族而被禁演。后来由于路易十四出面干预才得以继续。《丈夫学堂》(1661年)和《太太学堂》(1662年)标志着莫里哀创作的一个新阶段。他从情节喜剧转向了风俗喜剧。为了反驳沙龙人物的攻击,他又写了两部反批评的、充满战斗性的喜剧:《太太学堂的批评》(1663年)和《凡尔赛宫即兴》(1663年)。
1664年至1669年是莫里哀创作的全盛时期。他的艺术走上了另一个新阶段,把风俗喜剧和性格喜剧结合起来。这时期的代表作《伪君子》(1664年-1669年)和《唐璜》(1665年)、《恨世者》(1666年)、《屈打成医》(1666年)以及《吝啬鬼》(1668年)、《乔治·唐丹》(1668年)都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一个高度。
1669年以后,莫里哀还写了一些优秀的喜剧:《贵人迷》(1670年)、《司卡班的诡计》(1671年)、《女博士》(1672年)、《没病找病》(1673年)等。
莫里哀不仅自己编写剧本,而且亲自导演、表演。1673年2月17日,莫里哀在身患肺炎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剧团工人的演出收入,坚持演完《没病找病》。结果回家之后,咳破血管,与世长辞。天主教会因为憎恨莫里哀而不给他坟地,后来路易十四说情,大主教勉强批准把他埋葬在一个小孩子的墓地,而且不允许举行任何仪式。
据说在莫里哀去世后,路易十四曾问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在他统治期间,谁在文学上为他带来了最大的光荣。布瓦洛回答:“陛下,是莫里哀。”因此,莫里哀虽非法兰西学院的院士,但学院在大厅里为他立了一尊石像,下面写着这样的话:“他的光荣什么也不少,我们的光荣少了他。”
彼埃尔·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第一期的重要作家之一。他最优秀的作品《熙德》也是法国第一部古典主义悲剧。主人公罗德里克和施曼娜相爱,而罗德里克奉父命不得不与施曼娜的父亲决斗,并杀死了他。最后国王设计使有情人终成眷属。《熙德》和《贺拉斯》、《西拿》以及《波利厄克特》是高乃依最著名的四部悲剧。高乃依的语言明确有力,和他的悲剧人物的坚强性格是一致的。剧中的诗句以雄辩著名。
若望·拉辛是法国古典主义第二期诗人,是最有代表性的古典主义悲剧作家。《安德洛玛刻》是他的代表作。安德洛玛刻是希腊英雄赫克托尔的遗孀,为了挽救儿子,不得不忍辱负重,同敌人皮罗斯结婚,并准备在婚礼结束后自杀。这时,被皮罗斯抛弃的未婚妻爱弥奥娜唆使青年奥雷斯杀死了皮罗斯。而奥雷斯并没有得到爱弥奥娜的爱情,最后发了疯。拉辛的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语言自然流畅,质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