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英国1771年-1832年)
瓦尔特·司各特的《艾凡赫》的主要魅力在于,它们使我们熟悉了过去的时代,不是通过历史的庄严堂皇,而是以现时感、家常的方式,使我们熟悉过去的时代。
——俄国文学家普希金
瓦尔特·司各特是19世纪初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也是整个19世纪英国小说黄金时代的开创者。他以一系列取材于欧洲历史的小说闻名于世,被誉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剑桥英国文学史》评价说,“司各特具有突出的品质,那就是集幽默大师和传奇作家于一身,集老于世故的人和热爱大自然并崇拜历史的人于一身。对他来说,传奇主要不是爱情传奇,而是人生传奇,世人及其活动的传奇,特别是历史上的战争和历险的传奇。”司各特在历史小说创作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后来许多著名作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英国的狄更斯、萨克雷和斯蒂文森,而且法国的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和梅里美、意大利的曼佐尼,甚至俄国的普希金、美国的库柏都曾从中受益匪浅。
《艾凡赫》是司各特的代表作,以12世纪的英国历史为背景,叙述了骑士艾凡赫为囚禁在外的英王理查回国重新执政而建功立业的故事。作者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的方法,将真实的历史和极具想象力的人物形象、斗争场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图景,揭示了社会尖锐的矛盾和人民生活的苦难并表现出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在宏伟的历史画面构成的大背景下,血与火的战场、骑士与美女传奇式的爱情得到栩栩如生的演绎。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是极具创新性的。他首先运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融合的方式,将历史和传奇较好地结合起来,开欧洲历史小说之先河。司各特一共创作出27部历史小说,《艾凡赫》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
故事发生在12世纪末。当时的英国在诺曼征服者的统治下,国王“狮心”理查发起十字军东征,却在归途中被奥地利大公囚禁。因此国内由他的弟弟约翰亲王摄政。
一天傍晚,诺曼贵族圣殿骑士团统领布里昂和他的几个手下来到罗泽伍德的撒克逊贵族塞得利克家投宿。晚饭时,布里昂被塞得利克的养女罗文娜的美貌迷住了。这时,犹太人艾萨克也来到塞得利克家,请求留宿。在谈话中,一位在座的游方僧人讲述了骑士艾凡赫打败圣殿骑士的事情,布里昂曾被艾凡赫打败过,他发誓要在比武大会上向他挑战。第二天早晨,游方僧人听到圣殿骑士密谋要把艾萨克绑架到诺曼贵族的堡垒里,他就帮助艾萨克逃走了。艾萨克知道游方僧人要去参加比武,就送给了他最好的马和马具。
约翰亲王为了继承王位,他一边勾结理查的死敌法兰西国王菲力,怂恿奥地利大公延长他哥哥的羁押期,一边在国内扩充自己的势力。为了争取人心,他宣布举行盛大的比武会。他希望依附于他的圣殿骑士和圣约翰派骑士获胜,结果一个自称为“被剥夺了继承权的人”的骑士五战五胜,让全场拥护国王理查的观众为之欢呼不已。约翰也不得不把一匹战马赏赐给这位不愿显露自己面孔的骑士,并让他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作为“美和爱的皇后”。这位骑士将皇后王冠放在了罗文娜小姐的脚边。第二天,“被剥夺了继承权的骑士”和圣殿骑士布里昂比武,布里昂带着两个手下一起上场了。在“被剥夺了继承权的骑士”陷入困境时,一个“黑甲骑士”帮助了他,然后不等封赏就走了。于是,“被剥夺了继承权的骑士”又一次当上了冠军。当他摘下头盔的时候,塞得利克发现竟是自己的儿子艾凡赫。原来,塞得利克希望罗文娜和阿泽尔斯坦公爵结婚,因此他反对艾凡赫和她相爱并把儿子赶出了家门。紧接着是射箭比赛。洛克司雷赢得了这场比赛并拒绝了约翰亲王的拉拢,他表示要为国王理查服务。洛克司雷就是绿林豪杰罗宾汉。
艾萨克和女儿蕊贝卡救出了受伤的艾凡赫,恰巧在树林里遇见塞得利克、阿泽尔斯坦和罗文娜。结果他们不幸被布里昂的手下绑架了。艾凡赫在懂得医术的蕊贝卡的护理下得到康复。“黑甲骑士”和罗宾汉聚集几百人营救他们。其实,“黑甲骑士”就是回国的理查王。他们战胜了布里昂等人,救出了罗文娜、艾凡赫还有塞得利克、艾萨克。阿泽尔斯坦死了。蕊贝卡也被垂涎她美貌的布里昂带走了。
艾萨克为了救出自己的女儿找到骑士院的总枢机。结果总枢机限蕊贝卡三天之内找一个代理壮士和布里昂比武,如果失败,她将被处死。最后,艾凡赫作为她的代理人取得了胜利。这时,理查王带领人马赶到。他宣布了约翰亲王的叛逆行为,并告诉总枢机,英格兰皇家旗帜已经代替了他们圣殿的旌旗。
撒克逊人塞得利克归顺了理查王,理查王还化解了他和儿子的矛盾并亲自参加了艾凡赫和罗文娜的婚礼。约翰亲王得到了哥哥的宽恕。蕊贝卡感谢艾凡赫并流露出不愿透露的感情。她即将到格兰纳达去,决定终身不嫁,献身慈善事业。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画卷
《艾凡赫》是司各特最出名的小说,也是他描写中世纪生活的历史小说中最优秀的一部。它的卓越成就在于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12世纪末英国封建主义全盛时期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复杂的矛盾。自从1066年诺曼的威廉公爵征服英国后,英国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受到异族的压迫,广大的农民沦为农奴,原撒克逊封建地主也受到诺曼封建贵族的欺凌。当时的统治阶级主要由两个阶层所组成:封建贵族和僧侣。封建贵族中还建立了各级骑士的食邑制度。在12世纪末,封建主们经过100多年的休养生息,在各自领地上的统治已比较巩固,日趋骄横自满,有的相互兼并,有的公然反叛国王。他们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需求,不断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迫使部分农民铤而走险。当时的教会则自成一股势力,直接归罗马教廷管辖,拥有全国1/3的土地。一些有势力的教派如本书中的圣殿骑士派,甚至敢于跟王室对抗。这些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在小说中都有生动的描写和反映。
作者在小说中再现中世纪英格兰生活的时候,虽然描绘了一些富于浪漫色彩的比武、决斗等场面,但并没有把中世纪社会美化,而是用生动的文笔,揭露了封建贵族和僧侣们的腐化堕落,并在书中意味深长地指出:“小说里的描述,还未将那一时代中黑暗悲惨的实况完全揭露出来。”
小说对被压迫的撒克逊农民充满同情,不仅写出了他们深重的苦难,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斗争。书中的农奴葛尔兹、小丑汪巴,都刻画得血肉丰满,尤其是自由农罗宾汉和他手下的绿林豪杰们的形象,更是跃然纸上,生动有神,是司各特塑造得最成功的农民英雄群像。罗宾汉原是民间歌谣里的传奇人物,作者将民间传说的材料加以提炼,用自己的想象力加以补充,塑造出一个富于传奇色彩的叛逆者英雄形象。作者从各个方面突出了他那叛逆者的鲜明性格,表现了他与诺曼封建主势不两立的阶级立场。这一形象始终写得虎虎如生,富于叱咤风云、疾恶如仇的英雄本色。然而在小说结尾部分,他忽然莫名其妙地替诺曼王室效起忠来,随后又悄悄退出小说的叙述范围之外,不知去向。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政治偏见给他艺术形象所带来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