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无声的课外老师:品德修养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3328700000012

第12章 品德修养之知礼篇(4)

2、要主动关心邻居家的每一个成员,特别要关心新邻居的老人和孩子。邻居的家庭的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我们今后要交往的对象,友好的相处对大家都是件好事。对于邻居家的老人和孩子我们要尤其关注,具体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当邻居家只剩下老人或孩子时,可以去邻居家串串门,陪老人说说话,替老人解闷;或给小孩子讲讲故事。适当的时候也可以邀请他们去自己家中玩玩。这样,与新邻居的进一步交往就开始了。有的时候,邻家的老人爱唠叨,小孩爱吵闹怎么办呢?对此应该设身处地,体谅随和,言谈婉转,区别对待。老人爱诉说,你可耐心听听,既能建立感情,又能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对有病的老人,可提供一些治疗信息或土方。闲暇时,可与老人拉拉家常。这样,你在老人心中就会成为可亲近的人。你要看书,邻家小孩来吵闹,不可厌恶训斥,应以机智的话语引导:“平平,你不是爱当警察吗?我有小军帽,小机枪,哒!哒!哒!冲啊……怎么样,拿着去玩吧!”孩子很高兴地走了,你也获得了清静的环境。

②要在交往中了解老人或孩子的喜好,如果你的喜好与他们有所不同,也应妥善地处理。例如老人喜欢古典戏剧,孩子喜欢打游戏机,而你并不喜欢,但最好表示出自己也有些兴趣,由于不精通,因而也就无法达到“很喜欢”的程度,让他们有机会向你介绍自己的兴趣所在,你也可以向他们讲讲自己的爱好特长。这样,就形成了气氛融洽的交流。

③用实际行动让新邻居感受到你的热情和助人为乐。例如,老住户虽然还不知道新邻居的姓名,仍应主动打招呼,问寒问暖:“你是刚搬来的吧?”“搬个家不容易呀,累坏了吧?”等等,主动打招呼,会使人感到热情开朗,感情的纽带便开始建立了。顺便时,可以帮邻居拿牛奶、送信、提东西等,见到邻居家衣物飘落,或自行车停放不妥,应主动告之,总之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邻居。这样,新邻居就会从心底里接受你。

搞好邻里关系不仅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让大家都来为社会的发展尽一份力,愿大家都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不懂“串门”的规矩,怎么办?

年轻人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谁不喜欢多交几个朋友呢?朋友之间的互相往来,对于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增进感情、推动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可是,有的学生朋友却因为这件好事在发愁。他们也喜欢到朋友家去“串门”可是去了几次以后,就感到主人的热情在“降温”,有人甚至感到自己简直像个“不受欢迎的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访友是一门学问,到朋友家“串门”也要讲规矩。这种规矩不是可有可无的繁文缛节,而是一个人文化素养、道德水准的外在表现。每一个当代学生,都应该懂得这些基本常识。

那么,访友做客后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我想,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要选择适当的时间

有的学生朋友认为,我和朋友关系不错,啥时候去跟他聊聊还不是一样?这种看法是欠考虑的。和朋友交谈是件好事,但它毕竟不能随心所欲,只应该在你和朋友都有闲暇的时候进行。你也许会有这样体验:老师交给你的材料还未写好,你刚在桌上铺开了稿纸,却来了个朋友找你聊天,结果他谈了些什么你根本就没听进去。由此可见,访友做客一定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特别是要替人家考虑,尽量不要占用朋友的学习时间,做客不要过于频繁,时间也不要太长,以免给朋友带来麻烦,影响学习和休息。

二、要注意自己的举止

文明礼貌是每一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即使到自己的朋友家去“串门”,也不应例外。就拿敲门来说吧!有的小伙子上门做客,用拳头使劲捶门,甚至用脚去踹门,这样的“通知”方法只能使主人感到不快。还有的人在朋友家里高跷着二郎腿,旁若无人,甚至乱丢果皮、烟蒂,随地吐痰,这样的行为更会引起人家的反感。所以,我们应该使自己的举止文雅大方,妥帖得体。到别人家里去做客,对人家的家庭成员,特别是长辈老人,要热情问候;对主人给予的招待,要及时道谢;要尊重别人家里的卫生习惯,不要给人家带来麻烦;如果你带着弟弟去“串门”,就得告诉弟弟不要乱跑乱叫,不要翻动和拿走人家的东西,更不能随地大小便。这样做,才会使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

三、要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

朋友之间的往来,是建立在感情融洽的基础上的,朋友之间的交谈,也是一种平等的思想交流。所以,和人家谈话时,首先要耐心听取人家的意见,让人家把话讲完。如果自己有不同看法,也应该尽量用委婉的方式、缓和的口气讲出来,切不可当面就激烈地驳斥对方的看法,使主人在家里感到难堪。还须注意的是,除非特别必要,一般不要提及主人不愿谈起的事情。如果你要请朋友帮你的忙,如事情简单,你就不妨直言,无须转弯抹角;如事情复杂、棘手,你可以先谈些相关的事情来探询主人的态度,这样,就不会使朋友感到过于为难。

“串门”的规矩还有很多,上面谈到的只是常遇到的一部分问题。只要我们注意了这些,就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怎样送同学生日礼物?

生日,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当生日蜡烛点燃的时候,意味着生命历程中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因此,人们也就格外地珍视自己的生日。同学过生日,作为同学,想赠送礼物以示祝贺,也是必要的。但是很多同学一到这个时候就不知道送点什么礼物好,送的不合适了,怕同学不喜欢。那么到底送什么样的礼物好呢?

首先,应精心挑选生日礼物。既然要送生日礼物,就应该送的有意义、有价值,送得使同学称心。切忌随意乱买一些东西作为礼物。要想把礼物送好,前提是必须对同学的喜好有所了解。假如同学喜欢画画,不妨送些颜料、画笔、画册;假如同学喜欢音乐,不妨送些CD、歌本、MP3等;假如同学喜欢书法,不如送些名家大师的临摹贴;假如同学喜欢工艺品,不妨送些与生肖有关的精巧的饰物……总之,应该根据同学的爱好、性格,立足于同学之情,为同学精心挑选一种精美的生日礼物,最好是美观而又实用的。

其次,不能以价钱的贵贱来衡量礼物的好坏。在选择礼物的时候,应量力而行,不能大手大脚的乱花钱,与人攀比礼物的价格。俗语说,礼轻情意重。只要真心实意,把祝福带给同学,同学是不会在乎礼物价格的贵贱的。学生是消费者,应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切不可因礼物价格的便宜而唾弃它,只要它精美,能代表你的心意,就是一件最好的生日礼物。

再次,可以想办法自己动手制作一件生日礼物。假如你能自己动手做一个生日礼物送给同学,那意义又是非同一般了。精心选择一些材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构思一个精巧的生日礼物,岂不美哉!同学也一定会因得到你亲手做的生日礼物而感到由衷的高兴。那样,你又为生日宴会增加了一份喜悦。不妨做个贺卡,买张厚而硬纸,在封面上画出七彩的花边,象征着同学多彩的生活;设计一些具有浓郁节日气息的图案,代表着恭贺同学的生日;里面用多彩的画笔写上自己的贺词,再画上同学的肖像,象征你和同学间的友情地久天长。把这张贺卡送给同学,意义就非同一般。当然也可以亲自做个花结、背包、袜子等,既方便又实惠,既送了一份真诚的贺礼,更博得了同学的称许,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在送礼物的方式上也可以做文章。是给同学一个惊喜,还是给同学一种浪漫,都会给所送的礼物增加不同的光彩。具体要怎么做,要看过生日同学的具体情况。只要你平时注意这位同学的爱好和品性,稍微动动脑筋就可以让礼物送的有个性、有特点,博取同学的喜欢。第四章品德修养之仁爱篇

怎样关心残疾同学?

残疾同学除了每天坚持学习,完成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以外,同时还要忍受因残疾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和痛苦。他们面对的困难比正常人要大得多,更需要得到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

要想关心和帮助残疾同学,就要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他们的心理特征主要有:

一、自卑和孤独心理

这是残疾人普遍的心理特点。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歧视,因此产生自卑心理。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还会导致他们活动受限,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缺少朋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

二、敏感多疑、自尊心过强

残疾状态会导致残疾人注意力过度集中,过多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评价极为敏感。别人对其不恰当的、甚至是无意的称呼,都可能会激起他们强烈的反感。如果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损害,就会当即流露出愤怒情绪,甚至采取过度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

三、深刻的抱怨心理

抱怨父母、抱怨领导、抱怨命运;认为天地之间,难以容身;人海茫茫,唯我多余。

四、情绪不稳定,但富有同情心他们对外界的情绪反应强烈,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但残疾人对残疾人却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他们较少与非残疾人交流,除了“话不投机”的原因外,还与交流不方便有关。

品德修养之仁爱篇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之后,我们应该怎样关心他们呢?

一、我们要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残疾同学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因而他们往往又特别敏感。有时同学们言行稍有不慎,便会自觉不自觉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因此,在与残疾同学相处中,同学们应明白,残疾仅是他们身体的缺陷,不是他们的缺点。这种缺陷是他们无法改变,也不可能“改正”的。责任不在他们。他们以残疾的身躯承担了和我们同样重的学习任务,付出了比我们大得多的努力,他们身残志不残,勇敢地向命运挑战,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二、在思想上要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残疾同学的身心压力一般比正常人大,痛苦也多,对别人的戒备心也比较强。他们一般不大会主动与同学交朋友,唯恐遭到冷遇。因此,同学们要主动与他的接近,敞开心扉,与他们多交流、多沟通、遇事多为他们着想,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三、要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地给予各种形式的帮助

帮助残疾同学要根据他们的需要去做,不可事事包办、代替,那样反倒会适得其反,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例如,对行走不便的同学,可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用自行车接送他们上学、放学;或帮他们背书包,陪他们一道步行;背他们过河,搀扶他们上下楼梯等。需外出集体活动时,也尽可能地接送他们一起参加,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手不方便的同学,可帮他们削铅笔,吸墨水、拿物品等。平时,要注意做好周围同学的思想工作,动员大家一起来帮助残疾同学,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使残疾同学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四、要坚持正义,主动维护残疾同学的合法权益

有一些人的道德水平不够高,他们对残疾人抱有歧视和偏见,使残疾人的人格和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因此,我们见到有人对残疾同学不够尊重,甚至有侮辱性的言行时,要挺身而出,伸张正义和公道。对有损残疾同学合法权益的事情要坚决斗争,同时要向有关人员和单位宣传《残疾人保护法》,保护残疾同学的合法权益。帮助残疾人反遭误解,怎么办?

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已成为新一代的学生向社会奉献爱心的具体行动。在福利院里,在康复中心,在大街小巷,不时可以看到同学们帮助残疾人的身影。社会对这种高尚之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然而,也有一些同学帮助残疾人却反遭误解,甚至受到残疾人的误解,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一、要宽容大度,不要耿耿于怀

残疾人明白自己受身体条件的局限,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因此他们对别人的戒备心理较强。他们中有些人因行动不方便,生活面狭窄,接触外界环境较少,又易形成较“怪癖”的心理;有的因上过当受过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还有的曾受到过一些冷遇或歧视……特殊的处境使他们形成了的特殊心理。因此对他们要多一些理解,多一份爱心。受到了他们的误解,要宽容大度,不要耿耿于怀。

二、要不厌其烦,多做解释工作

对于性格较内向“疑心”较重的残疾人,解释工作尤为重要。如你去帮助某户残疾人打扫卫生,可先作一番自我介绍:姓甚名谁,家住何方,哪个单位,来此何干,拿出学生证,请出介绍人,他必定疑窦全消,误解怎会产生?如果有了误解,也不要紧,只要耐心解释,诚心诚意地帮助,再多的误解也会消除。

三、真心相待,持之以恒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可能被别人误解一时,但不会被误解一世。这可能会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坚持以恒,最终将消除误解。只要你对残疾人真心相待,处处为他们考虑,常常帮他们解难,你的一片真情定会换来他们的无限信任。即便一些人喜欢无事生非,无端猜疑,你只要坚信身正不怕影子斜,又何必去在意他人的飞短流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