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知海泛舟
3341400000035

第35章 医药卫生(7)

加拿大多伦多最老的唐人街就在市中心。一旁是堆挤着旧洋房的DOUNTOWN小街巷,一旁则是高楼耸立的繁华商业中心,中区唐人街在这里形成一道另类的风景。虽说是唐人街,常常出没于此的西方人也不少,他们大致分为三种人:一种是爱过夜生活一族。一种是打扮得稀奇古怪,而且前卫另类的街头一族。再有一种便是有中国情结的人们。唐人街具有浓浓的东方民俗气息。

中区唐人街不仅把形象维持在几十年前的中国,连物价水准也和那时差不多,这里有着和市中心繁华地段极其不吻合的物价,买东西、消费不单便宜,有些还免税。看来华人做生生意的古老经商秘方——薄利多销在这里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日本流行婚前订家务合同

20世纪70年代,有个名叫“佐田正志”的歌手,作了一首叫做《关白宣言》的歌,一下子热卖近300万张,全日本的结婚典礼上几乎都要演奏这首曲子。

“关白”的意思就是丈夫,“宣言”当然就是要妻子遵守的信条啦。

这首歌是这么说的:“你要嫁给我之前,我先要跟你说个明白。这是非常严肃的事,你要好好听着。在我睡觉前,你绝对不可就寝;在我起床后,你绝对不能赖在床上。饭要好好做,平常要化妆,尽你的努力就行,我不会在意……”

“孩子长大后,当我们都年华老去,你绝对不能早我而去;即使是一天也好,绝对不准早我而去。我要你拉着我的手,掉两滴泪珠在我手上,我到时一定会说:因为你的照料,我才有这么美好的人生。相信我,我一定会这么说……”这首歌风行日本几十年,被奉为结婚契约的典范。但因为是以“关白”(男性)为主的契约,在女权高涨的日本,已经不被社会认同,最近数年,相对的以女性为主的“婚娴契约”,却逐渐在日本社会风行起来。

有时,比较中立的日本新新人类家庭,会订下这样的契约:“超过10万日元以上的开销,事前一定要先获得许可”,这是爱乱花钱的年轻夫妻相互节制的一个机制。

日本的年轻人还规定:家计要平等分摊,每个星期妻子想听提琴演奏,丈夫想看足球赛,时间都要一样长,并且要陪对方去。如果新家庭是夫妻两人都要工作,那么家事就得采取“两分法”,如丈夫做饭,妻子带小孩,丈夫抹地,女人洗衣服。

“13”忌讳

欧美一些国家非常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它非常不吉利,应当尽量避开它。

宴会不能13个人同坐一桌,也不能有13道菜;门牌、楼层以及各种编号,也不用13这个数字,甚至对每个月“13”日这一天也讳莫如深。根据基督教传说的故事,“13”是个不幸的数字,因为在“最后的晚餐”上,基督耶稣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吃饭,其中第13个人叫犹大,就是这个人为了贪图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罗马当权者,并为捉拿耶稣的人带路,由于他的出卖和叛变,耶稣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所以西方人至今还视“13”这个数字是“不幸”的象征。

另外西方人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所以,如果碰巧这一天是“13”号又是星期五的话,有的人就会惴惴不安,好象真的有什么灾难就要临头一样。

点烟忌“3”

西方人忌“13”,是众所周知的。

但有的西方人也忌“3”,特别是点烟的时候,不论你用火柴还是打火机给他们点烟,点到第3个人时,他们往往会感到很别扭,有的人甚至会有礼貌地加以拒绝。

西方人点烟忌“3”说来有一个小故事。1899年,英国和荷兰为争夺南非殖民地而交战。当时还没有什么现代化武器,于是持步枪的狙击手大显神威。晚上,许多士兵往往由于抽烟暴露目标而被对方击毙,而死者又通常为点第三根烟的人。因此,他们坚信给朋友或给自己点第三根烟,是不吉利的事。虽然这种说法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它在西方人中已形成了一种忌讳习俗。

所以,当你遇上这种情况时,在点了第二根烟后,最好不要嫌麻烦,把火熄灭后再给第三个人点上。

世界各地婚俗集锦

德国:将一株白桦树放置在姑媳家门前。

荷兰人;用木鞋向恋人求婚。

意大利:崇尚自由的婚礼

科威特:格斗示爱。

马里:新娘足、手、牙龈涂黑色。

埃及:洞房之夜见郎颜。

东非:五花八门的招婚。

世界各国离婚习俗

意大利:妻子若不干家务或不爱干家务,丈夫便可以提出离婚申请。

多哥:如夫妻双方感情破裂,便可到当地有关部门提出离婚申请。办完手续,双方各自请管理人员将头发剃去一半,并将剃下的头发相互交换保存。

日本:如果丈夫认为妻子的睡觉姿势不好看,丈夫就可以提出离婚申请。

阿富汗:如果女方提出离婚,那么,她再嫁人时,她的再婚丈夫要付给前夫两倍婚礼费用。如果男方提出离婚,女方再嫁人时,这个新郎则要自觉偿还前夫当时结婚的婚礼费用。

厄瓜多尔:夫妻不和想离婚,双方都得绝食3天。第四天早晨,夫妻双方去当地的一位年长者家接受检验是否已有气无力。如果真的绝食,说明他们决心大,真要离婚。如果他们假绝食,这位长者即下令:“永远不准离婚”。

黎巴嫩:在传统的家庭中,妻子出门需征得丈夫的同意。丈夫如有朝一日不想要妻子了,只要在妻子想出门征求他的意思时说:“走吧!别再同来了”,这就宣告离婚了。

锉牙

热带非洲的许多部族,流传着锉牙的习俗。马孔德人、尧人讲究把牙锉成锯齿状,班布蒂人总是把门牙锉得尖尖的,卡姆巴人习惯锉尖上牙,去掉两个下门牙,巴库图人则喜欢把门牙锉得整整齐齐,丁卡人、马夸人和南迪人讲究锉尖上门牙,锯掉下门牙,等等。

热带非洲人为什么要锉牙,众说纷纭。

有的民族认为,这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习俗。有的民族认为这是美的标志,尤其是女子,锉牙后显得更漂亮。

人类学家则认为.,锉牙的习俗很可能起源于原始人类吃生肉,后来被作为一种装饰流传下来。

锉牙通常是用极其锋利的刀子进行。或者使用木工的凿子。锉牙时,为了不让被锉者的头部晃动,往往要由另一个人用手按住其头部。由于用力不当和不讲卫生,很多人的牙齿被锉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有的甚至全部脱落。

据统计,因锉牙而造成无齿者比其他原因造成的要多得多。

黄手帕迎客

近年来美国兴起一种风俗—_用黄颜色表示对归来亲人的欢迎。譬如环球航空公司被劫持的乘客回到美国的时候,迎接的人群几乎悉数穿着黄衣衫,数不清的黄丝带在机场飘扬。

说到这一风尚的由来。有一段颇为动人的故事:一天,在华府开往佛罗里达州的长途汽车上,一群度假去的大学生谈笑风生。但他们注意到车厢角落里有一个奇怪的男子,他叫温哥,不吃不喝,闷头抽烟,似乎正在陷入痛苦的焦虑不安之中。在年轻人的询问下,温哥讲出了心事:他刚刚从监狱出来,4年前刚入狱时曾写信给妻子,说他出远门了,不必再找他,如果遇到合适的人,她可以重新组织家庭。一直以来,他们再也没有联系过,但是温哥很爱自己的妻子,临出狱前,他忐忑不安地又写了封信,说如果她还允许他回家,只需在家门口的老橡树上系上一块黄手帕,倘使见不到这个标记,他将过门而不入,悄悄离去。听完温哥的叙述,深受感动的学生都拥向车头,因为再拐一个弯就是那株老橡树了。不安的温哥不敢眺望窗外。汽车急速拐弯了,在车厢里一片沉寂。

接着突然爆发出年轻人惊喜的欢呼。温哥明白了,他放眼望去,哪里是一方手帕?上百块手帕简直把橡树装点成一树鲜花,温哥不知所措,泪水涌上了双眼.于是,黄手帕在美国盛行起来。

额上点红印

在额上点红印是印度妇女信奉印度教的一种习俗。点红印并非仅仅为了美观,而是有特殊含义的。

一是表示这个妇女已婚;

二是表示她丈夫健在;

三是表示她家庭平安吉祥。

点红印的时间是在结婚当天,由丈夫用朱砂粉在妻子额头上按一圆点,从此以后,只要丈夫健在,妻子每天都要自己点红印。

划面纹

苏丹人划面纹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习俗。划面纹不是用油彩,而是用刀划。一般男孩在二、三岁,女孩在10岁左右都要划面纹。

划面纹时,首先用笔在面颊上画好图案,然后用刀照图案划破皮肤,割去表皮,抹上油,待伤口愈合后便形成了凹下去的面纹。面纹使妇女显得更加妩媚动人;男子显得更加威武庄重。

面纹确实给人增添了一种美感。

苏丹人划面纹至少可以追溯到2600多年前的马拉维时代。后来基督徒进入苏丹也没有使这种习俗消失。14世纪中叶,阿拉伯人进入苏丹并定居下来之后,这种习俗有增无减。

古代苏丹,各个部落盘踞一方,经常互相厮杀掠夺,战乱不断。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特定的面纹,以免战斗中误伤自己人。更重要的,每个部落都以自己的家谱历史久远而感到光荣自豪。因此,面纹成为维系部落内部团结、免被其他部落同化并吞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当然划面纹还有其他多种原因:如一家连着几个孩子夭折,新生儿便要划面纹,以免死神认出这个新生儿,把他带走,以使其长大成人。有的孩子如果死了父亲,孩子便要划面纹,避免他父亲的鬼魂把他带走。有的家长因孩子非常漂亮或聪明过人,怕惹来人们妒嫉,便将真主的美名划在他的脸上。

送鸡报喜

墨西哥的米杰肯至今保留着一种颇具特色的古老的风俗:为了庆贺婴儿出生,人们都会送去一只鸡,并且把鸡毛插在小孩的帽子上,说是鸡对于初生婴儿是报吉的响铃,预示好运气将会永远伴随孩子。对于来自异国他乡的远方朋友,主人送上几张亲手制作的鸡神剪纸,就是表达着一种对客人的崇高的感情。

这个古老的习俗来自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鸡神,不甘于天宫寂寞,下凡来到人间。有一次当她穿过深山老林的时候,迎面碰上一只凶猛的美洲虎,恶狠狠地向她扑来。在这紧要关头,一位老猎人及时赶到,用枪打死了这只猛虎,使鸡神死里逃生。

后来,鸡神为了报答老猎人的救命之恩,从天宫取回玉米、水稻的种子,撒在老人家的土地上,并教给他如何耕地、种地、收割和食用。从此以后,这块地方变得山青水秀、五谷丰登,老人家也过上了好日子,鸡神从此也与当地结下不解之缘,当然鸡也就成为善良和美好的象征。

婚纱

一般人认为戴婚纱的习惯可能是源于英国。

英国人结婚要穿礼服,新郎穿长礼服;新娘身着白衫、白裙,头戴白色花环,还要罩上长长的白衫,手持白色的花束。总之,英国人崇尚白色,认为它象征爱情纯洁、吉祥如意。

其实,戴婚纱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更早。在公元前10世纪,当时两河流域就已盛行女子戴头纱。在古希腊,举行结婚仪式时不只是新娘要戴亚麻或毛织成的头纱,一对新人都要戴上花冠。到了罗马时代,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要戴不同颜色的头纱以示区别。

中世纪以后,宫廷贵族之中逐渐出现了用珍珠装饰的花冠。

尔后,发展成白色头纱,并且尺码不断延长,并逐渐遍及欧洲各地。

订婚戒指

1477年,奥地利皇帝麦士米尼深深地爱上了保根地的一位漂亮的公主玛利。为了讨玛利的欢心,麦士米尼派人送去了一枚为其特制的钻石戒指,这枚戒指用钻石镶成了一个英文字母“M”,是玛利的缩写。就是由于这枚戒指感动了玛利,夺得了玛利的爱情。从此以钻石戒指作为订婚信物,便成为西方人的悠久的传统。

婚礼撒彩纸碎

在西式婚礼中,常常可以见到来宾向新人撒彩色纸碎,作为对他们的祝福。

这种风俗起源于意大利。中古时代,意国有这样的风俗:凡参加婚礼的人,都需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愿这对新人以后可以过上甜蜜的生活。

到了19世纪,人们把糖果改为彩色纸碎,但名称却沿用了下来,因为意大利文中糖果与碎纸为同一词语。

婚礼蛋糕

世界上许多民族举行的结婚典礼上都设有婚礼蛋糕助兴。

远在罗马时代,达官贵人的家庭举行的婚典上就已经设有一个特大的蛋糕。新娘和新郎要与众宾客共同分享这个蛋糕,而且还要把蛋糕举在新娘的头上分切给前来参加婚典的客人。据说此举是富裕的象征。所有吃了婚礼蛋糕的客人的生活都会变得富裕起来。在美洲,不少印第安人部落举行婚典时,都由新娘把特制的蛋糕作为礼物送给新郎,表示愿意把幸福和富裕带给自己的如意郎君。

在欧洲,参加婚礼的客人都习惯把调有香料的蛋糕作为贺礼送给新郎、新娘。这些贺礼往往堆积如山,新娘和新郎则要在这一大堆婚礼蛋糕面前互相亲吻,表达爱意。

蜜月

所谓“蜜月”(honeymoon)一词中honey本意是蜂蜜,moon代表月,而把这名称翻译成“蜜月”,除了使人听起来有甜蜜幸福的感觉外,并没有确切地表示出新婚的含义。

“蜜月”这个词实际上是古代抢婚习俗演变而来的。英国古代的条顿族流行抢婚,丈夫为了避免抢来的妻子被对方抢回去,只得在新婚期间带着妻子到外地过一段隐居的生活,每臼3餐喝蜂蜜酿成的酒,连续喝30天,恰巧是一个月,据说这就是蜜月的说法的由来。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蜜月夫妻饮用的是蜂蜜酿成的酒,而不是其他酒类呢,这是因为英格兰无法栽培葡萄,蜂蜜却随处可见,所以自古以来英国人就有喜欢饮用蜂蜜酒的习俗。他们取下蜂窝,从里面拿出蜂蜜,再用滚水来煮蜂窝,使蜂窝发酵而成为蜂蜜酒。抓周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