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各种各样,
有高歌进的,也有甘于寂寞的;
有翻云覆雨的,也有别无旁鹜的;
有一帆风顺的,也有步维艰的;
有膏青史留名的,也有销声匿迹的。
但不论人的能力大小.价值高低,贡献巨细,
只要是兢兢业业,为了社会、人类作出了应有的努力,
就应受到尊重,不枉白来一世。
一切都不会过去
记不清曾经看过哪位名家写过的一篇游记,说的是到外国的一个墓地游览,偶然看到一个逝去者的墓碑上写着一句话“一切都不会过去”,看后自己也觉心头一怔。虽然多年过去了,文章的内容都已模糊,唯有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中国人常用来宽慰自己和别人的一句话是:没有过不去的桥。细忖此言,无非三种含义:遇到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突出了上进、向前,是积极的主旨;得过且过,没有过不去的坎,推着走,混日子,是被动的内涵:慰籍办了错事的行为,时光可以冲淡错误的后果,由于理得,从而可使不安变为心安,是消极的宽恕。第一种含义,不论是从鞭策自己,还是从激励别人的角度讲,都是无可非议的。第二种则充分地体现了随遇而安的惰性,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也不无道理。唯独这第三种,宽容错误,甚至成为放纵自己的借口,应值得认真商榷,若是一种严重的失误,造成恶劣后果的行为,则更应引起高度的警觉了。
“一切都不会过去”。此言一反消沉、宽泛、纵容的基调,以积极、严谨、内敛的精神警示于人,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认真对待自己的言行。不论是郑重声明,还是诙谐幽默,都会如印迹一样留在客观世界上,而客观世界,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只有遗忘,没有消失。
它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是职务的高与低,地位的尊与卑,作用的大与小,动机的好与坏,都会在客观实际中得到检验,促使我们慎言、慎行、慎独,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因为,在时光的流逝中,只见客观,不见主观。
它还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言行都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正所谓:人生者,百代之过客。每个人、每代人,各领风骚,繁衍不断,才构成了悠久璀璨的历史。历史人,做历史的事,就成为有长远眼光的“过客”们时刻谨记的原则。因为,物质是短暂的,精神才是长存的。
我赞赏“一切都不会过去”,但决非提倡秋后算账,也并非让世人皆成为谨小慎微的小脚女人。因为,此言主张了负责、进取、自省的原则,有了这种原则做主旨,为人会坦率忠信,为官将竭诚尽职,长者定施惠后代,少者当不负众望。如是,世界必将会洒满阳光,充满希望。
由原生态想到的
不知怎的,生活在21世纪高科技、信息化时代的人们,开始怀念起原生态来了。理由是原生态的食物没有农药,原生态的山水绝无污染,原生态的歌声毫不做作,原生态的交际极少欺诈。
是人们的理念倒退了,还是社会的进步太快了,反正人们是越来越留恋旧时的光景和逝去的岁月。于是人们开始不住城市住乡村,不进高楼进平房,不吃肉禽吃野菜,思旧、怀旧、恋旧之风日长。明明是新做的衣服,偏偏要磨出毛边、旧痕,或是打些补丁;本来是刚装修的房屋,却非得点缀些原木、岩石,或是挂些老物件;还有的茶社、酒吧,一定要布置得古色古香,有中式元素的,有古典欧风的,也有田园野味的,访旧、做旧、寻旧之人遍布。
难道是人们真的要走进时光隧道,返朴归真了,我看却非如此。有个电影情节,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将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放到一个闭塞、艰苦的偏僻乡村,结果追求着“悠然见南山”的现代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熬不住了,发誓再不抱有这种非份之想。还有篇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当游人驾着小舟,驶过碧波浓荫之处,看到远山脚下,一农舍全家人正围坐在房前吃晚饭时,不禁诗兴大发,大呼“农家乐”,却不由原生态想到的不知怎的,生活在21世纪高科技、信息化时代的人们,开始怀念起原生态来了。理由是原生态的食物没有农药,原生态的山水绝无污染,原生态的歌声毫不做作,原生态的交际极少欺诈。
是人们的理念倒退了,还是社会的进步太快了,反正人们是越来越留恋旧时的光景和逝去的岁月。于是人们开始不住城市住乡村,不进高楼进平房,不吃肉禽吃野菜,思旧、怀旧、恋旧之风日长。明明是新做的衣服,偏偏要磨出毛边、旧痕,或是打些补丁;本来是刚装修的房屋,却非得点缀些原木、岩石,或是挂些老物件;还有的茶社、酒吧,一定要布置得古色古香,有中式元素的,有古典欧风的,也有田园野味的,访旧、做旧、寻旧之人遍布。
难道是人们真的要走进时光隧道,返朴归真了,我看却非如此。有个电影情节,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将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放到一个闭塞、艰苦的偏僻乡村,结果追求着“悠然见南山”的现代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熬不住了,发誓再不抱有这种非份之想。还有篇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当游人驾着小舟,驶过碧波浓荫之处,看到远山脚下,一农舍全家人正围坐在房前吃晚饭时,不禁诗兴大发,大呼“农家乐”,却不知那家人正为了生计而愁苦不堪。
所以说,人们并非是真的愿将时光倒退,再回到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岁月。之所以如此,只不过是追求一种情调,一种时尚,反映了内心的怀念罢了。
于是,想到了人们如此追求的原因,就是现代社会的压力太大了,现代发展的脚步太快了,现代的交际关系复杂了,现代技术的覆盖面太广了。所以人们的要求和愿望总是希望再简明一点,再放慢一步,再轻松一些,使自己能够有喘息的时间、回味的余地、休整的机会。
现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已成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但需要追求简单,因为,简单一点,就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丰富。例如:物质简单一点,精神就会丰富一些;索取简单一点,回报就会丰富一些;需求简单一点,心灵就会丰富一些;私欲简单一点,友情就会丰富一些;言语简单一点,沟通就会丰富一些;环境简单一点,空间就会丰富一些。
无题
当你看到落叶和尘埃被风吹起,在天空中飞舞的时候,千万不要感到惊讶和羡慕,不论它们的姿态多么潇洒,它们的气势多么的张扬。因为它们毕竟不是依靠自身的力量飞上去的,一旦风消云散之后,便会飘至不知所处,而且往往是飞得越高,就会跌得更远。莫不如做一片绿叶在角落里点缀着春光,做一粒泥沙,融入大地蕴育着新的生命更好。
一
平生爱云,尤其是那碧空下洁白的云。它是那样纯洁、高雅、妩媚、动人,它多姿多彩,又充满了神秘的感觉。
可惜这样的云,现已难得一见,更多的时候,是混沌的天空,阴沉的,铅一样的颜色。而那云,也被混浊的空气所污染,更有一些乌云与之沆瀣一气,不分你我,毫无色彩,更难觅个性。
有时乘飞机,人在万米高空,方可看见朵朵白云。放眼望去,只见层层叠叠,千姿百态,与蓝天相映衬,犹如是大海卷起的波涛,竟那样光彩动人。
可见,天地间并不缺乏如此美丽的云,只是很多被那阴霾所笼罩,所感染,或所融合。所以当那风清日朗之时,万里碧空,偶尔飘过的云朵就显得格外珍贵,并更加动人。
三
用相机照出来的景物,虽然是真实的,但却是精选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到一处名胜,都会精心挑选最有代表性的场景,或是最独特、最美丽的背景拍照留念。多年以后,再拿出来,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
作为生活中的纪念,照片中的美好景致当然是值得留恋,这种做法也无可非议。但若是把这种方法用于工作上,就应提醒,要引起高度注意。留给上级,或是给外部看的,未必就是真实的情况,因为往往把镜头的角度稍作调整,旁边就可能露出不够协调,甚至是龌龊的场面。
四
城市交通,历来是城市管理的难题。尤其是车辆日益普及的社会更是如此,如何在拥挤的道路中,平稳较快地驾车,也是大有哲理的。
很多司机,唯恐车速不快,常常是见缝就钻,在狭窄的街道中频繁地改道、并道。有时嫌车太多,车流缓慢,就抢上自行车道。哪知这非机动车更多,行速更慢,眼见刚才相邻的汽车已经超过自己,无奈又重新回轮,再挤迸主干道。这一右一左地变道,既影响了自己,也干扰了正常的行车秩序,为此还招来不少司机的“白眼”。再看自己的位置,已远远地落后于未抢道之前了。
看来,当快则快,当慢则慢,这快慢之间也是相对变化的。因为,你的方法失当,定会‘‘欲速则不达”的。
五
再来说摄影。当你想起把肖像、静物或其他的主体拍得逼真、细致的时候,背影就会模糊不清,甚至走形。这是因为当镜头聚焦到某一点位时,焦距就会大大变长,角度变窄,以便于能够抓住焦点中的每一个微小的环节。如此也就自然会看不见,或看不清周边的事物了。这个道理颇似古人在分析“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时,发出的“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顿悟。
可见,从某一角度上讲,要想了解事情的全貌,就注重从宏观上去把握,而不能过于具体。攻其一点,而不及其余,在细节问题上纠缠过多,反而会影响了大局,成了“舍本求末”的佐证。
六
大象无形,天地伟岸,千变万化。但不论怎样的变化,宇宙间自有其固定的规律。
不论是六月雪,还是冬日雷,也尽管有龙卷风,再加上山崩裂,但依I日是改变不了天圆地方,日月轮遛,照样是紫气东来,江海西去。
仰观天象变化,有杞人忧天的:面对花残叶落,有黯然神伤的;每临金风萧瑟,有泣而悲秋的;遥望长河落日,有无可奈何的。然而,天地之间星逼斗转,万物更叠,四季交替,繁衍无穷,真正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病树前头万木春。人在宇宙间应得到怎样的启示,又该如何去面对呢?
七
旅游,或乘车,或坐船,或登山,或涉水。很多人都认为旅游是个苦差事,于是乘车、坐船者昏昏欲睡,跋山涉水者,又苦不堪言,这样就有了“看景不如听景”之说。
去旅游,当然是去目的地,欣赏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殊不知,在沿途所见所闻,也是旅游中的一个部分。在那或平川、或江海、或险山的途中,人文民俗、峰逥路转以及波光旖旎,自有一番景象值得我们去体会,有此念头,定会在途中静下心来,细细地去欣赏。而在途中叫苦不迭者,即使到了目的地,也会兴致大减,使旅游的意义大打折扣。或者说,如此,是还没有领悟到旅游的真谛。
过程,是我们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注重过程,便会使我们的整体追求更有意义:注重过程,便会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八
时下兴养宠物,尤其是狗。大街小巷到处是牵狗、遛狗的人。但是我不喜欢,理由是那毕竟是畜牲。一想起很多人与它同床共眠,甚至是相互亲吻的情景,都会嗤之以鼻。然而一件事改变了我的印象。
一友人养狗,因喜得贵子,在家人坚决反对下,只好忍痛把狗带到城市的远郊扔掉。从那时起就像掉了魂儿。没想到一周后,清晨打开家门,那狗竟然蹲在门外,浑身是伤和土,在冬季的清晨全身的毛上披了一层厚厚的寒霜,看得出是半夜回来,怕打扰主人才静卧在那里等候。友人见状,抱起那狗号啕大哭,为自己的狠心,也为那狗的忠诚。那狗也真通人性,竟在主人的怀抱中,露出一副伤心的样子。友人发誓再也不听别人的非议,与狗决不分离。后来,那狗真的帮了主人的大忙,家中无人对,照料小主人的事都由它来完成,人狗之间关系异常密切,直到那狗终老在它的主人家中。
自此,我知道了狗确通人性,又极忠诚。对主人的滴水之恩,真正做到了终身相报,真有“富贵不移,贫贱不悔”的味道!具有“感恩”之情,尤其是在当年的社会,难能可贵,实在值得人去深思。
偶得
平生到过很多水库,也乘船到过江河大海的深处,每当伫立岸边或船头,看着那静静流淌的水面时,心里都不由地产生出一种敬慕之情,甚至是一种敬畏之情。因为在那深水之处,从不见波涛的喧嚣,它深邃、深翠、深沉而又深不可测,但却显得那样沉静而又镇定。偶见旋涡,也只见在激流中漩出一个个深坑,却几乎听不到声响,而我深知那旋流中心的力量。
而在那小河边,清溪旁,情景就大不一样了。河水在跳跃着,发出哗哗声音,令人在很远的地方就知道了它的存在。与大水相比,明显地赶到他的浅显,缺少了厚重与积淀。我默然想到,这些小溪,只有经历曲折,坚持不懈,汇入大江大河,才能真正地显示出它的宏大与伟岸,否则,,它永远也成不了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