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听说刘奭要给陈汤和甘延寿封侯,石显首先就急了。他是真急,急啊。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业值得我们奋斗一生。然而,有一种事业,穷石显一生,仍然玩得不亦乐乎。那是什么样的一项事业,值得石显如此乐此不疲?那不是别的,就是整人。
石显是以整人发家的,他必须将此做大做强,做精做美,甚至发扬光大。然而没想到,在整甘延寿这事上,还真碰到对手了。而这个对手不是别人,正是皇帝刘奭。
石显一直都把刘奭当傻子来忽悠,怎么突然在对甘延寿和陈汤事件上,脑袋像开窍似的,变得与从前不一样了?不过,既然将修理别人当成毕生奋斗的事业,就得无条件进行下去。技术输了,可以总结经验教训,继续推进事业向前发展。
做事业嘛,可以输掉别的,就是不能输掉精神。
于是,本着不服输的精神,石显不得不亲自出马。这次,他联合匡衡一起对刘奭上疏,说道:“甘延寿和陈汤假传圣旨,擅自调动部队出征,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不杀他们,已经算很便宜他们了。现在陛下还要对他们封侯加爵,那将来汉朝跟外国再有什么纠纷,将领不都学他们了?如果那样,简直就是给国家带来灾难啊。”
这话一出,刘奭一听,脑袋一拍,突然叫道:“对哦,石鸟人说得很对哦。”
按照规矩,得治陈汤和甘延寿的罪;可是,他们俩又十二分争气地,替皇帝和国家挣了面子,惩罚他们,似乎也说不过去。于是,脑袋突然灵光的刘奭,又像中病毒的电脑似的,变得不听使唤了。
他在犹豫、在徘徊、在挣扎。同时,他渴望有人主动出面,替他清除内心的纠葛和病毒。
这时候,一个高手出现了。
谁也没想到,前来营救思想困顿的刘奭的,是一个曾经牛气、如今游荡民间的高手。此高手,不是指政治高手,而是学术高手。这个人,就是与石显屡战屡败的前皇族事务部长(宗正)刘向。
此时,刘向尽管身在江湖,但耳朵仍然灵敏,他闻听石显要拿陈汤假传圣旨这事做文章,一下子就来劲了。说刘向是学术大师,那是没错的。不过,此大师身怀绝技,现在正是他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时候了。
刘向的绝技,是一开笔就能引经据典,写出滔滔大文。于是乎,他马上向刘奭修了一封书,建议给陈汤和甘延寿封侯。文章很长,引用的故事也很经典。但是,真正打动刘奭的,是其中一句话。那句话,犹如一服猛药,仿佛将刘奭从迷乱的梦中唤醒了。
刘向那句至关重要的话就是:陈汤和甘延寿没有劳师兴众,更没有动用汉朝后方一粒粮食,就建立了千古奇功。比起当年那个李广利,可是好上一百倍。然而,当年李广利惨胜归来,汉武大帝尚且封爵,甘延寿和陈汤凭什么不能封呀?还有,汉朝第一任西域总督,没有皇帝命令,率军出征归来,仍然享受爵位,难道甘、陈二人,做得不如郑吉好吗?
猛药,果然是猛药。
刘奭一拍脑袋,彻底醒了。于是,他马上下令,赦免甘延寿和陈汤,再也不准谁多嘴。接着,他又给匡衡下一道死命令,赶快给甘、陈两人评定功绩。
更牛的是后面那句话,只许讨论封侯,不准讨论他们的功过。
刘奭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石显的进攻又失败了。
然而,石显仍然顶风作案,对刘奭说道:“郅支单于不过是个冒牌单于,不值得替甘、陈俩封侯。”
这次,刘奭耳朵像塞上棉花,啥也没听到,封爵会继续进行。刘奭甚至还放出话来,说一定要对甘延寿和陈汤各封千户侯。
石显和匡衡还在做最后的顽抗,不过他们退了一步,说封侯可以,但是不能封那么大的侯。最后,甘延寿被封为义成侯,陈汤被封为关内侯,他们食邑各三百户,赏赐黄金千斤。
终于,陈汤还是胜了。感谢上天,感谢刘奭,感谢郅支单于,终于让陈汤完成了传奇的封侯之梦。
三、悲伤的昭君
郅支单于被斩,有人欢喜有人忧,比如,南匈奴王呼韩邪单于。近来,这厮情绪特不稳定,他是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恐惧。高兴的是,郅支单于死了,没人再跟他抢单于称呼了,甚至他可以摘去“南”字,直呼匈奴单于了。恐惧的是,汉朝既然都能斩郅支单于,如果自己哪天一不留神,得罪了汉朝,也可能会成为郅支单于第二。
是啊,花无百日红,月有阴晴圆缺,谁敢保证自己一辈子不跟汉朝翻脸呢?一想到这里,呼韩邪单于就觉得问题太严重了。怎么办?突然,呼韩邪单于拍了一下脑袋叫道,有了。
不久,呼韩邪单于派人出使长安,告诉汉朝皇帝刘奭,说他想汉朝了,想到长安觐见皇帝。
公元前33年,正月。按照汉朝规矩,那是全国大小诸侯朝见皇帝的日子。呼韩邪单于以藩属身份,前往拜见刘奭。见过刘奭后,呼韩邪单于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对刘奭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这个要求就是——我呼韩邪单于想当汉朝的女婿,请皇帝满足我这个藏在心中的夙愿。
自汉朝立国以来,从来都是汉朝主动提出要当匈奴的岳父,而且还屡屡被拒绝。匈奴偶尔有个主动提出和亲的,也是心术不正,别有用心。但是,呼韩邪单于有别于匈奴列祖列宗,这次他主动提出要当汉朝皇帝的女婿,那是发自肺腑、真心实意的。
汉匈之间,上百年的真打狂殴,打成现在的局面就是,匈奴不得不死心塌地臣服汉朝。郅支单于仿佛以死的血例证明了,除了臣服,他那个呼韩邪单于没有更好的出路和活法。
不过,在汉朝看来,匈奴王服了就好,如果是真心臣服,那就更加圆满了。刘奭马上满足呼韩邪,派人从宫中物色五位美女,赐予匈奴王。
曾记否,当年娄敬向刘邦提出和亲政策时,曾经说过,为体现汉朝和亲诚意,必须派公主嫁给单于。那时,刘邦唯有独女鲁元公主,且已嫁人,再加上吕雉大吵大闹,没有把货真价实的公主嫁出去。最后,嫁出去的,不过是个冒牌货。
后来,汉朝终于嫁出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公主。但是,这么多年以来,汉朝嫁给匈奴的,即使不是真公主,也要级别极高的翁主。公主是皇帝生的,翁主是刘氏贵族生的。怎么说,汉朝的和亲政策,总之还是厚道的。
然而,此次刘奭赐予呼韩邪单于的,不是公主,也不是翁主,而是宫女。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宫女级别还特别低。
但是,呼韩邪单于见到五位宫女时,没有半点低落情绪,而是高兴得差点飞起来。
因为,刘奭赐给他的五位宫女当中,竟然有一个是汉朝的大美女。更让人艳羡的是,那美女后来还上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排行榜,她的名字就叫——王昭君。
当王昭君出现在送别仪式中时,刘奭也看得傻了。然后,他后悔了。
中国四大美女,被文学作品吹捧得天花乱坠的,只有王昭君和杨玉环。前者生前赢得和亲成功之名,后者得了亡国之音名,所以自古以来,王昭君的名声从来都是流光溢彩,杨玉环则成了反面教材。
当然,杨玉环多少也是有点冤枉的。长得漂亮,不是她的错。唐玄宗迷恋她,那是皇帝自个的事,怎么亡国了就把罪名推到她身上呢?
关于王昭君,被误嫁呼韩邪单于,据说是某个环节出差错了。出错的地方,许多文学作品一致认为,问题就出在画师毛延寿身上。
故事大约如下:王昭君进宫以后,自感怀才不遇,甚是寂寞孤独。这时候,画师毛延寿来了。那时候皇帝忙,宫女多,争宠吃醋的更多。因皇帝忙不过来,只好委托画师到后宫,将宫女逐一画下来,然后交给皇帝过目。如果养眼,就留下,不满意的,只有委屈她们,冷落清秋对。
画师画像,主观性极强,所以很容易做手脚。据说画师毛延寿很欣赏王昭君,也了解她渴望见到皇帝的心情。于是乎,他主动向王昭君索贿道,如果您舍得点银子,我就把你的美相加工一番,呈现皇帝。你觉得交易怎么样?
王昭君,今湖北省秭归县人,出身民女,却是一副清高相。她面对那一副厚脸皮的画师,只吐出了一个字:不。
清高是要付出代价的,自讨无趣的毛延寿,决定让王昭君永无出头之日。于是乎,他在画完相后,给王昭君的脸上点了一颗丧夫落泪痣。果然,那颗该死的痣,让王昭君一直被后宫冷藏,直到呼韩邪单于的出现。
故事的结局是,刘奭无奈美人落入他人怀,一怒之下,回宫就将画师毛延寿砍了。
王昭君的故事很美丽,也很忧伤,传了很多年,也忽悠了很多人。传说总是很动人,却往往不靠谱。在历史面前,我认为,很有必要还原真相。
关于王昭君,权威正史《汉书》及《后汉书》记载甚少。而王昭君与毛延寿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源自《西京杂记》。那本书,向来被史家称为汉朝笔记体小说集,至于作者是谁,史无定论。
在这里,我试以《汉书》和《后汉书》记载,从而破译王昭君和亲真相。
第一个问题:后宫美女多如繁星,为何王昭君不幸被选中?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后汉书·南匈奴传》是这样记载的:“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
这话的大概意思就是,当时,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求婚,皇帝赐他五个宫女。而王昭君因为入宫多年,皇帝没给机会面见,心中早积满悲怨,于是一怒之下,主动请求出嫁匈奴。
换句话来说,王昭君之所以要出塞,是赌气而行,与画工毛延寿无关。这里,就要涉及第二个问题:王昭君主动出嫁匈奴,跟毛延寿的死有关吗?
我认为,此两者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中国历史,向来都有替皇权开脱、美化政治的毛病。这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从夏朝以来,昏君沉溺美色误国殃民,往往到了士大夫那里,就成了红颜误国。基于这个替君开罪的光荣而悠久的传统思维,我认为,后人将皇帝误将美女王昭君送给呼韩邪单于的罪过,推到毛延寿身上,事实上就是编辑一个毛延寿索贿的故事,替皇帝开脱。
不过,我认为毛延寿的确该死。因为他是画工,专门负责替皇帝物色美女的,现在让王昭君变成漏网大鱼,错嫁外国人,至少他是犯了渎职罪。这个罪,恰好让后来写笔记小说的人,找到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插入了毛延寿索贿失败泄愤的故事。
第三个问题,王昭君出塞,汉匈之间五十年无战事,替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歌可泣,是这样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一两句话是很难说清楚的。的确,王昭君出塞,汉匈无事数十年,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王昭君的功劳。但是,她那份功劳,被文学作品无尽地夸大了。
曾记否,汉武大帝时代,刘彻曾派刘氏宗室一翁主,下嫁乌孙国。后来,乌孙老国王死了,又嫁其儿子,生儿育女,终老西域。除此之外,还有好多没留名的美女,无论她们是嫁给匈奴,或者西域某国王,为何她们都没有留名千古,而偏偏王昭君却创造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呢?
归根到底,是王昭君碰上了好时代。首先,王昭君的确长得很美,美得惊动了汉朝中央,让刘奭看了都连叫后悔,所以王昭君出嫁后,能被呼韩邪父子一度吹捧。其次,最重要的是,王昭君倚仗着家资雄厚、实力强势的汉朝娘家。
难道不是吗?呼韩邪为什么主动上门求婚,那是因为他心里怕。怕啥时不小心得罪汉朝,而且还可能连汉朝皇帝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汉朝驻边大将就让他变为郅支单于第二。所以,为了讨好汉朝,为了向汉朝表诚心,为了以防不测,他必须表态愿意做个好女婿。
现在,呼韩邪本来也就想当个安分的女婿,没想到汉朝如此厚道,竟然把汉朝第一美女王昭君送给他。这叫啥?因祸得福,谢天谢天,谢皇恩浩荡啊。
所以,为了报答汉朝浩荡龙恩,回国后,呼韩邪单于马上修了一封书。书中洋溢着仿佛中了五千万巨奖的激动之情,里面是这样写的:“请中央把汉朝边境驻军撤了吧,让战士回家种田,守边的任务就交给我呼韩邪单于,匈奴愿世世代代替汉朝守边。汉匈友谊,将万古长青。”
请注意,呼韩邪单于是发自内心的呐喊,他没想过忽悠汉朝,更不是什么心术不正,耍阴谋诡计。
刘奭读完这封信后,心里特不是滋味。如果画工们勤快点,或者自己多关心宫女们的动态新闻,也不至于把王昭君错嫁匈奴王。现在好了,呼韩邪单于得了便宜,便马上卖起乖来,他这个乖,到底要不要接下呢?
尽管刘奭心里有阴影,然而还没被气昏。他很清醒地把书信交给有关部门,开会讨论,就这事表个态。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绝大部分人都同意呼韩邪单于表忠心的做法。但是,只有一个人,提出了异议。
持反对意见的人,是一个宫廷禁卫官。他给刘奭写了一封书,洋洋洒洒,绝不输于写奏大师刘向。在那封书里,这个在宫中行走的官员,提出了十条反对理由。为了不影响阅读,我就不一一罗列,只罗列其中一条:撤掉边防军,边境和平,匈奴单于会认为那是他们的功劳,就会趁机加价。如果哪天他们狮子大开口,汉朝无法满足他们,战火就会重燃。到那时,汉朝再去重筑边境驻营地,为时已晚。
总之,撤除边防军,不是保持永久和平、控制匈奴的长远策略。
刘奭一看,心里一惊,这么明显易懂的道理,汉朝那些巨儒高官,怎么就没几人看到呢?
刘奭决定听从以上意见。于是,他派人去向呼韩邪解释,单于的厚意,皇帝心领了。不过,汉朝的边防军,还是不能撤掉。请单于不要多心,主要不是用它来防匈奴,而是防中原那些流氓,突然越境出去,骚扰你们。
呼韩邪单于一听,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