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里曾经是汉朝4
3404900000034

第34章 暮歌(3)

故事结局很老套,不久,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皇后,两人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他们俩又有了爱情结晶,王昭君替呼韩邪王生下一子。

呼韩邪单于是幸福了,可就苦了王昭君。三年后,呼韩邪单于死了,按照匈奴习俗,王昭君不得不又嫁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又生了两女。美丽而忧伤的王昭君,就像压在天平上的一根稻草,保持着两边砝码的平衡——她让汉匈近六十年和平无事。

烟花一般的女子,消沉了美丽的青春,枯黄的薄纸上,只留下惊艳的目光,无穷的怨词歌咏。以卑微之身,撑住了汉朝盛世徐徐落下的帷幕,纵使花容尽去,葬身他乡,那又何妨?因为,在北风狂乱中,传说已经化为不老的传奇。

一个偶然的政治事件,改变了王昭君一代美人的命运。千古以来,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诸多文豪,都曾作诗替王昭君鸣不平。然而,柏杨先生却一语道破天机:王昭君之所以主动出塞,是因为她彻底看透了宫廷命运,所以伺机挣扎出笼。正因为她那成功一搏,不但挽救了自己,而且创造了千古不朽之传奇。

柏杨的话不是没有道理。因为王昭君出嫁后,不到半年,深深暗恋她的皇帝刘奭,便化羽登仙了。如果王昭君继续留在后宫,不是被深锁囚禁到死,也会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很简单,凭王昭君那般清高孤傲的性格,根本就无法生存于风险重重的后宫。

所以,王昭君泉下有知,首先应感谢国家,感谢刘奭,感谢呼韩邪单于。感谢国家放了她,感谢刘奭放了她,感谢呼韩邪单于深深地眷恋着她,让心中的怨与爱永远不朽,绝不泯灭。

四、拐点

通过前面的观察,可以看出,刘奭这辈子,人不傻,脑不笨,可因为性格问题,常常做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其中最让人吃惊的,就是娶了一个厉害的女人当老婆。这女人厉害到什么程度?有一点足够说明她的能量:在《汉书》当中,有两个女人是单独立传的。一个是高后吕雉,一个就是此人。

这个厉害可怕的女人,她的名字,就叫——王政君。

每一个牛人的背后,似乎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吕雉很牛,可是关于她的出生,却没啥传说。反正就是生了,长大了,然后被父亲推出去嫁人了。可是王政君不同,她出生有传说,经历亦传奇,甚至和汉武大帝的老妈有得一拼。

说来话长,长安城中有个叫王禁的人,时为廷尉史,娶妻生女,名唤王政君。王禁妻子替他生了几个孩子后,突然赌气,玩失踪了。究其原因,原来是王禁好色,又娶了几个女人当小的,所以原配渐渐失宠,干脆一走了之,改嫁他人。

据说,王政君老妈怀她的时候,梦月入怀,然后就生下了她。即使这样,王政君从小还是失去了母爱。就这样,不知不觉地长大了,然后莫名其妙地被推出去嫁人。

王禁首先替女儿物色了一门亲事,说好了什么时候要嫁,但是离奇的事出现了,还没等王政君嫁过去,对方莫名其妙地一脚登天了。

于是,王禁只好替女儿再物色人选,这次攀上的是一个富贵人家,人唤东平王。双方说好,要将王政君嫁过去当姬妃,可是离奇的事情又发生了,还没等王政君嫁出门,东平王莫名其妙地死了。

事先说好的两门亲事,都没有成功。王禁很纳闷,于是他就想,他这女儿是不是天生就是个克夫星,嫁不出去了?王禁决定找人替她算一卦,结果一出来,他被吓了一跳。

占卜的只跟王禁说了一句:当大贵,不可言。

什么叫贵不可言,就是嫁给诸侯王都是下嫁了,给皇帝当夫人,马马虎虎,如果是当皇后,那才恰恰好。

算命先生的话,王禁信了。于是,他决定赌一把,从此教女儿读书,并教她玩音乐学击鼓。就在王政君十八岁那年,王禁很顺利地把女儿送入后宫。一年后,她的命运从此与众不同。

那时,汉朝的太子,正是刘奭。当时,刘奭和一个姓司马的女人玩得很好,没想到不久,对方就病得快要死了。司马氏死前,以无限悲愤的语气对刘奭说:“我之所以被折磨死,完全是宫中其他姬妾诅咒我早死,想取而代之!”

那话既出,多情种子刘奭信了。不久,司马氏果然死了,无限悲痛的刘奭也跟着病了,而且还对天发誓,再也不接近宫中任何一个姬妾。但是,刘奭那番话却急死了一个人。

那个人,就是他的父亲刘病已。

那时,太子还没生出儿子,他不肯让姬妾接近,那不是要断种了?这样的话,那不是要乱套了。刘病心急如焚,决定顺从刘奭心意,不强求他从姬妾中选妃,而是从后宫另选五个宫女,送给刘奭待选。

一切都按上天设计好的游戏走,王政君就在其中。

把五个宫女送入太子宫中的人,是刘奭的养母王皇后。等刘奭过目后,王皇后就叫人问刘奭到底喜欢上哪个了。心不在焉的刘奭,为应付皇后,只好敷衍地说了一句:“其中有一个还可以吧。”

刘奭不指名、不道姓,他本来也没对谁感兴趣,可是这么一说,王皇后竟然把目光锁定了一个人。神奇的历史,偶然的命运,这时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

当时,挨着刘奭坐的人,正是王政君,她穿着一件宽大的红色上衣,显得特别醒目。于是,王皇后当即断定,刘奭说其中那个还可以的人,肯定就是她了。

这样,一切都顺理成章了。王皇后派人将王政君送入宫中,接着,刘奭就被搞定了。让刘病已和王皇后开心的是,不久,王政君怀上了,生了一个儿子。

在此之前,刘奭跟过数十姬妾,没有一个怀上。没想到,王政君一到,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苦等孙子的刘病已,终于当上祖父,高兴得就差没翻跟斗了。于是乎,他亲自替孙子取了一个名叫——刘骜。

刘骜长大后,还经常被刘病已带在左右,宝贝得不得了。

看上去,这一切是多么完美。错了,埋葬汉朝的,正是眼前这个顺乎天意的王政君。这个女人,自登场之时,低调从容,手腕老辣,不得不让人对她刮目相看。

当她第一次出现在刘奭面前时,紧挨着坐下,不是偶然,是唯独穿着鲜艳性感上衣的,也不是偶然。当她被送入宫中,顺利怀孕,更不是偶然。

我认为,王政君能在后宫脱颖而出,应该归功于她的应对能力,以及她背后强大的策划团队。正因为这样,王政君一步一步地朝着自己设计的未来走去。

然而,这注定是一条坎坷崎岖、风雨多变的路。在刘奭晚年的时候,王政君面临着一场残酷的考验。这个考验就是——种种迹象表明,太子刘骜有被废掉的危险。

皇帝晚年想废太子,自从开国皇帝刘邦开了这个坏头后,似乎成了汉朝光荣而悠久的传统。刘奭之所以想废掉太子,其想法简直就是当年刘邦的克隆版。

情况是这样的:王政君老了,刘奭重新宠上了另外一个小老婆。小老婆姓傅,在后宫等级中,属于第一级,所以人称傅昭仪。博得皇帝欢爱的小傅,替刘奭生了个儿子,名叫刘康。所谓爱屋及乌,刘奭因为宠上了傅昭仪,所以特别疼爱刘康。于是他就想,要不要把刘骜拉下来,把刘康推上去呢?

当然,刘奭仅此理由换太子,那是不充分的。刘奭治国无术,但在文学艺术方面,相当有造诣。为了体现他的专长,还经常在后宫聚众表演,无人能及,后来却有一个人,在音乐方面,能够与他互相应和了。而这个人,就是傅昭仪的儿子刘康。

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太子刘骜好酒好色,花花公子都赶不上他。让这么一个种来接班,还真有损形象。

所以,相比之下,傅昭仪多情体贴,儿子刘康聪明伶俐,这更让刘奭坚定了换太子的想法。这个想法,一直左右着刘奭,甚至病重时,只让刘康在床前服侍,刘骜想到门外挤着缝朝里面看的机会,都没得到。

更危险的还有,此时病重的刘奭,突然派人去查询当年汉景帝刘启是按什么程序将太子刘荣废掉的。

这的确太可怕了,消息一传出,王政君及太子,甚至整个王氏家族都坐立不安了。

怎么办?当年吕雉孤独无助的时候,是张良出了个好主意,救了太子刘盈。如今去哪里找张良,谁是拯救王家的张良?王政君召集家族会议,大家都手足无措。

就在众人濒临绝望的时候,王政君突然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像天上一颗闪亮的星星,点燃了全部希望。

举目汉朝,谁最有话语权?可能有人马上就想到了,那肯定是石显了。石显是多牛的人呀,整死一个接一个,任外面告他的人一批接一批,他仍然稳如泰山,纹丝不动。可见,这人的政治功力,那不是一般的了得。

所以,想让刘奭不要乱动,首先必须争取石显,而要争取石显的支持,更要争取另外一个人的支持。

曾经,石显是跟大司马史高是一伙的,现在,史高已经不在人世了,接任史高的人,是史高的儿子史丹。最重要的是,史丹是刘奭的亲信,最最重要的还有,在刘奭那里,史丹拥有别人不敢企及的通行证,那就是——可以自由单独出入刘奭的寝室。

事实上,王政君根本就不用争取,因为史丹是汉元帝派去监管刘骜的看护人之一,本来就是刘骜的坚定拥护者。

有一天,史丹打听到刘奭一个人在床上躺着,拔脚就朝宫里跑,当他闯到刘奭床前时,果真正好皇帝一人躺着。于是,史丹就跪在地上猛磕头,一边磕着,一边就呜呜地哭了起来。

那时,史丹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他那苍劲有力的哭声,搞得刘奭心里很难受,于是问道,您老哭什么呢?

史丹捏着哭腔说道:“陛下封刘骜做太子,也有十余年了吧。这些年来,太子名声在外,全国人民都极力拥护他。没想到,陛下宠爱幼子,惹得天下流言纷飞,连大街上的大妈大叔都认为太子地位不保。”

史丹吞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如果太子地位不保,汉朝众公卿,将誓死相争。现在,我就先当第一个表率。”

史丹的语气坚决如铁。如果想换太子,首先从他身上踩过去。如果踩不过去,就不要换。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狠的就怕猛的。

刘奭心里凉了半截,他摇着头说道:“谁说我要换太子,你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没这回事!”

刘奭接着解释道:“王皇后干得好好的,没出啥毛病,还有宣帝生前,也极疼爱太子,我凭什么要废他呢?”

说得的确有道理。史丹一听,又猛地磕头道:“现在我明白了,是我错听流言,请陛下处分我吧。”

刘奭挥挥手,说道:“我估计快不行了,你就好好辅佐太子吧,不要辜负我的重托。”

公元前33年,夏天,五月二十四日,刘奭崩于未央宫。在石显和史丹等人的大力拥驾下,刘骜最终保住了太子位。

五、小人也不好做

公元前33年,六月二十二日,刘骜顺利即位。两个月前,刘骜能保住太子,石显是出过力、参过股的。然而现在按股份分红,收益最大的是王政君,石显想分红,可是有一个人却跳出来吼道:坚决不分石显一分。

跳出来吼的人,是宰相匡衡。他能吼出那声来,多么不容易啊。他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今天,现在终于把内心的苦闷吐出来了。

以前,在汉朝中央,无人不认为,匡衡和石显是一伙的,两人里应外合,怎的刘奭刚走,那茶就凉了呢?事实上,外人有所不知,匡衡和石显根本不是一伙的,而是匡衡迫于石显淫威,不得不低头装乖卖傻。

怎么会是一伙呢?要知道,石显是宦官,知识水平很低,稍有点骨气的,都耻于跟这些被阉的人为伍。然而情势迫人,自从御史大夫被石显整死后,不要说匡衡,就是匡衡的前任丞相,也都不得不向石显作服帖状。

也就是说,石显一直充当的都是真小人,而匡衡不过是假小人。在他的内心深处,生存固然重要,政治信仰一样不可或缺。

看来,石显这个真小人,真小人做人就是难啊。

在中国古代政坛上,有两类人最容易生存,那就是假君子、假小人;另外两类人最不易活下来,那就是真君子、真小人。真君子,一出来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所以威风凛凛,无所畏惧。然而树大招风,暗箭难防,最后难免被人拿下。

真君子即使死了,也有块儿碑。命好的,没过多久就会被翻案平反。然而真小人不一样,一踏上这条船,就是一去不再复返。生前防明枪、暗箭,死后难逃被挖坟撒骨之苦,那种滋味的确不是常人所知道的。

所谓小人,在利益面前,自己的是自己的,别人的也是自己的。石显从一出道,几乎都是这样明码标价,从不敢跟道德有染。所以,他也混得特别辛苦。他不但要保住既得利益,还要防四面八方的英雄豪杰对他的人身攻击。

然而,在汉朝的政坛上,石显功力早成,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在整个刘奭时代,简直就是东方不败,谁都不怕,魔来杀魔,道来杀道。

粗略地列一个名单,即可发现石显的可怕。萧望之,几乎独步汉朝,首先倒下;接着联合刘向对石显发起攻击的,还有张骞的孙子张猛;贾谊的曾孙贾捐之等人全都死在石显的魔爪之下。

大师顶不住,大师的后裔也玩不过,怕死的谁还敢跟石显玩?就这样,匡衡当了宰相后,做乌龟缩头的样子,也是不难理解的。然而,风水轮流转,现在该是出手收拾石显的时候了。

石显以前不可一世,张牙舞爪,那是因为有强大的靠山刘奭。现在,匡衡之所以敢站出来收拾石显,那是因为他曾经是刘骜的老师。你没靠山了,咱有新靠山,为什么不搞你,不搞那不是浪费社会资源吗?

匡衡说搞,而且一搞就要搞定。于是乎,他联合新任的御史大夫,一起向皇帝上奏。匡衡那奏疏,把石显骂得痛快淋漓,他逐条地罗列出石显的罪状,最后就是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