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改革现场:晚清经济改革始末(全集)
3407500000100

第100章 帝国嬗变(5)

八国联军撤离北京后,荣禄成为清政府执政集团的绝对领袖,是慈禧太后推行改革的左膀右臂。盛宣怀明知袁世凯跟荣禄的关系非同一般,却冒险走荣禄的门子,由此可以窥见盛宣怀对轮船招商局、津沪电报局主导权的重视非同一般。他对北京一位副部级官员抱怨,“日本商务大旺”,而中国只有两家公司,现在中央跟袁世凯强推“国进民退”,“必欲毁之而后快”。[37]

盛宣怀很快发现,袁世凯也走了荣禄的门子。汉族官僚集团的内讧正是清政府执政精英们最乐见的局面,因此荣禄没有作出任何裁决。盛宣怀相当沮丧,但还是继续在北京中央高层制造舆论,商办电报在“多事之秋”毫无阻滞,“机密绝无迟漏”,“改归官办,非有强兵力不能自守”,一旦发生战争,“则他人通消息而我不通,此军务时一大弊也”。更为要命的是,一旦中央跟地方政府要强推“国进民退”,“若不付给现款,恐股票即为外人所得”。

袁世凯很快就提出了一个股权重组方案,商人持有百分之五十的商股,政府收购百分之五十的商股。袁世凯担心轮船招商局跟津沪电报局的财务有问题,提出政府收购部分“尚须核减”。袁世凯的重组方案立即暴露出其地方财力不足的弱点,盛宣怀嘲笑袁世凯企图“坐收现成之利”。盛宣怀将袁世凯的重组方案提交给商人,“签名者不及四分之一,其中愿领回票价者居多”。[38]

在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前,商人都依附在洋商名下苟活,之后开始大量参与汉族集团的经济改革,逐渐跟汉族武装集团形成一个改革联盟。在商业利益迅速加强的过程中,商人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与主张。在执政者眼中,资本干预政治是一个相当危险的倾向,所以他们要通过“国进民退”来给商人戴上一个紧箍咒。

盛宣怀失望了,无论是中央还是北洋,“国进民退”之策已成定局。袁世凯在给张之洞的电报中态度很坚决,“款已筹齐,定归官收”。但袁世凯在给轮船招商局的管理层密电时,却安慰董事会的高管们,“只要易一督办而已”。[39]1903年1月15日,清政府执政精英选择了袁世凯,在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职务后面,又给袁世凯增加了一个电政大臣的官衔。

北京方面的任命一下,袁世凯立即派出直隶布政使吴重憙为驻沪会办大臣。吴重憙身为北洋驻上海首席代表,一到上海就接收了津沪电报局的管理大权。盛宣怀口中的“肥壤”轮船招商局也迅速被北洋掌控。袁世凯吞下“肥壤”后,担心商人们会远离自己,所以希望同张之洞结成政治联盟,并决定收下“瘠土”汉阳铁厂。

盛宣怀提交守制报告时,北京方面保留了盛宣怀铁路督办的职务。夺了盛宣怀轮船和电报的控制权后,袁世凯又找了一帮说客,希望能够说服其交出汉阳铁厂、卢汉铁路的管理控制权。盛宣怀立即给袁世凯发电:“今之议者,皆云铁厂宜交慰帅(袁世凯字慰亭)一手办理。”袁世凯毫不客气,给盛宣怀回电表示“愿自任”铁路督办。与此同时,国际国内谣言四起,攻击袁世凯以权牟利。盛宣怀借着谣言警告袁世凯:“皆谓我公以石压卵。”[40]

从法国驻华使馆医生多德福进入紫禁城那一天起,大清帝国再无秘密,帝国执政者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袁世凯曾经是淮军集团的中坚分子,跟荣禄结盟后迅速成为清政府执政精英的座上宾。身为直隶总督的袁世凯被传出“以石压卵”,很容易遭致国际社会的谴责。很快,袁世凯就弄明白了造谣者是谁,盛宣怀却卷入了造谣者更大的陷阱之中。

注释:

[1]屈桂庭撰:《诊治光绪皇帝秘记》,载1937年《逸经杂志》第29期。

[2]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0年版。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奉宸苑值宿档》,“光绪帝被囚瀛台医案”,《历史档案》2003年第2期。

[4]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0年版。

[5]虞和平编:《经元善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6]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0年版。

[7](清)祝芾:《庚子教案函牍》,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8]胡滨译:《英国蓝皮书有关义和团运动资料选译》,中华书局1980年版。

[9](清)盛宣怀:《愚斋存稿》卷26,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10](清)吴永口述,刘治襄记:《庚子西狩丛谈》,岳麓书社1985年版。

[11](清)仲芳氏:《庚子记事》,中华书局1978年版。

[12](清)景善:《景善日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一),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3]黄鸿寿编:《清史纪事本末》卷67,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14](清)盛宣怀:《愚斋存稿》卷26,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15](清)盛宣怀:《愚斋存稿》卷36,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16](清)盛宣怀:《愚斋存稿》卷50,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17]《清德宗实录》卷467,中华书局1987年版。

[18](清)盛宣怀:《愚斋存稿》卷47,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19]武汉大学经济学系编:《旧中国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关系史料选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0](清)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电牍》卷12,中国书店出版社1990年版。

[21][日]西泽公雄:《大冶铁矿历史谈》,载《东方杂志》第17卷,第9期。

[22]日本外务省编撰:《日本外交文书》卷36,原书房出版社1955年版。

[23]日本外务省编撰:《日本外交文书》卷36,原书房出版社1955年版。

[24]日本外务省编撰:《日本外交文书》卷36,原书房出版社1955年版。

[25](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卷4,中华书局1984年版。

[26][美]亨廷顿:《转变中的社会的政治秩序》,黎明文化出版公司1983年版。

[27](清)甘韩辑,杨凤藻校正:《皇朝经世文新编续集》,商绛雪斋书局1902年版。

[28](清)沈桐生:《光绪政要》,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版。

[29]梁启超:《李鸿章传》,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

[30]《东京经济杂志》,1901年11月30日。

[31]日本外务省编撰:《日本外交文书》卷36,原书房出版社1955年版。

[32]日本外务省编撰:《日本外交文书》卷59,原书房出版社1955年版。

[33](清)盛宣怀:《愚斋存稿》卷59,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34](清)盛宣怀:《愚斋存稿》卷59,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35]夏东元:《盛宣怀传》,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6](清)盛宣怀:《愚斋存稿》卷首,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37]陈旭麓等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八——轮船招商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8]陈旭麓等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八——轮船招商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9]陈旭麓等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八——轮船招商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0]陈旭麓等编:《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四——汉冶萍公司》,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