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到了最后,你我只是历史的过客而已。
——电影《胡狼卡洛斯》
“最牛散户”刘芳,笑傲江湖
操纵者的故事纵然惊心动魄,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桥段,却是只身在股市中淌过,还能像庄家一样经历人生喜剧的散户。相比之下,散户的案例更加神秘。只有在股市中,赚得的横财和背后的主角才会引起这么多的猜测,而谜底却总是迟迟难以揭开。
非典型成功套观
股市中关于她的传说一度沸沸扬扬,这位以“最牛散户”之称笑傲江湖的女子,她身后的家世背景等令人不禁感到神秘。那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关于运气、技巧、内幕的复杂结合体。
2007年初,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一位开户名为刘芳的散户分批买进了一只ST股票——ST金泰。显然,这是一家深陷亏损漩涡的企业,其股票被当作垃圾股也不足为怪。蹊跷之处就在于,为什么总有一些人能够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它,最终赚得盆满钵满。
刘芳买入ST金泰时,这只股票处于低位,单股价格只有2元。也许刘芳自己也没有想到,8个月之后,它会暴涨至26元。此时,账面上的收益已经超过一亿元。倘若此时悉数抛出,刘芳将如同一名逍遥刺客,在事业最高点翩然离去。世事难料,刘芳的战略和普通投资者是如此迥异,以至于旁人无法看透其中玄机。
2008年初夏,金泰的股价开始下跌,从最高点又跌回了每股9元。即便如此,刘芳还是赢家。换作是别人,也许早就抽手离场了,但刘芳却毫无理由的在一只股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入手。这正是刘芳令人摸不透的地方。[1]
此时,媒体关于刘芳其人其事的报道铺天盖地。“史上最牛散户”的称号股民们无人不晓,而关于刘芳真实身份的猜疑,也成了投资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尽管各种传言纷至沓来,刘芳却不为所动,她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
更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在持有金泰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从未套现离开,甚至在猜疑声渐盛之时,仍然继续加仓。直到2008年夏天结束时,ST金泰出现大抛售,最高的一天,售出近千万元。一番高低回旋之后,刘芳最终退出。据保守估计,这一只ST股就能为其带来2000万的盈利。
媒体寻找刘芳的行动随即展开。这样一个非典型的投资ST股票并成功套现的故事,无疑会引起很多人的好奇心。最终,有媒体找到了“刘芳”,是河南开封市的一位男性司机。证言确凿的报道,令人信以为真。然而,后来的更多线索却表明,真正的刘芳另有其人。
身份揭秘
发现刘芳真实身份的是另一家媒体。通过多方查证,最终在英大证券深圳华侨城营业部找到了这位时年37岁的神秘女子。说来也巧,媒体先是发现了同样操作ST金泰的另一位客户,此人名叫叶晶,也是一位ST高人。而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叶晶和刘芳竟是夫妻。
夫妻二人投资ST的故事揭密就此正式拉开。
面对媒体,叶晶把整件事情的始末逐一道来。原来,妻子刘芳是深圳的一名医生,刘芳本人并不懂股票投资。夫妻二人的账户,始终都是叶晶在操作。生于南京的叶晶,早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专业,之后又获得了生物医学专业硕士学位。从其专业变换的转换跨行来看,此人定非常人。1993年,叶晶被分配进入深圳一家企业,之后还在华为和摩托罗拉做过技术人员。
1994年,通过别人介绍,叶晶结识了漂亮的女医生刘芳。两年后,二人在深圳注册结婚,结婚信物是一枚价值5000元的钻戒。最牛散户的新闻传出之后,同事询问刘芳是否为其本人,刘芳一笑带过,她从未染指股票,当然排除了嫌疑。
叶晶追捧ST金泰最火的时候,证监会的人曾经立项调查。被问到缘何选中这只股票,叶晶振振有词,这就像千万人中我偏偏选中刘芳做自己的妻子一样,可谓缘分。
1997年,叶晶离开大名鼎鼎的摩托罗拉,开始自己创业。六年之后,叶晶已是行业内的一名资深人士,其商业成就也堪称斐然。叶晶真正进入股市是在2003年,他用自己和妻子的身份证,在英大证券华侨城营业部分别开设账户,自此开始了“业余炒股”。
不久之后,一次偶然的机遇让叶晶在股市上收获意外之喜。当时,中集集团在深圳召开会议,叶晶意外被邀参加了会议。看中这家企业实力的他萌生了购买其股票的念头。很快,他将一笔资金投入股市,持股一年多之后,正好赶上一轮牛市,那只股票让他的投入整整翻了一倍。这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叶晶先后买过几只股票,都是赚多赔少。
如他自己所言,这是他在股市上赚钱最顺利的一段时间。不过因为没有进入前几大流通股东之列,受到外界的关注较少。或者说,在没有选择ST股票之前,叶晶的成绩还不足以造成如此轰动的社会反响。
散户也成风向标
2006年底,ST股票进入了叶晶的视野。关于选择ST股票的原因,媒体鲜有报道,叶晶也含糊其辞,只是说蓝筹行情之后,这类价格低、变数大的股票吸引了自己。在以妻子的名义试探性地买入几万股ST金泰之后,也许是命运的眷顾,让刘芳意外成名,也使身居幕后的叶晶正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ST金泰的暴涨让叶晶夫妇最终以获利2000万收场,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如果能在最高点抛出,将会获利更多。即便如此,艳羡者的追问和来自证监会的调查已经让叶晶不胜其烦,也许不在最高点抛出,也有几分想息事宁人的意思。
在大多数人看来,叶晶好像未卜先知的预言者,能随意控制自己在股市中的轨迹。事实上,叶晶并不像外人猜测的这般神秘。他的选择,必有来由。
金泰股价涨到最高点的时候,想要继续加仓变得困难重重。3月的一天,开盘不到十分钟,ST金泰就已经涨停。下午一开盘,就有人大量抛售。叶晶全盘购入,买入100万股,这个动作让金泰再度涨停。[2]
次日,金泰宣布停牌。四个月之后,黄俊钦的新恒基正式发力重组金泰。在接下去的一个月里,ST金泰开始了疯狂上涨,连续42个涨停,也让人们开始注意到叶晶和刘芳的名字。
当时,刘芳名下的ST金泰共计300余万股,位列流通股东之首。叶晶名下也有80万股,位列第八。按照叶晶后来的说法,没能在最高位即26元的时候抛出,是连续涨停让他无法收手。他给自己定下的门槛是30元抛出。结果,风云突变,金泰股价又开始连续6个跌停。此时的叶晶仍十分乐观,他幻想重组能继续带来利好。
一切都已成定局。叶晶回想起来也觉得有些奇怪,停牌之前,叶晶用刘芳的账户接过几百万股,次日即告停牌;高位时叶晶试探性地抛出两万股,结果立刻跌停。这些状况,当然不是散户叶晶所能左右的,他推想,背后一定是有庄家在操纵着。
无论如何,刘芳和叶晶的名字已经为人所知。作为散户中的大玩家,他们作出的选择,也会成为一种风向标。一时的喧哗过后,叶晶有一段时间极为低调,人们甚至已经淡忘了这个曾经在股市中翻云覆雨的人物。
喜怒恩怨,静水流深
2009年,中国证监会开出的一份罚单,将叶晶再次拉回到公众视野中。处罚公告显示,2007年夏秋之间,叶晶持有重庆桐君阁的股票超过其已发行股份的5%,未向中国证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所作出书面报告,也未通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因此处罚30万元。叶晶即使不服,也无可奈何。[3]
关键在于,这份处罚决定的突然而至,颇有杀一儆百之嫌。叶晶持股超过5%并未危害他人利益,然而这个突然冒出的规定却让叶晶无端付出了30万元的代价。
也许,这正是叶晶在一段时间内刻意低调的原因。
中国股市上的散户玩家,一方面要面对成名后的舆论纷扰,另一方面又要应对来自监管层的严厉管制。二者本无可厚非,然而监管体制和舆论声音本身就处于不健全的环境中,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意味深长。
2009年秋,刘芳的名字再现江湖。这次,依旧与ST股票密切相关。根据沈阳机床的季报,刘芳和叶晶二人共计持有该公司流通股近400万股。按照当时的市值,约为4000余万元。沈阳机床随即面临着与当年ST金泰相似的处境,资产重组势在必行。
这只股票也因为叶晶的介入名声大振。随后,社保基金和机构纷纷大量买入,叶晶夫妇跌出前十位流通股持有人名单。
其后,重组搁置,叶晶夫妇却依旧坚守。他们是否能再现ST金泰的神话?无人知晓。叶晶和刘芳俨然成为了玩家符号,他们的选择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题材。对于众多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是风向标。而相比实力更强大的“庄家”,他们不过是一条见机行事的小鱼。背后的喜怒恩怨,就像一个水面,静水之下,暗流涌动。
“五千万”教授,疑云重重
如果刘芳夫妇的故事只是令人艳羡,那么接下来的这对夫妇除了“获利五千万”这般抢眼的数字外,更因当事人特殊的身份而愈发耐人寻味。
一天狂赚五千万
2008年初春,天气还未完全转暖,偶有冷风,寒意犹在。ST盐湖已经停牌半年之久,人们未曾想到,在2008年3月11日这天,这只并不为人关注的股票突然复牌,上演了一出股市中的咸鱼翻身,火爆的上涨将乍暖还寒的天气驱散。
仅此一天,ST盐湖的股价翻了6倍,以单只股票来看,上涨了25.4元,最终以每股30.2元涨停。[4]
如此惊人的涨幅,若有人幸运地在此前大量买入,无异于中得头彩。于是,排在流通股股东第一位的任淮秀进入人们的视野。此人凭借100余万股的持有量,在短短一天内,个人账面财富暴增3000万元;而第二位流通股大股东也持有近百万股,其个人账面财富也暴增了2000万元。单看数据,这已经是散户在A股市场上创造的一个奇迹,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此二人竟是夫妻。消息传开,众人皆议论纷纷。
很快,夫妻俩的身份浮出水面。任淮秀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而妻子陈蓁蓁则是住建部的一位副司长。二人为人民大学校友。[5]
ST股票成功的故事大都充满难以厘清的逻辑关系,正因如此,和ST沾上边的发迹往往伴随着争议和猜疑。2006年,ST盐湖还叫做S*ST数码,公司改组时间尚不确定。入手这样一只随时有可能退市的股票,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这也难怪任淮秀夫妇此后的财富暴涨引发了无尽的猜疑。
然而,ST之所以让人爱恨交加,也正时因为其本来的不可预知性。老百姓都喜欢看热闹,社会上热炒的传奇人物又总是容易被围观的对象。任淮秀在大举买入ST盐湖的那一刻,就注定成为了这场围观的中心人物。
面对潮水般的质疑,任淮秀显示出了自己沉稳的一面。据他自己的说法,在当年大牛市的市场行情下,疯涨数十倍的股票不在少数,自己只是比较幸运罢了。
只是运气好?
事实却远非如此简单。
在寻找投资目标的过程中,任淮秀的标准似乎只有一条,便宜就好。当时的S*ST数码(此后,盐湖正是借壳S*ST数码实现上市)单只股票价格在5元左右,低于15元的平均股价。他以一位金融学教授的眼光,判断这只股票可以轻松上涨至10元。在这样的心理预期中,先少量买入。另一个让他放心的元素,就是众所皆知的ST股票的重组指日可待。
随后,任淮秀又发现,不断下跌的S*ST数码,每次跌停前都是成交量在猛增。他推断有人也看好这只股票,于是也加仓购买。直到企业真的进行重组时,手持百万股的任淮秀也只是将他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运气”比别人好。
很多时候,看似合理的解释并不能完全打消旁观者的疑虑,因为投资者有自己的判断。
在很多人看来,一个理性的教授,如果没有把握,不可能对一只貌不惊人的ST股票如此大量地加仓购买。单看盘面,即使混迹江湖经验丰富的老手,也难下决断。更何况,除了任淮秀的“坦言”,人们发现有更多惊人之处与ST盐湖密不可分。
2006年秋,这只股票陷入窘境,如果到冬天还不能扭亏为盈,将被作退市处理。走投无路之际,企业先后与数家集团公司接洽,希望展开并购重组,均无果而终。随后的一个月内,股价由5元跌到了3元。可以想象,如果散户在此时入手股票,并且是大量买入,除非有十足的把握,否则就要面临数百万财产打水漂的后果。
结局疑云重重
就在冬季结束之际,企业终于宣布重组,任淮秀一举成名。此时距离他成为ST盐湖第一大流通股东,仅有一个月的时间。
换而言之,他正是那个在最后时刻果断出手的买家。惊人的巧合不合情理,几乎同时进行的几桩大交易同样引人侧目。其中有三笔,买者分别是盐湖集团监事雒国生的配偶徐红,盐湖集团副总经理汪贵元配偶马贞敏,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总裁刘德树配偶范海燕。
蹊跷之处还在于,三人都选择在同一天将手中的ST盐湖股票卖出。结果,卖出的第二天,盐湖的股价大跌。显然,三人同时分析到股票大跌的可能性很小,最有可能的是,三人同时得到了消息,于是上演了富有戏剧性的一幕。
人们似乎更需要这样一种贴近预期的实质,而事实也果真向着这种预期发展。接着,有媒体爆出猛料,声称S*ST数码重组期间,曾有一名教授顾问,此人正是任淮秀。而作为引入盐湖集团进行资产重组的方案设计者,任深知S*ST数码重组的每一个细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