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微历史:老祖宗的人精式生存智慧
3420400000004

第4章 老祖宗的做人道理(4)

老师常教“做人要老实”,生活中却常有人感叹:“老实人吃亏!”到底老实好还是不好?恐怕只能说,老实有老实的好处,老实人有老实人的福。宋真宗时有一大臣鲁宗道,有乡亲来访,鲁宗道陪他在酒楼吃饭。突然皇帝派宦官来召鲁宗道进宫,宦官在鲁家等了一个时辰,鲁才回来。宦官提醒鲁宗道见到皇帝时,千万别说因为喝酒而来迟了。进宫后,皇帝问起,鲁宗道却仍老老实实地说明原因,真宗皇帝不因此责怪,反而认为鲁老实可靠,更加信任。明朝时,徐阶以翰林督察江浙学政,时年未满三十。一次考试,一书生的文章中有“颜苦孔之卓”之句。徐阶看后批“杜撰”,并评为四等。后该书生拿着书对徐阶说,他引用的是西汉扬雄的《法言》。徐阶立即起身作揖说:“本官太过年轻,学问不足,多谢指教!”于是,改评一等。世人以为大度。徐阶后来官至首辅。

周朝,陶答子为大夫,理政三年,政绩、名声不好却暴富。妻子劝他说:“没有才能而官位显赫是祸害,没有政绩而富裕是积灾。你现在不考虑后果,将来祸患肯定会到来!”陶一听十分愤怒,将妻子休掉。一年后,陶家遇害。

晋国欲攻打虢国,向中间的虞国借道。看见晋国使者带来的厚礼,虞公准备答应。此时,大夫宫之奇劝谏说:“唇亡齿寒,虞国与虢国的生死是相依的。晋国灭了虢国,虞国失去依靠,也会接着灭亡!”虞公不听。后来,晋国借道灭了虢国,回过头来又将虞国灭掉了。

晋国大夫士鞅投奔秦国,秦君问晋哪个家族会先灭亡。士鞅答:“栾家,他们太奢侈了,上天会发怒的!但不至于立即灭亡,应该会发生在武子(栾书)的孙子辈。”秦君问原因,士鞅答:“武子生前对百姓有恩,他的儿子栾黡虽然不争气,但武子没死多久,百姓还不忍心背弃。可到了武子孙子栾盈这辈,武子留下的恩泽已经淡化,而对黡的怨恨却记忆犹新,再加上盈本人不知进退,所以,我断定在盈的手里,栾家一定会败。”后来果然。

梁国大夫宋就曾在某边境县做县令,紧挨楚国。边境两边都种瓜,梁国人勤浇水,瓜比楚国人的好。有一天,楚人偷了梁人的瓜,梁人想报复,被宋就制止。宋就后又派人偷偷给楚人的瓜浇水,使楚人的瓜长势也很好。楚王听说这事后,不仅重金相谢,还因此与梁国签订和约。齐相孟尝君派门客冯谖去封邑薛地催收百姓欠债,冯问收回债后买点什么,孟尝君说缺什么就买什么。冯谖一到薛地,假传孟尝君命令,将所有的债券全部烧毁。回来告诉孟尝君,说自己买了“义”。孟尝君不悦。一年后,孟尝君被罢职回薛地,离目的地还有百里远,就见百姓在路上箪食壶浆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我今天见到了!”

很多老板对员工苛薄吝啬,对寺庙菩萨却极其慷慨,这种人可以读读下面这个故事。宋仁宗时,福州很多老百姓无力偿还欠款,被官府收押。恰好本地一群富人捐了五百万钱给寺庙,准备用来修寺庙、镀金身,来请知州孙觉主持。孙觉说:“你们捐钱是为了什么?”众人答:“积德修福。”孙觉说:“那好,你们不如用这些钱,替老百姓还款,让他们回家过日子。四方百姓都感激你们,这份福德难道会比修寺庙少吗?”于是拿这笔钱去解救百姓的困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失势时,从前天天围在身边转的门客,纷纷卷铺盖走人。没多久,廉颇东山再起,这些人又像苍蝇逐臭一样转了回来。廉颇骂他们忘恩负义,门客们回答:“我们本来就是冲着好处来的,您有权势时,我们就跟着您;您没了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啊!”廉颇无语。

战国名士苏秦,在各国国君们那里找工作多年,都失败而归。回到家里,父母不待见,妻子不搭理,兄嫂尽给白眼。后来苏秦发达了,风风光光回家,父母老远就敲锣打鼓去迎接,妻子毕恭毕敬、举案齐眉,嫂子脸上堆满讨好的笑容。苏秦很感慨,问嫂子何以前倨后恭,嫂子坦然回答:“因为小叔子您如今地位高、腰包鼓!”

势利这件事,人人都难免俗。丹阳公主下嫁大将薛万彻。某次,唐太宗开玩笑说薛万彻土气,公主因此几月不与驸马同席。太宗听说大笑,宴请夫妻两人。席间,太宗与薛万彻比试矛,并以身上佩刀做赌注。太宗故意输给薛,解下佩刀挂在薛身上。公主见了十分高兴,酒宴结束后,高高兴兴与驸马同车回家了。

人穷被人欺,历来如此。唐朝书生赵悰,娶了个将军家的女儿做老婆,可小日子过得并不甜蜜。因为赵悰科举上总不成功,家里越过越穷,老婆家的亲戚们看不起他们,岳父母也不喜欢这个穷女儿和穷女婿,平时都不愿他们上门。有一年岳父大寿,大摆酒筵,又请了戏班子来唱戏。赵悰的老婆去给自己父亲拜寿,大家嫌弃她,把她隔离在帘幕后面看戏。看到一半时,有人来报,赵悰高中进士了。中了进士就有官做,家里人立即换上好脸色,热情地帮赵悰老婆盛装打扮,请进来看戏。

钱很重要,但人的快乐指数,跟拥有的钱财多少确实无关,甚至有时还起到相反的作用。唐朝官员刘伯刍居住的巷子里有个卖胡饼的,每天早晨,刘伯刍路过时,都能听到他快乐地哼着小调。刘伯刍觉得这人挺不错,就给他投资了一大笔钱,让他好好做生意,而且声明这钱是不用还的,每天给他送两个胡饼就行了。但接下来好几天,刘伯刍经过时,都没听到商贩的歌声了。刘伯刍很奇怪,问他:“怎么最近没听你哼歌了?”这人回答说:“本钱多了,心理压力就大了,没心思再哼歌了。”

名利场上,人们之间的奉承都是虚情假意的,谁要当真谁是傻子。南唐时,大臣张佖,颇有文采。张洎初中举人时,去拜见张佖,攀亲戚关系,自称是张佖的表侄孙。后来张洎中了进士,见到张佖,改称表叔。再后来张洎也做官了,官职与张佖平起平坐,辈分上也平起平坐,又改称张佖大哥。会钻营的人能做大官,等张洎当了宰相,见到张佖就装作不认识了。

有一种灵活是必要的!孔子周游列国,率领子贡等人前往卫国。路经蒲地时,碰上叛乱。蒲人将孔子一行人团团围住,说只要孔子不去卫国,就让他离开。孔子只好与蒲人签订盟约,保证不去卫国。可一走远,孔子就转往卫国。子贡不解,孔子说:“在胁迫的情况下所签订的盟约,神明是听不见、看不到、不承认的,何必遵守!”

有些世故是必要的。孔子不同意某人时,宁愿背后开骂,也不当面批评。学生宰予说:“三年丧期太长了,为父母守丧,一年就好。”孔子回答:“你要是觉得心安,就随意好了。”等宰予一走,孔子立即大骂他“不仁”。

西汉清河胡常,与汝南翟方进,同为经学博士。胡常是前辈,但名声不及翟方进,因此常常发言抨击翟。翟得知后,每次胡讲学,翟就派学生去听,并且仔细做笔记,带回来供自己学习。胡得知翟欣赏自己的学问,十分高兴,从此不断称赞翟。

伸手不打笑脸人,一打必会被报复。北宋名相寇准,副宰相中有个叫丁谓的。有一次吃工作餐,寇准的胡须上粘了一些饭粒,丁谓见状,连忙上前,伸出手轻轻地为寇准溜胡须。寇准心生厌恶,当着同事们的面嘲笑了他几句:“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意思是你好歹也是国家高级干部,怎么还干这种溜须拍马的事?这下丁谓可记了恨,本来丁谓做副宰相还是寇准提拔的,但后来丁谓使计,把寇准赶出了朝廷。

老底揭不得,老脸打不得。曾国藩幕府中,有个老学士写文章说:“让我坐在美女旁边,问我心动吗?我会回答,不动。把我放在高官厚禄跟前,问我心动吗?我还会说,不动。”李鸿裔见了,提笔写道:“美女和高官都不能让你心动,你只想见曾中堂?”嘲讽这种人的假道学。曾国藩见了,教训李鸿裔说:“这些人言行不一,我也明白,他们就是靠这点虚名来混饭吃的,你这样揭穿他们,他们会找你拼命,这可不是小恩怨,而可能是杀身之祸呀!”李鸿裔吓得一身冷汗,从此再不敢轻易批评人。

别把侥幸当必然。同学、朋友之间,有混得好的,有混得差的,真的是因为各人能力上的差别吗?郑板桥文才一流,但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在官路上一直不得志。不过比较起来,郑板桥自以为算幸运的,他的几位同学都颇有才华,却一辈子落第不遇、叫屈无门。所以郑板桥总结说:“一个人功成名就时,很容易觉得自己文章学问好、能力强,觉得能有今日的成就是理所当然的,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却不知道,这一切其实只是侥幸。”

一个人很难成为样样精通的全能冠军,甚至在自己很得意的项目上。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唐太宗李世民打小爱好弓箭,自觉也算是半个弓箭专家了。有一回,他拿出收藏的十多把弓箭精品,给弓匠们看。弓匠一看,摇摇头,一把也看不上。太宗问为什么,弓匠答:“这些弓材料就不好,射出的箭,虽然力度是有了,但准度还差一点。”闻言,太宗肃然起敬。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只有自己经历过伤害后,才会深切体会到以前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北宋大臣寇准,酒量好,不仅爱独酌,还爱找一大堆下属官吏陪着喝。一次,有位下属喝出病来了,寇准还老催他陪喝,直到下属的妻子跑来说情才罢。后来有位道士来陪寇准喝,这下寇准遇到强手了,没几下就喝不动了,道士还使劲劝他喝。寇准这才知道跟高人喝酒的痛苦,并引以为戒,以后再不强人喝酒。

人生有风险,无论贫富贵贱,但不同的出身,抗风险的能力确实不一样。宋仁宗时,欧阳修、蔡襄、余靖、王素,都是谏官,都敢于提意见,人称“四谏”。其中王素是前宰相王旦的儿子,其他三人跟他开玩笑,说:“您是宰相之子,家里也不缺钱,即使哪天触怒了皇上,也不会处罚您太厉害;我们仨就不一样了,跟皇上关系疏远,又是穷出身,皇上要处罚下来,我们都担不起。所以以后凡是向皇帝提意见,请您打先锋!”

“红眼病”是人类最顽强的一种通病,树大招风,名高最易遭人忌。隋唐之际,有个大学者孔颖达,年纪轻轻,学问却极好。有一年开学术大会,孔颖达新见迭出,轻轻松松让所有成名学者相形见绌,一下子引起了轰动。没想到轰动之下,那些颜面尽失的学者们因妒成恨,竟然派了一名杀手,夜里去刺杀孔颖达。幸好,有大人物出手解救,这位名传后世的大学者才得以安然逃脱。

善待对手,即使对方已成输家,因为侮辱对手其实也是在侮辱自己。三国末年,吴主孙皓向北方西晋政权投降。孙皓被押到洛阳,晋武帝设宴招待他。席上,晋武帝指着下首的位置,羞辱孙皓说:“我设此位等你,已经很久了。”孙皓不服气,答:“我在南方也设了这样一个位置等你。”晋武帝尴尬不已。

宁愿受骗,也不要断了后路。安史之乱中,唐代宗的妻子沈氏在战乱中走失,之后几十年,代宗一直寻找未果。代宗死后,儿子德宗继位,继续寻找。有人找到已故宦官高力士的养女,假冒成沈氏,送进宫来。宫里已无人认识沈氏,高氏对宫中旧事又很了解,于是满朝欢喜,即将认为太后。高氏的弟弟知道内情,很不安,揭露了真相。大臣们愤怒了,强烈主张杀掉高氏,唐德宗不同意,理由是,如果处罚了高氏和相关人员,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提供太后的线索了,德宗说:“朕宁愿被骗一百次,说不定就有一次是真的了。”历史上还有一次假冒事件,不过结局却不同。宋仁宗先后三个儿子都不幸早夭,之后再无子嗣。某年,突然有人自称皇子,跑到首都来求认亲。原来,此人母亲曾是宫女,被皇帝临幸后不久,正遇宫里遣散宫女出宫,该女也其中,后来产下此儿。政府立即展开调查,证实其母确实曾是宫女,并有御赐的龙凤抱枕(被皇帝临幸的纪念品)为证。唯有一点:其母在生下儿子之前,还生有一女。这下真相明了,假冒皇子及相关人等全部处决。

古人常讲沉默是金,说话须谨慎,确实有道理。明朝立国后,马皇后宴请功臣们的妻子吃饭,席间,马皇后感叹了句:“从前我们大家过苦日子的时候,哪里会想到有今天呀!”大家纷纷附和,徐达的老婆也感叹了一句:“大家都是穷过来的,如今我家可不如你家。”不久,宫中宴会时,朱元璋端了杯酒来敬徐达,说:“我这杯酒是特意来祝贺你可以免去灭族之祸了。”徐达不明所以,回家才知道,老婆被皇帝派人杀了。以朱元璋的脾气,没有迁怒徐达,已是很宽容了。

有些好处,看上去很美,但真不能随便沾,一沾就可能因此送命。清朝继承明制,以科举取士。江苏人吕长音,有幸成为清朝第一位状元。吕长音才华横溢,人长得又帅,中状元时四十多岁,正是“师奶杀手”的范儿。其时当政的是孝庄皇太后,才三十多岁,经常把吕长音召入宫中,谈国事之外,也谈家长里短。太后待他温情款款的,但吕害怕了,于是称病辞职。太后起初不肯,后来还是放他回了江苏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