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亲孙子李守礼,被奶奶关在黑屋子里,达十几年之久。武则天下台后,李守礼才恢复自由,这时人们发现,李守礼能预报天气,是阴是雨是晴,都能说得特别准。有人怀疑他会妖术,李守礼解释说:“我是在黑屋子里关太久了,又经常挨打,身上落下了伤,每当阴雨时,背上就特别难受,每当晴天,背上就觉得轻快。久而久之,我就能预报天气了。”
大臣张柬之、桓彦范、薛季昶等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扶中宗复位,但朝中武三思等人未除去。薛季昶对桓彦范说:“中宗虽复位,但武三思等人还在朝廷。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武党不除,必有后患!”桓不以为意,说武三思如同砧板的鱼肉,不用担心。后武三思反攻,张、桓、薛等全部遇害。
北宋时,赵匡胤做上皇帝后,他的老娘每天愁眉不展。有人问老太太:“您现在是皇太后了,可谓尊荣之极,怎么却不高兴?”老太太说:“你只看到帝王家的富贵荣华,却不知,一旦变天,你们这些人还可以为新主效力,或者是隐居乡间;而我们这些帝王家的人根本没有退路,非死不可啊。想到这,如何高兴得起来?”
唐初盗贼盛行,大臣建议唐太宗严刑峻法。太宗说:“从古到今,百姓之所以沦为盗贼,不是法律太宽,而是赋税太重,官员压榨欺辱百姓。百姓没有活路,只有铤而走险。所以,杜绝盗贼的根本方法是减轻赋税,惩治贪官污吏,使百姓过上小康生活。这样,盗贼自然就会消失。哪里还用苛刻的法律!”太宗的政策实行数年后,盗贼大大减少。
宋英宗即位不久,慈寿太后(英宗从小就被慈寿太后抱养)暗中送信给大臣韩琦,说是英宗对她不好,请韩“为孀妇做主”。过了几天,韩琦单独觐见了英宗,将信交给英宗,并说:“皇上能有今日,多亏太后的帮助。圣上虽然不是太后亲生骨肉,但这份恩情,圣上不能忘记。您以后只要多加奉承太后,宫中自然无事。”然后韩建议将信烧掉,以防小人离间。之后,英宗与慈寿太后相处融洽。
宋徽宗时,于多地设置敦宗院,以疏散繁多的皇室宗亲。敦宗院挑选贤明的宗族成员为主管,但院中有些辈分高的长者,不服管理。赵令郯刚刚要被派往一处敦宗院,徽宗问他有何好办法,赵说:“辈分比臣高的,我就用国法来处理;辈分小于我的,我就用宗室家法处理。”赵到任后,将敦宗院管理得井井有条。
战国时,魏相公叔痤病重,不久于人世。痤建议魏惠王任用其家臣公孙鞅(商鞅),一切听他的。惠王不置可否。痤又建议,如果不能重用,就将鞅杀掉。惠王走后,痤将鞅请来,说了自己对惠王的建议,让鞅赶快离开魏国。鞅说:“国君既然不听您的话将我重用,又怎么会听您的话将我杀掉呢?”果然,惠王既没有杀鞅,也没有重用鞅。
避非常之祸,只能做非常之事。明武宗时,宁王朱宸濠欣赏苏州才子唐伯虎的才华,就允以重金聘请唐。唐到后,发现宁王正在谋划叛乱,就假装发狂。宁王派人给他送礼品,唐就裸露身体,做出放荡不经的姿势,并且大骂来人。宁王得知后,觉得唐只是一名狂生,就将他放了回去。后来,宁王叛乱被杀。
明初,嘉定有个富豪叫万二。某天,有人从京都回乡,对他说:“洪武帝新近做了一首诗,‘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五丈犹披被。’”万二一听,认为皇上羡慕起富家翁来,这肯定要出问题,立即买上大船泛舟湖湘。后来,太祖果然将江南的富翁家产全部抄没。当皇帝和官员都开始“仇富”时,富人哪还能有好日子过!
与狼共舞的游戏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玩的,识相的,最好躲远点。东晋时,郗愔任重要军职,令权臣桓温嫉妒。有次,郗愔派人给桓温送信,途中被其子郗超拦截。郗超一看内容,原来父亲想和桓温共同扶持王室,收复中原。郗超将信撕毁,重写了一封,内容改成他父亲又老又病,请求桓温给一块好地方养老。桓温收到信后十分高兴,立即任命郗愔为会稽太守,以后一直很照顾郗家。
只要是真心想做一位好官,一定有办法做得到。明时,周忱担任江南巡抚,其时大太监王振总揽朝政,任何人想办点什么事,都得王振点头才行得通。王振建宅邸时,周忱暗中让人测量王振家厅堂的尺寸,然后在松江定制了一批材料给王振送去。王振因此甚是高兴,对周格外照顾,周趁机将为治下百姓谋福利的公文报告上去,王振都一概批准。
同样是在明时,浙江按察使周新,听说治下官场风气不好,便微服巡视州县,故意触怒一县官,被捕入狱。在狱中,周新向狱友们详细打探本县情况。第二天,属官前往监狱迎接周新,县官才知被关押的是上司,吓得留下印绶,自个儿离职出走了。以此为戒,以后各州县官员都恪尽职守,不敢有丝毫懈怠。
鲁国法令规定:鼓励民间力量去赎回流落在异国做臣妾的鲁国人,花了多少赎金都可以找官府报销。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一人,但子贡不在乎这点赎金,因而没有去找官府报销。孔子听到后,说:“子贡做得不对啊!如今鲁国富人少,穷人多,本来因为可以报销,富人们还很有积极性,但他这么一整,以后就怕没人再愿意做这事了。”果然,此后行动者寥寥。可见好心也可能办成坏事呀!
有人溺水,被孔子的弟子子路见到,把他救了起来。被救者为了表示感谢,以一头牛相送,子路接受了。孔子高兴地说:“施恩有好报,以后鲁国肯定会有许多人勇于救落水者。”果然。
鲁国国君派孔子学生宓子贱治单父(今山东单县),同时委派自己的两名亲信跟随。上任后,宓子贱让国君亲信担任抄写文书的工作。可每当他们抄写时,宓子贱又派人拉扯他们的胳膊,令两人不能好好工作。消息传到国君耳中,疑惑的他咨询孔子。孔子说:“国君,子贱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把工作交给别人就要信任他。如果干涉太多,工作就做不好!”鲁君一听,对宓子贱完全放权。三年后,宓子贱政绩斐然。
齐国攻打鲁国,即将打到单父,当地乡老们请求县宰宓子贱,发动百姓们把城外的麦子抢收回来,也不分麦地主人是谁了,反正能抢收多少是多少。宓子贱不准,因而有不少麦子没来得及收割,被齐军割了去。鲁国当政者季孙非常气愤,派人责备宓子贱。宓子贱说:“单父一地损失这一点麦子,对整个鲁国来说算不得什么。但如果我放任人们抢割麦子,那些自己没有麦田的人沾了方便,就会形成不劳而获的习惯,那危害的可将是几代人。”季孙听后赞许。
宓子贱卸任单父宰后,接任的是一个叫巫马期的人。他废寝忘食地工作,但效果不如宓子贱好。于是,请教宓。宓说:“阁下重在用力,而我重在用人。会用力的,事倍功半;会用人的,事半功倍。”
孔子说:“施政过于宽容,百姓就容易轻慢,此时要用严法来纠正他们;可如果过于严酷,百姓就有可能变得凶暴,此时要用宽大的政令来感化他们。用严厉调和轻慢,用宽容协调凶暴。这样才能做到人事通达,民风和谐。”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做人,其实就是经营自己的名声,建立美誉度。商鞅推行新法,唯恐老百姓不相信,于是有一天,他将一根长木立在国都南门,宣布如果有人将它挪到北门,赏金十两。百姓奇怪,无人应命,商鞅把赏金加到五十两。此时,一人上前按章办事,商鞅立即兑现赏金。从此,老百姓都知道了这位老爷说话算话,商鞅颁布的新法,在秦国畅行无阻。
蜀国有人批评诸葛亮吝于赦免,诸葛亮答:“治理天下应本着公正、仁德之心,不该随意施舍不恰当的恩惠。所以,先贤不认为无故赦罪是件好事。又如刘表父子年年都大赦人犯,但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唐宪宗时,大将李愬平定蔡州吴元济叛乱后,恭敬地站在路旁,等候宰相裴度。论品级,李与裴差不多,于是裴想回避。李说:“蔡州民风剽悍叛逆,不知上下尊卑已经几十年。我们这样做,就是要显示朝廷的威严、礼仪,使他们以后懂得尊敬朝廷。”裴于是下马受礼。
元大臣廉希宪,某日一高官来访,廉没给好脸色。前南宋书生拜谒,廉殷勤接待。廉弟表示不理解,廉说:“你不懂!那高官是出卖国家和君主投降过来,才有今天的地位,这样的人不值得尊重。而这些书生是儒学的根基,我们这些从大漠来的当政者,如果不重视他们,儒学就将灭亡!我能不把他们当做座上宾吗?”
西周初年,姜太公受封于齐地,周公的儿子伯禽受封于鲁地。太公到藩国后,无为而治,因陋就简,五个月后就到镐京述职。而伯禽到鲁地后,移风易俗,极力推行周礼,三年后才到镐京述职。辅政的周公说:“齐国行政简易,这样老百姓就会亲近君主,归顺君主,国家才能强大。但礼节简陋,人无恭敬之心,齐必有篡位之臣。后代,鲁国必将臣服于齐国,但其国祚会比齐长。”果然,之后鲁国一直遭受齐国欺辱,但齐国于中途被田齐所取代。
春秋时,鲁国国相公孙仪爱吃鱼,官民为投其所好,纷纷向他进献。但仪统统拒收。仪弟不解。仪说:“如果接受,以后我就不能秉公执法;不能秉公执法,我的相位就不能长久;相位不能长久,有谁还会给我鱼?不接受,虽然少吃点,但能长久啊!”
春秋战国时,齐国攻打宋国,宋国派臧孙子向楚国求救,楚王欣然应允。回国途中,臧非常忧虑,车夫不解,说救兵已经求到,臧怎么还不高兴。臧说:“宋弱齐强,为了援宋而得罪齐,一般人都会有所顾忌,而楚王却很高兴。这说明他根本就没有打算出兵,而是在用好话稳住我们,让我们坚守,以便削弱齐国的力量。”臧孙子归国后,齐国攻占宋国五座城池,楚国却一直未出兵。
有远见者才能识得真正有价值的宝贝。秦末,沛公刘邦攻下咸阳后,将领们纷纷去争夺金银财宝,只有萧何将秦朝宫室中所藏的律令图册等搜集起来。后来刘邦靠着这些“档案”,知道了全国情况,从而夺得天下。论功行赏时,萧何被推为第一,实在是理当其所!
西汉初,曹参继萧何为丞相后,一切按照以前的法规办理,自己日夜痛饮美酒。宾客来劝说曹,还未开口,曹就斟上美酒让他们喝。期间,只要宾客想说话,曹就立即斟上酒。宾客喝醉,始终没有说话的机会。几年后,天下大治,而“萧规曹随”也被传为历史佳话。
东汉时,安西都护班超因年老卸任,接任者任尚问有何赐教。班超说:“西域的这些官吏小卒,都是因为犯罪被遣送到这里,他们不是守法的人。再加上西域土著,未沾教化,民风狡诈。而你个性比较严厉急切。所以,我建议你以后不妨宽容简易些,什么事只要把握住大的原则就行!不然,恐有祸乱。”任尚不听,几年后,西域果然发生叛乱。
西晋时,大臣何曾常常陪侍武帝饮酒。一日回来后,他对子孙说:“每次陪皇上饮酒,皇上谈的都是日常琐事,从来没说过经略国家的长远之计。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看我们家到了孙子辈,就怕要跟着朝廷一起遭祸啦!”果然到了武帝子惠帝继位时,天下大乱,何家子孙也被杀。
安史之乱爆发后,乱军奔首都长安汹涌而来,唐玄宗一行人匆忙逃往四川。离开长安时,看见杨国忠正在指挥一群人烧储物仓库。玄宗说:“你把仓库烧了,等反贼过来,什么也得不到,就会去抢老百姓的。何必呢,烧了也是浪费,还不如留给反贼,免得他们再去骚扰老百姓!”
唐朝大文人韩愈,曾任吏部侍郎(吏部是中央负责官员选任的部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在他之前,吏部经常大门紧锁,弄得候选官员议论纷纷,以为吏部在搞什么暗箱操作。韩愈到任后,敞开门,听任候选官员进出,并说:“人所以怕鬼,是因为见不着。如果见到了,就不害怕啦!”
唐时,柳公绰任山东节度使。属县一官员犯贪污罪,一官员犯破坏法令罪。后者认为贪污者肯定会被判死刑,结果柳的判决为:“贪污虽然触犯法令,但法令还在;可奸邪的官员玩弄法令,法令如同没有。”于是,将玩弄法令者斩杀。
唐时,柳玭任蜀中泸州郡守,渝州都校牟居厚的秀才儿子,拿着自己的文章来访。牟子文采一般,柳却给予高度赞扬,家人认为太过。柳说:“巴蜀之人,民风粗豪,而这押衙(管理仪仗侍卫的官员)的儿子却独爱文学,难得呀!受到我的赞美,别人必定以他为荣,巴蜀文风就会渐渐起来。这样,不是很好吗?”
饱暖思淫欲,人的腰包一鼓,就容易变坏,做皇帝的更是这样。北宋真宗时,南昌人陈恕任三司使。真宗命令他将钱谷的数目呈报,陈恕久拖不报。真宗火了,打发另一名官员去问责,陈向来人解释自己久拖不报的原因,说:“陛下年纪轻轻,如果知道国库钱谷充盈,恐怕会产生奢侈浮华之心。这可不是好事,所以不如不报告给他。”
宋真宗时,天下太平,但宰相李沆总是找些不愉快的事情去烦皇帝,像哪里有旱灾了,某地又有农田被淹了,弄得真宗每天都感觉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副宰相王旦认为,这老李总是报忧不报喜,抓着芝麻点大的小事不放。李沆解释说:“皇帝年轻,应该让他知道些国事艰难、老百姓穷苦,不然他会以为太平盛世,便无心政事,不是沉迷于酒色歌舞,便是大兴土木、求神问仙。”李沆死后,再没人给宋真宗念紧箍咒了,果然真宗开始大兴土木、封禅泰山,劳民伤财,大臣们这才发现李沆当年的做法是何其有远见,何其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