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惠文王三十年
【原典】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单问赵奢曰:“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①。用众者,使民不得耕作,粮食挽赁不可给也②。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单之所为也。单闻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过三万,而天下服矣。今将军必负十万、二十万之众乃用之,此单之所不服也。”
【注释】
①用众:指使用大量兵员作战。
②挽(wǎn):通“挽”,拉车,这里指运输。赁(rèn):通“任”,挑运。
【译文】
赵惠文王三十年,赵国相国安平君田单问赵奢:“我不是不喜欢将军的兵法,我只是不佩服将军用兵太多。用兵太多,耕种的人就会少,粮食供应就会出现问题。这是坐以待毙的办法,我是不会采用这样的办法的。我听说,帝王用兵不过三万,天下就能归服。现在将军一定要十万、二十万才去行军打仗,这就是我所不佩服的地方。”
【原典】
马服曰①:“君非徒不达于兵也,又不明其时势。夫吴干之剑②,肉试则断牛马,金试则截盘匜③,薄之柱上而击之,则折为三,质之石上而击之,则碎为百。今以三万之众而应强国之兵,是薄柱、击石之类也。且夫吴干之剑材,难夫毋脊之厚而锋不入,无脾之薄而刃不断。兼有是两者,无钓锷镡、蒙须之便④,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君无十余、二十万之众,而为此钓锷镡蒙须之便,而徒以三万行于天下,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不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而以集兵三万,距此奚难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数岁,即君之齐已。齐以二十万之众攻荆,五年乃罢。赵以二十万之众攻中山,五年乃归。今者齐、韩相方,而两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万之众,围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战不足用也,君将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单不至也。”
【注释】
①马服:即马服君,赵奢的封号。
②吴干之剑:指利剑。
③盘匜(yí):指古代盥洗器,用匜盛水,放在盘中。
④钓:剑头环。锷:刀剑的刃。镡:剑柄与剑身连接的突出部分。蒙须:指剑绳。
【译文】
马服君赵奢说:“您不仅不了解用兵之法,而且也不明白军事形势。吴国的干将宝剑,可以砍断牛马,可以砍断金属盘子,如果用它用力敲击柱子,宝剑就会断成几段;如果用它往石头上猛击,宝剑就会碰得粉碎。现在用三万兵力去对付强国的军队,这就如同用宝剑去敲击柱子、石头一样。况且,很难有像吴国干将这样好的宝剑,如果剑脊薄,剑刃就容易损;剑近刃处厚,剑刃就不能砍断东西。如果剑脊厚、近刃处薄,但剑头上没有剑环、剑柄和剑绳,这样就握着剑刃去刺杀,还没有刺伤别人,握剑的手就已经被割断了。您如果没有十万、二十万的军队当成利剑来用,只用三万人的军队就想在纵横天下,这怎么可能呢?古代天下分为万国,都城大的不过百丈;人多的不超过三千家,用三万军队去对付这些国家,有什么困难呢?现在古代的万国已经分为战国七雄,都能聚集数十万的兵力,如果以三万军队旷日持久地战斗下去,经过几年,就像您曾任职的齐国那样。齐国用二十万的兵力进攻楚国,五年都不能取胜。赵国用二十万兵力进攻中山国,经过五年才胜利返回。现在齐、韩两国势均力敌,如果两国进攻,谁敢说我用三万兵力就能去救援呢?现在,千丈的高城、万家的大邑到处都是,而要用三万的兵力去包围千丈之城,那只能围住城的一角,进行战斗就不够用了,您还想用这点军队干什么呢?”田单长叹一声说:“我的看法赶不上您有远见卓识啊!”
秦、赵战于长平
【原典】
秦、赵战于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①。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卷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而为媾。”虞卿曰:“夫言媾者,以为不媾者军必破,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论秦也,欲破王之军乎?其不邪?”王曰:“秦不遗余力矣,必且破赵军。”虞卿曰:“王聊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入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合从也,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
【注释】
①都尉: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译文】
秦、赵两国在长平交战,赵军未能取胜,死了一位都尉。赵王召见楼昌和虞卿,说:“现在军队没有打胜,又死了一名都尉。我想下令全军紧束铠甲去偷袭秦军,你们认为怎么样?”楼昌说:“这没有用,您不如派人去与秦国讲和。”虞卿说:“那些主张讲和的人,一定认为不与秦国讲和则赵军必败,而掌握讲和的主动权却在秦国。大王认为秦国是想打败赵军呢?还是不想打败赵军?”赵王说:“秦国不遗余力,一定想要打败赵军。”虞卿说:“大王且听我的意见,您派出使臣携带贵重的珍宝去亲附楚、魏两国。楚、魏两国得到大王的贵重珍宝,一定会接待我们的使臣。赵国的使臣到了楚、魏两国,秦国一定会怀疑天下诸侯组织了合纵联盟,一定有所畏惧。这样,与秦国讲和的事才能成功。”
【原典】
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秦内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媾秦,秦已内郑朱矣,子以为奚如?”虞卿曰:“王必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赵之贵人也,而入于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赵卒不得媾,军果大败。王入秦,秦留赵王而后许之媾。
【译文】
赵王不听虞卿的建议,派平阳君去与秦国讲和,并派郑朱到秦国去,秦国接待了郑朱。赵王召见虞卿说:“我已经派平阳君去与秦国讲和,秦国已经接待了郑朱,你认为和谈的结果会如何呢?”虞卿说:“大王和谈一定不会成功,赵军一定会被打败,天下诸侯庆祝战争胜利的人都已经到秦国去了。郑朱是赵国的贵人,现在到秦国去讲和,秦王和应侯范睢一定会隆重接待,郑重其事地向诸侯宣传。楚、魏两国会以为赵国已和秦国讲和,一定不会出兵救赵。秦国知道诸侯不援助赵国,那么讲和就肯定不会成功。”赵国最终没能与秦国讲和,赵军果然被打得大败。赵王去到秦国朝拜,秦国扣留赵王,然后才同意讲和。
秦围赵之邯郸
【原典】
秦围赵之邯郸。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①,畏秦,止于荡阴不进②。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③,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湣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注释】
①魏安厘(xī)王:魏昭王的儿子,名圉(yǔ),信陵君无忌的异母弟。晋鄙:人名,魏国大将。
②荡阴:地名,即汤阴,当时为赵、魏两国的交界处,在今河南汤阴西南。
③辛垣衍:人名,他国人,在魏国人将军。
【译文】
秦国围困了赵国都城邯郸。魏安厘王派将军晋鄙领兵救赵,因为惧怕秦国,就把军队驻扎在荡阴不敢前进。魏王又派客将军辛垣衍潜入邯郸城中,通过平原君告诉赵王说:“秦国之所以加紧围攻赵国,是因为以前秦王与齐王互相争取称帝,不久秦王取消了帝号,就是由于齐王废去帝号的缘故。现在齐国已经逐渐被削弱。当今只有秦国能够称雄天下,秦国攻打赵国不是贪图邯郸这个地方,他的计划是想要称帝。赵王如果真的派使臣尊奉秦王为帝,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去。”平原君很犹豫,尚未做出决定。
【原典】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①?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注释】
①梁客:指魏国大臣辛桓衍,魏国建都大梁,所以也称作梁。
【译文】
这时鲁仲连刚好来到赵都游历,碰上秦军围攻邯郸。听说魏国要让赵国尊奉秦王称为,就前去拜见平原君说:“事情怎么样呢?”平原君说:“我怎么敢谈论这件事情呢?百万大军在外受到损失,现在秦军又深入包围了邯郸,而无法使他们退兵。魏王派客将军辛垣衍叫赵国尊奉秦王为帝,现在这个人就在这里,我还能说什么呢?”鲁仲连说:“当初我把您当作是天下贤能的公子,现在我才知道您并不是天下贤能的公子。魏国客人辛垣衍在哪儿呢?让我为您责令他回去。”
【原典】
平原君曰:“胜请召而见之与先生。”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辛垣衍许诺。
【译文】
平原君说:“让我叫他来见先生。”平原君就会见辛垣衍说:“东方的齐国有位鲁仲连先生在这里,我想介绍他会见将军。”辛垣衍说:“我早就听说鲁仲连先生是齐国品德高尚的人物,而我只是一个使臣,奉命出使,公务在身,我不想和鲁仲连先生见面。”平原君说:“我已经答应他介绍将军见面了。”辛垣衍才答应会见鲁仲连。
【原典】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
【译文】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后却不开口说话。辛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里的人,都是有求于平原君的。如今我观察先生的样子,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要久留在这座围城里不离开呢?”
【原典】
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①,皆非也。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若乃梁,则吾乃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
【注释】
①鲍焦:人名,周代隐士,对时政心怀不满,廉洁自守,以打柴及拾橡实为生,后抱树绝食而死。
【译文】
鲁仲连说:“人们都认为鲍焦是因为心胸狭窄而绝食自杀的,都是不对的。现在很多人不了解他,以为他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死。那秦国是一个抛弃礼义只重战功的国家,用权术对待士人,像对待奴隶一样地役使百姓。如果秦王肆无忌惮地称帝,甚而进一步统治了天下诸侯,那么我鲁仲连只有跳进东海去自杀了,也决不肯做他的子民!我之所以要求会见将军,是想来帮助赵国抵抗秦国。”辛垣衍说:“先生怎样来帮助赵国呢?”鲁仲连说:“我准备请魏国和燕国来帮助赵国,齐、楚两国本来就要帮助赵国的。”辛垣衍说:“燕国么,我相信先生说的;至于魏国,我就是魏国人,先生怎么能使魏国帮助赵国呢?”
【原典】
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斫之。’威王勃然怒曰:‘叱磋!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译文】
鲁连仲说:“魏国没有看到秦国称帝的危害,如果魏国看到这种危害,就一定会来帮助赵国。”辛垣衍说:“秦国称帝有什么危害呢?”鲁仲连说:“从前齐威王曾经实行过仁义之道,率领天下诸侯去朝拜周天子,那时周天子既贫且弱,诸侯都不愿去朝拜,只有齐威王去了。一年以后,周烈王死了,诸侯都去吊丧,齐威王最后才到。周王室的人很生气,在讣告中对齐国说:‘周天子去世就像天崩地裂一样,新即位的天子也睡在草席上守丧,而东方藩国之臣田婴齐却晚到,应该斩首。’齐威王知道后勃然大怒,骂道:‘呸,你妈不过是个贱婢!’他终于被天下诸侯所耻笑。在周天子活着的时候齐王去朝拜他,死后又大骂他,这实在是因为受不了周室的苛求。做天子的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也不足为怪。”
【原典】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耶?畏之也。”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辛垣衍曰:“然。”鲁仲连日:“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译文】
辛垣衍说:“先生难道没见过仆人吗?十个仆人受一个主人役使,难道是他们的力量比不过他、才智赶不上他吗?是因为他们惧怕主人。”鲁仲连说:“这样说来,魏国和秦国就像仆人和主人的一样了吗?”辛垣衍说:“是的。”鲁仲连说:“既然这样,我就要让秦王去烹杀魏王,把他剁成肉酱。”辛垣衍听了很不高兴地说:“嗨,您说的也太过分了!先生又怎么能让秦王烹杀魏王,把他剁成肉酱呢?”
【原典】
鲁仲连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①,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②,而欲舍之死。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注释】
①鬼侯:媿姓赤狄首领,其统治区域在今山西西北部。鄂侯:鄂国首领。鄂:地名,在今河南沁阳西北。文王:周国首领,即姬昌。
②牖里:地名,在今河南汤阴北。
【译文】
鲁仲连说:“当然能,您听我说。从前鬼侯、鄂侯和文王都是纣王的三个诸侯。鬼侯有个女儿很漂亮,因此就把她献给了纣王,可是纣王以为她难看,就把鬼侯剁成肉酱了。鄂侯竭力为鬼侯辩护,辩论激烈,纣王又把鄂侯杀死做成了肉干。周文王听说后,悲痛地长叹一声,纣王就把文王抓起来然投入牖里的监牢里囚禁了一百多天,还想把他杀死。为什么和别国都是平等的称王的国家,竟心甘情愿地居于被杀做成肉干、剁成肉酱的地位呢?
【原典】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①,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②,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听朝也。’鲁人投其龠,不果纳,不得入于鲁。
【注释】
①夷维子:人名,居于夷地,以邑为姓。夷维:地名,齐邑,在今山东高密。
②筦键:指钥匙和锁。
【译文】
“齐闵工要到鲁国去,夷维子拿着马鞭驾车随行,他先去对鲁国人说:“你们准备怎样来迎接我们的国君呢?”鲁国人说:‘我们准备用牛、羊、猪各十头来款待你们的国君。’夷维子说:“你们怎能用这样的礼节款待我们的国君呢?我们的国君是天子。天子视察诸侯国,诸侯应当离开宫室,交出钥匙,提起衣襟,恭立在几案旁,侍候天子吃饭。等天子吃完饭,才可以退去处理政务。’鲁国人听后,就把城门上了锁,拒绝齐闵工入境,所以他没能到鲁国去。
【原典】
“将之薛,假涂于邹。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故不敢入于邹。
【译文】
“齐闵王又准备到薛国去,向邹国借道。当时,邹国的国君刚去世,齐闵王想去吊丧。夷维子告诉邹国的新君说:‘天子来吊唁诸侯,主人一定要把灵柩移到相反的方向,放在坐南朝北的地方,以便天子面向南方吊丧。’邹国的大臣一致反对,说:‘如果一定要这样做,我们就都拔剑自杀。’所以,齐闵王又不敢进入邹国。
【原典】
“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俱据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
【译文】
邹、鲁这两个小国的大臣,在国君活着的时候不能侍奉供养,在国君死后也不能进行把米和玉放入口中的殡礼,可是当齐闵王想要把对待天子的礼节强加给邹、鲁两国的臣子时,他们都不肯接受。现在秦国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魏国也是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两国都是都有称王的名分,只看秦国打了一次胜仗,就尊他为帝,这么说来,韩、赵、魏三国的大臣竟连小国邹、鲁的小臣都不如了啊。”
【原典】
“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译文】
“况且秦国的野心没有止境,一旦称帝,就要撤换诸侯的大臣,撤换那些他认为不称职的,提拔他认为能干的人;撤换他所讨厌的人,任用他所喜爱的人。还会把秦国的女人、进谗言的女人嫁给诸侯做妻妾,住在魏王的宫里,魏王还能平安无事地过日子吗?而将军又怎么能得到原有的宠信呢?”
【原典】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王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译文】
于是辛垣衍起身,对鲁仲连拜了两拜谢罪说:“当初我认为先生是个平庸的人,现在才知道您是天下的贤士。请让我告辞,不敢再说尊秦为帝的话了。”
【原典】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译文】
秦国将领听说这件事后,因此军队后退五十里。正赶上魏公子无忌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前来援助赵国,攻打秦国,秦军就撤退离开邯郸。于是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谢,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款待他,当酒兴正浓时,平原君起身上前,将千金重礼献给鲁仲连致敬。鲁仲连笑着说:“天下的贤士可贵之处,就在于为人家排除祸患而不取报酬。如果接受人家的报酬,那就成了唯利是图的商人了,我鲁仲连是不能这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就走了,从此再没有与平原君见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