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宇宙之问·《天问》新考
3480100000006

第6章 宇宙之问——《天问》新译(3)

104.当初汤以伊尹为大臣,

后来如何却成了(帝太甲的)假父?

以至成为汤的继任者,

宗族世代享有尊荣?(143)

105.皇天曾降天命于殷商,

为什么又革除了它?(141)

106.纣统治天下,

为何天命让周朝取代他?(142)

[注]批评伊尹在汤王死后有篡位之举。

107.殷国那个迷惑人的美女,

为何总被人讥笑?(133)

108.像纣王这种人,

是谁使他乱了神智?(122)

109.身边尽是那样坏的辅佐,

为何他们只献进谗言和谄媚?(123)

110.究竟比干犯了什么罪过,

为何竟被压抑而沉冤不白?(124)

111.为什么雷开只会拍马,

却也被赐封高官?(125)

112.为何圣人具有相同的美德,

但其结局却各不相同?

为何梅伯被做成肉酱?

箕子卖傻装疯?(126)

[注]屈原常以古人影射时政和作自况之言。

113.纣竟把人家的儿子做成肉羹赏赐他,

西伯诉之于天!

(西伯)为何请求上帝惩罚呵?

从此殷国的命运不可救药!(134)

四、问周

114.稷本来是长子,

后帝为何要妒恨他?(127)

115.为何把他抛在冰上,

为什么鸟儿会来保护他?(128)

116.为何他生来就会操弓持箭,

这样的猛人又有谁能驾驭?(129)

117.既已惊动后帝决心殛杀他,

为何他还能被养大?(130)

118.(古公)将城邦迁往岐山,

为何人们都愿意跟随?(132)

119.周伯昌披挂着蓑衣,

执鞭放牧,

他为何要废弃岐山的邦社,

最终却取得了殷国?(131)

120.太师吕望混迹于市场,

姬昌如何竟能赏识他?(135)

121.他叩击屠刀而作歌,

为何周伯闻之而喜?(136)

122.载着文王的尸体去作战,

武王为何这么地愤怒?(138)

123.会集诸侯竞相盟誓,

为何他们如约而至?(107)

124.似苍鹰群飞,

是谁使他们聚结在一起?(108)

125.全军挥舞兵器,

为何前歌后舞欢呼行进?(112)

126.驱策那传国的九鼎,

如何能使之行进?(113)

[注]九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127.武王姬发杀灭了殷国,

有何仍令他心怀忧虑?(137)

[注]《绎史》卷二十引《吕氏春秋》:“殷亡,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又问众之所悦,民之所欲。”

128.将纣王碎尸万段,

为何周公并不欢喜?

天意既如此厚爱于姬发,

为何确定了周之王业他还要叹息?(109)

129.上帝也曾将天下授予殷朝,

其王业为什么又会丢掉?(110)

130.(周公将王位)归政成王而后逃亡,

他的罪孽究竟是什么?(111)

131.那妇人为何责难两位采薇者?

难道那野鹿真的救助了他们?(149)

[注]指伯夷、叔齐,传为商之贤人。商亡国后,伯夷、叔齐不受周禄,不食周粟,逃入首阳山中,采薇为生。有野妇责之,说那薇草也属于周朝。二人于是不食,而哺野鹿之乳。

132.北行来到黄河之曲,

猝然而死有何可欢喜?(150)

[注]司马迁著“伯夷列传”论善人未必得到善报。屈原之问即寓此义。

133.管叔在北林中悬绳断命,

究竟是为了什么缘故?(139)

134.既然忠诚能感天动地,

为何周公要心怀畏惧?(140)

[注]此问暗讽周公未必那么忠诚。《史记》:武王死时,继位的成王幼年,周公摄政代天子治天下。及成王长大,有臣言:“周公旦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奔于楚。又《论衡》记:“武王崩,周公摄政,管蔡公流言,王意狐疑周公,周公奔楚。”

135.(共伯和)监管中央代君而治,

后帝为何如此愤怒?(147)

[注]西周厉王失政,为国民所放逐。周王朝一度转型为共伯、召伯联合领导的贵族民主制——“共和”。

136.土蜂蚂蚁微不足道,

它们的力量为何竟那么强大?!(148)

[注]土蜂蚂蚁指人民(蚁民)。

137.昭王乐于远游,

难道要以南国作为归宿之地?(114)

138.那究竟是不是吉兆呵?

遭遇到那只奇异的白犀?(115)

[注]商周时代江南尚有犀牛、河马。

139.周穆王善于驾驭之术,

难道为此就要四处周游?(116)

140.他环旅周行天下,

究竟是为了寻求什么?(117)

141.为何有妖物邪行?

是什么谣言流传在闹市?(118)

[注]谣言盛行是国将乱之预兆。

142.(周幽王)杀掉什么人?

为何却得到了褒姒?(119)

143.天命总是反复变化,

谁知道天意会惩罚谁而福佑谁?(120)

144.齐桓公曾雄霸诸侯,

为何最后却凄然被杀?(121)

145.本来是哥哥拥有的猛犬,

为什么弟弟却想夺取?(151)

146.虽然把百车传给子孙,

为何最终难以持久?(152)

147.糊涂弟弟喜好淫乱,

专事危害他的老兄,

如此多变而奸诈呵,

难道后代还能久长?(102)

[注]《天问》中总是指责恶弟。屈原在朝中有两大主要政敌,都是王弟。一是怀王弟公子椒(大司马令尹),一是襄王弟公子兰。

五、问楚

148.我先祖吴回来自古公,

远迁而到达南岳之地,

谁想到背井离乡——

却造就出两个好男儿?(91)

[注]吴回即吴雷,楚之先祖。所生三子,泰伯、王季及仲雍。王季(即后稷)西迁成为周人之先祖。泰伯与仲雍南迁,泰伯创立吴国。仲雍又作仲容,即祝融,成为楚之先祖。

149.彭祖善于烹调之术,

后帝为何赏识他?(145)

[注]彭祖即《离骚》所言之彭咸。彭咸是有易氏之祖神。彭、鼓古文同字之分化(彭之本义即鼓声)。鼓公即古公,也就是神话中著名的共工(水神)即鲧。有彭之族,实际正是鲧的传人。彭姓即风姓之分化,女是伏牺(风羲)一族的分族,是楚族的先祖之一。

150.他享世多多?

为何寿命能那么远长?(146)

151.英雄的吴起死于非命,

但少小却曾漂流四方,

他是多么雄壮勇武呵,

至今流传下伟业威名!(144)

[注]旧说皆认为此问指吴王阖庐,实大谬不然。阖庐乃楚之仇敌,屈原焉会如此赞颂他?实际此篇是赞颂改革楚政而死于非命的伟大军事家、政治家吴起。

吴起,卫人,早年弃家游学,曾到鲁从学于曾子(曾申),后去楚任令尹。发动改革,使楚国实现了富国强兵。吴起是有功于楚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和军事家。由于改革触犯贵族,楚悼王死后吴起死于一次宫廷政变(约公元前381年)。

152.吴光他要争夺我们的邦国,

一次又一次地击败我们?(158)

153.但荆楚之师终于立下大功,

既然如此又还有什么惆怅?(156)

154.为什么有人要钻墙,

竟然野合于丘陵?

那是多么地淫荡呵,

却生出一个贤人子文!(159)

155.有人曾告诫杜敖,

楚国国运已不久长,

为何犯上自立为王,

还想要留下忠诚的名望!(160)

156.白色虹云缭绕飘拂,

是谁建造了这座高堂?(68)

[注]王逸说屈原《天问》是观楚宗庙壁画有感而作。此所言高堂即指宗社,同时象征国家也。

157.逼进夜晚雷鸣电闪,

快归来吧,何须再犹豫?(153)

[注]屈原作《天问》时,楚怀王已被扣押在秦。此劝归之言似为告喻怀王。

158.国运将不能奉有,

又何必祈告于上帝?(154)

159.如今我隐蔽而穴居,

讲这些又有何用?(155)

160.唯愿你觉悟改过呵,

我又何必再多说!(157)

2000年10月初译于海上

2001年12月1日改定于古莘养庐

2003年12月修改于京华九龙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