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最后一排
◆文/乔叶
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儿。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和同学们合不来,因为不会乖言巧语察言观色讨老师欢心。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两排,但其实我个子很矮。(班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只有好学生才有资格坐前排,而前排中间的位置则是优等生的专座。)后来,我索性赌气似的主动要求老师把我和最后一排的一位男同学调换一下位置,固定地坐到最后一排去。
“为什么?”老师平淡地问。
“因为我眼睛好,他近视。”
我没告诉老师,其实我是全班同学中视力最差的一个。
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我和他们无话可说,想要听课却又看不清讲台上的板书,所以每次上课,我只是用眼睛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我从小就是个脑袋里充满怪念头的人。比如说:梅花为什么叫梅花?梅花为什么开在冬天?我能不能变成一朵梅花?我若是梅花会是白梅还是红梅……这样滥竽充数地混了半个学期,班主任调走了,接任的是个年轻的女教师。她红衬衣白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不像个老师,倒很像我的表姐,当然远没有想起表姐那么亲切。
“我叫白明,倒着读就是‘明白’,也就是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我都能知道得明明白白。”她微笑着自我介绍。
我不屑地瞧着她。她真有那么大神通?她会知道我是近视眼吗?她会知道我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又倔着性子坐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
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那天语文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册,我也摊开练习册假装做起来。其实我除了做些造句、看图作文之类适合我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他的根本懒得做。正噙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过来抽走了我的练习册,我一惊,这才发现白老师已经站在了我身后。
“小脑瓜想什么呢?”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
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最短暂的几分钟,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性的雷霆暴怒,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
“这些句子都是你自己做的吗?”
“嗯。”
“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
“有时候春天来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她没有说话,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头,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了造句。那半个小时的时光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我想我当时肯定有些晕眩和迷醉了。直到下课后同学们纷纷向我借练习册时,我才如梦初醒,惊惶失措地把练习册塞进书包里——要是让同学们看见那上面大片大片的空白区,我该多丢人哪。
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以后的日子里,白老师特别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还抽空给我讲一些浅显的文学知识。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在我身后停下又带着那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无知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积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可以引以为荣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在我勤恳的努力下,我的各科成绩竟然很快进步起来。可由于眼睛近视看不清板书,也给学习造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障碍。但我没有告诉白老师,我问自己:你有什么资格向白老师提要求?
一天,她来到班里旁听数学课,因为没有课本,便和我坐在一起合看。等到做课堂练习时,她便看着我做题。
“这是7,不是1……这是8,不是3……”她轻声纠正着,“怎么抄错这么多?你近视?”
我没有说话,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
日子慢慢地过去,终于有一天,白老师宣布进行语文测试,并郑重声明“前五名有奖”。有奖当然令人兴奋,同学们暗地里都紧张地忙碌起来。一向对考试毫不在意的我也禁不住跃跃欲试,积极地忙碌起来——就是不能得奖,最起码也要考得比以前好点儿啊。
公布成绩那一天终于来了。白老师评完试卷,最后才公布分数:“第一名:乔小叶……”
天哪,我是第一名!
我被震住了。
“这次考试,同学们的成绩普遍不错,有个别同学进步很大,比如乔小叶。她坐在最后一排,眼睛还近视,可她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不但要奖给她前五名应得的奖品,还要再给她一份特别的奖励。张玉娟、姜春霞、陈庆龙、李明玉……你们几个站起来换一下座位,乔小叶!”
我站起来。
“这是你的位置。”她指着第一排中间的座位:“你今后就坐在这里。”
我懵懵懂懂地在那里坐下来。
“希望同学们向乔小叶学习。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这许多年里我淡忘了很多人和事,但那最后一排的位置和白老师的笑容至今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我知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意、亮度与高度的人。
成长的日子里总是会有那么多的比较,也就有了忧愁和自卑。文章里自卑的“我”得不到老师的重视,自暴自弃,也不努力学习,顶着个近视眼赌气般地坐到了最后一排。
黄昏的感动
◆文/陈露
5年前,深秋的黄昏,夕阳斜照。乡间的小路上铺满了落叶,路旁的白杨,身影清瘦。这样的风景,略有几分莫名的悲凉。
我提着一兜水果,去看望一位老人。
他是我的同事,一位极为普通的老教师,从教已有三十余年。14年前,积劳成疾,可是,因为家庭负担过重,经济拮据,他没有住院治疗,而是与病魔开始了无言的抗争。
那年4月的一天上午,老教师早早地吃过早饭,像往常一样,到学校去上课。然而,这一次,他却无法早早地到校。刚出村子,他就感到头晕,他本以为没什么大碍,便歇了几分钟,稍微有点儿好转,再次向学校走去。一路上,他走几步,歇几步,从家到学校的两里半路,他却走了近两个小时。这可是他生命中的一次长征啊!
就这样,老教师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旷下了学生的一节课,很无奈。从此,他再也不能坚持,便抱病在家休养。
走在路上,想着这位老人的如此难堪的人生,往日的空虚与烦躁,再次堵在我的心头。
实话实说,自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有过为人师者的兴奋与热情。小孩儿的不听话让我厌倦,工作条件差让我困惑,待遇低下而又数月领不上工资让我愤怒。我真后悔当时为什么选择了教书这一职业。
到了老人的家中,他的儿子给我看了他的病历单。
此时的他,已经是肺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数病缠身,可眼下又无钱住院治疗,只好买些药在家服用。
看着老教师面容焦黄、满脸倦意,我的内心顿生一种莫名的悲怆。我有一种预感,这位老人从此要在病榻上熬尽他的余生了。这就是一位人民教师命该如此的结局吗?我有点儿愤愤不平。
言谈中,我询问这位老同事,是否为选择这个职业后悔过。老人没有直接地回答我,而是沉默了一会儿,给我讲了他的一次经历。十几年前的一个春天,他跟他的一个侄子,到省城去办事,到了火车上,侄子需要小解,便问他们坐的8号车厢的乘务员厕所在哪里。乘务员用手一指,说到11号车厢,他的侄子就顺着乘务员所指的方向走去。
可是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这次小解用了足足有20分钟。等回来后,等得十分焦急的老教师问他为什么用了这么长的时间,他的侄子小声地告诉他,自己走到最后一节车厢也没有看到标有男女的地方,想找个人问问,又怕别人笑话他老土包,憋得实在没办法,便在最后那节只有两排椅子没有人的车厢里,对着窗户解到了外边。回来时,看见人家从一个标有WC 的地方进进出出,才知道那就是厕所。
说完这次经历,老教师感叹了一句:“我们乡下人,一是没文化,二是自卑,这都是因为穷和教育的落后啊!”随后,又久久地注视着床头上那挂全班学生亲手为他折叠的风铃,流下了幸福而又无奈的热泪。
透过他的目光和那行夺眶而出的热泪,我顿时读懂了这位老教师如此执著的人格力量。我看到了教师之于学生,犹如母亲之于孩子的“舐犊情深”!
离开老教师的家,我的心境有了从未有过的开阔,我的脚步有了不曾有过的坚实。
放眼西望,夕阳无限好。乡村的黄昏,原来也是如此的美妙。
老师就是最值得尊敬的人,给我们的四季带来了七色的彩虹。教师就像春天的小雨,润物无声,却滋润了我们干渴荒芜的心田;教师就像夏天的天空,蔚蓝干净,总给我们仰视的理由。
给我作文“不及格”的老师
◆文/顾伯冲
教师节又快到了。有的老师随着岁月的远去已变得模糊不清,有的老师却让我铭刻在心永生难忘。其中对在乡村中学时读书的倪秉时老师的记忆和感激,一直伴我度过了多年的军旅生涯。
依稀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他在我们一个乡村学校当民办教师。当时他虽然没有给我们授过课,也未感受过他的知识、文化、思想和精神,但记得那时学生和他的同事对他都很尊重。8年后,倪老师成为了我高中时期的班主任,并教我们语文课。当时他四十来岁,消瘦刚健,平顶头是他四季不变的发型,长得并不太大的那双眼睛总是炯炯有神,透着热情和智慧,像两盏不灭的灯。不知怎的,一见他,我就条件反射般地想起鲁迅笔杆子下的藤野先生。
倪老师很有才华,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和学术论文,更令我们敬佩的是,他对我国的古典文学执著的钻研。据说,他从18岁从教那年起,整整花了3年的时间,边欣赏、边品读、边研究,将鸿篇巨著《红楼梦》缩写了一遍。还记得自己亲历的一次夜课,倪老师正在给我们诵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突然间停了电,教室里一片漆黑。这突如其来的“袭击”
丝毫不影响他的语速,当他将课文背诵到最后一句话时,教室里骤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两件事令很多人惊愕不已,也足见他的国文功力。
透明、爽快、谦虚之中又带着严厉,这是我对倪老师的至深印象。记得在高二学期,区里组织中学生作文竞赛,我以一篇《时代需要锲而不舍精神》为题的文章参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县广播站还在“学生天地”的节目里配音播出,区教育局不仅发了奖状,还奖赠了一本大开本的红色塑料皮的笔记本,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一时间我引来了一片赞扬声,校长说我为学校争了光,同学们也忽悠我是“作家”,心里真美滋滋的。可在不久一次正常的作文作业中,我自感发挥得还算正常,可倪老师给我的习作批了一个不及格。当时学校有个习惯,每次作文本发下后,老师都要组织学生传阅。当同学们看到我的分数后便窃窃私语,纷纷回头看着我,使我盲目的自尊一落千丈。事后,倪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要以为一篇作文获奖了,就证明你能写文章了,学无止境,以后的路还长呢,给你这次作文打上一个不及格,就是让你清醒清醒的。”在那一瞬间,我忽然领悟了良苦用心的真正含义。
高中毕业那年的秋天,我应征参军来到了南方的一个炮兵部队,新兵生活结束后我被选入团政治处报道组。
于是,我与倪老师书信不断,定期向他汇报工作、学习,特别是写稿情况。而他每当收到我在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还是把我当学生一样,认真细致地予以点评,提醒应该注意的问题。从他的来信中也获悉他由民办身份转为公办教师,还取得了中教一级职称,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也一直遥遥地祝福他。
后来,我上了军校,提了干部,工作单位从团机关逐级调到了总部,倪老师总是激励我朝着军人与文人集于一身的方向努力,并告诫我,一介武夫在现代知识军事时代是很不称职的。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我一有空便反复读着老师的来信,许多鞭策的话总在耳边。
这些年,每当夜深人静,我沏上一杯清茶提笔展笺时,每当伏案于办公桌上,思考筹划工作的时候,似乎总能看到一双深邃的眼睛在一直注视着我,令我丝毫不敢懈怠。
老师的光辉一生都在照耀着我们,让我们徘徊在三岔路口的时候,能走上正确的路;让我们迷失在茫茫大海中的时候,能够看见迷雾中闪烁的灯塔;让我们跌倒的时候,有勇气爬起来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