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征期间,后方瓦窑堡开展了广泛的支前活动。一月二十八日,西北中央局为推动与苏区相邻的国统区抗日战争,在瓦窑堡举行示威游行,红军和地方部队举行抗日反蒋誓师典礼。一月二十九日,西北工农商学兵抗日救国代表大会在瓦窑堡召开,陕北、陕甘边苏区红军、游击队代表及山西白区代表共140余人出席,大会选出宋庆龄、鲁迅、蔡廷锴、毛泽东、朱德等五人为名誉主席,邓发、马明方、蔡乾、白国英等19人组成主席团。大会发表宣言,号召“工农商学兵应不分党派与信仰,大家联合起来组织抗日救国会,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以团结一致实行抗日救国”。大会宣布成立西北抗日反蒋同盟,选举蔡乾、成仿吾、毕士第等41人为委员,并向全国发出筹募抗日基金号召。
四月十四日,刘志丹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灵柩于二十四日运抵瓦窑堡。二十四日,西北中央局及陕北省各界在瓦窑堡举行隆重追悼大会,周恩来、博古代表中央致悼词。会后,刘志丹遗体被安葬于瓦窑堡南门外刘家渠山。
四月底,西北军委政治部在瓦窑堡城门滩广场举行红军东征胜利庆祝大会。驻守瓦窑堡的红军指战员、红军大学学员、瓦窑堡市赤卫军、少先队、市民、机关干部万余人参加大会。政治部主任杨尚昆、红军大学负责人袁国平先后讲话。并且把山西前线缴获的火炮、轻重机枪等新式武器与群众见面。红军各部队代表用生动的事例讲述和通报了他们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缴获武器弹药、俘虏敌人数量。这次庆功会也是声援红军西征的誓师大会。
五月五日,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军完成东征使命撤回河西,于同日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开始放弃“反蒋”口号,向南京政府提出双方互派代表磋商抗日救亡具体办法。十四日,毛泽东在延川县太相寺主持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东征,部署西征。二十一日。毛泽东率红军总部返抵瓦窑堡,周恩来率众至城外黑山寺梁列队欢迎。
东征结束后,蒋介石不顾国家民族面临灭亡的严重危机,继续调集军队围攻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以嫡系汤恩伯第13军的第4师、第89师,晋军第72师一个旅和一个炮团西渡黄河,协同原在陕北的第84师、第86师进攻陕北苏区;以东北军第57军、第67军及西北军第38军进攻陕甘苏区;以马鸿宾第35师防守庆阳、曲子、环县、镇原,马鸿逵新编第7师一部驻守定边、盐池等地,主力置于宁夏腹地,防堵红军西进。为打破蒋介石的“围剿”和封锁,扩大和巩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开创抗日新局面,红军决定向西发展。西北军委命令:以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和第15军团及第81师、骑兵团等1.5万余人组成中国工农红军西征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进行西征,以打击坚持反共的马鸿逵、马鸿宾部,扩大陕甘宁根据地,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
五月十九日至二十日,西征红军分左、右两路相继从延长、延川地区西进,左路军(红1军团)经蟠龙、安塞到达吴起镇,右路军(红15军团)
经永坪蟠龙之间开赴新城堡,开始西征。
第九节国共合作的酝酿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为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设立白区工作委员会,由周恩来主持工作。根据中共《八一宣言》和瓦窑堡会议精神,确定争取与杨虎城、张学良合作,以建立西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争取西北军工作民国二十四年(1935),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天津代表南汉宸委托西北军驻北平代表申伯纯到南京会见杨虎城,告知中共中央《八一宣言》内容,建议双方合作。杨虎城赞同宣言内容,希望中共提出合作的具体办法。十二月五日,毛泽东、周恩来派汪锋到西安与杨虎城联系,希望联合抗日。中旬,汪锋带毛泽东亲笔信到西安向杨虎城转达中国共产党主张。下旬,中共中央北方局派王世英到西安与杨虎城继续商谈,并于十二月底与汪锋相偕回到瓦窑堡向中共中央汇报。双方达成四项合作办法,经中共中央批准后,由王世英转达杨虎城。
争取东北军工作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军工作委员会,以周恩来为书记,叶剑英为副书记,运用公开与秘密、上层与下层、前线与后方、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等形式,争取东北军联共抗日。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一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聂荣臻、刘志丹等25位红军将领联名发表《红军愿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申明与在陕北进攻红军的东北军首先停战议和,共同抗日。
在前线,红军到处书写“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打回老家去”等标语;在阵地,红军对东北军开展火线喊话活动;在后方,红军对俘虏实行优待政策。
原东北军第107师第619团团长高福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十月二十五日榆林桥战斗中被俘带至瓦窑堡,参加“东北军军官政治学习班”。
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学习了中共抗日救国纲领等材料,耳闻目睹了红军官兵之间团结友爱,感受到红军对他的宽大待遇和照顾,深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彭德怀找他长谈,高福源表示:抗日救亡大事要依靠共产党和红军,自己完全拥护红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并说:“张学良、王以哲等都要求抗日,东北军要求打回东北去是普遍的,关键在张学良。如张了解红军的真实情况,在抗日问题上是可以合作的。”彭德怀说:“你就回西安去,做这件工作。”高福源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民国二十五年(1936)一月初,高福源离开瓦窑堡抵洛川见张学良。张学良听高福源的劝说后,当即指定高福源回苏区,请红军方面派一位正式代表具体协商。一月十六日,高福源返瓦窑堡向毛泽东、周恩来汇报。李克农(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受中共中央派遣于一月十九日抵洛川同张学良谈判,张学良表示愿为成立国防政府奔走。
二月初,中共中央决定再次派李克农前往洛川谈判。二十五日,李克农到达洛川,张学良因事赴南京,由第67军军长王以哲及军参谋长赵镇藩先谈67军与红军合作问题。二十八日,双方达成五项口头协定。三月四日,张学良自南京返西安又飞抵洛川与李克农会谈,表示赞同双方的口头协定,期望全面合作。张学良最后提出,请共产党在毛泽东或周恩来中选派一位来,与他共商抗日大计,时间由中共决定,会谈地点在肤施城。五日会谈结束后,李克农即将会谈结果电告中央。六日,中央复电嘉勉,要李克农即日赴山西前线汇报。四月七日,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李克农携带电台从瓦窑堡动身前往肤施。九日,周恩来、李克农、张学良、王以哲、刘鼎等五人举行会谈,双方达成六项协议。十日,周恩来返回瓦窑堡与在家领导交换意见后,便亲赴东征前线向毛泽东汇报会谈情况。六月二十日,中共中央于瓦窑堡发出《中央关于东北军工作的指导原则》。
瓦窑堡会议后,党中央利用一切可能对国民党上层、一切爱国人士和东北军、西北军进行争取工作,并派刘少奇赴天津领导华北工作,派冯雪峰赴上海接通党的联系。至此,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展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第十节创办红军大学
民国二十五年(1936)二月,西北办事处决定将原中央红军干部团一部分教员、学员并入陕甘宁红军军政学校,在瓦窑堡成立红军学校,任命周昆为校长,袁国平为政委。旋又改名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下同)。
西北军委发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招生布告》,指出学校宗旨为:适应抗日民族革命战争之开展“培养和造就大批军事政治的民族抗日干部,领导民族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失地,争取中国民族独立与彻底解放”。并确定第一期开学时间为四月一日,后因东征推迟开学。
东征回师陕北后,毛泽东在延川县太相寺干部会议上强调指出,应利用全面抗战开始之前的时机,抽调大批干部到红军大学学习,要求各部队党委必须把选送干部入学当做一项战略任务完成。
六月一日,红大在瓦窑堡米粮山阎家大院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毛泽东、洛甫、周恩来等莅会并讲话。毛泽东强调指出:红大要继承黄埔精神,完成黄埔未完成的任务,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共中央任命林彪为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袁国平为训练部部长,周昆为教务部部长。红大第一期共有学员近1038人,编为三个科。其中第一科、第二科驻瓦窑堡,第一科主要训练团以上干部,编为一个队,学员近40名,着名将领有罗荣桓、周士第、彭雪枫、杨成武、张爱萍、耿飚、张达志,还有林彪、黄永胜等。
第二科主要训练营、连干部,编为两个队,学员198人。
由于住宿紧张,学员只能借住民房或支起行军帐篷,有的在龙虎山、西门坪、齐家湾山崖根打土窑洞居住。没有课桌,用膝盖代替;没有凳子,用破砖凑成四方形台子顶替。纸张笔墨匮乏,学校用蒋介石飞机散的传单背面印讲义。中共中央机关撤离瓦窑堡时,红大一、二科随迁保安,三科由周昆、袁国平率领迁至甘肃环县木钵镇。民国二十六年(1937)一月二十日红大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由保安迁入延安。
第十一节创建瓦窑堡红军骑兵学校(红军骑兵第1师)民国二十五年(1936)一月一日,西北中央局、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联合发出组建红色骑兵的通知。红军大学创办后,由李德(共产国际顾问)、高岗负责组建红军骑兵学校,下设于红军大学,对外宣传为红军第1师成立,实际核心只有两个营,即第1营、第2营。骑兵学校的任务是培养骑兵干部和骨干,学员都是从游击队中选拔而来的,战马是从马鸿逵部俘获的,骑兵使用的马刀是瓦窑堡十里铺兵工厂打造的。李德负责讲授骑术和战术,高岗负责政治教育。在室内学习布兵排阵的骑兵战术及战马的饲养和保护知识。大部分时间是在野外模拟实战演练,利用瓦窑堡附近未耕种的川道训练。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骑兵师在高岗的率领下开赴三边与宁夏、内蒙的交界处与陕北省委领导的伊盟曹动之骑兵游击队会合。之后,红军骑兵部队不断发展壮大。
第十二节撤离瓦窑堡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瓦窑堡后,军事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西征军在彭德怀总司令的指挥下,西征途中所向披靡,战果辉煌,令蒋介石寝食不安。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五月,他急调胡宗南由北包抄瓦窑堡,同时严令东北军由南进攻瓦窑堡,由于统一战线的作用,张学良与红军达成约定,事先通知党中央撤离瓦窑堡,挥师北上只是给蒋介石做样子。蒋介石还威逼晋军李生达集结柳林、军渡一带,伺机过黄河袭击瓦窑堡。六月十五日至二十日,面对蒋介石的中央军、东北军、晋军和北面杂牌军在瓦窑堡东、南、北三面的进攻,毛泽东、周恩来运筹帷幄,沉着策划,一边电令阎红彦率领红30军从延长火速赶往宋家川,形成红军主力与敌决战的声势,迟滞蒋、阎军队过黄河,以保卫瓦窑堡的安全。同时严密部署党中央撤离瓦窑堡的计划。
六月二十一日,国民党杂牌军高双成部张云衢营和一部分地主武装近千人乘主力红军西征之际,突袭瓦窑堡。当时瓦窑堡只有一个警卫营、一个通信连和抗日红军大学学员100多人,且每人只有三粒红军兵工厂土造的子弹和很少的手榴弹,情况十分危急。周恩来一边沉着指挥警卫营、通信连到瓦窑堡城置高点七楞山警戒,掩护中央机关和群众撤离。
一边电令阎红彦率红30军火速赶回瓦窑堡救援。然后他又匆匆赶来劝毛泽东赶快转移。毛泽东镇定自若地说:“别着急,叫战士们再抵挡一阵子,马上转移机关和其他同志,等他们撤完了,我们再走也不迟。”在周恩来、张云逸的一再催促下,他才动身离开瓦窑堡,当晚住李家滴哨(瓦窑堡城南寺湾乡境内)。第二天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率部来到凉水湾(仍属安定县)。林彪指挥红大学员坚守瓦窑堡拼死抵抗,阻击敌人。
六月二十三日,阎红彦率部昼夜兼程赶回瓦窑堡投入战斗,阎红彦亲自参战,身先士卒,把敌人阻击在瓦窑堡西北方向。面对强大攻势,张云衢率残兵败将仓皇而逃,未发觉党中央已撤出瓦窑堡。蒋介石对瓦窑堡迟迟攻不下来十分恼火,强令张学良进攻瓦窑堡,扬言要活捉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瓦窑堡保卫战共血战两天两夜,激战半天的阎红彦部262团1连只撤下来5人,3连只撤下来15人,全团牺牲一半以上,何忠谣团长、冯盛昌政委都壮烈牺牲,阎红彦闻讯双眼喷火,大吼一声,抢过一挺机枪冲出指挥所,猛烈扫射冲上来的敌人。在他们的拼死保卫下,中央机关安全转移至保安(今志丹)。当晚,毛泽东、周恩来电令红30军撤出战斗,并设防于安定与瓦窑堡间的十里铺。
六月二十三日下午,东北军王以哲部占领瓦窑堡。直到六月二十九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才离开安定县境。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变以后,驻守瓦窑堡的东北军南撤西安附近,瓦窑堡又回到了人民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