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波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十月,原本派往襄阳以解襄阳之围的泾原兵在经过长安时发生叛乱,迫使德宗率众逃往奉天,史称“泾师之变”。叛军拥立朱泚为帝,自称大秦皇帝,当年建元为应天元年。次年正月一日,改国号为汉,改元天皇。四月二十八日官军收复京师,朱泚仓皇西逃,途中被部属杀死。朱泚伪政权存在仅有数月,故冠以朱泚年号的文物十分稀见。检唐墓志,其中有署朱泚应天元年的《李仅墓志》和天皇元年的《李傀墓志》,墓志涉及到的一些史实与史籍记述相互抵牾,虽已分别有专文介绍[1],但未注意到两方墓志的联系,故撰文予以补充。
唐《李仅墓志》,首题“唐故彭王赠司空墓志铭”,朱泚应天元年(783)十二月刻。志石呈方形,长38厘米,宽40厘米,志文16行,每行17字,楷书。志侧四周饰蔓草纹。志盖尺寸与志石同,题“唐故彭王赠司空李公墓志铭”,四周饰缠枝牡丹纹,四刹饰海石榴纹。4行,行3字,篆书。1956年出土于西安东郊韩森寨,同年入藏西安碑林。志云:“王讳仅,故唐高祖神尧皇帝八代之孙,肃宗之第三子,代宗之弟,建中神武皇帝之叔也。以十月三日薨于某宫,时享年六十。以应天元年十二月廿三日葬于长乐原。”
唐《李傀墓志》,首题“唐故蜀王赠太子太保墓志铭”,朱泚天皇元年(784)二月刻。
志石呈方形,长36厘米,宽35厘米,厚5厘米。志文16行,行16字,楷书。志盖呈方盝顶形,长34厘米,宽34.5厘米,厚2厘米,题“汉故蜀王李府君墓志”,3行,行3字,篆书。1981年8月2日从西安市东郊华山机械厂处征集,现藏西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志云:“王讳傀,故唐高祖神尧皇帝八代之孙,肃宗之第五子,代宗之弟,建中神武皇帝之叔也。以十月三日薨于其宫,时享年六十。以天皇元年二月二日葬于长乐原。”
志称李仅为肃宗第三子,称李傀为肃宗子而漏刻其排序。《旧唐书·肃宗代宗诸子传》载肃宗共十四子,依次为代宗李豫、李系、李倓、李佖、李仅、李僴、李侹、李荣、李僙、李倕、李偲、李佋、李侗、李僖[2]。《新唐书·十一宗诸子》缺李僖[3],与《旧唐书》略有不同[4]。李仅,《旧唐书》载:“彭王仅,肃宗第五子。天宝中,封新城郡王,授鸿胪卿同正员。至德二年十二月,进封彭王。(乾元)三年四月诏曰:‘……彭王仅可充河西节度大使……’是岁薨。”[5]《新唐书·十一宗诸子》同,显见史籍与志文之间的差异。而李傀,检同传则既无蜀王之封号,亦无李傀之名。《旧唐书》卷10《肃宗纪》云:乾元三年闰四月“甲子,制彭王仅充河西节度大使,兖王僴北庭节度大使,泾王侹陇右节度大使,杞王倕陕西节度大使,兴王佋凤翔节度大使,蜀王偲邠宁节度大使,并不出阁”[6]。蜀王李偲,《旧唐书·肃宗代宗诸子传》作召王李偲,云“肃宗第十一子,至德二载十二月封,元和元年薨”[7]。
又,《全唐文》中载《授彭王仅等节度大使制》云:“彭王仅可充河西节度大使,兖王僴可充北庭节度大使,泾王侹可充陇右节度大使,邵王偲可改封蜀王,充邠宁鄜节度大使,杞王倕可充陕西节度大使,兴王佋可充凤翔节度大使。”[8]可知,邵王即召王李偲,乾元三年改封为蜀王,“偲”、“傀”字形相近,易混,故当以志校书,恢复李傀本名[9]。然史称李傀为肃宗第十一子,志文李傀排序,从“第”、“子”两字间仅空一格来看,史书与志石所载当异。志文李仅、李傀排序均与史籍不合,以《旧唐书·肃宗代宗诸子传》诸子排行有序来看,当以史籍为正。
对比两方墓志,从外形来看,尺寸大小基本相同;在行文的格式上,均16行,行字数分别为16字和17字,《李仅墓志》在书至“大秦”国号时,另行一行,而《李傀墓志》则只空三格;从志文内容来看,除名讳、葬时、赠官名称外,具体文字内容相差无几,因此两志缺泐之处,多可相互校补。《旧唐书》称李仅乾元三年薨、李傀元和元年薨。关于两人的死因,两《唐书》及其他文献资料中并未言及,志文对此则称两人“不构颇僻之心,常怀蹇谔之志,而唐主忌尅,恶其多能,囚絷逾时,殷忧靡诉”。据《旧唐书》卷12《德宗本纪》“(建中四年)冬十月丙午,诏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泾原之师救哥舒曜。丁未,泾原军出京城,至浐水,倒戈谋反,姚令言不能禁”[10],值得注意的是,丁未日即十月三日,说明两人死于“泾师之变”当日,即德宗奔亡奉天之日,故知卒年为建中四年[11]。此外,联系“唐主忌尅,恶其多能”以及“奔亡之际,遽而见害”的记述,说明两人可能是被德宗赐死。又从“囚絷逾时”一句来看,似两人囚禁时日已久,赐死之决定则是迫于当时形势而临时做出的。这一偶然巧合其背后隐秘的事实真相扑朔迷离,令人玩味,是否其中因涉及王权之争抑或其他某种原因,而导致了李仅、李傀的生平事迹在史籍中被有意删改。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两方墓志作为出土文献,虽属第一手的材料,但其中有关记述的真实性还有待更多新资料的印证。
两志所题“大秦”、“汉”、“应天”、“天皇”,均为朱泚所用的国号及年号。两志应撰于朱泚僭称帝位于长安时,志文亦当出自朱泚属下之手,故对朱泚政权大肆吹捧,“洎大秦统极,应乾驭物,悯无辜之受戮,嗟硕德之永沉,褒崇既彰,旌表斯在”。墓志所记司空、太子太保当为朱泚所赠,但对李唐政权尚有尊敬,如《李仅墓志》志盖、首题及《李傀墓志》首题等仍用李唐国号。当然,如此安排也不排除有收拢京城人心的目的。由于墓文作者对李仅、李傀两人的个人资料缺乏详细了解,不仅志文内容雷同,不述及唐廷为官经历,而且对其享年也不能详述。《李傀墓志》中享年处是空格,而李仅虽记有“享年六十”,但很可能也仅仅是估算出的数据。因为若以志文与两《唐书》的记述对照,李仅的卒年和享年与史籍相差甚远。前文已经提到,志文载李仅建中四年卒,享年六十。如按志文所记享年推算,李仅应生于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但这与史实显然不符。史载唐肃宗出生于景云二年(711),开元十三年(725)选吴氏为妻,十四年(726)长子李俶(即李豫)诞生[12]。
李仅为肃宗第五子,其出生当在开元十四年以后,所以志文“时享年六十”应为概数。而两《唐书》中记载却表明彭王李仅卒于乾元三年(760),两者相差竟有23年之多,孰是孰非,由于目前资料有限,悬疑待考。此外,从志文所书两人在肃宗诸子中的排序均与史不符这一点来看,撰文之人对皇室宗亲资料显然缺乏了解,但出于需要匆匆草撰志文,故记述中多有讹误。
朱泚称帝后,中书舍人源休“劝泚诛翦宗室在京者以绝人望,杀郡王、王子、王孙凡七十七人”[13]。《旧唐书·德宗本纪》则称(兴元元年秋七月)“朱泚杀郡王、王子、王孙七十七人于马璘宅。丁丑,令所司具凶礼收殓于净域寺”[14]。而李仅、李傀作为皇室宗亲却受到如此厚遇,应与两人死于李唐统治者之手有很大关系,朱泚政权利用对两人高规格的葬礼和赠官,以期达到拉拢人心的目的。只是,李仅、李傀为同父兄弟,两人同一天卒,同葬于长乐原[15],而朱泚政权对两人的改葬却相差了一月有余,不知何故。
关于李仅及李傀两墓的墓葬形式和陪葬品情况,发现于1956年的李仅墓至今未见相关考古报告,而李傀墓在处理土方时已被破坏,除征集到墓志一合外,未见其他器物[16]。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李傀墓志的盖与底大小不一,且纹饰粗糙,由此或可推知其墓葬的随葬品可能比较简单。联系到墓志文中所记述的葬仪与实际出土品的反差,这其中的具体细节还有待于下一步的深入研究。
附录:
一唐故彭王赠司空墓志铭王讳仅,故唐高祖神尧皇帝八代之孙,肃宗之第三子,代宗之弟,建中神武皇帝之叔也。夙禀生知,幼资敏惠,孝以奉上,忠无隐情,不构颇僻之心,常怀蹇谔之志。而唐主忌尅,恶其多能,囚絷逾时,殷忧靡诉。及奔亡之际,遽而见害,以十月三日薨于某宫,时享年六十。呜呼,孰谓忠良,反罗歼灭,昭昭白日,诚可悼焉。洎大秦统极,应乾驭物,悯无辜之受戮,嗟硕德之永沉,褒崇既彰,旌表斯在。遂诏赠司空,兼赐赠钱绢布等若干疋供其葬事,以应天元年十二月廿三日葬于长乐原,合古礼也。
铭曰:琼枝煌煌,实秀实芳。青春未暮,而罹于伤。人既逝矣,德亦其亡。千岁万岁,萧萧白杨。
二唐故蜀王赠太子太保墓志铭王讳傀,故唐高祖神尧皇帝八代之孙,肃宗之第五子,代宗之弟,建中神武皇帝之叔也。夙禀生知,幼资敏惠,孝以奉上,忠无隐情,不构颇僻之心,常怀蹇谔之志。而唐主忌尅,恶其多能,囚絷逾时,殷忧靡诉。及奔亡之际,遽而见害,以十月三日薨于其宫,时享年六十。呜呼,孰谓忠良,反罗歼灭,昭昭白日,诚可悼焉。洎大秦统极,应乾驭物,悯无辜之受戮,嗟硕德之永沉,褒崇既彰,旌表斯在。遂诏赠太子太保,兼赐赗钱绢布等壹佰疋供其葬事,以天皇元年二月二日葬于长乐原,合古礼也。
铭曰:琼枝煌煌,实秀实芳。青春未暮,而罹于伤。人既逝矣,德亦其亡。千岁万岁,萧萧白杨。[17]
注释:
[1]李举纲:《西安碑林藏唐<;彭王李仅墓志>;发微》,中国文物报2006年3月22日第7版。张达宏:《唐故蜀王墓志》,《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5期。
[2]《旧唐书》卷116《肃宗代宗诸子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3381页。
[3]《新唐书》卷82《十一宗诸子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3605页。
[4](宋)王溥:《唐会要》卷5“诸王”条载:“肃宗十一王:越王系;西平王佖,追封卫王;彭王仅;兖王僩;泾王侹;灵昌王荣;襄王僙;杞王倕;召王偲;定王侗;淮阳王僖,追封宋王。”(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53页)与两《唐书》不同,当以两《唐书》为准。
[5]《旧唐书》卷116《肃宗代宗诸子传》,第3386页。
[6]《旧唐书》卷10《肃宗本纪》,第258页。
[7]《旧唐书》卷116《肃宗代宗诸子传》,第3388页。
[8](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42,中华书局影印本,1983年版,第463页。
[9]张达宏:《唐故蜀王墓志》一文以《资治通鉴》载德宗在大历十四年立皇弟廼为益王,傀为蜀王。建中二年十月蜀王傀更名遂,建中三年又更名为溯为据,认为李傀为代宗第十二子,德宗之弟。
《陕西省志·文物志》(三秦出版社1995年8月版)从其说,显误。
[10]《旧唐书》卷12《德宗本纪》,第337页。
[11]有关李仅、李傀的卒年,尚民杰:《长安城郊唐皇室墓及相关问题》(《唐研究》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版)一文认为“《旧唐书》言李傀卒于元和元年,当为上元元年之误。”“二人应是在上元元年同时被肃宗赐死,待朱泚反唐自立,将二人改葬”。至于为何被肃宗赐死,原因不明。
若李仅卒于乾元三年(760)、李傀卒于上元元年(760),距应天元年(783)、天皇元年(784)朱泚为两人举行葬礼已相差二十余年。故作注于此,聊备一说。
[12]见《旧唐书》卷10《肃宗本纪》及卷11《代宗本纪》的相关记载。
[13]《资治通鉴》卷228德宗建中四年,中华书局1956年,第7360页。
[14]《旧唐书》卷12《德宗本纪上》,第344页。
[15]据尚民杰:《长安城郊唐皇室墓及相关问题》一文统计,肃宗14子中,除代宗继位外,余13人中,李倓葬顺陵,李仅、李傀葬长乐原(李仅墓具体地点在今新城区浐河东岸高楼村,李傀墓则在今新城区万寿中路北段),李倕葬今灞桥区席王乡新市村,李佋葬长安高阳原,其他9人葬地目前不明。
[16]张达宏:《唐故蜀王墓志》,《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5期。
[17]两志虽有录文,惜有讹误,故特对照两志拓本照片重新移录于文末作为“附录”。《李仅墓志》图版见《西安碑林全集》,广东经济出版社、海天出版社1999年12月版。《李傀墓志》图版见张达宏:《唐故蜀王墓志》,《考古与文物》1983年第5期。
[作者:樊波,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室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