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
3585600000015

第15章 浪漫主义时期(3)

1821年,在父亲的命令下,他前往巴黎进医科学校学医,但是他对医学实在没有什么兴趣,于是在1822年申请了学习音乐并开始创作歌剧。1823年,他开始跟随勒絮尔学习,在此期间创作出一部清唱剧。由于对音乐有无限的执着和热爱,柏辽兹不顾家人的反对,甚至不惜与家庭决裂,离开了医学院,在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正式拜师雷哈和勒絮尔。勒絮尔曾为法国大革命谱写过不少音乐作品,柏辽兹因此也受到了进步思想的洗礼,创作了《希腊革命康塔塔》,表达了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

1827年,柏辽兹在奥德翁剧院观看英国肯布尔剧团表演的《哈姆雷特》,结果一下子爱上了剧中扮演奥菲利娅的爱尔兰女演员哈里特·史密森。强烈的感情持续了很多年却得不到回应,在1830年,柏辽兹创作了《幻想交响曲》,副标题为“一个艺术家生涯中的插曲”。这是第一部标题交响曲,倾诉了他对史密森的浓浓爱恋,也是作曲家用交响乐的形式为自己的感情经历所创作的自传。演出之后,《幻想交响曲》获得了极大成功,它标志着交响乐的一次革新,甚至引发了一场轰动音乐界的革命。因此,柏辽兹被认为是法国激进浪漫主义乐派之父。同一年,柏辽兹凭借《莎丹那帕尔》被巴黎音乐学院授予罗马大奖。

因为爱情的疯狂,柏辽兹创作了《幻想交响曲》,但是现实中的他却只能在绝望中和另外一位女钢琴家订婚,之后便去了意大利留学。然而,命运再次戏耍了他,没过多久,他的未婚妻又嫁给了别人。孤单的柏辽兹只能自己一个人在意大利漂泊着。

1832年,柏辽兹结束了意大利的留学回到法国,也许上天感念于他的一份痴情,终于又让他再次见到了朝思暮想的史密森小姐。10个月之后,两个人在巴黎的英国大使馆举行了婚礼。多年的夙愿得以达成,意气风发的柏辽兹开始了他艺术创作的旺盛时期,他留学过程中所接触的风土人情尽数融入创作当中,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其中包括1834年完成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1839年完成的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和1840年的第四交响乐曲《葬礼与凯旋交响曲》。在这些交响曲当中,柏辽兹都注入了新颖的配器效果,让人耳目一新。

令人遗憾的是,美满的婚姻关系并没有长久的维持下去。1841年,柏辽兹的婚姻破裂了,他开始与歌唱家玛丽·雷西奥同居。1842年起,柏辽兹旅居欧洲各国,开始在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地奔波游历,先后担任了伦敦歌剧院和新兴爱乐乐团的指挥。1854年,柏辽兹再婚。1856年开始了歌剧《特洛伊人》的写作,直到1858年创作完成。这部歌剧由于规模太过庞大而没能在剧院上演。1860-1862年完成他的最后一部歌剧《比阿特丽斯和本尼迪克》后就再没写作。1866年,他被邀请到维也纳指挥他的作品《浮士德的沉沦》,1867年,来到俄罗斯,在圣彼得堡指挥了6场音乐会。1868年还带病坚持到摩纳哥和突尼斯演出,结果返回巴黎之后病情加剧。1869年3月8日,柏辽兹在巴黎去世。

主要成就:

柏辽兹是法国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创作了4部交响曲、3部歌剧、6首管弦乐序曲以及一些声乐、器乐作品。柏辽兹的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精神,和对民主兹有的追求,以及标题音乐技法、绚丽的配器,曲式严谨,技巧纯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柏辽兹的一生是在物质生活极为困乏的情况下度过的,因此,在他的作品当中,也常常流露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叛逆精神”。

柏辽兹作品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乐。他的交响曲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同时又大胆创新,致力于标题音乐创作和“固定乐思”的创作手法。用标题交响乐与古典交响乐相区别,使音乐和文字进一步相结合,在交响曲的开头和每个乐章都加上标题,强调音乐的标题性内容。力图将文学中的形象用音乐表现出来,同时使器乐的表现更加深刻具体。在他看来,音乐的标题可以加深听众对音乐的理解。对比过去的那种音乐只为少数人服务,只为少数人听懂的艺术思想来说,这是一种更加进步的艺术思想,更加为平民服务艺术思想。他还令乐队编制进一步扩大,增添了交响乐新的音色和宏大雄伟的效果。

他的代表作《幻想交响曲》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标题交响曲,是那个时代的先锋代表作品。表现了个人爱情的狂热、绝望、幻想,根据他本人的经历创作完成。全曲大约有50分钟,描述了一位失恋的艺术家吞服了吗啡意图自杀,但因剂量不足而陷入沉睡,因此做了各种各样的梦,这些梦发展为5个乐章,间接反映出柏辽兹感情上的彷徨无助与思想上的苦闷。交响曲中有一个主题贯穿于整部曲子,象征了爱人的热情,被柏辽兹称为“主导乐念”,能够让听者能音乐的整体概念有清晰的掌握。这部作品,无论从标题音乐创作还是交响乐配器两个方面,都为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舒曼对这部作品凭借颇高,李斯特将它改编成钢琴曲。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是柏辽兹在新婚后所创作的,其中保留了他在意大利山区生活的印记,具有浓浓的自传性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意大利期间柏辽兹孤单的身影。这首作曲是根据拜伦的诗歌《恰克斯·哈罗尔德游记》而创作的,分为了4个篇章,用中提琴演奏出了音域宽广、忧郁舒缓的轻柔旋律,展现了一位孤单游历的贵族青年的形象,用华美的音响小鼓,展现了丰富的音乐色彩。

柏辽兹改革了管弦乐的创作方式,开发了管弦乐队的丰富表现力,在配器方面撰写了著作《配器法》,这部作品是他艺术实践的理论总结,被推崇为近代作曲技术理论的典范,柏辽兹也被称为近代管弦乐之父。柏辽兹不会弹奏钢琴,他所擅长的只有长笛和吉他。但是他改编了不少前人创作的钢琴曲。改编后的作品无不气势恢宏,声调和谐,比原作增色不少。其中,他改编自韦伯原作的《邀舞》便广受好评,成为当之无愧的代表作。

门德尔松:浪漫主义神童

国籍:德国

生卒年:1809-1847

全名: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职业:作曲家,指挥家

代表作品:《〈仲夏夜之梦〉序曲》、《婚礼进行曲》、《春之声》、《赫布里底群岛》序曲、《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伊利亚》

生平简介:

门德尔松1809年2月3日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祖父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被称为“犹太苏格拉底”。父亲是银行业的巨头,母亲是文化素养很高的钢琴家。门德尔松从小便享受着很好的教育环境,跟随母亲接受钢琴启蒙教育。姐姐范尼·卡西里也是一位音乐天才,和门德尔松的姐弟关系非常好。1811年法国攻占了汉堡,3岁的门德尔松便跟着父母移居首都柏林。5岁,开始接受正规、系统而全面的教育,教授他的老师是来自于各个领域的专家。门德尔松可是算是音乐史上最幸福的音乐家了,从未尝到生活的艰辛。家里经常聚集着当时的各界精英:歌德、海涅、黑格尔……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门德尔松还有机会跟随伯杰、泽尔特等人学习钢琴、作曲。

门德尔松是钢琴神童,少年时代便创作了大量歌剧、弦乐交响曲以及协奏曲、鸣奏曲等作品。9岁就开始登台表演钢琴独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1岁时进入柏林声乐学院学习。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并和歌德成为了忘年交。14岁的时候,他组建了属于自己的私人乐队,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

1829年3月11日,20岁的门德尔松在柏林歌唱学院指挥演出了《马太受难曲》,这是在巴赫去世之后的首次公开演出他的作品。这次的公开亮相,经过门德尔松的精彩表演,这一尘封已久的历史性的著作得以重放光辉,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让人们重新认识并重视了一代音乐大师巴赫和他的作品。这次演出引起了轰动,年轻的门德尔松也成为闻名遐迩首屈一指的指挥家。

1829年,门德尔松远赴英国指挥伦敦爱乐乐队,并开始了他的旅行演出,在旅行的过程当中,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苏格兰度过悠闲的假期之后,他用《赫布里底群岛》序曲和《苏格兰交响曲》来表现他的感受,虽然这两部作品是直到他1830-1831年访问意大利时才动笔写作的,但却有浓厚的苏格兰风情,展现了他独特的旋律风格。在罗马,他与柏辽兹邂逅,并开始酝酿为这次旅行创作的《意大利交响曲》。1931年,他行至巴黎的时候,和音乐大师李斯特相遇。

1833年,门德尔松结束了旅行,返回德国,将之前创作的《意大利交响曲》完成,并在杜塞尔多夫担任了音乐总监的之物。1835年又成为莱比锡著名的布店大厅交响乐团的指挥,在这里他认识了肖邦和舒曼,并且和柏辽兹交换了指挥棒。

1837年,门德尔松结婚了,新娘是法国的塞西尔·让莱诺。婚后,2人育有3子2女,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1842年,门德尔松和舒曼等人一起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并在学院里担任作曲老师,这所学校成为欧洲后来重要的音乐学校之一。

1843年,再度访问英国的门德尔松将之前创作的《苏格兰交响曲》献给英国女王维多利亚。1846年,在白金汉宫举行的伯明翰音乐节上,他又指挥演出了他的清唱剧《以利亚》,获得成功,达到了与亨德尔齐肩的高度,此时他的健康已出现问题。1847年他敬爱的姐姐病故,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从此他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在6个月之后去世了。去世的时候,他还不到39岁。

主要成就:

门德尔松的生命只有在短短38年,但是他一生中创作的音乐财富却极为丰富,音乐作品涵盖了各种体裁。他创作了《苏格兰》、《意大利》等交响曲,《芬格尔山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等序曲,还有小提琴协奏曲,无词歌等。他被誉为“莫扎特之后的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因为他的曲式完美严谨,典雅高贵,但他的音乐中又充满了诗意,充满了幻想,优美舒适,抒情优雅,清晰地点明了管弦乐的色彩,让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成完美的统一,将曼妙的旋律嵌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他的作品既有对自然风光的热情讴歌,也有对幻想境界的真挚描述。因为他一生生活富足,没有经历生活上的艰辛,因此作品中没有深刻的矛盾冲突,精美华丽,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他本人被称为“抒情风景画大师”。

门德尔松的代表作《仲夏夜之梦》序曲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标题性的音乐会序曲。这首序曲采用了奏鸣曲式,凭借精湛的管弦乐技巧,渲染了虚无缥缈的幻境色赛,生动描绘了众精灵的生活。他的卓越的管弦乐法,生动地渲染了序曲中虚无缥缈的梦幻色彩和浓浓的诗情画意,曲调欢快明畅,表现了作曲家幸福欢乐的情绪和青春活力。简短的引子用了清淡的音响展现缥缈朦胧的月夜,之后用轻盈灵巧音走出小精灵嬉戏欢舞的场景,人们仿佛置身与神话王国般。这种独特的旋律风格,为以后的浪漫主义作曲家描绘神话仙境打开了先例。

《苏格兰交响曲》是门德尔松历时12年完成的一部详尽描述苏格兰的作品,利用绚丽缤纷的配器,进行多样的演奏,生动展现了苏格兰的质朴气息。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当中,第一主题带有苏格兰舞曲的风格,忧郁哀婉,第二主题在活泼灿烂的氛围中登场,情绪逐渐走向激昂,最后转变为行板的旋律。第二乐章中用舞曲风格和欢快的主题表现了戏谑的风格,同时还有朴素的主题。第三乐章呈现出了略微阴郁而主题,似乎是对苏格兰风格古堡周围景象进行了回忆。第四乐章也采用了苏格兰的民歌风格,活泼灿烂。

在意大利期间,门德尔松创作了著名的《意大利交响曲》,广泛运用了意大利的民间音乐素材。全曲包含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当中,轻柔的旋律舒展开来,如同意大利明媚的阳光洒在身上,召唤者人们去往那个美丽的国度。第二乐章,是门德尔松有感于街上朝圣队伍之后有感而发的创作——朝圣进行曲。第三乐章,是优雅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用古老的意大利舞曲再现了罗马狂欢节的热闹场面。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门德尔松的音乐总是交织着浪漫主义的幻想性和古典主义的逻辑性,《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便是音乐史上的瑰宝,它新颖动人,技巧华丽,旋律优美,雅俗共赏,是普及度最广泛的作品之一。它的3个乐章有机相连,一气呵成。省略了乐队引子,让独奏小提琴在伴奏之后直接与听众见面。

肖邦:钢琴诗人

国籍:波兰

生卒年:1810-1849

全名: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职业:作曲家,钢琴家

代表作品:《夜曲全集》、《E大调练习曲离别》、《C小调幻想即兴曲》、《第一叙事曲》、《A大调波兰舞曲》、《降B小调奏鸣曲》、《B小调谐谑曲》、《降A大调波洛莱兹》、《葬礼进行曲》、《玛祖卡舞曲》、《革命练习曲》